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发展

合集下载

“现实主义”绘画样式与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之关系

“现实主义”绘画样式与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之关系

“现实主义”绘画样式与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之关系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现实主义”绘画样式则是这一阶段中的一个重要风格。

现实主义绘画是一种以真实生活为题材的绘画风格,强调对外界事物的客观描绘和真实表现。

在近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中,现实主义风格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也使得这一绘画风格展现出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近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与现实主义风格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20世纪初期,中国学者、美术家纷纷赴欧洲留学,接触到了西方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这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艺术家开始尝试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中国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形象,作品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邹之麟的《赣江渔家》、刘海粟的《赵一荻暖墙》等作品,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使得中国油画走向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展道路。

与此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融合也使得近现代中国油画展现出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现实主义风格在中国油画中的表现也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大量描绘农村生活、社会风景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和技法,使得这些作品既表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例如黄胄的《秋农》、许运鼎的《渔火》等作品,通过对农村生活、渔村风光的真实描绘,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色彩和构图,使得这些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与近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之间还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出现,使得中国油画开始在艺术表现力上追求真实和客观,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的叙事手法和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油画家开始摒弃传统文人画的文人情怀和意境抒发,而是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表现。

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成熟也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概况-精选文档

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概况-精选文档

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概况一、中国早期油画风景油画这一起源于西方的画种,在中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我们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就在孜孜不倦地探寻如何发展具有民族精神的油画语言。

在20世纪初,中国年轻艺术家们到日本和欧美学习油画。

在“新美术”运动中。

绘画样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艺术局面,由于中国与西方在文化和价值取向有很大不同。

因此在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画家崇尚欧洲传统写实的风格,二是以刘海粟为代表的画家推崇欧洲现代绘画。

徐悲鸿早期很多风景题材的作品,如《天目山风景》、《嘉陵江瓷器口》等,可以发现他受欧洲早期传统油画影响很深。

徐悲鸿从西画构图中流露出的山水情节是深刻的,但改良中国画的决心又使他在油画风景方向没有走太远。

颜文樑是中国老一辈画家,他以东方艺术为本体,以西方艺术为媒介,坚持谋求中国艺术的复兴,通过中西艺术的调和,创作以时代为背景的艺术。

他的油画风景《威尼斯水巷》、《北海公园》体现了他在艺术上极力追求表现真实。

刘海粟先生坚信用中国画的传统来融合西方艺术思想,并将这样的思想贯穿于教学。

他的作品超越自然物象带有一种主观抽象的表现,从笔墨里表现出狂热的情感和心灵的颤动,他用水墨画的笔力和凡·高的色彩创造出自己富丽奔放的画风。

对他的油画有这样的评论:“有塞尚的永久实在性,而无塞尚的重郁;有凡·高的奔放泼辣,而无凡·高悲怆震颤之笔;有马蒂斯单纯之韵味,而无马蒂斯的温情感。

这些不同之处,表明了他虽为这些大家的作品倾倒,但不成为他们的影子,他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这是个性的表露。

他把各大家的精粹吸收了过来,通过他的全机脉,即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自我精神的融合而成为彼此独特的艺术了。

”《雪霁》、《上海豫园九曲桥》是这一时期的风景画代表作品;关紫兰是较早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她的《西湖风景》用笔豪放秀美;谭华牧的油画风景作品中不但有塞尚的痕迹,还有马蒂斯和夏加尔的影子,画面出现许多的弧线,可称为当时油画风景作品的佳作。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中国油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历史悠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在绘画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绘画艺术的多元化,中国油画的现状和未来前景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油画的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

一、中国油画现状中国油画在20世纪初期引入中国,并在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的中国油画主要是西方绘画风格的引进和模仿,以传达文化交融、时代变迁等主题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油画逐渐独立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油画。

目前,中国油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中国油画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新技术、新理念,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新风格,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油画在创作内容上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人物、风景画扩展到抽象、当代、民族、社会主题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作品类型,丰富了中国油画的艺术内涵。

但与此中国油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萎缩。

由于当前文化市场需求疲软,中国油画的销售并不乐观,导致一些优秀的油画作品难以在市场中获得应有的价值。

其次是技术水平不足。

虽然中国油画在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还存在差距,一些创作会受到技术问题的困扰。

再次是创新不足。

一些油画作品的创新性不足,缺乏新颖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使得观众对中国油画的认可度和关注度有所下降。

二、中国油画未来前景对于中国油画的未来前景,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市场前景。

尽管当前市场需求不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国油画的市场将会有所改观。

特别是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油画将有更多机会融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技术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绘画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油画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提升,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中国油画发展现状

