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对贫血利用血液检验方法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曾收治的50例贫血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外周血红蛋白均变化明显;对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叶酸水平低于正常值患者有15例;检验患者的维生素B族含量,有8例患者比正常值水平低。结论:对于贫血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多次检验,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综合性血液检测在贫血患者的临床鉴别以及诊断方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能够使诊断以及检测准确率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标签:血液检验;贫血症状;诊断;临床意义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疾病,其发病率很高,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其发生,对患者有严重影响。利用有效方法对贫血患者进行诊断鉴别,并进行及时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曾收治的50例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2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曾收治的50例贫血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26例为男性,有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45.4±2.6岁。所有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均有头晕、心慌以及食欲不振与乏力等临床表现存在。在这50例患者中,合并贫血性心脏病8例,合并下肢浮肿12例,伴随神经性症状12例,伴随肢体麻木10例,伴舌炎或者口腔面黏膜溃疡8例。

方法:采集患者空腹情况下静脉血液3ml,并且以此来对患者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外周血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生化检测。根据所得到的临床检查结果,分析并诊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要根据相关规范将检测说明书制定出来。

临床诊断依据: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患者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叶酸或者是维生素B12的生理需求有所增加以及由于偏食而导致出现营养不良;巨幼红细胞的血象以及骨髓像出现变化;未出现骨髓症状并发症;其它原因造成有巨幼红细胞贫血出现。

缺铁性贫血诊断:患者存在缺铁病史,特别水慢性失血病史;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出现;外胚叶组织有变化出现;检查其骨髓像以及骨髓铁染色,存在缺铁特征;利用铁剂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血清铁下降,血清总铁结合力明显升高[1]。

统计学分析:在完成治疗之后,对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并且要用t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结果

检验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的结果:在本文研究中,通过检验50例患者外周血的血红蛋白水平,显示其在32~108g/L之间,其平均水平为68±1.4g/L。在这些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重度贫血,18例患者为中度贫血,另外12例患者属于轻度贫血。通过对患者白细胞水平进行监测,显示其在2.0~20×109g/L范围,平均水平为6.8±1.4×109g/L,在这些患者中,白细胞处于正常水平这仅有3例,其他患者均比正常值要低,对患者血小板水平进行检验,在100×109g/L之下者10例。

检验患者血生化的结果:通过对患者血生化进行检验,在这些患者中,血清铁水平与正常值相比较低的20例,并且其总铁结合力比正常水平要高;叶酸水平低于正常值患者15例;检验患者的维生素B族含量,有8例患者比正常值水平低;对患者肝功能以及肾功能进行检验,显示均处于正常状态。

讨论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血液疾病之一,其并非指某一具体疾病类型而是由很多疾病引起的贫血性并发症。对于贫血症状的发生,其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其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极其相似,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贫血症状分为以下几类: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在各种血液系统疾病中贫血疾病发生率占据第一位,其发生率明显比白细胞疾病要高。有关调查表明,在全球范围内贫血患者大约在25%之上,其中红细胞酶、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基因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是造成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临床医学中,贫血是一种慢性病变过程,其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临床症状较轻,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只有在后期发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后,才会受到重视进行治疗。在各种不同的贫血类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巨幼细胞性贫血,该类型贫血主要在婴幼儿以及妊娠期妇女中发生,另外在内科老年患者中,该类型贫血也有较高的发生率。该贫血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吸收不良并且有过多消耗,比如钩虫病、行胃大部切除术以及月经过多与慢性胃肠道炎性反应;患者需求有所增加,但摄入量仍缺乏,比如厌食以及偏食等。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发现,贫血发生率最高的患者均伴有慢性胃肠道炎性反应,另外,在本文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表现会贫血的早期症状,伴随患者缺铁症状逐渐加剧,其含铁酶活性降低以及血氧与缺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也慢慢加深,并且可能会出现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以及感染等一些并发症,在此时,若患者未及时去就诊,在早期将贫血症状发现,并在早期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则患者病情必然会慢慢加重[2]。

从目前情况来看,研究血液学的相关人员,对于贫血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还缺

乏足够重视程度,对于其重要性缺乏较深刻认识,因此造成在贫血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方面还有一定偏差存在。

从目前临床研究来看,在患者的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之所以会出现变化,主要是因为贫血程度的影响以及患病时间的影响,在血片中可以发现红细胞的染色相对比较淡,淡染区处于中心位置且扩宽,并且其大小各不相同,而且大部分的红细胞表现正常或者只出现轻微增多,其表现并不明显;一般而言,在出血患者中其血小板计数都偏高,但是婴幼儿的血小板计数较低。在血液生化检验中,普通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要低于正常水平,但总铁含量则要高于正常水平,所以对于转铁蛋白而言,其饱和度要偏低。由于在测定血清铁时有很大波动,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所以在对结果进行判断时,要综合临床方面来进行考虑。当血清铁蛋白含量在14μg/L之下时,但是伴随发生炎症肿瘤以及交叉感染时,可以将此含量提高,然后与临床情况与骨髓铁染色相综合来进行判断,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而言,其骨髓红系细胞内部与外部铁染色都会有一定减少[3]。

综上所述,对于贫血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过程中,要进行多次血液生化检验,以提高检验的准确率,防止出现偏差。综合性血液检测在贫血患者的临床鉴别以及诊断方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能够使诊断以及检测准确率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静峰.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1(22):1658-1659.

[2]潘飒,崔娜.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3):218-219.

[3]张洁.32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25):108-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