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翻译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散文翻译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摘要: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往往篇幅短小,而手法灵活自由。融作者的情感与哲理等为一体。字里行间表达着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人生领悟。读散文,足以怡情,足以博学,足以审美。本文通过从散文的美学角度分析了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几个片段,以浅谈英汉散文翻译中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关键词:英汉散文翻译外在美内在美

散文的“美”在散文翻译中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它不同于科技翻译等,优美的散文翻译不仅要求语言准确、通顺,而且要力求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不仅要传达原文的外在美,也就是形式美,而且要传达原文的内在美,即内容美。做到使原文和译文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

张培基教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仔细研读每一篇,都使我们获益匪浅。张教授的译文流畅而自然,如果只读译文,你甚至觉得译文就是原作本身。张教授不仅善于精确用词,而且在句式选择,结构安排等方面军事流畅细致并且雅俗得当。既恰当表达了原文信息,又很好地保持了原文风格,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外在美与内在美。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名篇的片段,浅谈外在美与内在美这两个方面。

一、散文翻译形式之美——外在美

文字组合产生了结构美,而音位组合而产生量音韵美。一篇优美的散文,首先呈献给读者的就是它的语言文字,所以在遣词造句和

行文结构等方面要尽量让读者以优美的音韵节奏等,这其中可以运用各种恰当地美学修辞格。

形式美指在诸方面所呈现的美,具体指和谐、对称、平衡、均衡、协调、统一、得体、适宜、规律性、多样性等。[1]刘宓庆在《翻译美学理论》一书中给翻译美学中的形式美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始终一贯,行文得体,文化适宜,灵活多样,言简意赅。这是宏观上给翻译中形式美归纳的几点原则。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片段加以说明。

如在朱自清的《匆匆》[2]一文中,有如下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张培基教授将其分别译为“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es shed their blossoms, they will flower again.”

[3]译文和原文一样都使用了排比结构,使译文显得对仗工整,节奏整齐。

汉语本身就具有音韵美,所以为达到音律对等的目的,译文中可使用头韵,半韵与尾韵等修辞手法,来模仿原语中的双声、叠韵及四字格等。如在柯灵的《巷》一文中“红尘”译为“hustle and bustle”,“净化一切,笼罩一切”译为“all-pervading and

all-purifying”等。

所有这些语言形式上的美,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散文的外在美,但是散文之美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英译汉语散文中,最重要的还

是将其“神”,也就是散文的内在美同时表现出来,这也是散文的灵魂。

二、散文翻译内容之美——内在美

成功的散文译文,除了关注形式美之外,还应具有内在美,也就是内容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经说过:“翻译好比画家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状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同样地,译者也总是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然后运用翻译技巧,在另一种语言中把它表现出来。”[4]

译者应善于结合原作的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从而更恰切地将其意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在翻译过程中,也可以恰当运用增词、减词和直译、意译等多种手段。

例如,在《谈骨气》一文中,有一句话:“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以过去。”[5]张教授将其译为:“there was quite

a bit of luggage and bargain with the porter over the fee.”

[3]在这个句子中,张先生并没有把“小费”译为“tip”,而是译成了“fee”。因为这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给侍者等得额外服务费,而是指给搬运工的搬用费,这里体现了其翻译的准确性和对内容美的执着。

又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他姓差,名不多。”译为“his surname is cha and his given name, buduo, which altogether mean “about the same.”[3]在这句话中,译者运用了增补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了中文“差不多”的意义。

再如在《海恋》一文中,“一个人,哪怕他的脾气有如虎狼那么凶暴,我相信如果长住在海滨,一定会变得和羔羊一般驯服。”张教授将其译为:“a person with a hot temper will become, i believe, as meek as a lamb after a long stay by the seashore.”

[3]此句中,对于“脾气有如虎狼那么凶暴”一半句,如果换用直译法译为with a temperament as fierce as that of a tiger or wolf,会让读者理解为这个人很凶残,就会曲解作者的原意。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尽量传达原文包含的信息,不能自己信马由缰地改述作者的原意,那样就偏离了翻译活动的初衷。在阅读张培基先生的散文选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真正在彻底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加以美化修饰,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内外在两重美的和谐统一,切实让读者欣赏到散文所蕴含的美感。

学习翻译这一学科,不仅要求能将原作者的意图准确表达清楚,而且要力求将原文的内外层次的美呈献给读者。传播中西文化的使命促使我们认真理解严复老先生的“信、达、雅”。而对待翻译这一专业,我们要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朱纯深.rush[j].中国翻译,1994,(4).

[3]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