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服务、指导四大功能探索-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四大功能探索
摘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的各个部门,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并服务于培养人才这一中心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指导”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如何使这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合理配套的学生工作运行机构,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与关系的准确定位,不少高校都出现了教育功能弱化、管理权威削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做出适应性的转变,正确处理好教育、管理、服务、指导的辩证关系。

一、教育、管理、服务、指导的辩证关系
高校学生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体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主要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0年代
至90年代中后期增加了管理学生的功能,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实施规范和控制;90年代后期开始,学生工作的内涵又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强调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功能外,还开始强调指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功能。

学生工作从教育、管理到服务、指导功能的演化过程,是与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的。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现实需要。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大学生群体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群体需求和个人思想行为日益多样化。

高校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后,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

学生逐渐习惯于根据其合理利益来评价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包括学生工作,而不是根据管理者的承诺来进行评价,对校园生活环境、学习、交往、精神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已经成为学校能否赢得学生信赖和支持的重要因素。

如今,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服务,它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要以服务学生为使命,向学生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强化服务功能现应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与重点,这既是总结过去、面对现实的理性选择,更是着眼未来的现实需要。

二、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在培养人才、完成办学目标中承担着重
要任务,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模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面对不同学生群体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也显现出诸多的不足与缺陷。

(一)学生工作的理念不明确
传统的学生工作在理念上往往把学生仅视为教育的对象,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原则,从而形成了以“问题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模式,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的目标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的内涵是教育、管理、服务、指导的有机统一。

由于偏重对问题的管理,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和管理方面的自觉性,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学生工作者成了“高级保姆”、“消防队员”,习惯于采取一些灌输式的、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无法采取有效的服务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实现教育管理的育人目标。

(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传统的学生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客观差异性,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是以互动平等为基础,更多地要求自下而上的服从,过分强调学生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作用,使学生工作呈现为一种单向的、主体缺失的行为。

这种教育管理的模式将学生工作的过程简单化,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既不符合以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的学生
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规律。

(三)学生工作方式较为单一
传统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和管理学生,教育着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多以灌输、说教为主;管理着重于外在行为规范,以“保稳定”为工作目标,方式上多以防御型、被动式的管理为主。

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逐步扩展,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从无到有,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但这些工作的服务性质及其育人内涵往往被忽略,由于学生工作者服务理念的缺失,使得这些工作既游离于教育和管理职能,又不能在服务职能的框架内得到有机整合。

综上所述,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必须从注重教育、管理功能到注重服务和指导功能的转变,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从理论灌输、简单说教、统一管束的传统教育管理手段到走近学生、服务学生、方便学生的新型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变,以指导和服务功能的实现来达成教育、管理功能的育人内涵。

三、建立新型学生工作模式和基本特征
当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急需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生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型学生工作模式。

该模式必须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
标,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通过建立科学的服务体系、规范的服务制度、高效的服务方式、专业的服务队伍,促进学生工作中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与和谐发展,以培养起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个性并富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

新型学生工作模式要求高校学生工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强化服务功能。

(一)宏观层面
新型学生工作模式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改变传统学生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状态,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由教育者、管理者和控制者变成为服务者和指导者,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宽松、进取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也应从“管理型机构”向“服务型机构”转变,确定服务学生的工作内容、方法与手段,通过优化校园服务的软硬件环境,将服务、教育、管理、指导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周详的服务及设施,以帮助学生成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健康的发展。

(二)中观层面
新型学生工作模式要求学生工作淡化行政管理色彩,凸显服务功能,按照服务项目的相关性进行分类,成立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垂直管理的咨询、指导、服务中心,如就业指导中心、健康教育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社团指导中心、文体活动服务中心、
学习咨询中心等。

这种学生工作系统内“多中心”体制和“以条为主”的运作机制,将有利于增强服务的效能,实现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三)微观层面
新型学生工作模式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高校学生工作应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还权于学生组织,还权于学生,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融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项活动中。

在服务项目的设计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实践、参与、体验与互动,做到寓教于学、寓管于教、寓教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从而达到高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