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分析中的存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作用巨大,财务分析必须进行存货分析,进行存货分析时有些问题应引起注意,关注这些问题有助于财务分析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管理水平作出准确的判断、评价和预测。关键词:存货存在问题财务分析一、存货分析的必要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它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财务分析中对存货展开分析是由于存货的巨大作用所致: 1.存货作为一项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其种类繁杂,数量庞大,一般占企业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并且它们经常处于不断销售和重置或不断耗用和重置之中,流动性较强。因此,存货在决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各因素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2.存货资产管理的好坏不仅对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存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具有特殊的敏感性,这就决定了企业存货数量应与企业经营活动保持平衡,既不能储存过少,又不能储存过多。如果企业存货储存过少会造成停工待料、生产中断或合同误期、销售紧张,导致坐失销售良机。如果企业存货储存过多,会导致由于购买存货的现金发生短缺问题,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且会增加相应的利息负担;会导致企业存货成本(如储存成本)过度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新材料会不断出现,存货储存过多不便于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会形成存货的呆滞、冷背、积压,最终导致生产中断,企业难以为继;存货储存过多也会给人形成企业管理不善的印象,影响企业的声誉。 3.存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是由它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高比重决定的。在制造企业中,材料成本通常可占到产品成本的50%以上,在商业企业,这一成本可高达70%以上。由此可见存货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损益的大小。 4.存货管理工作可以折射出一个企业的理财水平和管理水平。二、存货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存货的质量和流动性时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分析资产的流动性,而存货质量又是流动性大小的决定因素。因此,存货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其分析时一般要分析其流动性和质量。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存货的构成。存货构成是指各种存货资产在存货总额中的比重。存货构成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企业存货的质量及未来预期。各种存货资产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分析时应各有侧重。 (1)材料类存货是维持再生产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然而它只是生产的潜在因素,所以应把它限制在能够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最低水平上。当存货中的原材料占较大比重时往往是较好的预兆,一方面可能说明企业看好未来销售前景提前大量采购原料;另一方面也可能因预期原材料将要大幅度涨价管理者事先囤积,在未来期间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是当原材料构成过大时,则可能是企业采购工作效率低下和储备成本的增加。因此分析者需结合报表提供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判断。 (2)在产品是保证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周期决定了在产品存货的存量。在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在产品存货应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较大的变动很可能是在产品成本计算方面前后期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或者是在产品的盘存制度存在问题。 (3)产成品存货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存货。它不是保证再生产过程不间断进行的必要条件。保持产成品存货的均衡性是存货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产成品数量在外部环境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应是较为稳定的,如出现突然的变化也可能说明存在如下问题:当存货急剧下降时很可能在未来经营活动中发生存货不足、销售中断和员工加班甚至还可能因购买存货而发生现金短缺的现象。当存货大幅度增加时可能说明产品的销售遇到问题,这是一种较可怕的现象。它说明存货的变现性受到影响,很可能导致储备成本增加、生产中断和职工被解雇。更为严重的是经营活动周期因存货变现能力降低而变长,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现金需求增加、销售费用增加、偿债能力下降和对外短期融资数量增加,甚至企业因此而濒临破产走向衰落。

2.存货的估价。存货的估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尽管从报表使用者角度来看存货估价问题已合理地解决了,但事实上不同的估价方法影响着报表存货数字的质量。 (1)存货数量盘存方法的影响。存货数量和价值的确定主要采用定期盘存法和永续盘存法。由于两种制度的适用条

件不同,各企业应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一种。当企业采用定期盘存法进行存货数量核算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反映的就是存货的实有数量。如果采用永续盘存法,除非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对存货进行盘存,否则,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所反映的只是存货的账面数量。两种不同的存货数量确认方法会造成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存货数量本身变动引起的,而是存货数量的会计确认方法不同造成的。 (2)期末存货价值的计价原则对存货项目的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通常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但会计制度也允许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来确定,对报表使用者来说,按“成本与可变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计价,其资产价值更真实可靠。当企业按历史成本法原则进行核算时,存货的具体核算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存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反映。可供选择的具体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因为价格的变动,不同的计价方法可以导致极为不同的后果,在物价变动的时期,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期末存货成本与当期销售成本的影响尤为明显。一般而言,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按先进先出计算的存货期末余额最高,其次是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而后进先出法所确定的期末余额最低。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果正好相反,当报表使用者着重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关键是要了解作为流动资产组成部分的存货的变现价值,因此需要对会计报表附注上揭示的会计政策倍加关注。当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早期的单价计算,由此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成本与重置成本差距较大,期末成本偏低,因而在分析存货的流动性时应该以现行重置成本进行合理的重新估计。 3.存货中存在的潜在亏损风险。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利用存货项目的种类繁杂、金额庞大、重置频繁、计价方法多样等客观因素,采用种种非法手段,将冷背呆滞商品、积压产品、残品,甚至将假冒伪劣产品等长期隐蔽在存货项目中。从报表数字看存货数量很大。其实这些存货已经丧失了流动性,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潜在亏损。 4.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的周转速度表示存货变现的速度,也是企业偿债能力的一种反映。因此分析存货的周转速度对判断存货的变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报表使用者在分析存货周转速度时,应尽可能结合存货的批量因素、季节性变化因素对存货的结构以及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重要指标进行分析。 (2)较高的周转速度往往表明企业存货效率高、滞销或陈旧冷背品较少、产生现金能力较强。当然过高的周转速度也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的存货状况很好,因为若企业存货资金投入过少,可能会因存货储备不足导致销售短缺、交货推迟和失去订单影响生产或销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采购困难的存货。也许存货周转速度的加快缘于企业提高了销售价格,而存货成本并未改变。 (3)存货周转率过低可能是由于存货太多、存货过时和流动较慢或损坏造成的,表明管理水平较差。不过,过量的存货也可能是对未来需求增加的预期或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从这一点上讲,由于过量存货致使存货周转率较低则是一个好的兆头。 (二)分析存货余额真实性时需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存货余额有时会出现虚假的情况。这一现象会给企业造成虚盈实亏和资产流失的后果。因此,在分析时应充分重视查明存货资产余额虚增不实的情况。这些情况一般表现为: 1.因管理不严或未及时处理,企业各项存货余额中,包括损坏变质,数量短缺,价值降低或报废处理的各种存货,形成存货余额不实。 2.因原材料等消耗物资领用消耗时,以多报少,少转费用成本而形成存货余额虚增。 3.因会计核算中计价错误,或未按规定合理分摊费用,以致高估存货价格,多计在产品、产成品成本,虚增存货余额。4.因核算不实,未按规定将已售产品成本结转销售,或高进低出少结转销售成本,使产品存货余额虚增。总之,开展存货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知晓成本的大小及其真实合理与否,并可以看出企业的理财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些将有利于报表分析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管理水平作出准确的判断、评价和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