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学习目标:1、回顾已学过的定语后置句,探究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

2、掌握定语后置句的句式特点并学会翻译。

学习重点:归纳小结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并学会翻译句子。

计划学时:1学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子中前置的中心语并在原句中还原为现代汉语语序。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中心语:)

翻译: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语:)

翻译: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心语:)

翻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7、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语:)翻译:

8、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中心语:)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9、遂率子孙担荷者三夫(中心语:)

翻译:

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心语:)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以上是定语后置句的几种形式,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从句子词语间的结构关系上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者”的词性和作用,否则极易出现错误。

课堂巩固:

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天下官吏趋势利者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楚人有涉江者

3、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夫晋,何厌之有?

4、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5、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6、阅读文段,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师旷琴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句式特点:翻译:

②师旷侍坐于前

句式特点:翻译:

③太师谁撞

句式特点:翻译:

④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句式特点:翻译:

⑤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句式特点:翻译:

课外积累:

1、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戍卒叫,函谷举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A、①⑧/②⑦/③⑤/④/⑥⑩/⑨

B、①⑤/②⑦/③⑥/④⑨/⑧⑩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⑩/⑨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⑩/⑦⑨

4、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臣未之闻也⑤洎牧以谗诛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⑦不能容于远近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⑨战于长勺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⑿何故不使知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6、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2004年上海高考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①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②。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③之愚也。

使④尧在上,咎繇⑤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说苑·政理》)

①牸(zì):母牛。②驹:小马。③夷吾:管仲之名

④使:假如。⑤咎繇(yáo):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1、是为何谷?

2、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必修一《鸿门宴》)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必修二《兰亭集序》)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必修三《劝学》) 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必修三《过秦论》)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必修三《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河北张运娇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

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三、“中心词+之+定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四、“中心词+定语”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邺》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③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④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⑤铸以为金人十二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例如: ①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完整版)中学教材中定语后置句的辨析

中学教材中定语后置句的辨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节选了荀子的《劝学》,对于其中的一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理解,所有教学参 考资料和网络资源,都作了同样的解释: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 序应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笔者以为,本处完全可以理解为主谓短语之间加上“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充当整个句子的宾语成分,而非定语后置。此处“蚓”为主语,“无”为谓语,“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为 宾语;此结构类型的还有“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涉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等。 定语后置现象 定语后置这一特殊语法现象,最早见于杨伯峻的《文言语法》(195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文言的特点是简洁流畅,较长的形容语加在中心词伤势不习惯的。如果有较长的形容语, 一般是移在中心词之下,用一个“者”字来联络。 到1979年,“定语后置”这一说法开始被中学教材采用,从而逐渐被语文教学参考书所采用。总而言之,它不是古已有之,因此对于很多文言语句,能不采用此说法则不要采用。 比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楚人有涉江者。

郑人有欲买履者。 以上三句中,“有”是动词,其前面的成分可以充当状语,表示范围起限制作用,分别理解为:客中有个吹洞箫的,楚人中有个过江的,郑人中有个要买鞋子的,完全说得通。 笔者经过整理归类,把中学课本中常见的定语后置句作如下分类: 1、中心语+定语+者 如:求人可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可报秦者”修饰“人”。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有: ⑴约与食客门人有勇力文武具备者二十人阶(《史记?平原君列传》) ⑵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⑶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⑷人马冻死者相望。(《雪夜入蔡州》) ⑸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史记?赤壁之战》) 而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这样形式相似的句子,可根据语境理解为:然而天子读书的有几个? 而不必说成定语后置。再如: ⑴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⑵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文言文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定语后 置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言文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按“定语+中心语”格式构成偏正式名词短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构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美丽富饶)的四会、(蜚声海内外)的四会柑橘、(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等等。在古汉语中有时将定语移置到中心词之后,即“定语后置”。这种定语后置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将定语还原到被它修饰的中心语前面。 中学课本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译: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对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能找到。(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译: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着。 2、.“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3、“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译:(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僚,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 4、“ 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作定语)”格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啊。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5、中心词+定语(数量词作定语)格式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译:我带了(一双)白璧,想要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要献给亚父。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 译:如今听说用(千斤)金、(万户)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总结定语后置的总结

定语从句总结 一:定语后置的总结 (1)介词短语作定语:the landlady in the bad situation / the way in error / the thief with a gun / th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 The student in sorrow didn’t pass the English exam. (2)表语形容词作定语:the presidents alive in the U.S.A are all male. (3)不定合成代词被修饰:Although I had dinner tonight, I still need something delicious to have. (4)副词作定语:the students here are all come from Shenyang. (5)不定式作后置定语:the destination to go / the cookbook to use / the movie to cast / the match to fire / the classical music to listen / the hammer to use / the task to finish (6)现在分词作定语:the man pronouncing the wrong pronunciation is a principal. (7)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the service given in the hotel is 5-star. / the signal signed by the students are for cheating in the final exam. (P10-1) English is a language spoken all around the world. (P10) In only fifty years,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 (8)定语从句:(P4)The lesson (that) we can learn from Chuck and all others who have unusual friends is that friends are teachers. 二:定语从句的概念和公式特点 (P3-1): 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主语 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先行词(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 关系词(起连接作用的代词和副词)+(,)定语从句(在句中作成分)

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之 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 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之马)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之声石) 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 例, 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8、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千斤金、万家邑)谓语前置句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规则,主语和谓语的次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是,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

