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的概念

隧道的概念
隧道的概念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

隧道设计包括隧道选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辅助坑道设计等

隧道开挖方法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

钻孔②装药:③爆破④施工通风⑤施工支护:⑥装碴与运输:①全断面开挖法:一次开挖成型的方法②分部开挖法:先用小断面超前开挖导坑,然后,将导坑扩大到半断面或全断面的开挖方法。盾构法是采用盾构作为施工机具的隧道施工方法。

隧道分类:按地质条件:土质隧道和石质的隧道。按埋置深度:浅埋和深埋按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按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航运、人行)、水工隧道(引水、尾水、导流或泄洪、排沙)、市政隧道(给水、污水、管路、线路、人防)、矿山隧道(运输、给水、通风巷道)。隧道特点:1、地质条件对其决定性影响;2、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3、工作面小,少,施工速度慢;4、施工环境差;5、一旦建成,难以更改,设计和施工应完善;5、受天气气候影响小。发展: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2、提高隧道机械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伤害;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6、最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1、地质分析法;2、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3、超前水平钻孔法;4、物理探测法

围岩的分级方法:1、准确客观,有定量指标,尽量减少因人而异的随机性,2、便于操作,始于一般检测单位所具备的技术装备水平,3、最好在挖开地层前得出结论。第一类:与岩性有关的要素(硬岩、软岩、膨胀岩);第二类:与地质构造有关的因素。第三类:与地下水有关的因素。隧道位置的选择:与线路互为相关。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低处,称为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隧道位置选择原则:1、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2、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

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峭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

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5、洞口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

6、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背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碧浪高度,以防洪水灌入隧道;

7、边坡和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

8、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水;

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有目的地改造洞口场地。

直线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界限:机车车辆界限(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基本建筑界限(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隧道建筑界限(包围基本建筑界限外部的轮廓线)、直线隧道净空(要比隧道建筑界限稍大一些)。隧道衬砌断面初步拟定需考虑的因素:内轮廓(符合隧道建筑界限)、结构曲线(尽可能的符合荷载作用下的压力线)和界面厚度(具有足够的强度)。

衬砌的主要方式有:1、整体式混凝土衬砌(直墙式:适合地质条件比较好,以垂直围岩压力为主的水平围岩压力较小的情况、曲墙式:适用于地质较差,有较大水平围岩压力的情况);

2、装配式衬砌;

3、锚喷式衬砌;

4、复合式衬砌

洞门的形式:1、洞门环框;2、端墙式洞门;3、翼墙式;4、柱式;5、台阶式;6、斜交式;

7、喇叭口式

明洞形式:1、拱式明洞(路堑式对称型、路堑式偏压型、半路堑式偏压型、半路堑式单压型);2、棚式明洞

隧道支护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阶段:1、刚性结构阶段;2、弹性结构阶段;3、连续介质阶段。围岩定义: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围岩压力的定义及分类:围岩压力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

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分类:松动压力(由于开挖而松动或坍塌的岩体以重力形式直接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冲击压力。

结构力学方法:主动荷载模式、主动荷载加被动荷载(弹性抗力)模式、实际荷载模式。隧道施工方法:1、山岭隧道施工方法(矿山法(钻爆发)、掘进机法、新奥法) 2、浅埋及软土隧道施工方法(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3、水底隧道施工方法(沉埋法、盾构法)

全断面开挖法特点:1、开挖断面和作业空间大,干扰小;2、有条件充分利用机械,减少人力;3、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改善劳动条件;4、开挖一次成形,对围岩扰动少,有利于围岩稳定。

新奥法:即奥地利隧道施工新方法,是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监测控制围岩的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的施工方法。施工基本原则:1、少扰动,指在进行隧道开挖时,要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2、早支护,是指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锚喷支护,使围岩的变形进入受控制状态。3、勤量测,指以直观、可靠的量测方法和数据来准确评价围岩的稳定状态或判断其动态发展趋势。4、紧封闭,一方面避免围岩因长时间暴露而导致强度和稳定性的衰减,另一方面实时对围岩施作封闭形支护,阻止围岩变形。

洞口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1、在场地清理作施工准备时,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及侧方有可能坍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的危石等。2、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和融雪期。3、洞口部分圬工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4、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接成整体,以确保拱墙连接良好。5、洞口段洞身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控制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方式。6、洞门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脚受破环处,应及时处理。

洞口施工方法:1、洞口段围岩在3级以下,地层条件良好时,一般可采取全断面直接开挖进洞。2、洞口段围岩为3~4级,地层条件较好时,宜采用正台阶法进洞。3、洞口段围岩为3~5级,地层条件较差时,可采用上半断面长台阶法进洞施工。4、洞口段围岩为5级以上,地层条件较差时,可采用分布开挖法或其他施工方法进洞施工。

隧道施工中常用的辅助稳定措施有:1、稳定工作面(预留核心土挡护开挖面、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2、超前锚杆 3、管棚超前支护前方围岩(小导管、长管棚)4、水平旋喷超前预支护 5、预切槽超前预支护 6、注浆加固围岩和堵水(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深孔帷幕注浆)

无限介质中的爆破作用分为三个区:压缩粉碎区、破裂区、震动区

炮眼的种类和作用:1、掏槽眼:现在开挖面上炸出一个槽腔,为后续炮眼的爆破创造新的临空面。 2、辅助眼:扩大掏槽眼炸出的槽腔,为周边眼爆破创造临空面。 3、周边眼:炸出较为平整的隧道断面轮廓。

