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北京市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问题
摘要: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同城市交通的形成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交通一直贯彻于城市的发展之中。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使用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因此城市的道路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首都北京经济高速发展,在快速扩大城市、机动化的双重作用下,城市空间迅速扩张,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从而交通出行需求及出行量增长迅速,造成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中。
关键词:城市规划,交通问题,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北京的交通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私家车的急速增加,“行车难”与这个城市的每一辆车如影随形。堵车成了众人广泛谈论的话题,众说纷纭。从北京的环路到高架桥,从缺少公交车到私家车太多等等。相应的,通过各大媒体,又会报道有关部门近期重点治理了多少堵车点,修建多少主干道。但人们仍然觉得,道路没有任何畅通的空间可言,新的拥堵也随之而来。因为道路交通问题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告别堵车,需要规划与综合治理并进。北京市交通现状
目前,北京市日交通量变化规律显示,前几年的早晚高峰情况已经没有那么的明显,而今是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处于高负荷。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超过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负荷能力和建
设速度。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
北京的经济建设、运转效率和城市风貌,同时也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损害。
关于北京市交通现状的实施政策及存在问题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北京交通主管部门看到了奥运期间单双号限行带来的畅通效应,开始实行第一轮尾号限行,历时半年。
限行政策带来的积极效应毋庸置疑,但是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也有目共睹。因为限行政策和购置税降低政策的刺激,购买第二辆车的行为剧增。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就突破了400万辆。上路汽车数量的暴增已经抵消了限行政策带来的积极效应。据统计,北京城市道路年增长速度为3%左右,但最近几年车辆增长速度和车流量年增长速度分别是道路增长速度的5倍和6倍。可见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不仅在于限制车流量,推进城市功能布局及交通结构调整、提高公交运输比率、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以转移人们对私家车的需求都很重要。所以,限行政策只能是一项临时性措施,长期化的结果是弊大于利的,治理北京的拥堵根本在于发展公共交通,调整城区规划中的不合理布局。
分析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
1、城市中交通的产生,主要在于人的流动和物的流动,这是造成堵车的最重要的因素。北京城市功能结构布局是在一片平原上一圈一圈无限度的向外扩张。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30多年里,北京市的道路网格局逐步成熟,已经形成了环状放射式的路网结构90
年代以后,北京城市道路建设环线加放射线的路网骨架格局基本成型。二、三环路的不断改善,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的建成通车,出现了人口逐步向郊区扩展的趋势。环路的建设,刺激了城市开发沿着环路发展,加剧了城市的蔓延,不利于城市土地的集中利用。实际是随着发展,环路与中心城之间的间隙被逐步填满了,五环路也开始堵车,恶性循环,与原来的城区形成一个新的整体,蔓延发展。
2、城市区域功能被划分,如以文教为主的海淀区,工业经济为主的朝阳区,旧城建筑西城区等。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区域承担了某一项特殊职能,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缺乏就业的居住区和大量缺乏居住的就业区,人们不得不在满足生活或者工作的各处功能区之间不停地往返穿梭,交通拥堵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必然。
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回馈关系。土地布局影响客流分布和交通方式的选择,城市空间扩张带来的交通需求增长推动城市交通向更高层次发展把握和重新认
识交通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对北京未来空间形态的调整和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共交通尚未主导城市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理想的区域结构模式骨架仍有较大差距。
4、新城与市中心交通量迅猛增加。北京市新城区的定位是承担疏解市中心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但目前北京新城区建设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新城区没有有效的减轻中心城区人口增加的压力。根据调查数据,新城
人口增长速度没有达到规划中的速度,并且外省市的人口迁入是总人口迁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新城区对北京市人口的吸引力是不足的。其次,新城区无法脱离对中心城的依赖。由于距离市中心距离较近,中心城无论在基础设施,还是在经济上都具有新城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新城区的居民在商务、娱乐、购物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仍然依赖于中心城。产业落后于居住,造成居住和产业人群定位不统一,造成大量的早晚通勤道路交通。
四、北京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的发展建议
根据对北京的交通与城市规划问题现状以及问题的分析,缓解北京市面临的交通拥堵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公共交通系统支撑城市主要交通的城市发展形态。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形态有很强的塑造作用。北京市应该发挥轨道交通队城市结构的引导作用。从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调整角度考虑,应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优化土地使用,把轨道交通作为引导城市形态演变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形成以轨道交通车站及节点为中心,构成城市新的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个中心实现跨越发展。为了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应从现在的单个中心向多个城市中心结构调整,需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进行城市功能布局,用更大的空间范围来疏解北京市中心的功能,有效合理的利用城市空间,完善首都的功能,更好的保证良好的空间秩序。于此同时,也应保证有绿化隔离,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为空间形态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新城区的发展要注重定位和功能结构,避免造成早晚的通勤交通。集中建设几个经济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新城区,例如顺义、通州。争取独立发展新城区,也就是内部要有相对完善的产业,形成丰富的社会结构,可以满足居住在这一区域的居民的各种需求。实现就业与居住相平衡。
发展自行车交通。在城市结构调整,形成复合化都市中心后,人们可以二手房换置等方法实现就近居住,就近工作,这样,一方面缓解交通压力,通过改变交通工具的方法缓解道路上机动车拥堵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工作于居住面积,降低城市运行成本,即减少居民的移动。
结语:最后,要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长远而漫长的道路,单纯的限制个人小型交通工具或是斥资鼓励公交交通事业,仅仅能缓解路面的交通问题,但这些措施是必须加大实施力度的。治理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以上提及的建议也只是权宜之计,真正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这一顽疾,一定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与努力,从而才能彻底的告别堵车的年代。
参考文献:《北京市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规划实施研究》刘欣《北京卫星城人口变动及其对新城发展的启示》谭学文
《选择公交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关》王蔚,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