主标题:文言文定语后置句 副标题:记住定语后置的标志,事半功倍。 关键词:定语,倒装,文言句式 难度:5 重要程度:5 内容: 概念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④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天目》)(第一次采摘的春茶的清香,远胜于龙井。) 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⑦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天目》(一般来说,幽深偏僻的山大都荒无人烟。)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如例③④就是这样。在例④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三、“中心词+之+定语”

(完整版)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学习目标:1、回顾已学过的定语后置句,探究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 2、掌握定语后置句的句式特点并学会翻译。 学习重点:归纳小结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并学会翻译句子。 计划学时:1学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子中前置的中心语并在原句中还原为现代汉语语序。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中心语:) 翻译: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语:) 翻译: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心语:) 翻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7、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语:)翻译:

8、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中心语:)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9、遂率子孙担荷者三夫(中心语:) 翻译: 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心语:)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以上是定语后置句的几种形式,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从句子词语间的结构关系上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者”的词性和作用,否则极易出现错误。 课堂巩固: 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天下官吏趋势利者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楚人有涉江者 3、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夫晋,何厌之有?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③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例如: ①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乍看句中加点的文字,符合“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句中的“者”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而是用在假设分句后,以提示下文。此句应译作:众武将文官如有敢再提应当迎降曹操的,结果将与这个奏案一样。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加点的文字表面上符合“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实际上并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的作用是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此句应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牛刀小试* 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别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出自《孔子世家》,以下出处相同) B、人之不我信也。 C、不容何病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答案】D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实际上,定语后置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学过的现代文中便有这种现象。请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再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此处的“蓊蓊郁郁的”和“空的”便是定语后置。要按正常的语序,“蓊蓊郁郁的”应该放在“树”的前边,“空的”应该放在“破碗”的前边。将它们后置有什么作用呢?仔细品味便可发现,如此后置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韵味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更是屡见不鲜。《考试大纲》虽然仅仅提出“宾语前置”这一种倒装句,但在阅读文言文和翻译文言文时,还是经常碰到“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扩大学习范围。常见的定语后置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子孙荷担者”即“荷担之子孙”。“子孙”是中心词,“荷担者”是后置定语。 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后置定语。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者”是后置定语。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马”是中心词,“千里者”是后置定语。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爪牙”和“筋骨”是中心词,“利”和“强”是后置定语。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宇宙”和“品类”是中心词,“大”和“盛”是后置定语。 4.中心词+后置定语。例如: ①复为羽声慷慨。(《史记·刺客列传》)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之定语后置句(教师版)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掌握定语后置句的特点,能准确识别和翻译定语后置句。 学习过程: 回归课本: (一)形式(划出主谓宾,指出定后形式,翻译句子)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④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促织》 归纳总结: 巩固练习:(划出主谓宾,指出定后形式,翻译句子) 1、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4、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5、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带向下拉得紧而又紧。岌:山耸起的样子;亦喻危险,如“~~可危” 7、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有善长制作防止手龟裂的药物的宋国人。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9、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有平素没有准备好的奇字,马上雕刻。 10、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得平土而居。鸟兽侵害人的(情形)消失了,【侵害人的鸟兽消失了】这以后, 人类找到平整的土地并定居在这。 11、其故人尝与之佣耕者闻之…一位曾经与他(陈胜)被雇佣(给别人)耕地的人听说了陈胜称王这件事 - 1 -

文言文定语后置讲解

文言文定语后置讲解 概念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④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天目》)(第一次采摘的春茶的清香,远胜于龙井。) 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⑦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天目》(一般来说,幽深偏僻的山大都荒无人烟。)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如例③④就是这样。在例④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一、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4、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二、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三、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3、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4、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四、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五、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铸以为金人十二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③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①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例如: ①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乍看句中加点的文字,符合“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句中的“者”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而是用在假设分句后,以提示下文。此句应译作:众武将文官如有敢再提应当迎降曹操的,结果将与这个奏案一样。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加点的文字表面上符合“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实际上并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

状语、定语后置练习

要求: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 一: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用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习惯上应该提到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况下,介词于、乎,可解释为:在、把、向、比、同、跟。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孔子世家》 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世家》 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世家》 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列传》 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淮阴侯列传》 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书》 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高祖本纪》 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高祖本纪》 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孔子世家》 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滑稽列传》 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刺客列传》

要求: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得平土而居。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吏二缚一人诣王。

文言文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按“定语+中心语”格式构成偏正式名词短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构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美丽富饶)的四会、(蜚声海内外)的四会柑橘、(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等等。在古汉语中有时将定语移置到中心词之后,即“定语后置”。这种定语后置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将定语还原到被它修饰的中心语前面。 中学课本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译: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对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能找到。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译: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着。 2、.“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3、“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译:(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僚,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 4、“ 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作定语)”格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啊。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5、中心词+定语(数量词作定语)格式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译:我带了(一双)白璧,想要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要献给亚父。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 译:如今听说用(千斤)金、(万户)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

定语后置句知识点

所谓定语后置句,就是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与汉语一般的语序相反。现代汉语中,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通常是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组成“定中结构”。但古汉语还可以处理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格式。现代汉语中定语后置现象十分罕见,若有,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如鲁迅的《祝福》中描写祥林嫂:“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而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句则是一种语法现象。那么,这种定语后置句有哪些具体的形态呢?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 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 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 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些 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 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 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如例③④就是这样。在例④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与状语后置句格式分析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与状语后置句格式分析古典诗文 2014-09-28 0625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与状语后置句格式分析

定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千里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 【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