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2、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十四大确立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含义?) 3、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 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 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4、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 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2009天津) 材料六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 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 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 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 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 (2分)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 明其原因。(8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 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 什么启示?(4分) 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 相结合)。 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必须符合国情、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2008重庆文综39节选)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 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 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 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 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 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 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 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2分) 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以计划经济和单一公有制为 特点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分)以 雕塑《十八颗红手印》——大包干开始 1978年1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严俊昌、严宏昌、 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两个“凡 严立学等1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 下鲜红的手印,此举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是”的错误思想。(2分)
(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性质:产业结构的调整。 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 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 哪几次生产关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
2、1953年开始农业生产合作社
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公有制)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和意义分别有哪些?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前提: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特征: 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性质: 管理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调整 历史意义: 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 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 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当时有 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 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 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而当时农村中的人民公社体制,经 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 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其次,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 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 再次,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 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改革的先 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的成功做法基础上并加以肯定和 推广的。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 突破了 “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 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 何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 “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 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 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表现:思想上是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 实践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国后,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 次重大变化? 1、从建国初到1956年
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 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为什么三十年前的小岗村民在实行“大包干”时要冒 着被杀头的危险?(4分)
(2)人民公社下的旧体制到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2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由单一公有制到多种所 有制经济并存。(4分)
雕塑《拓荒牛》一一一深圳城市精神的象征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以不畏 艰难的“拓荒牛”精神,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创造了 230多项全国之最,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推 出了全面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等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十大体系。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 经济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使市场在国家宏观 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
四、经济体制改革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发展, 1.必要性:
2.概念: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内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时间:1978年12月 2、基本内容
(1)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4)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 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探究: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前提: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 核心: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 内容:①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② 管理体制的经济化和宏观化 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 ③ 分配方式的多元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特点:①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 ②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 ③ 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 ④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最严重波折: “文化大革命”。 成就: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09宁夏)材料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 “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8分) “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 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 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 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 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 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 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 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 场经济不断发展。
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可能性 ① 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 ②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①1992年,十四大——确立目标 ②1997年,十五大——创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已经确立。 ④ 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 的重要内容。
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探索出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独特模式。 • 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 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
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并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取得显著效果后,再推 广到城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 形式,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措施,使得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建立
3、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 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党 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形 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农村开始,为什么?
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显著效果,企业
增强了活力,经济迅速发展。 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进入制度创新阶段,
直至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课堂练习
200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图文材料。
(2008江苏)(14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 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 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 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 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 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 “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人们生产积 极性受到压制。
3、1958开始人民公社
“一大二公”,公有化程度更高(公有制)
4、197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有制)
5、2006年全国减免农业税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城市也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企 业自主权。到1985年,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指国有经济、集 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 资企业等。同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 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 结合起来。这一改革,还包括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搞活企业;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 承包经营责任制;改变流通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 分配政策。经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 跃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