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奴隶制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奠基期

一、基本概念:

1、奴隶制社会:马克思主义五大社会形态之一。以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为基础,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有了分工,奴隶主和奴隶形成两个对立的阶级,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奴隶主专政的国家。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在中国历史学界,对于中国历史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时期,各方学者持不同看法。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持“有奴派”观点学者认为,中国历史的”奴隶社会“阶段以公元前16世纪商高祖上甲为起点,以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以黄现璠教授为代表的“无奴学派”学者认为,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

2、根据马克思历史理论,夏、商、周三代曾被定性为奴隶社会,此观点争论较多。奴隶社会以社会下层的广大奴隶群众为主要生产角色,然而就传统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工作并没有发现中国上古时期广泛实行奴隶制度的迹象。因此,学界对此颇有争论。】

二、基本知识:

1、时间:BC2070夏朝的建立---BC476年春秋的时期

2、历程:创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3、朝代:

A、夏朝:

①时间:BC2070年夏朝建立---BC1600商朝的建立

②国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

③疆域: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对于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64]

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

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青州,浮于汶,达于济。(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

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荆州,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豫州,浮于洛,达于河。(今河南省境、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部。)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

雍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④君主: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⑤重大事件:有所谓的“太康失国”“少康中兴”“暴桀亡国”等

B、商朝:

①时间:BC1600--BC1046年

②国都:亳(今商丘),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③疆域:商朝的势力范围大大超过了夏朝。《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大河经其南。”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④国君: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⑤重大事件:商汤革命、盘庚迁殷、商纣亡国、牧野之战;

C、西周

①时间:BC1046--BC771

②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③疆域:北方封国燕,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萧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

④国君:姬姓,黄帝后裔,又称周天子,如周武王、周平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行分封制,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⑤重大事件: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共和之政【公元前841年】、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等.

D、知识小结:

A、基本概念: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兼有社会管理职能。国家是阶

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变现,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消亡而自然消亡。也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国家(States)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政治: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极大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政权:是一个国家的政体的统治体制,或者一个特定的行政管理当局。政权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特指政权机关。政权是国家管理、统治的工具,一般来说,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都是政权机关,而政府仅是掌握行政权的机关。

国体:国体是指国家的性质,亦称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政体:政体,即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宏观架构,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 [1] 。政

体由国体所决定,与国体相适应。

B、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时期

①家天下【标志、表现、实质、影响】

标志:启担任夏朝王位;“家天下”的出现

表现: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影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中国走进阶级社会,走进文明时代,中国社会从氏族部落走进民族国家。实质:血缘世袭成为王位继承的标准;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