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二框内容。本框题在前面教材学习基础上,从个人和法律制度两个层面进行立意和阐述,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力所能及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即探讨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话题。本框题既是践行法治精神,也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维护公平正义意识。本框题符合“体认法治价值,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的立意。是法治教育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最后落脚点。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大、周期短,并且充满着矛盾。如何应对不公平、不正义的事,需要教师引导;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需由其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如何引导其初步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需教师具体方法上的指点与情感上的渗透。
三、设计思想
本课是在目标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以及学生的成长实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通过个体阅读、小组合作交流、情境体验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会应对“不公平、不正义的事”的基础上,探究守护公平正义的举措。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树立起公平意识,具备公平素养,富有正义感;
领悟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2.能力目标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能够做到见义“智”为;
增强对程序正义这一法律术语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3.知识目标
掌握维护公平正义的方法与途径。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确立这个重点,是因为(1)坚守公平,守护正义不单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2)初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面对不公平的事情时,需要引导其增强权利意识,勇担责任,用合情合法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面对非正义行为时,需要引导其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教学难点:个人守护正义的方法、策略;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
确立个人守护正义的方法、策略为难点是因为学生还比较幼稚、不成熟、缺乏经验;
确立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为难点,是因为其较为抽象难懂,不便学生了解。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渴望公正
(一)导入新课
学生朗读:中华经典《大道之行也》(八下语文教材中的一篇)
教师语:《大道之行也》源自《礼记·礼运》篇,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正义的渴望。遗憾的是,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那么,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该怎么办呢?
【活动一】经验分享
★描述自己经历的“不公平”的事,并说说当时的内心感受。
★讨论遇到“不公平”的情形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思考、分享、交流。(例如:安排劳动、排队插队、选拔团员、考试作弊等)
教师语: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即需要我们坚守公平。那么,如何坚守公平呢?下面我们以校园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此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明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古就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崇尚公平的情感,增强学生营造公平环境的意识。
环节二:坚守公平
(二)新课讲授
【活动二】个人维护公平
问题探究:中学生在学校如何坚守公平?以调换座位为例:
(1)面对学生的调换座位要求,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如何处理?
(2)如果你对班主任给你调换的座位不满意,觉得不公平,你会如何处理?
学生活动:思考、分享、交流
教师活动:
1.与学生分享处理班级调换座位问题的经验
2.播放采访视频,引导、归纳知识点: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如考试时不作弊)
●遇到不公平行为,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看到同学考试作弊)
设计意图:设计此活动,旨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坚守公平,掌握个人维护公平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公平意识。
教师语:社会通过个体行为去维护公平,依靠的是个人的道德力量。但公平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因为个人力量毕竟有限,人力不及的地方,就显示出制度的力量。【活动三】制度保障公平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校园欺凌1》
2.展示相关资料
3.问题探究:
(1)新闻报道时为何要隐去这五位未成年被告人姓名,且只播放其背影?
(2)法官依据什么法律进行判决?
(3)全国人大代表杨帆建议启动《反校园欺凌法》的立法工作体现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思考、分享、交流
教师活动:
1.教师总结:
●对于立法而言,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要公平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对于司法而言,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要公平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设计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对于保障公平的重要性。
2.【知识拓展】
201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
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单独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
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
设计意图:设计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国情国策,增强制度认同、国家认同。同时也是对《大道之行也》“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一种呼应。
教师语:要坚守公平需要我们有正义感,能守护正义。
环节三:守护正义
【活动四】个人守护正义
问题探究:面对校园欺凌,你怎么办?
情境一:同学要你和他一起去欺凌别人时……
情境二:看见同学被欺凌时……
情境三:当自己被欺凌时……
学生活动:思考、分享、交流
教师活动:
展示材料:附:教材第109页“方法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