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望舌(培训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望诊——望舌

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1.望舌质(体)

(1)望舌色

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主热证。热盛则气血壅盛,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猪内热深重。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津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证;淡紫色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证。

(2)望舌形:主要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有嫩胖与肿胀之分。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虚阳虚,津液不化,氺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多因津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胜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④齿痕:舌体边缘有牙齿痕迹,故称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⑤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若芒刺干燥,多属热邪亢盛,且热愈盛则芒刺愈多。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可分辨邪热所在脏腑,如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多属胃肠热盛。

(3)望舌态:主要是观察舌体运动的变化。

①强硬: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活,屈伸不便,或不能转动,致使语言謇涩,称为“舌强”,若见于外感热病中,多属热入心包、痰浊内阻;或壮热伤津,邪热炽盛。见于杂病中者,多为中风征兆。

②萎软:舌体软弱、伸卷无力,转动不便,是为舌痿。多属气血虚极,阴液亏损、筋脉失养所致。若久病舌淡而痿,是气血俱虚;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痿者,则为热灼阴伤。

③颤动:舌体震颤不定,不能自主,称为舌体颤动。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外感热病中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之象。

④吐弄:舌伸长,吐露出口外者为吐舌;舌时时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抵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称为弄舌。两者都属心脾有热。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⑤歪斜: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歪斜。多是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⑥短缩: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多是危重症候的反映。舌淡或青面湿润短缩,多属寒凝筋脉;舌胖而短缩,属痰湿内阻;舌红绛干而短缩,多属热病津伤。

2.望舌苔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正常人仅有一层薄白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是胃气正常的表现。病苔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观察舌苔的异常变化,有助于对疾病才诊断。

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及苔质两个内容:

(1)望苔色:苔色主要有:白、黄、灰、黑四种。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故察苔色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

①白苔:主表证、寒症。

薄白苔,本是正常的舌苔。感受外邪,病犹在表,尚未传里,舌苔往往不起明显变化,而仍见薄白苔。所以苔薄白,在临证时可作为病邪在表而未入里的旁证。舌淡苔白,常用于里寒证。若舌上满布白苔,有如白粉堆集在舌上,扪之不燥,为积粉苔,由于外感秽浊不正之气,热毒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亦见于内痈。

②黄苔:主里证、热证。

黄苔,为热邪熏灼所致,故主热证。一般来讲,苔色越黄,反映邪热越重,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黄苔又主里症,故外感病,苔由白转黄者,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由于黄苔主热主里,因此,黄苔又常与红绛舌并见。若舌淡胖嫩而见苔黄润滑者,则应考虑阳虚水湿不化。

③灰苔:主里症,可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

灰色即浅黑色,常可发展为黑苔,故灰黑苔常同时并见。灰苔可由白苔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若苔灰而润,则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而苔灰干燥,则多属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

④黑苔:由里症、主热极又主寒盛。

黑苔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若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苔黑而润滑,则多属阳虚寒盛。可见灰黑苔辨寒热,看苔之干燥与润滑有重要意义。

(2)望苔质: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变化。

①厚薄: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也就是透过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的为厚苔。

观察舌苔的厚薄,能帮助了解病邪的轻重及病情的进退。一般地说,病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者,舌苔多薄;而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食饮痰湿积滞者,则舌苔多厚。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为病进;而由厚变薄,则表示邪气得以内消外达,病情由重变轻,多属病退。

②润燥:正常舌苔是润泽的,为津液上承之证。察舌苔的润燥,主要是了解津液变化的情况。

苔面干燥,望之枯燥,扪之无津,称为燥苔,更甚者有粗糙刺手感觉的又称糙舌,是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于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的病证。但也有因阳气虚不能化津上润而苔反燥者。苔面有过多水份,扪之滑利而湿,称为滑苔,多是水湿内停之证。

舌苔由燥转润,往往是热邪渐尽或津液渐复之象,表示病情好转;若由润变燥,则表明津液已伤,热势加重,或邪从热化。

③腻腐:腻苔,是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而致密,刮之难去,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等阳气被阴邪所抑的病变,如痰饮、温湿等病症。

腐苔,苔质颗粒较大,松软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脱,多由阳热有余,蒸腾胃中浊气上升而成,常见于食积、痰浊等病。

④剥落:苔的有无与消化变化,是正邪斗争互为消长的表现。若舌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以致舌面光滑如镜,即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表现。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舌”,也属胃的气阴两伤之侯。若花剥而兼有腻苔者,说明痰浊未化,正气已伤,病情较为复杂。

⑤有根与无根:舌苔坚敛而着实,紧贴着舌面,刮之难去,舌与苔如同一体,苔象从舌里长出来的,即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而舌苔不着实,似浮涂在舌上,刮之即去,不象是从舌上生出来的,则为无根苔,又叫假苔。察舌苔之有根、无根对辨邪正虚实,胃气的有无有重要意义。一般地说,有根的多为实证、热证,表示有胃气;无根的则多见于虚证,寒证,表示胃气已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