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自学指导书

《护理学基础》自学指导书
《护理学基础》自学指导书

《护理学基础》自学指导书

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二、自学学时:82课时

三、课件学时:54课时

四、教材名称:《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参考资料:1、《新编护理学基础》,姜安丽、石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白继荣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章节同步练习(10%)+笔试(90%)

七、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社会和治疗需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及主要课程之一,内容包括对病人的临床护理、病情变化观察、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是所有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八、自学内容指导:

第一章绪论

1、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的基本素质以及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因为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涉及,我们在本章中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什么是护理?什么是护理学?②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③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2、自学课时安排:1学时

3、知识点:

A、什么是护理?什么是护理学?

B、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内容。

C、《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4、难点:护理的概念、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1

函授站规章制度

西安理工大学函授站工作条例 一、总则 1、高等函授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业余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2、高等函授教育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函授毕业生应达到高等学校同层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相应水平。 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试行工作条例和函授教育的特点,我院在函授生集中地区设立函授辅导站(简称函授站)函授站是函授教育的基层组织,是夜大函授部对函授生进行教学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管理的机构,行政上接受设站单位的领导,业务上接受我校继教院领导。 4、函授站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秘书一至二人,教师若干人。主任、副主任由设站单位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或所属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兼任,秘书由专(兼)职干部担任,管理函授站日常工作。函授站在站主任具体领导下开发各项工作。 二、招生工作 5.根据学校制定的招生计划,按招生简章要求,安排函授站招生计划与进程。6.作好招生宣传,积极组织生源,落实招生任务,指导各单位选送考生。7.对报考人员政治思想表现、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手续是否完备等方面进行审查,对初审合格者可向所在地成人高校招生办公室办理集体报名手续(考生也可直接向所在地、市成人招生办公室报名)。 8.根据当年成人高考复习大纲,举办考前补习班,组织考生复习,保证生源和入学质量。 9.将函授站报名情况和组织考前复习情况及时向学校招办报告。 10.协助招办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11.按函授生录取名单,通知新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 三、开学工作 12.根据夜大函授部规定时间,学年初办理函授生入学、缴费手续;学期初办理注册、报到手续。 13.对入学新生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招生规定和徇私舞弊者,区别情况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学籍并报夜大函授部备案。 14.编制函授生名册一式二份,一份寄送学院夜大函授部备案,一份留站备查。15.发放教材、教学资料和有关文件、通知。 16.指导函授生安排好自学时间,制订自学计划,选举产生班干部,使其负责日常班务工作。 17.做好函授生的补考组织工作,学生的学籍处理工作。 四、政治思想工作 18.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组织学习“函授生手册”及有关函授教育的规章制度,教育函授生树立为“四化”建设刻苦学习的思想。 19.对函授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与工作态度的教育。及时解决函授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生物信息学实验指导书_新版本

生物信息学 实验指导书 重庆邮电大学

生物信息学实验指导书生物信息教学部谭军编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

前言 生物信息学是上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依赖,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建立,逐渐发展起来的生物学、数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一门交叉应用学科。目前生物信息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基于生物序列数据的整理和注释、生物信息挖掘工具开发及利用这些工具揭示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等领域。生物信息学作为新型交叉应用学科,可以依托本校已有的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生物学和数学等学科优势,充分展现投入少、见效快、起点高的特色,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水平。 本实验指导书中的8个实验均设计为综合性开发实验,面向生物信息学院全体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全校对生物信息学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学生开放。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将提供系统的保障,包括采用mail服务器和linux帐号管理等进行实验过程管理和支持。限选《生物信息学及实验》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至少选择其中5个实验,并不少于8个学时,即为课程要求的0.5个学分。其他选修者按照课时和学校相关规定计算创新学分。