中国油画发展现状

I = = I = I 耋 掌 霉 磊 瞿 薷 曩 蓄
应讲究生活 、讲究传 统 ,才能创造价值 。
许 多人认 为 ,当前 中 国的油画作 品缺乏 对人文 精利 分体现 ,而真正 的艺术往往是需要人 文精 神的。我们 的社
外辱 内患接连不断 ,在那个 时期 ,实际上不可能有真正 的经济建 设和文化发展 。中国油 画比较正 规的发展 , 还是在 和平建设 时期 。 新 中国成立 以后 ,在全 国很快建立起多所正规 的美术 院校 , 迅速形成 了油 画发展的态势 。从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中期十几年 时 间,油画艺术 得到 了迅速 的发展 。从 5 0年代 、6 0 年代一 直延 续到文革 结束 ,如 《 地道 战 》、 《 开国大典 》、 《 血衣 》、 《 狼 牙 山五壮士 》 、 《 延安火炬 》、 《 天安 门前 》、 《 在激 流中前进 》 等等 ,这 一系列作品在我 国油画史 上都是很有分量 的力 作 ,都具 有非常鲜 明的现实主义 特征 ;从 7 6 年到 8 6 年 ,作 品中都很 强 的 表现 出作 者的思想性 同时又反映出社会的特征 , 有着 对文革及文 革 之前社会 的强烈反思 。8 6 年到 9 6 年这十 年间 ,作 品在仍 然具 有对社会 的认 识和反映个人 思想认 识的 同时还注重功力 的体现 。 从9 6 年开 始之后的 l 0 年 ,中国油 画的发展进入较新 的状态 ,一 方 面在 受到各 种流派影 响的同时, 个人作 品在 广泛吸收的情况下 , 却更加 注重个人 的探索 ,作 品反映出更加个人化 的局 面。这种个 人化反 映出个人不 同的思想 、心态 ,以及油画创作者们 在不断探 索 中向前的状态 。这 十年间对 中国油画 的影 响是 开放 性 、多元性 的, 但 正因为开放性 的影 响 ,使得中国的油画发展正 在被某一种 国外 的艺 术观念所影响 和引导 ,它的结果是使 中国 自己的某些东 西在逐 步弱化 。受到外 国艺 术观念的影响 中国的油画在精神上不 断 的弱化 ,缺乏对现实 生活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因此 在 中国油 画 发展 的最大特点不是 中国文 化的本身的发展 ,而是 中国社会对这 种 深刻变化在作 品里 以反映的越来越少 ,应深入 研究这样 的社会 问题 而不仅仅是对油 画创造者个人 思想的反应 。 中国油画还不够成熟 , 总体上还处在 一个引进 、 起步 的阶段 。 油画是个外来 画种 ,在我国发展 的历史 又很短 ,如果与西方油 画 相 比, 还有相 当大 的差距 。 就 目前来 说 , 我们对西方油 画的发生 、 发展 、演变 ,还缺乏 整体地 、深刻地把握 , 对 油面这个 画种 的研 究还不是很透 彻 ,很多精华 的东西也还 没有真正借鉴过来 。另一 方面 ,对油 画的中国特色的探索 ,还有待于进一 步的努 力。 中 国油画 的发展 将来 有两个 问题 应特 别关 注 :一是 人 的质

关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

关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

关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涵盖了从传统绘画到现代艺术的广泛演变。

以下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1.引入与初期探索(19世纪末- 20世纪初):油画最早是通过西方传教士和外交使节引入中国的。

19世纪末,一些中国画家开始学习和探索油画技法,试图将西方绘画元素融入传统绘画中。

此时期的作品多以人物、风景等为主题。

2.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学术艺术的影响(20世纪初- 19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强调现代性和国际性。

油画成为表现现代思想和艺术手法的重要媒介。

艺术家们开始深入研究西方学术艺术,吸收印象派、野兽派等风格元素。

3.上海美术馆与国画油画混合(1930年代- 1940年代):上海美术馆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油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油画技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如吴作人的山水油画。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1950年代- 197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主导的艺术风格。

油画被用来宣传社会主义理念,强调对工人、农民和战士等社会主义英雄的歌颂。

这一时期的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5.改革开放与多样化发展(1980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艺术领域逐渐开放,吸收国际先进艺术思潮。

艺术家们开始在油画领域尝试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涌现出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油画作为一种媒介,融入了更多当代元素和个性化的创作。

总体而言,中国油画的发展经历了从引入到吸收、融合再到创新的过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轨迹。

今天的中国油画场景多元繁荣,各种风格、流派并存,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中国油画自20世纪初引进开始,一直在中国的美术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油画通过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和吸收,逐渐在中国艺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与传统中国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多元化格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油画在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对中国油画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前景。

一、中国油画现状目前,中国油画艺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的美术馆、画廊、艺术展览等多个平台上,中国油画的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在这一领域的独特魅力和创作成果。

中国油画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内艺术界的瞩目,还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和认可,一些中国油画艺术家的作品也在国际上展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内外的艺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西方油画艺术家的交流学习,中国油画艺术家们在技法和创作理念方面不断吸收借鉴,使得中国油画在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展现出更具创造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中国油画也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融合了当代社会的现实主题和审美观念,使得中国油画更具时代感和活力。

二、中国油画未来前景分析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油画在未来将会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发展前景。

