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5课七律长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年级语文
1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 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 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 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 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 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6年级语文
2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Wēi yí páng bó
我 逶 迤磅 礴 会 Wán mín yá 认丸 岷 崖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
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
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
凡的基调。
6年级语文
8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6年级语文
9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
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
颔 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 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
27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中心思想: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 辉战斗历程 ,热情洋溢地歌颂中国工农 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革命英雄主 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显示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 力和 战斗力.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比喻,夸张,对偶手法的巧妙应用,令人 拍板叫绝。结构上首尾呼应。
6年级语文
13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6年级语文
1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形象地写出了金 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水势奔
颈 腾激荡的景象,描写出红军巧渡金沙 联 江时险恶而又神奇的情景。一个“暖”
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 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 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 的景象。
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
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

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
结 路。
➢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
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会是有收
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
果而告结束。 6年级语文
6年级语文
3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6年后级语文 /尽/开颜。 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读《长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6年级语文
23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承 上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6年级语文
2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写长征的最后路程, 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终于发出出
尾 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 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
联 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 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更 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转回肠之 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 用得妙,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 带有古汉语之美,
联 形象和精神伟力 颔联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
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
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
什么是“万水千山”。连继出现“五
岭”、“乌蒙”6年、级语“文 金沙”、
10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不仅 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 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 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逶迤”、“磅礴” 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 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 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 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 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 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
形象。
6年级语文
19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以金沙、大渡 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 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 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 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6年级语文
17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形象地状写出了金沙
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 水势奔腾激荡的景象,描写 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险恶而 又神奇的情景。
பைடு நூலகம்
6年级语文
18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大渡桥横铁索寒” :
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
“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
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 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 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 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6年级语文
28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6年级语文
25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 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 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 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
的喜悦。
6年级语文
26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
好汉,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
6年级语文
5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想像画面
更喜岷山千里雪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6年级语文
6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总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 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 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 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 挠的勇毅精神。
6年级语文
7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只等闲”
6年级语文
15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与上 一句暖相对照,写出了红军征服 “万水”途中所战胜的两种异乎寻 常的艰难险阻,突出了红军克敌制 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抒发 了红军战士把“万水千山”视为
“等闲”的豪情壮志。
6年级语文
16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金沙水拍云崖暖 承“万水”,
大渡桥横铁索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6年级语文
20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泸定铁索桥
6年级语文
21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
袋 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
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 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 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 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 船,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 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 敌远人 走的高追飞兵,才无赶影到无南踪点岸了此6播年。。放级可语教文学是视红频 军已经毁船封江, 22
6年级语文
11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五岭逶迤腾细浪, 承“千山”,
乌蒙磅礴走泥丸。
以五岭、乌蒙 为代表
五 逶迤 绵延不断
岭腾
突出奔腾气势
乌 磅礴 形容其巍峨高大
蒙走
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6年级语文
12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 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 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 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