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阶级与阶层的关系分析
前言: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篇就指出:中国革命三十年而成效甚小,并不是目的错,完全是策略错。所谓策略错,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革命运动是必经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只有分清了敌人和朋友才能有走对路、一定成功的把握。建设当代中国(“当代”的界定采用史学界观点,主要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要分清敌人和朋友就必须对当代中国所存在的阶级与阶层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出二者关系,做好经验总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方向性指导。
关键词:阶级,阶层,利益关系,支配关系,社会地位关系
一、当代中国存在的阶级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阶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生产不足为基础,又将被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即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阶级的灭亡就不可避免。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已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阶级性、人数、及其对革命的态度做了一个大概的分析,正如上文提到,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些阶级在当代中国已基本消失。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存在四大阶级: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级、农民阶级、私营企业主阶级、个体工商业者阶级和普通劳动者阶级。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级作为一个积极,并未将劳动人民的剩余劳动据为己有,并不存在对其他阶级的剥削问题。目前在部分地方领域农民对自己的剩余劳动还不享有完全的支配权,因此从集体所有制经济来看我国社会不仅存在着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级,而且还存在着农民阶级。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私营企业主阶级的存在是合理的,它并没有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也未造成较大的贫富差距。个体工商业者在个体经济中既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人又是私有生产资料的所有人,这个阶级对活跃城乡经济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普通劳动者阶级包含广泛,也是由无产阶级演化而来,虽阶级内部阶层分化程度严重,但经济地位属性没有改变,今天的分化也意味着将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前几个阶级融合,即阶级的消灭。
二、当代中国存在的阶层
依据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划分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各阶级的阶层构成。工人阶级,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国有和集体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雇佣工人、雇佣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官员、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知识分子。资产者主要包括私营企业主、有剥削行为的官员、有剥削行为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管理者、有剥削行为的雇佣关机和技术人员、有剥削行为的个体工商业和服务业经营者、有剥削行为的个体农业劳动者。中间阶层则主要指有自己的生产资料、自己劳动,既不剥削他人又不受剥削的社会群体,包括无剥削行为的个体农业劳动者和无剥削行为的个体工商业和服务业经营者。
三、当代中国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我们虽无法把当前中国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归为阶级阶层关系的表现或反映,但是却不能不正视阶级阶层关系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影响。在划分当代中国各大阶级的阶层时依据各个阶级阶层在经济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占有和获取上的表现,认为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主要体现在利益、支配和身份(社会地位)三个层面,即利益关系、支配关系、社会地位关系。
利益关系是指各个阶层在资源配置上产生的零和对立、竞争、互利等三类关系。利益关系是阶级阶层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利益博弈是当今中国阶层关系的主要体现形式。从马克思系列的著作中我们能明确了解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层是阶级的一部分。而马克思首先
就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划分阶级的,在他看来,阶级关系首先就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是基础性的阶级阶层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它决定了其他的阶级阶层关系。
支配关系则主要体现为统治与被统治。这一表现也是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相当重视的一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从经济基础推导出阶级的政治关系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权力的影响。当代中国的某些阶级阶层对另外一些阶级阶层的影响力或价值更大,因此前者也就对后者而言就拥有更多的权利,于是形成了一定的支配关系。这种支配关系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领导与被领导、控制与被控制、主导与被主导、统治与反抗等,概括起来可划分为三种支配关系,即庇护关系、压制关系和对抗关系。
阶级阶层之间除了利益关系、支配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关系就是身份关系或社会地位关系,中国人在谈及婚姻时常常说“门当户对”,这背后也蕴涵着一个这样的假设:来自相同阶级阶层的人有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他们才能和谐相处。马克思非常重视经济利益对阶级关系的影响,认为经济利益从根本上决定了阶级关系及社会地位关系,而韦伯却认为社会声望是划分阶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变量,阶级阶层不仅是一种经济地位,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地位,在客观上,阶级阶层之间存在着身份差别,在实际互动中,阶级阶层关系还体现在身份认同、彼此对待等,一般表现为身份评价、地位炫耀、自卑、排斥和歧视等关系方面。
中国阶级阶层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面临更大的合法性挑战,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波.《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
[3]王春光.《统合:透视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J],河北学刊,2010年3月(第30卷第2期)108-114
[4]王春光.《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与特点》[J],河北学刊,2010年7月(第30卷第4期)8-13
[5]赵学昌.《马克思恩格斯阶级划分理论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