中国油画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将会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加深,中国油画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通过各种国际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油画的风采和艺术魅力。

中国油画也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艺术家来到中国进行交流合作,进一步丰富中国油画的创作和表现形式。

中国油画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对高品质的艺术作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国油画作为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受到更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其市场表现也将会更加活跃。

探析艺术市场化背景下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探析艺术市场化背景下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2 0 0 9 ( 5 ) .
着 改革开放 的深入 , 油画也迎来 了创作 繁荣期 , 油 画艺术与现代 的时代精 神融合在 一起 , 因而 油画 的形 式和表 现手 法呈现 出了 多元化 的趋势 , 大大地推动 了中国油 画艺术的发展 。
二、 艺 术市场 化 对油 画艺 术 发展 的影 响
成 了大量泡沫作 品的 出现 , 阻碍 了油画艺术 的发展 。 因此 , 在艺 术市场 化 的背景下 , 艺术 家要找准 自己的方 向, 对 自身做 出正确
三、 对 艺 术市场 化 下 中国油 画艺术 发 展 的思 考
如果 中 国当代 的 一些油 画艺术家过 分追 求资产价 值 , 忽视
了创作价值 , 使 油画逐 渐成为 一种 商品, 这对 中国油画艺术 的发
入我 国, 经历 了漫长 的发展 阶段, 在每 个历史 时期 也表 现 出其 独
有的特征 , 向中国本土化 的艺术形式转 变。在 明朝万历年 间 , 西 方传教士 带来 的油 画深 受 中国皇 帝的推崇 , 从那 时开始 , 油 画便 开始在 中国发 展 , 宫廷艺术 家将西 方油 画艺术 与 中国传 统绘 画 技 巧结合 , 以更好地 满足 当时皇帝的审美需 求, 这也是 最早对西 方油 画的 改革 与创 新。在 清末维新 变法 之后 , 大批 国人被 派遣
结语
在 艺术市场化 的环境 下, 艺术 家要找准 自己的角色 , 对 自身
做 出正确 的定位 , 树 立 正确 的发展 观念 , 真 正成 为艺术 的创 作
者, 推进 中国油画艺术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献 :
[ 1 ] 龙鸿 , 王玲 娟 . 对 中 国 当代 文 艺现 象 及 文 艺政 策 的 思考 . 重庆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 学版 ) , 2 0 0 3 ( 6 ) . [ 2 ] 王 建 军. 艺 术 市 场 化 背 景 下 的 中 国 油 画 艺 术 发 展 之 路. 当代 文 坛 ,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简介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早期,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利玛窦向明神宗朱翊钧所献礼品中就有天主像、圣母像等。

这种精细逼真的绘画,使中国画家感到惊异,但并未给予较高的艺术评价,也没有中国画家追随这种画法。

到清朝初年,有许多擅长油画的欧洲传教士来华,并在宫廷供职。

其中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法国人王致诚等。

他们是中国宫廷内第1批外籍画师,曾受命绘制过多幅油画肖像。

乾隆帝弘历曾命宫中选少年奴仆,随洋人学泰西画法(油画技法)。

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便是这一时期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

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也较前显著。

但真正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画家,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

同治年间,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向收养的孤儿传授各种技艺,其中的图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

孤儿长大离院,也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

清末民初活跃于上海的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都出自土山湾孤儿院图画馆。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文人到了欧洲各国,亲眼看到西欧画家的精心杰构。

薛福成的《巴黎观油画记》被广为传诵,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给予极高的评价。

中国知识界通过他们优美的诗文,初次了解到与中国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绘画。

1902年,清廷颁行学堂章程,采行日本制度。

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保定北洋师范学堂都设图画手工科,开油画课,聘请外籍教师任教。

1909年,周湘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传授西洋绘画技法。

丁悚、乌始光、刘海粟、张眉荪等人曾在此学画。

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

同时,许多没有机会接受训练,又缺少油画材料的学画者,往往从摹绘油画印刷品入手,并使用各种代用颜料、油料,绘制基本上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中国油画在当下的发展现状是令人振奋的。

近年来,中国油画市场不断扩大,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持续攀升。

中国国内外的画廊、艺术机构、艺术家个人工作室等纷纷举办了大量油画展览,丰富了中国油画的展示形式和内容。

国内外艺术机构也不断举办中国油画作品展览,使中国油画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多的展现机会。

这些都表明中国油画在当下已经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青睐,具有了较好的发展和市场基础。

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油画也在不断吸收西方油画新的艺术理念和技法,加强了中国油画与国际接轨的努力。

中国油画也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表现方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些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中国油画在创作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性。

这种寻求创新和突破的努力,也为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动力。

中国油画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中国油画市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成熟性。

一方面,市场对于高价值的中国油画作品认可度不够,导致了一些优秀作品的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价值回报;市场对于新兴艺术家的支持和培养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优秀新人艺术家的成长空间受限。

