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篇:上清派的外丹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丹篇:上清派的外丹之法
[摘要]在陶弘景的炼丹实践中,有很多创造性的发明,“阳燧取火法”即是其一。

“阳燧取火法”是指用凹镜在日中取火来加热鼎炉。

文/华阳洙泗上清派时期,外丹之法已经不是主流的修道法术了,但在上清的整个修道史上仍值得一书。

太极八卦(资料图)上清派的道士中不乏伟大的炼丹家,如:茅山宗的创始人陶弘景就是继魏伯阳、葛洪之后的又一著名的炼丹家。

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

为了炼好丹,他甚至一度改服易氏,隐身于深山旷野之中。

后炼丹成功,于梁天监(502-519)中献丹于武帝。

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著作。

陶弘景的专著虽已失传,但历代本草学援引了不少他的论述。

以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至卷十一“金石类”为例,共载有关药物一百三十四条,引自陶氏《本草集注》卷二“玉石类”原文的五十七条,几乎半数。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收的内容来看,陶弘景对金石的产地、形质、分类、用途及疗效均作了总结。

此外,他还对刀剑的冶锻及古代刀剑发展变化的历史进行了相当的研究。

据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的记载,陶弘景对待炼丹的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谨的,他既不盲从
古说,也不轻易尝试那些意思不明的丹方。

他炼丹的第一步就是对丹经中所记载的“丹方”进行了严格的甄别与筛选。

他认为,有的丹方口诀不露,方法舛略;有的丹方有假冒附加的成分;有的丹方用药甚偏,难以采办。

最后才选中了“上清九转金丹方”,认为“唯九转所用药石,皆可寻求;制方之体,辞无浮长,乃缄愿毕志”。

在陶弘景的炼丹实践中,有很多创造性的发明,“阳燧取火法”即是其一。

“阳燧取火法”是指用凹镜在日中取火来加热鼎炉。

《华阳陶隐居内传》称陶弘景“自摄心转炼,弥能谨笃。

至于燃鼎用阳燧,日中取火,盖其精如此。

”这在当时堪称创举。

陶弘景塑像(资料图)此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陶弘景对天然水银和人工炼制水银的区别以及通过火焰的颜色来鉴别
硝石和朴消的方法。

弘景云:“今水银有生熟,此云生符陵平土者,是出朱砂腹中,亦有别出沙地者。

青白色,最胜。

出于丹砂者,是今烧粗末朱砂所得,色小白浊,不及生者。

甚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

烧时飞着釜上灰,名汞粉,俗呼为水银灰,最能去风。

”陶弘景以生熟来分别水银质地的高下,无疑是一种比较素朴的认识。

而通过火焰来区别硝石和朴消的方法被认为是近代化学用火焰鉴别元
素的先声。

弘景曰:“今水银有消石疗病与朴消相似,仙经用此消化诸石,今无真识此者。

或云与朴消同山,所以朴消一名消石朴也。

又云一名芒消,今芒消乃是炼朴消作之。


未核研其验。

有人得一种物,色与朴消大同小异,胐胐如握盐雪不冰,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今宕昌以北诸山有碱土处皆有之。

”古人对硝石(硝酸钾KNO3)与朴消(硫酸钠Na2SO4)分辨不清,因为两者都雪白如盐,比重相近,易溶于水。

西方直到1762年才由德国的马格拉夫发现这种方法。

陶弘景比欧洲最早发现者马格拉夫早一千二百多年。

丹道宗师的炼丹遗迹除了陶弘景在炼丹方面的巨大成就之外,还有很多遗迹和诗文表明上清派道士在陶弘景之后的很长的时间内,一直从事着炼丹活动。

上清派的本宗志《真诰》和《茅山志》中记载了不少这些宗师们炼丹留下的遗迹:中茅山在积金山北,长岭独高处,定录君受言:中茅玄岭上,司命君埋西胡玉门丹砂六千斤于此,深二丈许。