炮眼布置原则:1、先布置掏槽眼,其次是周边眼,最后是辅助眼;2、周边眼应严格按照设计位置布置,断面拐点处应布置炮眼。3、辅助眼的布置主要是解决炮眼间距和最小抵抗线的问题。4、当炮眼的深度超过2.5米时,靠边周边眼和内圈辅助眼应与周边有相同的角度。

5、当岩层层理明显时,炮眼方向应尽量垂直于层理面。

微差爆破:试验和研究表明,各层(卷)炮之间的起爆时差越小,爆破效果越好,常采用的时差为40~200ms,称为微差爆破。

装渣机械:1、翻斗式装渣机又称为铲斗后卸式装渣机。2、蟹爪式装渣机 3、立爪式装渣机 4、挖掘式装渣机 5、铲斗式装渣机

运输方式:1、有轨 2、无轨 3、皮带 4、泥浆管 5、集装箱锚喷支护工程特点:1、灵活性 2、及时性 3、密贴性 4、深入性 5、柔性 6、封闭性锚杆的支护效应:1、支承围岩 2、加固围

岩 3、提高层间摩阻力,形成组合梁 4、悬吊作用

锚杆的种类:1、端头锚固式 2、全长黏结式 3、摩擦式 4、混合式锚杆的位置布置:局部布置和系统布置

喷射混凝土的作用:1、支撑围岩 2、卸载作用 3、填平补强围岩 4、覆盖围岩表面 5、阻止围岩松动 6、分配外力

辅助坑道:横洞、斜井、竖井、平行导坑

隧道遇到岩洞的处理措施:1、隧道通过岩溶区时,应查明溶洞分布范围和类型、岩层的完整、稳定程度、填充物和地下水情况,据此确定施工方法。2、隧道穿过岩溶区,如岩层比较完整、稳定,溶洞已经停止发育,有比较坚实的填充,且地下水量小,可采用探孔或物探等方法,探明地质情况,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3、岩溶地段隧道通常处理溶洞的方法有“引、堵、越、绕”四种:引排水、堵填、跨越、绕行施工。

隧道掘进机施工特点:优点:1、安全:开挖面一般为圆形,稳定性好,机械方法切削成型,减少周围围岩松动,减少支护工作量。2、快速:一般认为其速度是钻爆发的2~2.5倍。3、经济:断面平整,洞壁光滑,不需临时支护或只需简易支护,工作量少。4、省工与降低劳动强度。5、排渣容易:渣小可用皮带直接运出。6、由于集中控制操作,有实现远距离操作和自动化的了、可能性。缺点:1、一次投资大尺寸大,重量大,机器较复杂。2、对岩层变化适应性差。3、开挖面局限于圆形且不易改变开挖直径 4、作业率低 5、能耗大

横道图特点:优点:较简单、直观、易懂,容易编制缺点:1、工序的相互关系部明确 2、施工日期和地点无法表示,只能用文字说明 3、工程数量实际分布情况不具体 4、仅反映出水平流水速度。

明挖法特点:概念:沿着地下建筑的线路,从地面向下开挖基坑,然后在基坑中修筑衬砌,最后覆土回填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打桩—开挖地面—安放支承环—开挖基坑—修筑构筑物—回填拔桩—恢复路面。特点:优点(1)使用功能好(2)施工方法简单技术成熟(3)施工进度快,可分段作业(4)浅埋时造价低。缺点(1)外界气象条件对施工影响(2)对居民的生活,交通影响大,易造成污染(3)需要拆除地下管线(4)软土深基坑,地表层降不易控制,基坑稳定性差。适用范围:大断面、浅埋、地层稳定性好、地下水不发育。盾构机的组成:盾构机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壳体、排土系统、推土系统、衬砌拼装系统和辅助注浆系统。盾构机的壳体由切口环、支撑环和盾尾三部分组成,并与外壳钢板连成一体;排土系统主要是由切削土体的刀盘、泥土仓、螺旋出土器组成、皮带传送机、泥浆运输电瓶车等部分组成;论述题:

测量项目:218

山岭隧道施工现场布置:一、弃渣场及弃渣道路布置(1)场地容量足够,运输方便,优先考虑作为填方料(2)不得占用其他施工场地,不得影响附近设施注意环保(3)尽量不占用耕地,必须占用时须复耕(4)顺沟弃渣不得占用河道河谷(5)弃渣对不良地质或其他工程不能产生不利影响(6)弃渣线路不得少于两条二、大宗材料堆放场及库房布置(1)砂石水泥应和拌合站一起布置,不一定推平场地,但要考虑供料方便(2)木材库房应与木材加工厂布置在一起,尽量靠近道路和注意防水三、其他生产设施、生活设施(1)空压机房靠近洞口,避免管线转折过多(2)配电房变电房(洞口附近,将外部电源接近后配送到隧道里)可就近给空压机供电(3)维修间(洞口附近)洞外,主要为洞内转机的维修(4)拌合站交通方便(5)管线和风机:管线下埋或架高,风机靠近洞口布置(6)高位水池地位水池:高位水池高程应满足最大里程施工用水压(7)火工品:依据火工品管理的规定(8)生活设施:施工不影响生活和休息,上班距离不要过远。

