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是永恒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是永恒的美

《孔乙己》是鲁迅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通过孔乙己悲惨的命运,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成功的人物形象,能深刻地表现小说的主题,那么鲁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来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小说的主题的呢?笔者就从《孔乙己》创作的艺术手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运用第一人称叙述

小说以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讲述故事,“我”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人,这样使故事显得真切。用第一人称小伙计的口吻来写,使情节更加集中,便于读者品味,也符合小小说的特点。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能更加深刻地表现主题。

二、典型的人物塑造,个性化的描写

鲁迅在刻画孔乙己这一人物时,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活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外貌描写采用白描刻画的方法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短短的几句话,给我们传达了丰富的信息内涵:他社会地位地下,又羡慕上层阶级,爱摆“读书人”的臭架子。他轻视劳动人民,叫体不勤,生活贫穷,经常受到别人的欺凌,但死性不改,生活落魄。经典的人物白描,寥寥数语,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挥之不去,语言准确、精炼、生动、传神。鲁迅不愧为语言大师。(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表明他卖弄学问,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的性格;“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等等。

鲁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科举制毒害极深的下层读书人的形象。

三、以喜衬悲的反衬手法

孔乙己活动的咸亨酒店始终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文中“笑”字前后一共出现十几次之多。“笑”字贯穿着整个文本,通读文常,细品情节,孔乙己的确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人物,他的形象、语言、动作、故事都让人发笑。但在这“可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弱势群体的寂寞和痛苦的灵魂,不禁让人战栗、心寒。

通过“笑”字笑出了孔乙己的可笑,“笑”出了世俗者的冷漠,“笑”出了科举制的毒害,“笑”出了冰冷残酷的社会。这不仅是孔乙已的悲剧、短衣帮的悲剧,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悲剧,用“笑”简笔勾勒,刻画出当时国民的灵魂,让人感觉到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深刻地表现了主题。作者将孔乙己放在一个充满笑声的环境中,表现他悲惨的遭遇,这种以喜衬悲的反衬手法的运用,不但没有削弱喜剧效果,反而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

四、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一)出场和退场时外貌的对比

出场时:“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退场时:“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一组外貌的对比,让人不禁对孔乙己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二)语言神态的对比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

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孔乙己通过自欺欺人的语言神态反击嘲笑者,足见他还知羞,他还顾及自己是一个读书人,可笑的摆着“读书人”的臭架子,尚有一点自尊。

最后退场时: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酒客嘲笑他,他用谎言来维护尊严,自欺欺人,并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实则已承认是被打断的,和前面的形象已不能再比了。(三)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对比

丁举人是一个成功的读书人,通过科举制走上上层社会,但他根本不讲仁义道德,没有一点同情心,对于下层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孔乙己是一个失败的读书人,没有走入上层社会,成为了科举制的牺牲品。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的人生,因为在他们身上不能体现人性的真善美,这一切都是封建社会造就的,他们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从这一组对比中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鲁迅说:“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孔乙己》虽是一篇小小说,但它通过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塑造,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群众的冷漠麻木,反映出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读书人的严重的残害,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文中鲁迅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典型的人物塑造,个性化的描写,以喜衬悲的反衬手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使《孔乙己》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