上四面有磐石镇其上,其山左右当泉水下流,皆小赤色,饮之益人。

丹道家炼丹场景(资料图)《茅山志》卷八篇稽古分别记载了“茅君丹井”、“李真人丹井”、“陶真人丹井”。

《茅山志》卷二十四录金石篇唐碑记载了“上清真人许长史丹井碑铭”。

如:茅君丹井在下泊官。

李真人井,玄洲真人李明炼丹井,在郁冈方隅洞之东。

陶真人丹井,在华阳上馆前,石桥之东,水甘冷,遇旱不竭。

又一井在灵宝院周真人池侧,亦隐居丹井也。

隐居炼丹炉迹,在华阳上馆,其地以水巽试之逡巡,地乾如月,晕然。

《茅山志》卷二十五录金石篇记载了北宋时茅山宗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亲自炼丹的事迹。

大法自魏南
岳以降,逮先生凡二十有三代。

明肃太后欲踵紫虚故事,祈授毕法,遥尊朱张为度保师,赐号观妙、明真,建乾元、天圣两观,以旌师资,先生于斯不辞。

当是时,琅玕飞精,神景三炉方四转火矣。

……大圣七年,大丹成,鼎辄覆。

丹灶弟子毛奉柔密启,先生视丹,叹息曰:“桑榆既迫,狗窦一过,信矣。

”另外,据《茅山志》所辑录的诗歌中记录茅山道士从齐梁到元代的炼丹实践一直没有中断过。

寒谷夜将晨,置赏复寻真。

方坛垂密叶,澈水度朱鳞。

杏林虽伏兽,芝田讵俟人。

丹成方转石,炉变欲销银。

当知胜地远,于此绝嚣尘——齐梁·恒法闿诗凤骨轻来称瘦容,华阳馆主未成翁。

数行玉札存心旧,一掬云浆漱齿空。

白石煮多熏屋黑,丹砂埋久染泉红,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赉须加陆逸冲——唐·皮日休《怀华阳润卿博士》三华树下拜青童,语我丹砂九转功。

维氏不逢王子晋,雷平来访郭仙翁——元·周驰《耕云锄月二首寄句曲山人》从《茅山志》的诗文记载上看,上清派从齐梁到元代的外丹转炼似乎是代不乏人。

外丹修炼(资料图)上清派虽然有不少人从事炼丹活动,但真正留下的丹经并不多。

现在留存下来并为学术界承认的上清外丹丹经有《太徽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和《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下的《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绛生神丹方经》。

这两部经中所涉及到的丹法均较古。

据陈国符《道藏源流考》的考证,认为《太徽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和《太上
八景四蕊紫浆五珠绛生神丹方经》跟《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的年代可以确定为汉至东晋出世。

《黄帝九鼎神丹经》被认为是外丹丹经中较古老的之一,今已佚,其中的主要内容被《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和《抱朴子内篇·金丹》所收录。

陈国符认为上清派的两部经的外丹丹法跟《黄帝九鼎神丹经》的丹法大同小异,不过前者在用药上比后者要多。

总之,上清派外丹传统,若跟参同契一系的外丹传统相比,似乎理旨味淡薄,而更注重讲述作丹的具体程序和步骤。

因此,上清丹经对师徒授受、斋祭仪式、设灶、造鼎、炼丹的环境、炼丹的阶段、以及服丹的各种效验均有详细说明,对具体的炼丹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视作炼丹的操作手册。

此外,此类丹法除可操作性强,理旨淡薄外,还有一不同与参同契一系丹法的特点就是上清派丹经不用龙虎、真铅、真汞等名词,亦不援引《参同契龙虎经》。

正如陈国符在《道藏源流考》中说的那样:“东晋葛洪《抱朴子》述金丹,不用阴阳五行之说,不用龙虎,真铅,真汞等名词,亦不援引《参同契龙虎经》等。

梁陶弘景主《上清经》法,此法以存想为主,但陶弘景又炼九转神丹,其所纂《真诰》、《登真隐诀》亦不用阴阳五行之说,亦不用龙虎,真铅,真汞等名词,亦不援引《参同契龙虎经》等”。

这种说法也同样适用于上清外丹丹法。

国外的汉学家却对此类外丹传统予以了充分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