铁路隧道规范

1 总 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隧道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隧道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 160h m /k 、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h m /k 的 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隧道的设计。 1.0.3 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 特长隧道 全长10000m 以上; 长 隧 道 全长3000m 以上至10000m; 中长隧道 全长500m 以上至3000m; 短 隧 道 全长500m 及以下。 注:隧道长度是指进出口洞门端墙墙面之间的距离,以端墙面或斜切式洞门的斜切面与设计内轨顶面的交线同线路中线的交点计算。双线隧道按下行线长度计算;位于车站上的隧道以正线长度计算;设有缓冲结构的隧道长度应从缓冲结构的起点计算。 1.0.4 隧道勘测设计,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重视隧道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隧道建设应注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及保护农田水利,对噪声、弃碴、排水等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1.0.5 隧道设计应依据可靠完整的资料,针对地形、地质和生态环境的特征,综合考虑运营和施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使选定的方案、设计原则和建筑结构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0.6 新建铁路隧道的内轮廓,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规定及远期轨道类型变化要求。对于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160km/h 新建铁路隧道内轮廓尚应考虑机车类型、车辆密封性、旅客舒适度等因素确定,隧道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单线隧道不应小于422 m ,双线隧道不应小于762 m ;曲线上隧道应另行考虑曲线加宽。设救援通道的隧道断面应视救援通道尺寸加大,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5m 。 双层集装箱运输的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铁道部相关规定。 位于车站上的隧道,其内部轮廓尚应符合站场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1.0.7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新建隧道应采用新建铁路标准,改建隧道宜采用新建铁路标准。 1.0.8 隧道建筑物应按满足100年正常使用的永久性结构设计,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运营的需要,方便养护作业,并具有必要的安全防护等设施。 1.0.9 隧道建筑结构、防排水的设计及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区环境的影晌。 1.0.10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

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4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基本要求 (4) 第三章隧道衬砌状态分类 (5) 第四章隧道衬砌缺陷及病害的量化指标 (6) 第五章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8) 本规定用词说明……………………………………………………………………… 10 编制说明……………………………………………………………………………… 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运营隧道病害整治和新建隧道工程质量评定的需要,实现铁路运营隧道衬砌状态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等级评定工作规范化,使隧道病害整治及养护管理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行车时速160km以下的单线铁路运营隧道,双线或多线铁路隧道可参照执行。新建铁路隧道竣工交验时衬砌质量评定亦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铁路运营隧道安全等级评定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当现行有关标准与本规定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条术语和符号 一、术语 1. 隧道衬砌状态 作为隧道主要承载结构的衬砌(包括仰拱、底板)的状态 2. 内部结构 衬砌内部钢筋及钢架的分布情况等 3. 内部缺陷 衬砌内部的空洞、蜂窝、疏松等缺陷 4. 基床 仰拱(含回填混凝土)、底板的通称 5. 基底 基床底部与围岩连接处,简称基底。

6. 基底不密实 基底有虚碴、淤泥或吊空充泥充水 7. 净空不足 衬砌内部实际拥有的空间不能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习称限界不足。 二、符号 1. 测线 Lc ——检测衬砌厚度不足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 Lq ——检测衬砌混凝土强度不足地段的连续长度 kLc——衬砌背后回填有空洞地段测线连续长度 sLc ——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 dLc ——基底不密实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 2. 材料指标 q ——设计衬砌混凝土强度 q ——检测断面衬砌混凝土测点的平均强度 1 3. 几何特征 h ——设计衬砌厚度 ——检测衬砌厚度,当衬砌混凝土存在内部缺陷时,检测衬 h 1 砌厚度应换算为有效衬砌厚度,即将检测衬砌厚度减去内部缺陷削弱的部分厚度。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按图1所示程序进行。 搜集资料