实验一熟悉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其数据的 生物学意义 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生物信息学研究前沿和相关数据的能力,熟悉生物信息学相关的一些重要国内外网站,及其核酸序列、蛋白质序列及代谢途径等功能相关数据库,学会下载生物相关的信息数据,了解不同的数据文件格式和其中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实验原理: 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相关的国内外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如:NCBI、SANGER、TIGR、KEGG、SWISSPORT、Ensemble、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大生物信息学中心等,下载其中相关的数据,如fasta、genbank格式的核算和蛋白质序列、pathway等数据,理解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实验内容: 1.浏览和搜索至少10个国外和至少5个国内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并描 述网站特征; 2.下载各网站的代表性数据各10条(组)以上,并说明其生物学意义; 3.讨论各网站适合做何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平台,并设计一个研究设想。 实验报告: 1.各网站网址及特征描述; 2.代表性数据的下载和生物学意义的描述; 3.讨论:这些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的信息资源,可以被那些生物信息学 研究所利用。 参考书目: 《生物信息学概论》罗静初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生物信息学手册》郝柏林等著,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4; 《生物信息学实验指导》胡松年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土力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前言 土力学原理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土体及其相关结构受力变形以及常见基础设计的一门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土是岩石风化而成的颗粒堆积物,广泛覆盖于地球表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之息息相关,而土木工程更是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桥梁及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变形,山坡、土坝、路堤、路堑等各种自然或人工坡体的稳定性,各类挡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等都是土力学的研究内容,土力学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港口工程等领域。 土力学原理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土的抗剪强度、天然地基承载力、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土坡稳定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牢固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计算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工程、地基处理、路基工程、深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等有关专业课打好基础。 土力学原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本课程实验学时有16学时,通过本书,可以有效指导学生从事各项实验操作,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考核方案 1、土力学原理实验项目在建筑工程实验室土工实验分室完成,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验项目,为大三的学生开设。 2、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学生实验守则》等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实验纪律。 3、要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损坏仪器设备要赔偿。 4、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课前预习,要熟悉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试验步骤等实验内容。 5、试验要积极主动,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并能熟练操作各种实验仪器,严格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6、实验报告格式为:简介试验目的、试验步骤、试验成果整理和试验成果分析。 7、必须认真地完成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字迹要清楚,必须按着要求自己编写,不得抄袭他人实验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打回应重做。 8、实验成绩评定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记载,成绩按20%计入本课程总评成绩。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试验指导书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试验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实验中心编

试验一、 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环刀法测定土的密度,以便了解土的松密程度和干湿状态。 二、基本原理 当原状土切入环刀时,土的体积就等于环刀的容积,将切满土的环刀称重,将此重 减去环刀重即为土重,土重除以环刀容积即可求得土的密度。 三、仪器设备 环刀:内径6.18cm,高2cm;天平:量程200克,感量0.1克。 其他:切土刀,方玻璃片,凡士林。 四、试验步骤 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轻轻放稳后,将土样表面大致削平。 2、将准备好的环刀在其内壁上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表面中央。 3、然后垂直下压,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伸出环刀为止,此时用切土刀将伸出环刀的土细心削平,立即拿一方玻璃片盖上以免水分蒸发;然后再削平另一面。 4、将切满土样的环刀的四周擦净,称重精确至0。1克。 五、成果整理及计算 土的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γ── 土的密度,g/cm3; w──试样加环刀重,g; 1 w──环刀重,g; 2 v──环刀容积,cm3; 计算至0。01克/厘米 3 六、试验纪录表格: 密度试验(环刀法) 环刀编号 环刀重+土重(g) 环刀重(g) 土重(g) 环刀容积(cm3) 密度(g/cm3) 试验二、 含水量试验 一、试验目的:

掌握烘干法测定土的含水量,了解土的含水情况。 二、基本原理: 利用土烘干前后的重量差可得土中失去的水重,水重、干土重的比即为土的含水量。 三、仪器设备: 烘箱、天平、干燥器、铝盒等。 四、试验步骤: 1、用切土刀选取代表性土样15~30g放在小铝合内(约装满半铝盒, 砂土应多些), 注意擦去盒口外周围的浮土,立即盖好并称重得w 1 ,精确至0.01g; 2、打开铝盒盖,放入烘箱(可交指导老师放),在100~1050c的温度下烘至恒重(砂土烘干时间不少于2小时;粉土试样少于30 g者烘干时间不少于3小时;粉质粘土和粘土试样少于30g者则不少于10小时)。 3、将烘干土样铝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由实验室负责),冷却后取出立即盖好并称 重得w 2 ,精确至0.01g 五、成果整理及计算: 按下式计算土的含水量: ω=w w w w 12 20 ? ? ×10000 式中:ω──土的含水量,以百分数计; 1 w──烘干前试样重加铝盒重,g; 2 w──烘干后试样重加铝盒重,g; w──铝盒重,g,计算至0.100。 六、试验纪录表格: 含水量试验(烘干法)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精)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 一、选择题 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 B、75 C、25 D、50-51 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A、平均差 B、平均误 C、平均次数 D、平均值 3、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 A、39 B、38 C、18 D、19 4、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 A、P〈.05 B、P〈.01 C、P〉.01 D、P≤.01 )5、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 B /S 这个公式中X应为() B A、12 B、10 C、9.5 D、10.5 6、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7、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 项分布的近似值?() A、N〈10 B、N≥10 C、N〉30 D N〉10 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 数据是()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 B、注明单位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10、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 A、F〉10 B、F〈5 C、F〉5 D、F〈10 二、填空题 1、统计是一种(),它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不能用 ()比较,用()数进行比较 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的() 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时,曲线向()偏斜 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增加),说明这两者间有着()关系 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系数()等于零 7、正态分布因其M和()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 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 ()分布 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可能有多大 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误差 三、名词解释

生物信息学大实验_实验指导

实验1基因组序列组装(软件CAP3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因组测序原理和主要策略; 2.掌握CAP3序列组装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基因组测序常用的两种策略是克隆法(clone-based strategy)和全基因组鸟枪法(whole genome shotgun method)。克隆法先将基因组DNA打成大的片段,连到载体上,构建DNA文库;再对每一个大片段(克隆)打碎测序。序列组装时先组装成克隆,再组装成染色体。克隆测序法的好处在于序列组装时可以利用已经定位的大片段克隆, 所以序列组装起来较容易, 但是需要前期建立基因组物理图谱, 耗资大, 测序周期长。 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无需构建各类复杂的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采用最经济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案,直接将整个基因组打成不同大小的DNA片段构建Shotgun文库,再用传统Sanger测序法或Solexa等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文库进行随机测序。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将测序片段拼接成全基因组序列。该方法具有高通量、低成本优势。 序列组装时,先把把单条序列(read)组装成叠连群(contig)、再把叠连群组装成“支架”(scaffold),最后组装成染色体。 本实验将练习在Linux环境下用CAP3软件组装流感病毒基因组。 1.CAP3序列组装程序简介 Huang Xiaoqiu. 和 Madan,A. 开发的一套用于序列拼接的软件,此软件适用于小的数据集或 EST 拼接,它有如下特征: 1. 应用正反向信息更正拼接错误、连接contigs。 2. 在序列拼接中应用 reads 的质量信息。 3. 自动截去 reads5`端、3`端的低质量区。 4. 产生 Consed 程序可读的ace 格式拼接结果文件。 5. CAP3 能用于Staden软件包的中的GAP4 软件。 2.下载 此软件可以免费下载,下载地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66649391.html,/download.html。填写基本信息表格,即可下载。CAP3 详细参考文档可见: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66649391.html,/sas.html。 3.安装 (1)上传cap3 的压缩包到本地linux/unix 运算服务器; (2)解压缩: bash-2.05b$ tar xvf cap3.tar CAP3/ CAP3/README CAP3/cap3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实验一含水率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量,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和其他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适用范围:粗粒土、细粒土、有机质土和冻土。 二、试验方法 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本试验用烘干法。 三、试验原理 土的含水量是土在温度105~110O C下烘干到恒重时失去的水分质量与达到恒重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四、试验设备 烘箱:保持温度105~110O C的自动控制的电热烘箱、电子分析天平、铝制秤量盒、削土刀等。 五、操作步骤 1、先秤量好带有编号的盒盖、盒身的两个铝盒,分别记录重量数值g0并填入表1中。 2、从原状或扰动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约15~30g或用切环刀土样时余下的试样;对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取样为50g左右,放在秤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盒盖、盒身及湿土的重量,准确至0.01g,将数值g1填入表1中。 3、打开盒盖,放入烘箱中在温度105~110O C下烘至恒重,烘干时间对粘性土、粉土不得少于8h,对砂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O C的恒温下烘至恒重。取出土样,盖好盒盖,秤重并记录干土及铝盒的重量,将数值g2填入表1中。 六、计算含水率 W=(g1-g2)/(g2-g0)×100% 其中W—含水率g0——铝盒重量,单位为g。 g1——铝盒加湿土的重量,单位为g。g2——铝盒加干土的重量,单位为g。 七、注意事项: 本试验必须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测定的差值:当含水率小于40%时为1%;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为2%。取两个侧值的平均值,以百分数表示。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要点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1) 一、颗粒分析试验 (1) [附1-1]筛析法 (1) [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2) 二、密度试验(环刀法) (5)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5) 四、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6) 五、界限含水率试验 (8)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 (8) 六、击实试验 (10) 七、渗透试验 (11) [附7-1]常水头试验(70型渗透仪) (11) [附7-2]变水头试验(南55型渗透仪) (12) 八、固结试验(快速法) (13) 九、直接剪切试验 (15) 十、相对密度试验 (16) 十一、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8) 十二、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 (19) 十三、三轴压缩试验 (20)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土力学试验是在学习了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配合土力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安排试验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 试验课的目的: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土力学的理论知识;二、是增强实践操作的技能;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土工试验的全过程和运用实验成果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土力学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范编写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下列实验项目。也可根据实验学时选做。 一、颗粒分析试验 [附1-1] 筛分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 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 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 的试样。 2.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 2g。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刑事诉讼法学自学指导书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自学指导书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教师姓名: 所属系所: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学历层次:函授本科 继续教育学院制

