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女作家。在《佛洛斯河磨坊》中,那位生长在弗洛斯河畔的磨坊主女儿玛姬·杜黎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玛姬自然的天性、对爱与美追求时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使其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
玛姬·杜黎弗是乔治·艾略特在《佛洛斯河磨坊》中塑造的弗洛斯河畔磨坊主的女儿。本文主要从玛姬自然的天性,性情中对爱与美的追求等角度,来剖析这位维多利亚时期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
一、佛洛斯河边“神气像个美杜萨”的小魔鬼,强烈地渴望爱和被爱
磨坊主杜黎弗一家住在弗洛斯河畔的圣奥格镇上,杜黎弗有一双儿女玛姬与汤姆。玛姬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不拘束于传统;汤姆聪明顽皮、性格刚强;兄妹两人从小就感情很好。佛洛斯河的激流孕育了玛姬自然、本能、激情的天性。小说中玛姬·杜黎弗第一次出现,便是以佛洛斯河“哗哗的流水声”和“隆隆的水磨响”为背景的。玛姬正是自然的孩子,“别人老说她像吉普赛人,是‘半个蛮子’”。母亲杜黎弗太太希望把她也培养成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希望她“像小姐那样”做补缀的针线活。然而玛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热情却又不知如何释放,对循规蹈矩的生活怀着潜意识抵抗的心理。痴迷的、梦一般的心绪总是把她卷入情感的激流,这股激流正像奔腾不息、推动水磨运转的大河的韵律。玛姬好幻想,强烈地渴望爱和被爱,但又冲动任性,缺乏自制。自小即被说成是一个“神气像个美杜萨”的小魔鬼,“只是头顶上没有毒蛇”罢了,还被形容为有着一头黑色不驯乱发的“女祭司”。她会因生气而剪掉自己的头发。当她饿死汤姆的兔子,汤姆生气不理睬她时,她万分懊恼,哭泣着请求原谅,一副温顺的可怜样,却又偷偷跑到阁楼往木头娃娃头上钉钉子发泄!兄妹俩像原始丛林里的一对小野猫,跳踉嬉戏,舔玩打斗,时而挨脸擦鼻,时而抱怨流泪。为取悦哥哥汤姆,玛姬做事总想做到完美,潜意识里希望得到汤姆的认同与关爱。但她的冲动激情与汤姆的理智稳重格格不入,资质平庸、缺乏热情与想象力的哥哥会嘲笑妹妹在知识上的雄
心,剥夺她想象生活的自由,并根据苛刻的道德标准严厉地责备她,玛姬很在意哥哥的感受,常伤心落泪。一次,汤姆偏爱露茜,玛姬在愤激之余将天使般的金发表妹露茜推入烂泥塘,然后又后悔万分,从汤姆身边逃开,前去“投奔”吉普赛人。
二、无法言语的孤独感,“以前所有的每一种柔情和每一种欢乐对她都像是一根疼痛的神经”
玛姬13岁时,父亲输了河水官司,家里破产了。突然的变化就像一条河流将他们与过去隔离开来。杜黎弗先生失去了以往的自尊,杜黎弗太太失去了心爱的陶器和亚麻制品,全家从此节俭度日。玛姬的生活乐趣全无,被迫放弃热爱的学业,放弃音乐和书籍。汤姆一心一意赚钱还债,变得冷漠阴郁。父亲大病过后沉默寡言,母亲则沉浸于忧伤中不能自拔,抱怨满腹。残酷的现实使玛姬感到远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父亲与汤姆。她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孤独感,“以前所有的每一种柔情和每一种欢乐对她都像是一根疼痛的神经”。玛姬天性不同于常人,她有一种“对世界上最伟大最美好的东西的无助的渴望”,一种“比别人大得多的渴望”,而现在生活中“除了贫穷和母亲狭隘的悲伤的陪伴”外她一无所有。苦闷之中,她偶然接触了《基督徒的年代》一书,认同并接受了其中倡导的原则:“放弃隐蔽的自我之爱,放弃对一切个人的和世俗享乐的执著”。玛姬开始学着自我克制,压抑与个人责任相抵触的愿望和追求。她顺从妈妈的想法,把丰密的黑发编成辫子,像小王冠一样盘在头顶。勤恳地做着针线活的玛姬是一幅任何人都喜爱看的图画。虽然内心不乏奔腾的热情,有如被禁锢的火山,她那新的内心生活却在她脸上闪耀出温婉秀美的光芒。