长大铁路隧道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

长大铁路隧道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9-02-26T11:16:41.0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刘凯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存在整体机械化程度较低、施工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永川区 402160 摘要:目前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存在整体机械化程度较低、施工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该铁路作为西南地区穿越地层复杂的双线客货共线铁路,自开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和提高全线隧道施工技术水平,全面推进隧道建设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本文以某单位承建的一座双线铁路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长大铁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高,客货共线、高速铁路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修筑山岭隧道的能力不断增长,修建隧道的规模和长度日益增加。在铁路线路建设中隧道一般为施工的关键环节,往往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长大铁路隧道施工是研究人员、设计者及施工人员考虑的重点,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铁路隧道施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铁路隧道施工空间有限施工中相互干扰较大,在当前铁路建设工期大幅度压缩的情况下,提高长大铁路隧道施工成洞速率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使隧道提前于合同工期建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条在建铁路项目中某施工单位承建的一座隧道为例,介绍了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一、概况 某在建铁路工程,全线正线隧道共计52座、长211km,占正线总长的54.7%。其中:L≥10km的隧道总长96.5km,全线隧道断面以双线为主,分为有砟和无砟形式,线路位于西南地区由北向南跨越区域广,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穿越滑坡、危岩落石、崩塌、岩堆、泥石流、山体错落、岩溶、岩爆、有害气体、软土、粉砂、煤层瓦斯、高地温、高地应力等地层。 二、钻爆法施工现状 隧道钻爆法施工因其投资小、地质适应能力强,一直是国内山岭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 1、开挖工艺工法。开挖钻孔主要采用风动凿岩机、液压钻和简易的钻孔台架,个别长大隧道采用液压凿岩台车及多功能台车。围岩较好地段以机械开挖为主,采用全断面、台阶法施工;围岩较差地段以人工开挖配合小型机械设备为主,采用小断面分部开挖。 2、初期支护及设备。锚杆施作较多采用人工手持风钻打孔,施工劳动强度大,施工工效较低且施作质量较难控制;个别长大隧道采用凿岩台车进行锚杆的快速施作,但受技术、资金以及后期设备的维养等影响推广度较低。喷混作业一般采用小型湿喷机,施工效率较低、工程实体质量较难控制且施工现场环境比较恶劣,目前仅在较少的长大隧道内使用湿喷机械手。 3、仰拱施工及设备。仰拱施工一般采用简易仰拱栈桥,栈桥有效作业长度通常为6-12m,仰拱一次浇筑6-12m,简易栈桥移动通过装载机实现走行。仰拱模板采用标准钢模板或自行加工制作的弧形钢模板,仰拱纵向一次浇筑长度较短,施工接缝较多。 4、防排水及二次衬砌浇筑。防水板铺设采用自制的简易台架,人工需求量大且耗时较长,铺设质量较差时易形成拱部脱空或造成防水板拉断导致浇筑过程中二次衬砌混凝土隔离分层,而较少采用防水板铺设台车和防水板自动爬行焊机。衬砌台车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板衬砌台车,钢模开口数量少、开孔尺寸较小,混凝土单窗集中供料、竖向跳窗供料及振捣不到位的现象突出,极易造成集料窝。二次养护未配备养护台车或其他养护设备,衬砌表面常出现麻面蜂窝、龟裂等表观缺陷。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山岭隧道钻爆法施工的整体机械化程度仍较低,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较恶劣,隧道实体工程质量及施工机械化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某铁路隧道工程技术要点 1、建立监控量测信息化平台。建立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平台,将全线隧道的监控量测数据统一纳入信息管理平台,同时明确施工单位是监控量测的责任主体,并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将全站仪测得的监控量测原始数据上传至数据存储中心,再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建立全线信息共享的公共基础平台,保证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均能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及时全面掌握隧道支护结构变形情况。自建立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平台以来,取得了以下成效: 1)通过信息化监测数据,建立可靠的预警机制,实时掌握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情况,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某施工单位承建的其中一座隧道共有4个作业面,施工至今共建立808条监控量测测线,施工期间发生过17次变形预警,均及时采取了措施, 2)实时掌握全隧道各级围岩的实际变形量,为隧道各级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值提供科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隧道出现的过度超挖和侵界现象,节约了工程成本。 3)通过对监控量测成果的运用,为优化隧道结构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实现隧道结构支护参数的动态设计,保证隧道支护结构参数满足现场实际要求。 2、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为全面推行隧道快速施工技术,隧道开挖优先采用全断面法,其次采用微台阶、两台阶或三台阶法。软弱破碎围岩通过超前预支护或掌子面预加固等措施提高围岩自稳能力,创造微台阶开挖的施工条件。该方法强调初期支护快速封闭,要求初期支护钢架紧贴掌子面,初期支护仰拱及时封闭成环,紧跟下台阶。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初期支护仰拱封闭成环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35m。 3、确保隧道支护结构质量。明确初期支护是隧道的主要受力结构,提出初期支护应确保施工及运营期间围岩稳定及自身结构的安全,是施工安全最关键、最重要的保障。全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极大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品质,初期支护混凝土的密实度、抗压和抗剪强度、抗渗性能得到充分保证;初期支护拱架采用工厂化加工并统一配送,确保钢架的加工质量。 4、隧道施工机械化设备推广应用 1)为全面贯彻新奥法施工理念,确保围岩和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作为承载主体,全面提高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强度,业主单位要求全线隧道各工作面必须使用湿喷机械手,湿喷机械手喷射能力不小于20m3/h。为此,我项目对喷浆设备进行了采购,现场投入4台喷射能力达30m3/h的湿喷机械手,现场采用湿喷工艺结合喷射机械手作业相对于传统人工干喷或潮喷作业,采用喷射机械手极大地减少了粉尘量;同时,与小型湿喷机作业相比,采用机械手施工,使得人员远离喷射面遥控作业,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作业环境,降低了施工风险,降低了职业病的危害。2)避免了传统人工喷射时空洞和强度不达标等问题的发生,大幅度减少隧道后期出现的质量缺陷和病害。现场喷射机械手作业平均工效为30m3/h,而传统人工喷射作业平均工效为4m3/h,施工工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总之,采用湿喷机械手作业,虽然前期投资大,但是由于人员需求少、施工效率高,施工综合成本要低于干喷机和小型湿喷机。

