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探
讨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宗教文化热”现象。这一现象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仰观,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日益增多。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现状和途径几方面,对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探究
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的本质和特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唯物史观,剖析宗教这个社会文化现象所形成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主要是运用中国共产党继承创新的马列主义关于宗教的理论和各门具体科学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
一般规律及处理宗教问题的认识和原则主张进行的教育[1]。
方立江认为,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就是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阐释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的本质、特征以及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信仰观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2]。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状
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容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战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践表明:学生对宗教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宗教知识的结构不完整,对宗教现象及其生存与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宗教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高校关于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课程还未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章节没有单独设立[3]。
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理想教育列为重点内容。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灌输,教
与育的内容、方法陈旧落后和简单化,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对社会上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和思潮缺乏有力的批判,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建立牢固信仰的作用[4]。这种情况下,容易大学生转而信仰宗教,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创建途径
1.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增加“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关于宗教的根源、本质、功能、消亡”等内容,讲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及新形势下我党的宗教政策,消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认清宗教的本质,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宗教及其文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涌动、价值取向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转而信仰宗教,寻求精神寄托。高校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5]。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宗教观教育,对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党和政府的信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通过军政训练、革命传统教育、新生专业教育、校友创业经验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个人价值目标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志存高远,报效祖国,为社会多做贡献。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关键。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就业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越来越多,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由于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加以解决,然而还有一些问题单凭其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6]。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大学生从宗教所宣传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中,找到了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的港湾,容易在思想上信服和皈依宗教。
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开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网页,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网上咨询,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大型团体心理测验、心理情景剧大赛等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坚持每年为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动态信息库”,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坚持追踪调查和适时心理指导。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使用QQ、MSN、BBS、Blog等网络工具,在学生QQ群、校园BBS论坛和博客圈里建立自己的信息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心理信息,及时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努力营造“教育、测验、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4.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知之不多,而且信仰宗教的人数和比例都有增加的趋势,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影响了高校党员发展的质量。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正面引导,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思想,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科学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和盲目性;有利于培养数量足、质量高的积极分子队伍;对高校党的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党建工作的同时,多开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