中国油画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也亟待改善。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艺术家和学者对中国油画的教育体系、艺术创作空间、艺术家收入分配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评和建议,认为中国油画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和矛盾。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为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前景,我们可以做出如下预测和展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油画将会在未来展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不断融合和创新,中国油画将会在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理念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表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创新性的艺术风貌。

这将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内在动力和发展动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油画将在未来走向更加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轨道。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油画,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

早在400年前,西方意大利天主教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游走传教,把西方油画带入中国。

到了清朝时期,一些具有绘画才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且有些在宫廷供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艾启蒙,法国人王致诚等。

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奴仆)曾受皇上的命令,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也有一些留存的作品,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就是这个时期的油画作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使得中西文化交往频繁,西学东渐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的特定情景。

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了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较为明显。

19世纪末期,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建立孤儿院图画馆,给收养的孤儿传授西方绘画技术。

孤儿长大离院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

鸦片战争之后,曾经引起中国文人独尊和自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文化之外的被动挨打压力,导致中国人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曾经被强大的中国文化所改造和同化的西方文化却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寻求救国图强的思想依据。

紧接着,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主的革新思潮逐渐抬头。

油画以西学东渐的形式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开来。

一、现代主义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风格油画阵营出现。

其中以林风眠为代表。

1927年这批在杭州的艺术家们创办了“艺术运动社”,并编辑出版了《阿波罗》半月刊杂志。

在“阿波罗”杂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完全不同于传统画论的语言和概念。

“阿波罗”成为他们艺术主张和宣言的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他们对于现代主义全新的艺术观。

艺术运动社的成员希望建立一种与时代思潮发生密切关系的艺术,力求创造中国本土意义的时代艺术。

林风眠与徐悲鸿的艺术追求不同,他一生生活在浪漫的印象主义气氛之中,执著地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很少受到政治影响,被人们誉为“最真实的艺术家”。

他对中国现代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开拓了新的田地,把中国传统绘画意境和部分技法与后印象主义的某些方法融合,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_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

“_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

| 文化艺术“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王钦/文我国油画艺术持续发展,展现出了独特的中华气质面貌。

“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画的发展语言,在中国语境中产生。

就油画这一艺术形式而言,也应用当代的眼光、视角及方法去进行创作。

本文将从油画题材、油画造型及油画材料分析“笔墨当随时代”对油画发展的影响。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才有了油画这一门画种。

在“中西结合”“西学东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一系列思潮影响下,油画艺术从西方移植到了中国,并对传统国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造,同时,油画也受到了中国本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影响,逐渐本土化,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时代的面貌,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油画艺术。

时至今日,中国的油画创作在经历了由萌芽、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之后,终于实现复兴,迎来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笔者下面将分析“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

1“笔墨当随时代”内涵“笔墨当随时代”文本记载于《大涤子题画诗跋》,此书乃汪绎辰四处搜集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画作,集其题跋而成[1]。

“笔墨当随时代”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表明了艺术发展的一个基本道路和基本格局,中国画家不能脱离民族的、大众的审美需要去进行创作,而是要“随时代而变”。

因为现处的时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孕育着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大众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因此,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时,要充分地认识和理解这些时代精神,并用其来作为自己创作上的源泉。

中国绘画艺术历经千年的发展,其创作方法和形式都经历了很多变化,所以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始终都是不变的。

对于想要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油画艺术而言,“笔墨当随时代”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笔墨当随时代”对油画题材的影响油画表现内容受当代主流思潮的影响,中国油画在发展之初均是围绕着政治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的。

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

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

117[摘 要] 油画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只有百余年,但它以鲜明的文化特性和极强的艺术感召力成为我国美术类别中一个重要的画种。

百余年来,油画无论是在题材的选取上还是在精神、思想的表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文献研究、对比研究、作品分析等方法对油画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用成就与经验增强文化自信,以促进油画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油画;发展历程;成就;经验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赵丽强近百年的油画是中国发展的影子,梳理油画的发展历程、客观看待油画的成就与经验对促进油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去西方学画的,最早的李铁夫从19世纪末就开始学习油画,但是油画真正在中国得到传播还是始于 30 年代。

”[1]中国油画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一)油画借鉴期:20世纪初到1949年之前李铁夫、李叔同是我国油画最早的开拓者,他们分别从英美和日本学习油画,紧接着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庞薰琹等人也相继学成归国。

20世纪20年代,这些陆续归国的油画家在国内开办了美术院校,致力于传播西方油画技法和理论,中国的油画才得以产生。

这种大规模引入西洋油画虽是绘画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成绩却不是很显著,从这些油画家带回的作品中并没有看到诸如伦勃朗、安格尔、库尔贝等欧洲写实大师的影子,这不仅与欧美当时盛行的各种前卫艺术有关,还与国内战争不断、油画在中国刚刚起步有关,油画在中国变成“土油画”。