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施工总结报告

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2#斜井)施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青云山隧道分为左线和右线两座单线隧道,其中隧道左线进口里程 DK491+253,出口里程DK513+428,全长22175m;隧道右线进口里程YDK491+577,出口里程YDK513+414,全长21837m。隧道最大埋深900m。 全隧道设置4座斜井和1座通风竖井。左右线间每隔500米设横通道一个,在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经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审批在2号斜井与正洞相交处增设11个左右线安全救援横通道和4座机械通风竖井。 我队负责的青云山隧道2号斜井施工,该斜井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境内,斜井全长2620米,综合纵坡为7.232%的下坡,每300米增设30米的缓坡段,施工中最陡坡度9.15%,围岩主要以Ⅲ、Ⅳ级为主,洞口及断层破碎带为Ⅴ级,与正洞的右线相交于YDK502+810,与线路右线前进方向的交角为70度,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衬砌断面,开挖净空断面积为49.74m2,底宽为7.6m,高为6.37m。该斜井是全线斜井中最长、坡度陡、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点。 斜井进入正洞后承担左右线(Y)DK499+992-(Y)DK503+837共计3845双线延米(合计7690米)的施工任务,往进口方向承担2818米,为7‰的反坡施工,往出口方向承担1027米,为7‰的顺坡施工。2012年正洞全部完成后,经相关部门审批我队又承担正洞11个安全救援横通道和4座机械通风竖井。 二、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形地貌 青云山隧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和莆田市涵江区,起点位于永泰县城峰镇穴利村,穿越青云山国家4A级风景区和藤山及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莆田市大洋镇孝池村、莲峰村,止于庄边镇泮洋村,202省道大致平行线路纵贯全段。隧道处于戴云山脉南段中低山山间地貌,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总体地形:DK491+250~DK493+850地形标高65~590m,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20°~40°;DK493+850~DK504+700地形险峻,沟谷幽深,标高为230~1018m,中间最高山峰(对山)1031m。地形坡度一般50°~

运营铁路隧道水害整治

万德友 (铁道部工务局) 【提要】在我国铁路运营隧道中有不同程度水害的隧道约占70 % 。隧道水害的整治首先应从根本抓起, 重视和提高隧道防水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在隧道维修实际工作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治理原则是,截、堵、排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整治。 【关键词】隧道水害综合整治注浆防水层 水是隧道万害之源。在施工期间,由于涌水导致施工机具乃至坑道被淹,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运营中的隧道,因为漏水、涌水导致衬砌裂损,隧底吊空,铺底或仰拱破碎,道床翻浆冒泥;寒冷地区的隧道,因漏水冻融以致衬砌损坏,结冰侵限,危及行车安全;岩溶发育地区的隧道, 因大量涌水涌泥淹埋线路,中断运输。而且,长大越岭隧道,一般水量较大,危害也甚。如京广线大瑶山隧道、南岭隧道,襄渝线大巴山隧道,贵昆线梅花山隧道,浑白线枫叶岭隧道,京原线驿马岭隧道等,在施工期间及交付运营后, 都曾发生过严重水害。因此,重视隧道水害,防止其发生和进行整治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运营铁路隧道水害整治的评述,总结分析过去在整治这些病害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正洞,导致隧道水害严重,长期限速运行。施工质量不良是造成运营隧道水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施工质量问题表现在,隧道衬砌蜂窝空洞较多;铺底或施作仰拱前未认真清理底部,留有浮碴、泥沙及施工用杂物; 施工缝、伸缩缝、沉降缝“三缝”未按要求设置柔性嵌缝膏、弹性材料或橡胶止水带等, 甚至不认真用沙浆填塞,导致“十缝九漏”。还由于使用年久的隧道,防排水设施失效,未及时修复,造成水害加剧。 2 整治运营隧道漏水的基本方法 多年以来,广大的工务职工在隧道水害整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截、堵、排相结合, 因地制宜, 综合整治。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 211 加强地表及地下水的疏排 (1) 对地表水丰富的浅埋隧道, 当地表沟谷坑洼积水、渗水对隧道有影响时,用疏导积水、填平沟谷、砌沟排水等措施,使洞顶地表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不使洞顶的地表水流入或渗入隧道。洞口仰坡设截水沟和排水沟,并保持良好状态。 (2) 对地下水丰富, 隧道内无排水沟或排水沟深度不足而导致隧底积水的,应增设水沟,将单侧沟改为双侧沟,加深侧沟或采取设置密井暗管加深水沟等措施。既有隧道侧沟沟底位于基床底面以上, 排水沟只能排除基底以上衬砌的渗漏水,隧道底部的地下水排不出去,积聚在基底以下。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基底软化, 沟墙开裂或倾倒, 铺底或仰拱破碎, 道床翻浆。实践证明,消除这一病害有效的方法是将侧沟加深至轨面以下115 m左右,排除基底以下的积水,以保持隧底干燥和稳定。 (3) 增设或疏通平行导洞。当长大隧道, 仅靠隧道内排水沟不能将流入隧道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排出 —13 — 1 运营隧道水害概况与成因分析 据统计,截止1998 年底我国运营铁路有隧道5 000 余座, 总延长2 500 余km , 其中有水害的隧道约占70 % ,水害严重导致状态失格的有1 362 座, 占运营隧道总数的30 %以上。 我国铁路运营隧道水害所以如此严重, 主要原因是设计问题。隧道是永久建筑物,设计基准期为80~100 年,质量良好的隧道运营初期是不应有水害的。隧道勘测中地质钻孔较少,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不足,对隧道通过的断层带、破碎带的位置判断不准,设计中大都套用定型图,缺乏针对性的加强设计。因此尽管隧道富水地层只是部分地段,但处理不当也会对整座隧道带来危害。在隧道富水地段, 在衬砌背后没有设置环向及纵向疏水盲沟,寒冷地区的隧道,缺少完善的保温设施,如成昆线沙木拉达隧道、贵昆线梅花山隧道, 施工时都有水平导洞,均没考虑利用作为运营排水,相反隧道交付运营后水平导洞因未衬砌而坍塌积水倒灌 铁道建筑2000 年第12 期

