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鸿渐人物形象分析

——尴尬、灰色、浅淡的人生

[内容摘要]《围城》是一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厚的人性

开掘和广泛的世态讽刺的文学作品。本文给方鸿渐定性,他是正直

善良,聪明幽默,却意志薄弱,优柔寡断,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人牵制,

常常陷入尴尬境地,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由于他的意志

薄弱,优柔寡断和幼稚,他被鲍小姐引诱然后抛弃,被苏文纨羁绊

然后报复,被孙柔嘉诓骗,然后驾奴,饱尝感情折磨。其次,好心

买假文凭,在事业上屡遭同事们暗算,卷进各种莫名其妙的斗争和

扯不清的恩怨纠葛中,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这是方鸿渐形象所凝

结的人生思考。

[关键词]软弱,尴尬,空虚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围城》

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个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在书中钱

钟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媛淑女、亦有

商贾政客。钱先生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

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他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

儒的典型,其中方鸿渐的形象是最丰满的一个。方鸿渐作为《围城》的主人公,也是唯一一个贯穿全篇的人物,当然就应该是研究《围城》人物形象的最佳切入点。

对于方鸿渐这一艺术形象的把握和评价,《围城》评论者们看

法不一,有的说方鸿渐是一个被作者嘲讽的对象,是一个中国式的

‘多余人’”,是“一个连牢骚也懒得发的玩世不恭的怠惰者”;

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于是

转到社会学系,最后又转到中国文学系而勉强毕业。有的说他是被

作者同情的对象,是“一个处于中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带有浓厚

‘过渡’色彩的知识分子典型”.应当说,这些观点都有相当水平的

见地,甚至有的已基本上走进了“围城”,观察和探寻到了其艺术

的真谛。但是,笔者认为,就作品中的基调而言还不是对方鸿渐一

味讽刺,方鸿渐还不完全是作者“嘲讽的对象”,而是同情多于讽刺。至于以“多余人”来对照方鸿渐也未免有点牵强,尽管称他是

“中国式的”,因为方鸿渐毕竟还是“这一个”艺术形象。再者,

说方鸿渐“玩世不恭”,也没有抓到这一形象主旨,还没有观察出

作者描写他陷入人生的“围城”中奋力挣扎的情景,更没触及到他

在人生的“围城”中被围困被折磨的痛苦心境,毕竟他是困苦的,

是在不断挣扎的,而不是一味的“玩世不恭”。

但是方鸿渐还算得上是善良人士,至少他良心未泯。但是,他

也是一个失败者。首先来看了解他的善良,赵辛楣曾说过方鸿渐

“是个好人”,尽管“全无用处”。这善良的本性使他为了给父亲

挣足面子,为了"报答"周经理提供的留学经费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

莱登大学"授予"的“博士证书”;并且这善良有又使得他后来必须

不忍伤害苏小姐而整日担惊受怕。方鸿渐对文凭的看法是颇有意思的——“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

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这段话讲

得十分精彩,极尽讽刺;只可惜方先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却不

敢反抗,更无法从中脱离出来宣扬自己的个性,终究还是要考虑

“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方鸿渐

的善良在于他既然买了文凭却没有说服自己那是文凭的勇气,他羞

愤于报纸关于自己"顷由德国克莱登大学荣授哲学博士"的消息;同时也无法做到韩学愈的洒脱,骨子里的正直、怯懦不允许他如此,

哪怕最后被校方看轻也能忍气吞声。在情场上,方鸿渐也是处于被

动地位。在回国的轮船上与鲍小姐偷情,明显是受到鲍小姐的勾引,船靠香港后,鲍小姐顺理成章也是义无反顾地将他给甩了;方鸿渐

和苏小姐纠缠不清,更是明显地处于被动,苏小姐把他简直当成是

自己的猎物一样:和孙柔嘉的交往,方鸿渐一步步走向她设置好的机关,最后束手就擒。在方鸿渐与女性的交往中,好像只有唐晓芙是

个例外。但实际上,方鸿渐只能算是个走向屠场而不自知的羔羊。

唐晓芙对方鸿渐表示出好感,大半也有与表姐争风吃醋的因素,到

后来她与方鸿渐提出分手时,唐晓芙显示出她的婚姻恋爱标准。其次,方鸿渐是生活的失败者。他是江南某县一个大绅士的儿子,是

一个包办婚姻的幸运儿—她素未谋面的未婚妻因病早逝了,但他的“准岳父”还是慷慨解囊(当然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打算),送他到

欧洲留学。在欧洲,方鸿渐四年换了三所大学,临近毕业,迫于家

庭的压力,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正当日寇的侵略

日渐深入内地之时,他怀揣着这张假文凭坐船回到了“外患内乱”

的祖国。小说的记述从此开始。方鸿渐回国后,无论是在情场上、

事业上还是家庭关系的处理上都无所建树,先后失败,甚至在不少时空中都痛苦不堪。

一方鸿渐在事业遭遇到的尴尬,表现出的软弱

方鸿渐又是个极要面子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处处照顾别人的脸面,这种强烈的虚荣带给他的是缺乏奋争的勇气,他的生活道路也因此平添了几分坎坷。方鸿渐的这种懦弱、虚荣和对生活的无奈接受态度,使得他在当时的社会中无法立足,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制。应当说,这样的一个在生活中完全失败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塑造的人物群像中,肯定是最为着力刻画的一个。方鸿渐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生活环境对其的影响。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因此在我看来,同情要比恨多许多,因为钱先生塑造的方鸿渐本质是善良的。比如说,他根本不想骗人,他只是为了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文凭,所以他在履历上不填得过博士学位,但当他在三闾大学得知韩学愈借助同样的一张假文凭混了个教授兼系主任的地位时,便承认老实人吃亏和骗子被揭的双层痛苦。性格决定人生的态度,态度决定生活的风格。而人生的态度和风格会直接影响生活的效果。所以说,方鸿渐人生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的性格,他的悲剧性格就是他悲剧命运的直接根源。所以他有自尊心,有羞愧感,他看到大学教授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他很蔑视,因为他有一种良知在里面。但钱先生在描述他的良知是,只是一闪而过。他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个地方,他只是更多地描写他生活当中尴尬的一面。他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个地方,他只是更多的描写他生活中尴尬的一面。例如钱钟书描写他的吃相,他吃饭没有一般中国人所谓的高贵的贵族,留过洋吃饭的典雅,所以他的吃相就受到一些人物的嘲讽。

丘吉尔说得好:“当危险逼近时,绝对不能回头逃避,否则危险将会被增。方鸿渐仿佛天生不是会成大事业的人,他总是处于中间状态,坏也坏得不够彻底,却又不是绝然意义的好人[1]。苏文纨评价方鸿渐的话极为中肯:“你在大地方已经玩世不恭了,倒向小节上认真,矛盾得太可笑了。”他对人情世故全然不通,对李梅亭、顾尔谦的厌恶全摆在脸上,对高校长的不满不加掩饰,方鸿渐学不会如何在别人倾轧自己的情况下保持镇定,他学不来韩学愈的厚颜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