油画借鉴期是中国油画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些优秀的油画家试图从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获取创作营养,为中西油画的融合与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虽然这种融合探索最终被战争残忍地打断,但它所研究的内容为中国油画之后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革命油画期:1949年到1976年1949年后油画在我国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中国油画的借鉴对象由1949年前的日本和法国转向苏联,由于契斯恰可夫教学体系的引进,中国的“土油画”变成了“洋油画”,“日派”“法派”都被边缘化,巡回展览画派和苏联油画成为引导我国油画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油画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中国油画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与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轨迹与艺术风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油画在艺术创作、市场需求、艺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油画的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现状分析1. 艺术创作中国油画的艺术创作在当代中国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油画家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构建了多元、复杂的艺术风格。

特别是近年来,不少中国油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有一些作品更是跻身于国际艺术市场,为中国油画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艺术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的画廊、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家对中国油画的需求持续升温,促使中国油画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高。

中国油画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有一些知名的中国油画作品价格已经超过了几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

3. 艺术教育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得益于艺术教育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艺术机构开始引入国际艺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出了一大批富有创造力和国际视野的油画艺术家。

政府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二、未来前景1. 国际化中国油画已经走出国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未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油画将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国际艺术市场中去,与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更广泛的国际化。

2. 多种文化融合3. 创新与实验未来中国油画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实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油画需要在技术和表现手法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开发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形式。

艺术教育是中国油画发展的根本,未来需要继续重视艺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有创造力和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油画创作与发展初探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油画创作与发展初探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油画创作与发展初探关键词: 云南油画创作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油画在前期的传入与启蒙期后,迎来了自身的发展机遇,共经历了发展期、辉煌期,以及百花齐放和多元发展时期。

一发展期(1949一1979)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云南的油画创作得到了发展,开始了油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且表现出两种创作的倾向:一种是以驻云南部队所属的创作组为代表的主题性创作,代表画家是梅肖青、李伟卿等。

他们当时比较普遍的工作是配合新中国建设的宣传任务,绘制一些诸如领袖像,以及演出剧场的场景等,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在组织、计划的训练当中,慢慢具备了一定的创作能力,凭着对部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创作出了一系列代表性的作品。

如林玲的油画《澜沧江畔》、《巡逻归来》,梅肖青的《情报》在1953年于重庆举办的西南军区文艺检阅大会美术展览中获得了一等奖;林玲的《澜沧江畔》还入选了第三届全国美展。

部队注重创作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不断组织画家下部队体验生活,同时到工厂、农村、学校写生、不断举办展览进行交流宣传,从而使部队的美术创作队伍成为云南油画在建国初期的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

另一方面,则是以欧洲绘画传统语言为研究载体的油画画家,如廖新学、刘自鸣、黄继龄、刘傅辉等。

这些艺术家大多数工作在教育岗位,他们的绘画主题更注重生活中平凡的人物、周围随处可见的风景、静物等,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上注重油画本身的艺术语言研究。

代表作品有1955年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的廖新学的油画作品《彝女》;获得1957年国家文化部奖的刘自鸣的油画作品《静物》,同时,他们的的作品还入选了1958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以及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东京国际妇女美展。

他们的创作,在国家意识形态倡导的主题创作之余,仍然在绘画的本体语言上做着坚守和不懈的努力,为云南美术整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0年,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

其中艺术科有廖新学担任系主任,并进行素描和油画的教学。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

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木美”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

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

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

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校长林风眠);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1928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院校(林风眠任院长)等。

这一时期的主要三个画派分别为:写实派(徐悲鸿);新画派(林风眠﹑刘海粟);现代派(庞薰琹)。

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颠沛流离。

国难当头,很多油画家用绘画作武器,反映战事,揭露暴政,如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

一些画家因战事远赴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出了如《负水女》(吴作人).《哈萨克牧羊女》(董希文)等佳作。

刍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刍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望 能 创 造 出不拘 泥 于西 方 的 中国版 本 的油 画 。
【 关键词 】 中国油画 发展 史 检讨
中国以油绘 画的历史 , 大概 可追 溯到 1 0 5 0年前 , 那时漆
器 刚 刚产 生 , 古 史 记 载 , 民们 多 以这 种 形 式 绘 画 于 棺 木 及 据 先 陪 葬器 皿 中 , 以达 到 防 水 、 美观 的 作 用 。直 到 明 代 , 大利 传 教 意 士 利 马 窦来 华传 授 基 督 教 义 , 同 而 来 的还 有两 幅 天 主 、 母 随 圣 油 画像 。至 此 , 国油 画 才开 始 出现 发展 的端 倪 , 此 时 , 国 中 但 中 本 土 画 家在 惊 异 之余 并 未 对 此 产 生 过 高 的 艺 术 评 价 ,明 代 的 油 画作 品 ,传 流 下 来 的仅 有 一 幅 色 调 平 淡 、 绘 于 木 板 之 上 的
《 木美人》 图。清康熙年间 , 随着郎世宁、 王致诚等的来华 , 并成 为清廷 内的第一批外籍画 师, 再到雍乾 两朝 , 宫廷 中的汉人奴
仆 ( 包 衣 ) 命 向西 洋 人 泰 西 学 习这 一 技 法 , 一 时 期 的 代 即 受 这
表 作 为 五 德 的 纸 本油 彩 山水 画 。 中 国 油 画 的 真 正 发 展 是 在 鸦 片 战 争 以后 ,至 今 不 过 2 0 0
手 法 ,带 有理 想 主 义 的 新生 活 题 材 成 为建 国初 年 的 共 同 追 求 目标 , 希 文 的《 国 大 典 》 董 开 为此 时 的代 表 作 , 值 得 注 意 的一 但 点 是 , 直 占据 油 画 主 体 的风 景 、 物 画 越 来 越 少 , 是 当时 一 静 这
油 画 界 的缺 憾 。