隧道施工技术作业

****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 《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习题集 任务一:了解隧道常识 解释名词 1、隧道——建筑在地下的通道建筑物。工程中还常将未加护的毛洞称为坑道。 2、围护——指坑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坑道稳定有影响的那部分岩体。或表述为:坑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受隧道工程施工和使用中车辆荷载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3、支护——为维护围岩稳定而施作的人工结构。 4、隧道工程理论——是人们对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问题的基本认识(即概念)、力学模型的模拟建立、工程措施的选择原则以及工艺流程的设计思想的总和或核心表述。它体现人们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策略。 5、隧道工程设计——是出于开拓并持续安全应用地下通道空间的目的,勘察地形、地质、地物等环境条件,确定隧道位置,并根据隧道围岩自稳能力的强弱,选择确定为保持隧道稳定所需提供帮助的多少——即需要的加固范围,以及选择确定支护的材料种类、结构形式、力学性能、参与时机、施作方法、监测方法、质量标准等支护技术参数,并评估支护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的一系列工程规划活动。 6、隧道工程施工——是指按照规定的使用目的、规定的设计要求、规定的技术标准,使用适当的人员、资金、机械、材料,运用适当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在指定的地层中修建隧道及地下洞室建筑物的建筑活动。 7、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方法是开挖和支护等工序的组合。 8、隧道施工技术——是指在各种建筑环境条件下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项技术手段和措施。

9、隧道施工管理——是以履行施工合同为目的,建立和运行隧道施工管理体系,并在运行的过程中加以改进的过程方法。即对施工过程的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 )的程序和方法。 简要回答: 1、隧道结构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2、隧道的种类、规模和工程特点 种类: 行业习惯上常按隧道的作用将其划分为交通隧道、输水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四类。专业上按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来分,可以分为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按埋置的深度来分,可以分为浅埋隧道的深埋隧道;按隧道所在的位置来分,可以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水底隧道和地铁隧道等。 规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避车洞、下锚段、人行横洞(铁路)紧急停车带、人∕车行横通道(公路) 排水沟槽系统 电缆管槽系统通风巷道系统 附属设施 明暗交界处的结构部分 洞口人工结构部分,也是辅助部分,可以选择后期支护(又称为内层衬砌)初期支护(又称为外层衬托) 支护天然结构部分,也是主体部位,不可替代 围岩隧道结构 组成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题1

应掌握的基本概念:(以下内容将包含在选择、填空和问答题中) 1、项目的定义 一般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具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 2、项目管理的定义 1.项目管理是使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和知识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各项活动所开展的管理工作。 2.项目管理涉及到对于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这样五个具体的管理过程(或内容)。 3、一个项目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工作阶段: 1.项目的定义与决策阶段 2.项目的计划和设计阶段 3.项目的实施与控制阶段 4.项目的完工与交付阶段 4、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构成 按照PMI的体系可以划分为如下九个主要的方面。 1.项目集成管理 确保各种项目工作和项目的成功要素能够很好的协调与配合,以及相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2.项目范围管理 计划和界定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的管理工作的理论、方法、工具。 3.项目时间管理 又叫项目工期进度管理,是有关如何按时完成项目工作的理论、方法、工具。 4.项目成本管理 又叫项目选价管理,是如何在不超出项目预算的情况下完成整个项目工作,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5.项目质量管理 如何确保项目质量,以及保证项目质量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项目所涉及的人力资源,以及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7.项目沟通管理 如何有效、及时地生成、收集、储存、处理和最有效的使用项目信息,以及在项目信息和沟通管理方面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8.项目风险管理 如何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和应对项目风险,以及项目风险管理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9.项目采购管理 也叫做项目获得管理,是有关从项目组织外部寻求和获得各种商品与劳务的管理,以及这一管理所需的理论、方法、工具。 5、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或项目阶段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应的项目管理过程。这种项目管理过程一般由五个不同的管理具体工作过程构成。 1.起始过程 它包含有:定义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与活动、决策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与否,以及决定是否

铁路隧道工程应急救援计划、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45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铁路隧道工程应急救援计划、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工程应急救援计划、措施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zz枢纽渝遂铁路引入线三标xx隧道位于zz市**区**镇**村,212国道西约100米,从国道经便道至隧道约10分钟路程,交通便利,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人员物资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2、地质地貌情况描述 xx隧道里程从DK142+225.46~ DK142+719,围岩类别为III~V级,地质条件较好,丘陵地貌,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夹砂岩。岩体为泥质结构及砂质结构,质较软,表层

易风化剥落。砂岩层为中厚层~巨厚层状,粉砂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发育,表水不发育,地下水量较小。隧道为单线隧道,净高9.49m,开挖宽度 7.34m。 隧道周边有几户散落居民,遇紧急情况不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隧道出入口地段岩层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隧道所在山体地表水排泄有原地表和人工修造的沟渠,无洪水和泥石流危害。 3、应急内容 本隧道不良地质段在隧道中部,DK142+515~550段,该段埋深较浅,最薄处7米,地表为一农田水塘,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塌方、透水事故。故本预案主要针对隧道塌方、透水事故制定。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谈长大隧道施工技术