《刑事诉讼法学》自学指导书 编写者: 总学时:120学时(面授课30学时,自学9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 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法学的主要部门法。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制度、刑事证据、刑事诉讼程序。课程的学习以中国刑事诉讼的规定与实践为基础,同时比较其他各国关于刑事诉讼的规定与发展,强调中国司法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巧,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奠定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着重培养学生适用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处理社会犯罪现象、保障人权,维护社会正义、维护社会主义秩序的能力。 三、学习进度表

四、自学内容与指导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1.内容: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作用。 2.重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3.难点:刑事诉讼法的作用。 4.思考题 (1)试述刑事诉讼的含义和特征; (2)简述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3)简述刑事诉讼法的价值。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1.内容: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 2.重点:弹劾式、纠问式、混合式诉讼的特点 3.难点:职权主义诉讼形式与当事人主义诉讼形式的重要差异 4.思考题 (1)试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特征; (2)试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刑事诉讼模式进行比较与评价; (3)什么是弹劾事诉讼和纠问式诉讼? 第三章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1.内容: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价值,刑事诉讼结构,刑事诉讼职能,刑事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2.重点:刑事诉讼的价值,刑事诉讼目的。 3.难点: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刑事诉讼职能。 4.思考题 (1)怎样理解我国的刑事诉讼目的? (2)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哪些? (3)职权主义诉讼结构与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的区别? 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1.内容: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 2.重点: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区分 3.难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和义务 4.思考题

长春应化所

长春应化所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1无机化学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1 稀土光功能材料的研发 苏锵* 一组:①101 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9物理化学(甲)或611生物化 学(甲)④819无机化学或820有机化学 或821分析化学 二组:①101 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02高 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 理(甲)④809固体物理或 811量子力学 或825物理化 学(乙) 02 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新型纳 米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的研究;稀土荧光免疫分析 张洪杰 03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林君 04 光、电、磁功能材料合成与结构;新型稀土镁合金材料研究 孟健 05 超高强铝合金的制备、性质与应用研究 马贤锋 06 生物无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纳米材料在生物上的应用 倪嘉缵* 刘琼◇ 07 生物分子构像与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生物电化学、药物合成 曲晓刚 08 纳米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药物筛选,无机、有机化学 任劲松 09 离子液体;绿色分离材料;稀土绿色分离化学与清洁工艺 陈继 10 新型纳米涂料的研制 王成 11 L ED 等用高效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纳米光信息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尤洪鹏 12 稀土分离化学与低碳清洁冶金;金属-杯芳烃配位化合物与超分子化学 廖伍平 13 功能分子材料、分子纳米磁性材料 唐金魁 14 铜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潘道成 15 清洁能源材料和高能化学电源 张新波 16 稀土光功能材料的研发 李成宇 17 稀土配位化学及材料化学;稀土金属有机化学及稀土催化 孙忠明 18 光电功能无机新材料 薛冬峰 19 微/纳米结构材料及其生物医学、环保领域等应用 张吉林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2分析化学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1 电分析化学 汪尔康*# 一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9物理化学(甲) 02 电分析化学 董绍俊# 03 化学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和化学 汪劲◇ 04 电分析化学及电化学传感 牛利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周玲编 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分院