从“宏大叙事”油画看中国油画题材的发展

从“宏大叙事”油画看中国油画题材的发展

从“宏大叙事”油画看中国油画题材的发展作者:刘亚凯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04期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油画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中国油画家创作出了许多与时代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联系密切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油画的“宏大叙事”功能。

虽然现代艺术流派纷繁复杂,且在风格和题材上对传统绘画进行了颠覆,但依然是承载“重大题材”的有力形式,当然这与传统的“重大题材”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宏大叙事” 题材油画一、“宏大叙事”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油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并且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油画艺术紧密地与时代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在那个时期,油画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正是因为油画的“宏大叙事”功能。

建国初期的革命美术工作者们曾有计划有组织地创作了许多符合新中国宣传教育需求的大型作品,这些作品以热烈的情感表现了对新的时代到来的激情,体现了当时油画家的政治热情与现实革命斗争的真实体验。

这些革命历史画虽然在技法上并不成熟,却恰恰体现了油画相较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优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宏大叙事”功能。

1952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抛开当时的形式特点不论,这幅画的内容显然是典型的“重大题材”,它之所以能成为建国初期的代表作品,也正是因为它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经过了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以后,多样的油画创作开始逐渐恢复起来。

许多留学归来的画家又拿出了拿手的风景、静物和人物画,在油画技法上有所提高。

这一时期的中国油画本土气息浓厚,极富创造力,代表便有吴作人的《齐白石像》。

1958年党中央从全国召集画家创作革命历史画,其中有罗工柳的《毛主席在井冈山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等作品。

这是当代中国艺术的代表成果,充分表现了那个时期的主流审美倾向,非常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本土的思想和时代性!文革时期的到来使国内艺术陷入了僵化、空虚的境地,但同时也使油画与政治走得更近了,油画成了政治斗争的一个阵地,许多命题的创作都是为满足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作品之所以备受关注,并非是因为它的艺术内涵或者绘画效果,更多的是因为其背后的政治意味。

中国油画50年的本土化历程

中国油画50年的本土化历程

本土化的历程——中国油画50周年回顾(彭彤)如果从明代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人携天主、圣母像来华算起,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经有四百年历史了。

这四百年也就是作为西方艺术一个重要门类的优化逐渐本土化、并最终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从康、乾年间郎世宁、王致诚等欧洲人在宫内传授油画技法,到清末关作霖、关乔昌等人在广州开设画店,从鸦片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中知识分子出洋学画,到辛亥革命后上海艺专、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后改为北京艺专)等许多正规美术院校的相继成立,从二三十年代中国油画的初步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油画家们的抗日救亡,中国油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本土化的步履缓慢而坚定。

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油画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本土化过程才真正开始加速。

50年过后的今天,虽然中国油画还存在某些不足,但毫无疑问的是,油画这种纯粹西方的艺术形式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完成了其本土化的历程。

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呢?下面我们将在回顾中国50年油画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作为西方一种重要艺术门类,油画在他各种构成因素上都渗透了西方文化的精神。

但是在油画进入中国后,本土化趋势却发生在它所有的构成因素上。

随着中国画家对西方式油画的逐渐熟悉,他们开始在美学诸内容和艺术技法等各个层面进行本土化尝试,用这种西方的艺术形式描绘中国的风土人情,表达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在题材上,中国油画取材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遭遇和现实状况。

在审美情感上,它表达着属于中国人的生命观念和美学理想。

在画面构成的视觉形象方面,汉字形象、龙凤图案和国画意象等中国文化的符号也在源源不断的进入油画。

甚至在最具稳定性的艺术技法方面,从明暗造型到勾线平涂,从立体透视到“散点透视”,本土化的尝试不断地深入发展。

在中国油画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述油画构成因素的本土化尝试都在进行着。

只不过50年间,各个时期的侧重有所不同,并在社会变革、政治历史的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本土化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早期,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利玛窦向明神宗朱翊钧所献礼品中就有天主像、圣母像等。

这种精细逼真的绘画,使中国画家感到惊异,但并未给予较高的艺术评价,也没有中国画家追随这种画法。

到清朝初年,有许多擅长油画的欧洲传教士来华,并在宫廷供职。

其中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法国人王致诚等。

他们是中国宫廷内第1批外籍画师,曾受命绘制过多幅油画肖像。

乾隆帝弘历曾命宫中选少年奴仆,随洋人学泰西画法(油画技法)。

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便是这一时期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