谈长大隧道的施工技术 摘要:隧道建设伴随着我国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及业主对安全、质量、工期的要求越来越高正逐渐朝向长、大、深的方向发展。而长大隧道在工程中往往起着工期控制的作用,为此寻求长大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有效方法是必要的,本文结合山西省西山隧道的施工对长大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ailways and highways, the demand for safety, quality and schedule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s higher. the tunnel is longer,larger and deeper.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the safe rapi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long and large tunnel.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xi xishan tunnel,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long and large tunnel. 关键词: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竖井;通风;防排水 key words: long and large tunnel;construction technology;shaft;ventilation;waterproofing and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133-02 0 引言 长大隧道往往是一个项目乃至一条线路的重点工程、关键工程、控制工程,因此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严格按施工技术施工,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不断提高施工工效、长大隧道实现快速、

项目投资的基本概念

项目投资的基本概念 黄大方 一、项目投资的相关概念 1、投资主体 投资人或从债权人也可以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间接投资主体)。这三种人都要从各自的立场分析评价投资项目。 企业项目投资的直接投资主体就是企业本身。 2、项目计算期 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建设起点)开始到最终清理(终结点)结束整个 过程的全部时间,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 n =s+p 从上述数轴中应该明白六点:建设期起点(项目计算期起点);建设期终点(经营期起点);经营期终点(项目计算期终点)。 NCF1 :第1年现金净流量( 假定其全部发生于第1年末现金净流量) NCF2:第2年现金净流量(假定其全部发生于第2年末现金净流量) 注意NCF 与N 、S 、P 之间的换算关系如某项目建设期为3年,生产经营期7年,则: NCF9=NCF (3+6)表示项目计算期第9年,也是生产经营期第6年的净现金流量。 如某项目建设期为3年,生产经营期7年,则:项目计算期第7年即为生产经营期第4年(7-3);生产经营期第2年即为项目计算期第5年(3+2)。 3、投资项目的有关价值指标 1)原始总投资等于企业为使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经营而垫支的全部现实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原始总投资可以一次投入,也可以分次投入。 2)投资总额等于原始总投资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其资本化利息之和称为固定资产原值。

投资决策中的现金流量,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初始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是指项目开始投资量发生的现金流量。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 (2)其他长期资产投资。 (3)流动资金投资。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2、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是指项目完成后,就整个寿命周期内由于下沉生产营业所带来的现金流量。此类现金流量可按年计算。其值等于营业现金收入减去营业现金支出和 税金支出后的差额。 应该注意的是,定期损益计算的净收益和营业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量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定期的损益计算,费用中包括了非现金支出的部分(主要是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费)。因此,以定期操作益计算的净收益为基础,可按下式调整计算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定期操作益计算的净收益+非现金支出的成本费用 3、终结点现金流量 终结点现金流量是指项目经济寿命终结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 a)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或残值收入 b)原垫支的流量资金回收额。

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 铁运函[2004]174号

铁运函[2004]174号发布,2004年6月1日起试行 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4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基本要求 (4) 第三章隧道衬砌状态分类 (5) 第四章隧道衬砌缺陷及病害的量化指标 (6) 第五章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8) 本规定用词说明 (10) 编制说明 (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运营隧道病害整治和新建隧道工程质量评定的需要,实现铁路运营隧道衬砌状态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等级评定工作规范化,使隧道病害整治及养护管理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行车时速160km以下的单线铁路运营隧道,双线或多线铁路隧道可参照执行。新建铁路隧道竣工交验时衬砌质量评定亦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铁路运营隧道安全等级评定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当现行有关标准与本规定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条术语和符号 一、术语 1. 隧道衬砌状态 作为隧道主要承载结构的衬砌(包括仰拱、底板)的状态 2. 内部结构 衬砌内部钢筋及钢架的分布情况等 3. 内部缺陷 衬砌内部的空洞、蜂窝、疏松等缺陷 4. 基床 仰拱(含回填混凝土)、底板的通称 5. 基底 基床底部与围岩连接处,简称基底。 6. 基底不密实 基底有虚碴、淤泥或吊空充泥充水 7. 净空不足 衬砌内部实际拥有的空间不能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习称限界不足。 二、符号 1. 测线 Lc ——检测衬砌厚度不足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 Lq ——检测衬砌混凝土强度不足地段的连续长度 kLc——衬砌背后回填有空洞地段测线连续长度

长大隧道施工要点

隧道施工要点 一隧道施工特点与一般规则 1.隧道隐蔽性大,掌子面前方不可预见地质条件多;安全、工期、成本风险较大; 2.隧道施工作业空间狭窄,作业环境恶劣(潮湿、温度较高、空气受污染、光线不充足、噪声大等); 3.隧道施工是呈纵向线形方式,从洞口开始随着掌子面向前延伸,直到贯通;以开挖为龙头至二衬建成与保护的施工过程中,具有多工序作业、循环作业、平行作业、连续作业的特点; 4.隧道施工工法、工序间距和施工循环进尺须适应地质条件; 5.施工人员必须在确认隧道开挖后有支护保护或确认围岩已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作业; 6.隧道施工进入50m之后,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其通风量应满足稀释爆生气体和洞内柴油机排放的废气以及供给作业人员充足的新鲜空气; 7.应连续向洞内供电供水供风; 8.必须有应对坍方、突水突泥等灾害发生的应急措施和预备相应的设备机具和器材。 二隧道施工经典经验 1.“早进洞,晚出洞”; 2.稳定围岩是施工头等大事;