目录 教学实验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一土的密度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土的含水量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 (7) 实验四土的液限、塑限试验10 实验五土的压缩固结试验 (13) 实验六土的直接剪切试验 (16) 实验七土的击实试验19 参考资料: 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

教学实验注意事项 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一、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2.弄清与本次实验有关的基本原理。 3.对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实验前应事先阅读有关仪器的使用说明。 4.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试验需记录的数据项目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并事前作好记录表格。 二、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实验时应严肃认真,保持安静。 2.爱护设备及仪器,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 3.非本实验所用的设备及仪器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完毕后,应将设备和仪器擦试干净,并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验: 1.注意听好教师对本次实验的讲解。 2.清点实验所需设备,仪器及有关器材,如发现遗缺,应及时向教师提出。 3.实验时,应有严格的科学作风,认真细致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所要求的实验方法与步骤进行。 4.对于带电或贵重的设备及仪器,在接线或布置后应请教师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实验。 5.在实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实验现象,随时进行分析,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 6.记录下全部测量数据,以及所用仪器的型号及精度、试件的尺寸、量具的量程等。 7.学生在完成试验全部规定项目后,经教师同意可进行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其它实验。 8.实验记录需要教师审阅签字,若不符合要求应重做。 四、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总结,通过写实验报告,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实验报告必须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清楚整洁,并要有分析及自己的观点。实验报告应具有以列基本内容: 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者及同组人员。 2.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方法及步骤筒述。 3.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的名称、型号。 4.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生物信息学论文

生物信息学论文 论文题目 PBL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指导老师:谷峻 学生姓名:吕晓莹 学号: 20112501092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撰写时间:2014年4月

摘要:PBL Problem-Based Leaming),即基于问题学习,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并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PBL 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本论文通过对照PBL 教学理念和生物信息学课程理论,来探究PBL 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与实践,为提高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关键词:PBL 教学法,生物信息学,应用与实践 1 前言 生物信息学是20世纪90年代由多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而兴起的一门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以及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医学数据的一门学科,具有开放性、发展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鉴于此,尽管国内的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受到师资、教材、授课对象、教学条件、教学法等因素限制,开设该课程的高校尚未真正形成一套成熟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目前, 国内的生物信息学教学基本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 进行“满堂灌”式教育, “照本宣读”的方式也比较常见。缺乏与生物信息学交叉前沿性特点相适应的型教学模式。同时,实验教学比较单一, 常以验证性为目的, 有些甚至成为了“文献检索”课程, 缺乏和专相适应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现代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既要注意张扬学生“个性”,更要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与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局面格格不入,迫切需要变革。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参与热情,探索先进的教学法以革新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以PBL 为例的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2 PBL 教学法的优势 2.1 PBL 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生物学不断发展, 知识不断更新, 老师要讲的内容越来越多, 学生要读的书越来越厚, 授课内容与课时不相适应的矛盾非常突出, 且教学双方负担过重,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越来越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 着重培养创造能力, 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本领。而PBL 教学模式能明显减少说教式教学和学习负担, 既能加强学生独立学习,又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形成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基础, 教师课堂讲解为主, 教学内容进度和方法均由老师决定,其 对象是学生整体, 容易忽视单一个体的学习兴趣、能力及个性特征,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 不利于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而PBL 教学法打破传统的界限,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 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教材、图书馆、录像、模型、文献检索系统、电脑学习软件、网络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自学。课堂上,PBL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和长期记忆的形成。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指导老师长期与同一小组学生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土工参数测试综合试验 (一)、土样制备 1.概述 土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的程序进行制备。 土样制备可分为原状土和扰动土的制备。本试验主要讲扰动土的制备。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取样、风干、碾散、过筛、制备等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土样的制备都融合在今后的每个试验项目中。 2.仪器设备 孔径0.5mm、2mm和5mm的筛;天平;击样器;切土刀;橡皮板;木锤;烘箱;喷水设备等。 3.扰动土样制备步骤 (1)将扰动土样进行土样描述,如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等,如有需要,将扰动土样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其含水量。 (2)将土样风干或烘干,然后将风干或烘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但应注意不得将土颗粒破碎。 (3)将分散后的土样根据各试验项目的要求过筛。对于物理性试验如液限、塑限等试验,过0.5mm筛;对于力学性试验土样,过2mm筛;对于击实试验、比重试验(比重瓶法),过5mm筛。 (4)为配制一定含水量的试样,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取足够过筛的风干土样,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加水量,把土样平铺于不吸水的盘内,用喷水壶喷洒预计的加水量,并充分拌和均匀,然后装入容器内盖紧,润湿一昼夜备用。 (5)测定润湿后土样不同位置的含水量(至少二个以上),要求差值不大于±1%。 (6)按下式计算干土质量: m s=m/(1+0.01w h) 式中:m s ——干土质量(g); m ——风干土质量(g); w h ——风干含水量(%)。 (7)根据试样所要求的含水量,按式计算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 m w= 0.01(w-w h).m s 式中:m w ——土样所需加水质量(g); m s ——干土质量(g); w ——制备试样所要求的含水量(%); w h ——风干含水量(%)。 (8)根据试验所要求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制备试样所需的风干含水率时的总土质量: m=(1+0.01w h) .ρd.V 式中:m——制备试样所需的风干含水量时的总土质量;