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也较前显著。

但真正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画家,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

同治年间,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向收养的孤儿传授各种技艺,其中的图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

孤儿长大离院,也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

清末民初活跃于上海的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都出自土山湾孤儿院图画馆。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文人到了欧洲各国,亲眼看到西欧画家的精心杰构。

薛福成的《巴黎观油画记》被广为传诵,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给予极高的评价。

中国知识界通过他们优美的诗文,初次了解到与中国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绘画。

1902年,清廷颁行学堂章程,采行日本制度。

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保定北洋师范学堂都设图画手工科,开油画课,聘请外籍教师任教。

1909年,周湘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传授西洋绘画技法。

丁悚、乌始光、刘海粟、张眉荪等人曾在此学画。

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

同时,许多没有机会接受训练,又缺少油画材料的学画者,往往从摹绘油画印刷品入手,并使用各种代用颜料、油料,绘制基本上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

直到出洋学画的青年陆续回国,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最早出国学习油画的广东画家李铁夫,于1887年到美国,曾受业于J.S.沙金,并以作品奖金和卖画所得,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最早到日本学画的李叔同,于1910年学成回国,随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并在学校中组织洋画研究会。

辛亥革命以后,出国学画的人渐多,他们的去向主要是欧美和日本。

较早去欧、美学画的有李毅士、冯钢百、吴法鼎、李超士、方君璧等人,后又有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庞薰□、颜文□、常书鸿、吕斯百、吴作人、唐一禾、周方白、吴大羽等。

继李叔同之后留日的有王悦之、许敦谷、陈抱一、胡根天、俞寄凡、王济远、关良、许幸之、倪贻德、卫天霖王式廓等人。

40年代赴法国学画的有吴冠中、刘文清等人。

中国留学生初到西欧时,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已在画坛取得稳固地位,学院派古典主义虽有人支撑,但其影响已趋式微。

在日本,以黑田清辉为代表的新进画家,已经以印象主义的艺术观念改变了日本美术教育的内容。

由于日本不像法国那样具有深厚的油画艺术传统,所以留日学生(包括最早的李叔同)在艺术上普遍倾向于印象主义以后的各流派。

留欧的李毅士、吴法鼎、李超士、徐悲鸿、颜文□、常书鸿等人,提倡古典的写实主义美术。

留学生归国后,通常都以美术教学为职业,通过所在的学校,传播自己的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

1912年刘海粟、乌始光兴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19年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这是中国正规美术学校的开端。

继此之后,中国第1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艺术学校(后改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第1所高等美术学院国立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以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都于20年代先后成立。

这些学校陆续开设油画课,成为发展油画艺术的基地。

著名油画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曾主持这些学校的教学,他们不同的艺术主张,使这些学校的油画教学各具特色。

徐悲鸿于20年代初在巴黎美术学校学画,接受学院派绘画训练,他尊崇坚实的素描基础和严谨的油画造型技巧。

林风眠20年代在法国第戎、巴黎美术学校学画,他既受过学院派绘画的薰陶,也吸收了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的艺术影响,因此很重视感情和个性的表现,追求东西方艺术精神的融合和平衡。

刘海粟曾于20年代到日本、西欧考察美术教育,他所心仪的是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大师。

但在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中具有兼容并包的气度。

他对世界绘画潮流趋势敏锐感受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也相当突出。

20~30年代,艺术旨趣相投的画家曾组成各种社团。

成立较早的东方画会、天马会、晨光美术会虽然都以油画家为骨干,但活动内容不拘一格。

30年代由庞薰□等人发起的决澜社,倡导和介绍西方现代绘画;由留日学生组织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则宣扬超现实主义绘画。

由于这些画会的活动偏于上海一隅,活动时间又较短促,未能发展成有影响的艺术流派。

但可以看出中国油画家在如何看待西方现代绘画方面,存在着矛盾。

1929年初第1届全国美展期间,徐悲鸿与徐志摩关于西方现代画家评价的论争,便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徐悲鸿贬斥印象主义、野兽主义某些画家的绘画,称P.-A.雷诺阿、P.塞尚、H.马蒂斯的作品为“无耻之作”。

徐志摩则起而为之辩护,力争这些新派画家的艺术地位和作品的价值。

从当时从事油画艺术的画家看,学习印象主义以后诸家的人数较多,学习古典油画的画家较少,真正掌握古典油画技巧的画家则更为罕见。

抗日战争爆发后,油画家们以绘画为武器和工具,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各种不同艺术见解的画家在这些活动中达到思想感情的一致,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体验了普通人民的悲欢离合。