3.开挖成形好,进度好; 4.初支早封闭,早成环; 5.二衬“内实外美”; 6.排堵结合治理地下水; 7.通风好,操作质量高; 8.建立复核制,测量不出错。 三隧道施工要点 1.洞口与洞口段施工 1.1贯彻“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非常重视洞口和洞口段的施工,一次进洞成功; 1.2洞口边仰坡开挖,应尽量不破坏岩土坡脚,减少对岩体的扰动。清除其上方危石; 1.3按设计完成洞口边仰坡永久性挡护工程和临时性防护工程; 1.4按设计完成天沟、截水沟洞口排水系统; 1.5洞口段系指从洞口进入一定长度的隧道段,其长度一般按围岩条件而定,为1~2个衬砌循环长度即12m或24m。对于覆土浅、软弱围岩(Ⅳ、Ⅴ、Ⅵ级),通常采用大管棚加超前小导管、环形导坑法、强支护嵌入式进洞方案;对于中硬岩、硬岩围岩(Ⅰ、Ⅱ、Ⅲ级),通常采用台阶法、弱爆破进洞方案。 2.隧道施工方法的选定 主要根据地质条件、隧道跨度、断面大小选定施工方法。按照既定施工方法的施工顺序、步骤和合适的工序进度与工序间距施工,形成多工序

乌鞘岭特长隧道简介

乌鞘岭特长隧道简介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中国第三长的铁路隧道——20.05公里(最长的是石太客运专线上的太行山隧道,左线全长27839米,右线全长27848米;第二长的铁路隧道是吕梁山隧道,全长20785米)。于2006年8月23日上午实现双线开通,兰新铁路兰武段(兰州西至武威南)新增二线铁路全面建成,欧亚大陆桥通道上的“瓶颈”制约被消除,连云港至乌鲁木齐3651公里间全部实现双线通车。 乌鞘岭祁连山支脉,海拔3650米,一年中冬季长达7个月,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0公里,四季雨水丰沛,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为坐落在东西两面的的天祝和古浪两县人民提供了醇美不竭的水源和辽阔肥美的草场。作为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连通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 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 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84m 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武警进驻乌鞘岭隧道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右线隧道先期开通。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其中斜井13座,竖井1座,横洞1座。

乌鞘岭共8个施工单位参与施工,分别为中铁一、二、五、隧道局和中铁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局,各单位对该隧道的施工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该隧道的施工现状反映了中国现在钻爆法施工的真实情况。 乌鞘岭隧道“咽喉”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F7断层于2005年3月18日顺利贯通。2006年8月23日上午实现双线开通。

铁路运营隧道衬砌背后接触状态及其分析

第32卷第2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32 No.2 2013年2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Feb.,2013铁路运营隧道衬砌背后接触状态及其分析 张顶立,张素磊,房倩,陈峰宾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摘要:铁路隧道衬砌背后接触状态可分为衬砌背后接触密实、衬砌背后接触松散和衬砌背后空洞3种情况,其中,衬砌背后接触松散和衬砌背后空洞统称为衬砌背后接触不良,是常见的隧道质量缺陷。研究表明:衬砌背后接触不良是诱发隧道病害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到隧道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对100余座铁路运营隧道衬砌无损检测及统计分析,取得以下结论:(1) 同等条件下,单层衬砌比复合式衬砌更易出现衬砌背后接触不良状况,且单层衬砌背后接触不良程度高于复合式衬砌;(2) 衬砌背后接触不良段所占比例及严重程度与围岩级别有密切关系,在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差的区段更为严重;(3) 衬砌背后接触不良状况随断面位置而变化,以拱顶处最大,拱脚减小; (4) 衬砌背后空洞的存在受到隧道设计理念、工程质量控制和运营养护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衬砌背后及时的回 填注浆则是控制的关键。取得的隧道衬砌背后接触状态及其分布规律可为结构缺陷的病害演化及致灾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隧道工程;铁路运营隧道;衬砌背后接触状态;接触松散;空洞;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3)02–0217–08 STUDY OF CONTACT STATE BEHIND TUNNEL LINING IN PROCESS OF RAILWAY OPERATION AND ITS ANALYSIS ZHANG Dingli,ZHANG Sulei,FANG Qian,CHEN Fengbin (Key Laboratory for Urba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ontact states between the primary linings and the secondary linings for the railway tunnels. Those are tight contact state,loose contact state and voids. Both the loose contact state and the voids behind the linings can be regarded as poor contact,which are deemed as typical tunnel quality defect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or contact stat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unnel structure safety. General law of contact states behind railway tunnel linings in China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lining nondestructive test data of more than 100 railway tunnel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1) Poor contact states behind linings are more incidental and serious in single shell lining than in the composite lining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2) The occurrence proportion and severity of poor contact conditions behind lining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and they are more disadvantageous in the poorer surrounding rock. (3) The occurrence proportion and severity of poor contact states behind linings are affected by the positions of the poor contact states around the tunnel cross-sectio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contact states decrease from the tunnel crowns to tunnel feet. (4) The appearance of the voids is affected by tunnel design principle,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operational maintenance efficiency,etc. The prompt contact grouting between the primary lining and surrounding ground is the key to control this undesired phenomenon.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studying the contact states between the primary linings and the secondary linings. It 收稿日期:2012–08–06;修回日期:2012–10–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732100) 作者简介:张顶立(1963–),男,博士,1995年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