土力学试验教学指导书

土力学试验教学指导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土力学》 学生实验指导书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试验一界限含水率试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界限含水率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的液限、塑限,对黏性土进行工程分类,判断土的状态,供设计施工使用。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使用方法,并使用该仪器进行圆锥下沉深度的测试。能应用双对数坐标系采用作图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原理 对于同一种黏性土,土粒与土中水相互作用很显著,含水率的变化会产生力学性质的变化。黏性土随着土中含水率的不同,处于不同的状态。1911年瑞典科学家阿太堡(Atterberg)将土从液态过渡到固态的过程分为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态、固态,并规定了各个界限含水率,称为阿太堡限度,分别为液限、塑限和缩限。 w表示;土由可塑状土由可塑状态转为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用符号 L w表示;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则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用符号 p 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收缩时,对应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即土由半固态转 w表示,低于缩限的土样含水率的减少不会引起土体积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用符号 s 的缩小。 所谓可塑状态,是指黏性土在某个含水率范围内,可用外力塑成任何形状而不产生裂纹,并且当外力移去后,仍能保持既得的形状,土的这种性能称为可塑性。液限和塑限为可塑状态的上限、下限含水率。 土的界限含水率决定于土的散布程度、颗粒形状、矿物成分以及填充于土的孔隙中的盐类成分和浓度,与土的生成条件有密切关系。 界限含水率均用百分数表示,习惯上不带%符号。 3.仪器设备 1)电子天平:称量1000g,感量0.01g; 2)烘箱: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的烘箱 3)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光电式 4)试杯:内径为40mm,高度30mm

学前教育史自学指导书

《学前教育史》自学指导书 一、课程编码及适用专业 课程编码: 总学时:96 面授学时:32 自学学时:64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函授专升本) 二、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科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史的基本理论,为学前教育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基础课程,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并能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必须把握学前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熟练掌握学前教育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特点,重点掌握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学习时应注意:(一)要多联系学前教育实际,研究一些教育理论上的基本问题,增强理论的针对性和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判断能力。 (二)要抓住重点,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思想。 (三)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历史的、比较的学习方法,注意调查研究,做到古为今用。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应为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提高自身能力而学习。学习中要踏实、刻苦、虚心。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科的基本体系,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分析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切忌死记硬背。再次,注意学以致用。要善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论文。解决问题时要切记:绝不是从书上抄抄,应付了事。第四,除注意研读教材外,应按要求阅读教学参考书,必要时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感受。 六、自学内容与指导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一)自学内容 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宫廷学前教育、胎教的实施;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胎教的发展、慈幼机构的建立。 (二)本章重点 1、古代胎教实施的内容与特点。 2、古代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三)本章难点 古代实施学前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中的利与弊。 (四)本章考点 1、古代胎教实施的内容与特点。

