牵引治疗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和其他问题
禁忌证 ➢ 恶性肿瘤 ➢ 急性软组织损伤 ➢ 先天性脊柱畸形 ➢ 脊柱化脓性炎症 ➢ 脊髓明显受压 ➢ 严重的骨质疏松及伴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
病的患者
对有下列症状的患者不适宜实施颈椎牵引: 类风湿关节炎或颈椎活动过度引发的颈椎韧 带不稳,寰枢关节半脱位并伴有脊髓受压症 状,急性挥鞭样损伤等,对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的患者也应慎重进行。
出现反弓的最大角度
➢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颈椎病类型和颈椎X光 片来决定牵引角度
• 椎动脉型前屈小于5° • 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前屈20~30° • 脊髓型后伸10 ~ 15° • 颈型前屈小于20° • 黄韧带肥厚所致,则应采用稍向前屈位颈
wk.baidu.com 三、脊柱肌肉的放松
牵引可以缓解肌紧张或痉挛引起的疼痛,增 大椎体分离作用
影响肌肉放松因素:
患者体位:颈牵 仰卧比坐位好
腰牵 腰大肌姿势好(屈双髋、膝 并且双小腿下垫凳)
脊柱位置:颈椎屈曲角度大,上斜方肌等 肌肉易紧张;腰椎中立位更易放松
牵引时间:7分钟近乎休息水平,20~25分 钟对肌肉放松最适宜
影响脊柱分离程度的因素:
脊柱的位置:屈曲角度越大,则椎体后部 分离的程度愈大。
牵拉角度: 25°颈椎牵引可使正常生理曲 度变直,30°时颈椎椎间隙后部增宽最大。
牵引重量:颈椎牵引为总体重的7%~10%; 腰椎牵引>25%总体重。(注意牵引的重量 与牵引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舒适的体位、和放松的肌肉。
二、关节突关节等椎体小关节的松动 小关节面的滑动 或转动 小关节面的分离 小关节面的靠近 或压缩
影响小关节松动的因素包括:
脊柱屈曲:增强滑动效果
脊柱侧屈:增加侧屈凸侧达到的伸展程度
脊柱旋转:旋转侧相对上一椎体关节突分 离对侧产生压缩效果
例如椎间孔部位病理改变的牵引治疗应将患 者颈椎处于使椎间孔最大程度展开的位置, 即屈曲、向非受累侧侧弯并向受累侧旋转
颈椎牵引可增加椎骨间隙距离,扩大椎间孔, 从而有利于消除水肿、减轻压迫症状。
研究证实:当颈椎牵引的重量达到6~7kg时, 椎间盘内部的压力约减少70%;当牵引重量 达到10kg时,椎间盘内部几乎测不到压力。
对于腰椎神经根受压者,腰椎牵引可改变突 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从而缓解压迫症状。
四肢牵引可增大关节间隙,改善关节的活动 范围。

牵引角度 ➢ 一般认为采用颈椎前屈10~30°可使颈椎间隙
显著扩大 • 上颈段(C1~C2): 0°~ 5° • 中颈段(C2~C5):10°~20° • 下颈段(C5~C7):25°~30° • 在这些位置,相应节段的小关节囊处于一相对
松弛位置,从而使关节面获得较好的分离 • 屈曲24°是保持牵引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
➢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牵引的重量和时间长 短可逐渐地增加
五、神经生理效应 牵引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改善运动功能 抑制α运动神经元刺激性, 影响脊髓水平疼 痛传递 促进肌放松和缓解疼痛
适应证 ➢ 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 ➢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 关节功能障碍 ➢ 由症状性关节突关节疾患造成的关节疼痛 ➢ 肌肉痉挛或紧张 ➢ 椎间盘损伤造成的疼痛、椎体后压缩性骨
60~70年代,研究了牵引重量、时间、间歇 牵引方法等,对脊柱牵引提供有力依据。
现代脊柱牵引技术:历史约90余年,在现 代医学解剖、生理学及19世纪脊柱生物力 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生物力学为原则的治 疗方法。
根据牵引作用部位: 脊柱牵引(颈椎牵引、腰椎牵引) 四肢关节牵引 根据牵引动力来源: 手法牵引 机械牵引 电动牵引
定义及发展史 牵引的分类 生理效应及影响因素 适应证及禁忌证 颈椎牵引 腰椎牵引
牵引是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 徒手、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 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关节面发生一定的 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 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 畸形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牵引重量:颈牵时肌肉放松所要的牵引重 量低于机械分离所要的牵引重量的 1.5~2.5kg;腰牵时并非一定要>25%体重的 牵引重量才有放松肌肉的作用。
四、缓解疼痛 改善局部血液循换,缓解神经根压力,降
低局部炎性刺激物的浓度 增大椎间孔,减少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调节关节突关节的张力 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性疼痛
影响因素:
患者的体位:舒适的和易于牵引的体位可 有助于在牵引过程中增强缓解疼痛的作用
脊柱的位置:
➢ 急性期:受累节段摆于放松或无痛的位置;
➢ 亚急性期或慢性期:使受累的脊柱节段或 与该节段相关的软组织处于牵伸位受累节 段及相关软组织处于牵伸位
牵引的力量和时间:
➢ 急性期:存在损伤和炎症时,采用短时间、 低强度(无明显牵拉感觉) 的牵引,达到休息、 制动的目的
对有下列症状的患者不适宜实施腰椎牵引: 孕妇,妇女月经期,有明显马尾受压症状,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腹主动脉血管瘤,慢 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其他因其呼吸困难的疾 病等。
作用机制: ➢ 限制颈椎活动减轻神经根的充血水肿 ➢ 解除颈肌痉挛,减小椎间盘压力 ➢ 增大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 ➢ 减轻钩椎关节骨刺对神经根和椎动脉刺激 ➢ 解除关节突滑膜嵌顿,使移位椎间关节复
根据牵引持续时间: 间歇牵引 持续牵引 根据牵引体位: 坐位牵引 卧位牵引 直立位牵引
一、脊柱机械性拉长:
Lawson1958年的实验:每次脊柱牵引后受试 者站立高度可增加3.43mm,4周后可增加8 mm。
拉长原因: 脊柱椎体机械性分离——最主要因素; 脊柱两侧肌肉的牵伸、放松; 相应韧带和小关节囊的牵伸; 椎间孔的增大; 脊柱生理曲度变直; 脊柱小关节的滑动;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的缩小等。
可追朔到公元前数千年 应用轴向牵引矫正驼背 应用专门装置治疗脊柱侧弯
1929年Taylor 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以枕骨 隆突和下颌作为牵拉支点,这种控制性轴 向牵引的方法,成为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 基石。
1933 Crutchfield 改良了牵引疗法,并不断 修改,成为颈牵标准模式。
20世纪初,牵引成为治疗“腰突症”的普 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