深入大后方和西北、西南边陲,使中国油画家的艺术出现了新的感情色彩,并为新的艺术突进积聚了力量。

与此同时,新派画(指印象主义以后诸流派的绘画)在战乱的环境里停止发展。

许多在战前从事新派画创作的油画家,在抗战中转而采用写实形式参加宣传活动。

徐悲鸿曾撰文论及“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并因新派画之销声匿迹而大感“痛快”。

抗日战争胜利后,现代派风格的绘画重新出现,1945年林风眠、倪贻德、关良、李仲生、郁风、赵无极、于衍庸等人在重庆举办的独立画会首次展览即其代表。

但新派画的复苏仍是短暂的,他们的创作活动只维持到1949年为止。

在陕甘宁边区的艰苦环境里,仅有个别画家从事油画创作。

但解放区画家在较为轻便的绘画形式方面的成功探索,和思想、情感上的锻炼,为新中国的油画艺术准备了一支新生力量。

50~70年代末1949年以后,中国油画家面临全新的历史时期。

老解放区和国统区的画家汇成团结的队伍,巨大的社会变革使油画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

油画家面临新的课题: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为工农兵服务,深入群众生活等。

新、老油画家都有一个调整或改变原有的艺术面貌,以适应新时代的任务。

通俗的写实手法,带有理想主义的新生活题材,成为油画创作的共同面貌。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罗工柳的《地道战》,是两个经历、修养不同的画家,为表现新的时代殊途同归而取得的成功,因此颇具代表性。

50年代的油画创作以表现革命历史、反映社会主义劳动和建设为主。

1949年前占据油画创作主要位置的风景、静物越来越少。

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齐白石像》(见彩图《齐白石像》(中国现代)),胡一川的《开镣》、莫朴的《入党宣誓》、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见彩图《红军过雪山》(中国现代))等作品,与30~40年代的油画迥异,显示了油画家个人风格的重大转变。

50年代,国家选派留学生分批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美术。

同时,聘请苏联画家和罗马尼亚画家,分别在北京、杭州执教。

全山石、肖峰、李天祥、郭绍纲、张华清、林岗等人都曾在苏联留学。

冯法□、王德威、秦征、高虹、何孔德、王流秋、于长拱、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等人曾在苏联画家任教的油画训练班进修。

学习苏联绘画对中国现代油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7~1958年前后,极“左”思潮使蓬勃发展的油画艺术受到严重挫折。

60年代初,文艺政策有所调整,油画创作得到恢复和发展。

油画教学方面,由罗工柳主持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3个工作室的开办,使油画教学充满生机,几年之内既出人才,又出作品,堪称建国以来前30年油画艺术的高峰。

《毛主席在井冈山》(罗工柳)、《东渡黄河》(艾中信)、西藏及长征路线写生组画(董希文)、《刘少奇与安源矿工》(侯一民,见彩图《刘少奇和安源矿工》(中国现代))、《决战前夕》(高虹)、《出击之前》(何孔德)、《延安火炬》(蔡亮)、《狱中斗争》(林岗)、《宁死不屈》(全山石)、《英特那雄耐儿就一定要实现》(闻立鹏)、《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靳尚谊)、《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延河边上》(钟涵)、《三千里江山》(柳青)、《在激流中前进》(杜键)、《金色的季节》(朱乃正)、《罪恶的审判》(哈孜艾买提)……从这些人们熟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一种共有的特征,那就是高亢激越的英雄主义精神,汪洋恣肆的表现形式。

50年代被忽视、甚至被误解的风景、静物,在60年代初也有一个短暂的繁盛。

颜文□、吕斯百、常书鸿、卫天霖、余本、李瑞年、吴冠中等画家都有佳作问世。

1964年以后,“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油画的发展。

从推广“三结合”创作方法(即领导出题目,群众提要求,专业人员完成创作任务)到全面批判文艺界“黑线专政”,正常的油画创作活动几乎完全停止。

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感情的伪造,和对个人崇拜的狂热而拙劣的渲染。

全国各地出现了数以万计的领袖油画肖像,这些肖像除了临摹某些样板画像外,全是临摹照片。

绘制这种油画的人数之多和油画题材的单一,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点。

随后又出现了表现那种高、大、全式的所谓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的油画作品。

70年代末~80年代1978年以后,中国油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画家和观众对虚套、粉饰的反感,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索,使油画创作的境界有了新的开拓。

有些画家以深沉凝重的笔调,对当代生活作历史性的考察;有些画家则以诗人的眼光,表现美的心灵和美的意境。

《1968年×月×日雪》(程丛林,见彩图《一九六八年×月×日雪》(中国现代))、《不可磨灭的记忆》(杜键、高亚光、苏高礼)、《峥嵘岁月》(林岗、庞涛)、《红烛颂》(闻立鹏)、《蒋家王朝的覆灭》(陈逸飞、魏景山)、《高原的歌》(詹建俊)、《春华秋实》(朱乃正)、《塔吉克新娘》(勒尚谊)、《钢水、□水》(广廷渤)、《迎新娘》(鄂圭俊)……这些作品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老画家吴冠中、韦启美和中年画家罗尔纯、妥木斯、曹达立等人在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富有个性色彩的表现方法的探求上作出的成绩,显示油画家对绘画形式和个性特色的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