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悲剧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质

很多学者都把《哈姆雷特》的悲剧定义为是由哈姆雷特的性格使然的,也就是说它的性质是一种性格悲剧。正像屠格涅夫在“论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中的论证那样,他认为哈姆雷特的性格是由“利己主义”来驱使的,并最终将失败归结为哈姆雷特性格上的弱点,因此悲剧也就成了性格上的悲剧。昨天在现代文学史的课上我们孙淑芹老师在讲述中国30年代的戏剧时提到《哈姆雷特》也说是一种性格悲剧。这样讲可想而知性格悲剧论在学术界应该是占有不小的地位。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认同性格悲剧论的说法。

在屠格涅夫的论述中,他认为哈姆雷特的性格是一种自我分析和利己主义,缺乏信仰,同时又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并伴有狡诈与残酷。于是这一系列的弱点就造成了他在复仇行动上的延宕,并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在这里我的理解就是哈姆雷特确实有着上述中的各种性格弱点,当然狡诈和残酷并非他先天就拥有的,而是在他后天与新国王的斗争中不得已而使就的。屠格涅夫也承认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两个典型形象代表着人类天性中的两个根本对立的特性,那么也就是说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了,只不过每个人利己的程度有不同罢了,而哈姆雷特恰巧是利己成分占主导的。人的性格既然是天注定的,对于复仇行动而言利己主义者显然不太能够胜任,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苛责哈姆雷特呢?

试想,当一个天真的,忠实的,对生活充满爱的孩子忽然就失去了自己无比崇拜的父亲,母亲也改嫁叔父,那么这是他就是一个无所依靠的孤儿了,他彻彻底底地成了一个孤独者。很显然,对于一个孤独者而言最能使自己感到安定的办法就是以自我的感受为主导。如此说来他走向利己主义实则是命运在背后的推动,接下来又将替父报仇这样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就更像是命运对人是一种戏弄,一种讽刺。我想歌德对此的比喻是很贴切的,他评论说:“这是一棵懈树栽种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伸长,花盆就破碎了。

本来哈姆雷特的人生轨迹应该是接替父亲的王位,登临一国之主,治理国家,仁厚待民,尊母敬妻爱子直至生命的结束。可事实上呢?复仇占据了他整个人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十足的悲剧,而绝非只是性格上的悲剧,命运的无常造就了悲剧的诞生。因此,《哈姆雷特》的悲剧就更像是在对命运无常的一种慨叹,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妥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