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幼学纪事 教案 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幼学纪事教案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幼年求学时的艰辛和他对当年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
2、品味文章幽默诙谐的语言,极其背后所流露出的辛酸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执著苦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难点:品味文章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于是之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二七年七月生于唐山。

百日丧父,后随母迁至北京居住,曾在北平孔德小学读书,毕业于北师附小。

初中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

为了养家糊口,十五岁便四处求人找事做。

曾做过仓库佣工,后当了抄写员。

业余时间,参加辅仁大学同学组织的沙龙剧团演戏。

他演的第一个戏,是一部法国作品,叫《牛大王》,以后还演了《大马戏团》,《第二代》等。

一九四五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学习不久因失业随之辍学,从此便正式参加了职业话剧团体。

二、课文分析
Q1:便“幼学纪事”有两个关键词:“幼学”,即小时候关于学习的事,“纪事”,记录下某些事情。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自己幼年关于学习的事,浏览课文,概括作者分别记了哪些事情?
(一)、幼年求学时的生活环境
1、家境贫寒,家里人都是文盲,只有一本藏书——皇历
2、社会环境:底层劳动人民大多是文盲,我帮老郝叔写“请会”通知
(二)、小学时良师对我的启蒙
1、老先生在艰难的条件下为我们读诗
2、美术老师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我们对美术的兴趣
(三)、十五岁时辍学,家境日益贫寒
(四)、朋友助我进入高等学府旁听
1、辅仁大学听中国文学史课
2、夜校接触法语及法国文学
三、语言品读
Q2、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很艰苦,大部分人处在他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有着怎样的命运?——可能从此沦为一个白丁,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
作者却又成为了怎样的人?
——在文学艺术界有一定的造诣,成为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作家
Q3、是什么原因让他没有“胡乱地生长”?(主观、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面对艰苦的环境,作者的心态如何?[板:执著苦学,热爱生活]
——从本文的语言风格可以看出,作者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的各种苦难,整篇文章多用口语,亲切幽默的语言背后流露出的却是一种辛酸和苦涩。

文章中有好几处这样的语句,请学生逐一找出来:
(1)、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
把轻松的笑话说得很严肃,把“皇历”说成是家中藏书,故意夸大从而形成反差,语言幽默,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辛酸的生活。

(2)、杂院里,出个小学生,就算得上个知识分子,给老郝叔写的请会的通知,被说成是为人生的文学,而且还是发表了的
夸张的手法,揭示出了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之低,受教育的机会很少,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

●第二节最后一句,为什么我对于老郝叔“总觉得再能为他做些什么才可以安心似
的”?
●作者当年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老郝叔的肯定,是老郝叔的
鼓励使得自己走上了文学这条道路,同时作者也对当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社会底
层劳动人民感到很同情,对不公的社会政治制度感到深恶痛绝,老郝叔走的时候墓
碑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而自己是个知识分子,却没能帮他做些什么,作者很愧疚,
希望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多为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人民
服务,借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3)、辍学之后,子承母业,去当当。

把严肃的事情说得很轻松,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母子两个生活没有着落,本是沉痛的往事,却把去当铺抵押换钱说成是继承了母亲的家业,貌似轻松的笑话,却要比涟涟的泪水更沉痛。

(4)、对比的手法:
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事物或概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如花了钱旷课的学子,和做贼般偷窃知识的人;夜校的课堂讲的是法兰西文学,而晚饭是在厕所“餐厅”解决,吃着烤得热乎乎的棒子面窝头,听的偏是菩提树、夜莺鸟这样的诗情,对比强烈,让读者在轻松的感受中既能品味出自己艰苦求学的执著之情,也能读出当时对于贫苦人家而言读书的不易。

Q4、除了作者的主观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客观原因帮助作者“没有胡乱地生长”。

良师益友的帮助
请学生找出回忆孔德小学老师的文字片段,分析老师形象,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情
以漫画的笔触描写了孔德小学那位穷困寒酸但却不忘给孩子以思想启蒙的良师形象,老师的举动令人发笑,但却透着对于学生的浓浓的爱,表达出了作者对这位忘了姓名的启蒙老师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

卫老师是一位教学手段多样,用多种绘画笔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好老师,且对学生宽容、慈爱,但是这位老师后来因为政治制度受到了批判,作者在第10节处有一段关于自己看见卫先生的“大字报”时的描写:能够在通篇辱骂的文字里看出一个人的真价值来,把卫老师说成是一位“大人物”,由此可知作者对老师给与自己的启蒙是非常感激的,对于老师的人格也是非常的尊敬并信任的。

教师小结: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通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陈述自己幼年求学时的辛酸凄凉的往事,使我们看到了于是之前辈乐观豁达、执著苦学的精神,匈牙利作家莫利兹曾经说过,“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这种感情反而更容易打动读者(结合学过的文本《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麦琪的礼物》含着眼泪的微笑)。

此外,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我们还看到了作者对于幼时曾帮助过自己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及真挚的感激之情。

Q5、作者在文末用了《荀子*劝学》中的名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释义: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涅:一种黑色染料。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色染料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阐明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