三、瞬息间她感到了真正的幸福——那是信念的时刻,如果这爱里有牺牲,那牺牲就更加丰富,更能令人满意
父亲一直为威铿律师令他破产的事耿耿于怀,要求汤姆发誓决不宽恕仇人。汤姆也因此仇恨仇人的儿子腓力浦。腓力浦儿童时受伤成了驼背。玛姬是在哥哥求学的老师家认识他的。
因其在她哥哥受伤时很友好,玛姬对他产生好感。那感情里有谢意,有友情,也有对他不幸的畸形的怜悯。家庭变故后,童年的朋友腓力浦带着书籍、音乐和同情心来到她面前,两人常瞒着家人在磨坊附近的红洼地见面,长达一年之久。腓力浦虽残疾却见识广、有涵养,极具艺术才情,默默爱着树精仙女般的女孩。在玛姬生活苦闷时,腓力浦鼓励她开阔视野,在艺术中寻找快乐,告诉她按自己的本性生活,而不是压抑个性、拒绝一切美好的事物。他真诚地关心她、爱护她,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两人间存在着美好、真诚的感情。在红洼地,“玛姬闪着晶莹的泪光,微笑了,弯下高挑的身子吻了那苍白的脸,那脸上充满了乞求的、畏怯的爱,像个女性。瞬息间她感到了真正的幸福――那是信念的时刻,如果这爱里有牺牲,那牺牲就更加丰富,更能令人满意。”汤姆发现二人秘密会面后粗暴干涉,原本友爱的兄妹间有了隔阂。困惑于家族仇恨与爱情矛盾的玛姬非常痛苦,她无法背叛父亲。同腓力浦一起是玛姬逃离沉闷生活的一条出路,而为了忠实于父亲,她放弃了这条路。
四、佛洛斯河上她内心的两个声音互不相让地激烈斗争:心之所属的爱情与职责和神圣的过去相互冲突
做客姨母家的玛姬认识并爱上了表妹的恋人斯蒂芬。一个19岁的女孩,有着太多的美好幻想和追求,却被单调沉闷的生活所迫而过度压抑了自己的正常需求。当代表着美好优雅生活的斯蒂芬出现时,尤其当玛姬意识到他对自己产生了特别的感情时,她的心开始了骚动。玛姬和斯蒂芬的爱情面临很大的障碍,因为他被大家默认为露茜的恋人,而玛姬对深爱自己的腓力浦也有过爱的承诺。一方面是首次体会到的爱情,另一方面是对友谊的忠诚;一方面是个人的幸福,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责任;一方面是张扬自我,另一方面是放弃自我。何去何从?玛姬选择了离开。但偶然的机会使玛姬和斯蒂芬单独划船出游,沉醉于甜蜜的二人世界,不自觉地任由船漂得太远,以致不能当天返回,造成了事实上的私奔。斯蒂芬力图说服玛姬与之结婚,玛姬却坚持返回家乡。二人就玛姬的去和留有过多次争执。玛姬内心的两个
声音互不相让地激烈斗争:心之所属的爱情与职责和神圣的过去相互冲突。她感到“我们对彼此的感情,只会把我和我过去生命中那些亲切和神圣的东西隔开”。带着内心的痛苦,带着对露茜和腓力浦的负疚,她回来了。勇敢地面对镇上人的责骂、排挤以及亲人的冷目。汤姆认为玛姬败坏了家族的荣誉,决绝的把她赶出家门,她几乎无处容身。但对亲人的爱与责任,使她战胜欲望,放弃了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个人幸福。
五、大洪水中兄妹在“永不分离的拥抱中沉下去了;在最后的一刹那,他们又重温儿时亲密地拉着小手在野菊丛生的田野里漫游的日子”
洪水来了!玛姬的船被猛烈的洪水冲到宽阔的水面上。起初她唯一感到的只是已经离开她所恐惧的那种生活。对哥哥的爱强烈地涌现起来,这种爱把一切冷酷、残忍的侮辱和误解都消除了。她冒着生命危险驾舟去营救被困的汤姆,兄妹和解,最后,兄妹俩在“永不分离的拥抱中沉下去了;在最后的一刹那,他们又重温儿时亲密地拉着小手在野菊丛生的田野里漫游的日子”。洪水过后,“连根拔起来的树木不再在土地里生根,崩溃的山头留下了痕迹。如果新树生长出来,那么新的也和老的不同,绿叶覆盖下的山头还留着过去崩裂的痕迹。对那些曾经看到过往日情景的人们来说,过去的毁灭更不能被人忘怀。小说结尾暗示斯蒂芬与露茜结婚,腓力浦还是形影孤单。但是,这两个男人都感到他们最大的欢乐和最大的痛苦永远同玛姬一起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