土力学实训总结

土力学实训总结转眼间,一周的实训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才觉悟到时间如白驹过隙,过得飞快。现在想起刚学这门课的时候对什么都觉得不知道老师讲了也不是很懂。就连出去跟老师在外面的铁路线路上实习。自己也是看热闹。对于许多东西都事是而非。即便老师讲了对于初次接触的我也只是觉得好奇。根本忘了自己学习的目的。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根据任务指导书上的要求,通过查课本把自己以前没有搞懂的问题认真的全都弄明白了。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尤其是缩短轨配置的计算,把自己以前老搞混淆的计算步骤现在也搞清楚了。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我也虚心的请教同学、和老师。经过同学和老师的耐心讲解自己以前不会的也彻底懂了,自己由以前对这门课的讨厌也变得喜欢。 实习过程中我对土力学的:土的密度试验,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土的剪切试验,土的固结试验以及土的击实试验,都有了了解。现将了解到的知识总结如下: 实验一土的含水率试验 (一)、试验目的 105—1100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所以,试验的目土的含水率指土在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烘干法试验 1.操作步骤 (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50g,放入质量为m ,精确至0.01g. 的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 1 (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的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0C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m 为,精确至0.01g 2 实验二土的密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 1、操作步骤 。 (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 1 (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 (3)环刀取土: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随即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去修平(严禁在土面上反复涂抹),然后擦净环刀外壁。 (4)将取好土样的环刀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环刀与湿土的总质量m 2 2、计算土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3、要求:①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3,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②密度计算准确至0.01 g/cm3. 实验三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一)、试验目的 细粒土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共设计、施工使用。 实验四土的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0mm 的土。 (二)、计算与制图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为击实曲线。曲线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代表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果曲线不能得出峰值点,应进行补点试验。 计算数个干密度下的饱和含水率。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在击实曲线的图中绘制出饱和曲线,用以校正击实曲线。 实验五土的固结试验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变形和时间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及原状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等。 (二)、试验方法

土木本 土力学试验指导书及报告书 铜陵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编写:崔树琴铜陵学院 罗传华安徽地矿局三二一地质队 铜陵学院 2010年10月

实验一 密度试验和含水量试验 一、密度试验 (一)、概述 土的密度ρ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 3。土的密度反映了土体结构的松紧程度,是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干密度、孔隙比、孔隙度等指标的重要依据,也是挡土墙压力计算、土坡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估算以及路基路面施工填土压实度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环刀法就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环刀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环刀法操作简便且准确,在室内和野外均普遍采用,但环刀法只适用于测定不含砾石颗粒的细粒土的密度。 1、仪器设备 (1)恒质量环刀,内径6.18cm(面积30cm 2)或内径7.98cm (面积50cm 2),高20mm ,壁厚1.5mm ; (2)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0.1g 的天平; (3)切土刀、钢丝锯、毛玻璃和圆玻璃片等。 2、操作步骤 (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人工制备所需要求的扰动土样,其直径和高度应大于环刀的尺寸,整平两端放在玻璃板上。 (2)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的刀刃向下放在土样上面,然后用手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根据试样的软硬程度,采用钢丝锯或修土刀将两端余土削去修平,并及时在两端盖上圆玻璃片,以免水分蒸发。 (3)擦净环刀外壁,拿去圆玻璃片,然后称取环刀加土质量,准确至0.1g 。 3、成果整理 按式下式分别计算湿密度和干密度: V m m V m 1 2-== ρ 式中 ρ—湿密度(g/cm 3),精确至0.01g/cm 3; m —湿土质量(g ); 2m —环刀加湿土质量(g ); 1m —环刀质量(g ); V —环刀容积(cm 3)。 环刀法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03 g/cm 3 并取其两次测值的算术平 均值。 4、试验记录 密度试验记录见试验报告中的土的侧限压缩试验(固结试验)中的表格。 二、含水量试验 (一)、概述 土的含水量w 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它可使土变成半固态、可塑状态或流动状态,可使土变成稍湿状态、很湿状态或饱和状态,也可造成土在压缩性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含水率还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