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练习
【学习目标】置身诗境,展开联想与想象,不仅意会意境,而且能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描述意境。

1、
、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缘景明情”的欣赏方法,结合诗人的2 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准确把握诗人追求隐逸,淡泊洒脱的人生志趣。

一、知识链接孟浩然:湖北襄州襄阳人,是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他写过一首诗
不乐于趋,说明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
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孟浩然的诗多描写山水田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
过故人庄》,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在山水田园的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如学过的

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另一位同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

二、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1、诗中的两个场景各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认真观察这几组对比可看出,两个场景实际就是两种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其中的人不同,2,概括这两种生活具体指哪两种生活?那么同学们根据你对诗中的个别词句或对孟浩然的了解
两种人具体指哪两种人?(提示:结合诗人的经历与本诗的创作背景)
3、情感内容:
,从汉江舟到主题是抒写,诗中所写从
行到,实质上是从到的隐逸道路。

三、同步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山寺钟鸣昼已昏昏君蔽于所昵..B.人随沙岸向江村秋天漠漠向昏黑..C.余亦
乘舟归鹿门乘犊车,从吏卒..D.岩扉松径长寂寥少时,一狼径去..2.对下面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寺钟鸣昼已昏”,是说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B.“鹿门月照开烟树”,是说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C.“岩扉松径长寂寥”,说是石门及松间小路经常静悄悄的。

D.“惟有幽人自来去”,说是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常来这里游玩。

3.名句默写。

(1),渔梁渡头争渡喧。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2)人随沙岸向江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夜来风雨声,。

(孟浩然《春晓》)
(3),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
[唐]贯休
鸳鸯水香塘黑蒲森森,
①如家禽。

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前村后垄桑柘
牧童吹笛和衣浴。

蚕娘洗茧前溪渌,
笑指西坡瓜豆熟。

山翁留我宿又宿,
[]注①.
(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②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诗人颂扬村民勤劳智慧之意俱在其中。

B.三、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此诗给人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

E.诗中“牧童”的形象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中“牧童”形象相同。

(2)全诗以山翁热情相邀收束,可谓戛然而止。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种笔法的表达效果。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孟浩然②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③白发催年老,①岁暮归南山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北阙:皇②①[注]该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指春日。

)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首联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

A.
B.颔联中“不才”既是谦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颔联写出因为自己生病,故友疏远、明主见弃的凄凉之景。

D.颈联中“催”“逼”二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

E.此诗系归隐之作,诗人在辗转反复、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表达了一腔怨悱之情。

“结句意境深妙。

”请结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2) 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夜归鹿门歌》练习答案
合作探究
1、江边:人声嘈杂山中:清静
对比手法。

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2、两种生活:尘杂世俗和寂寥自然的隐逸生活
两种人:俗人和恬然超脱的隐士
3、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同步练习
1.解析:选C A项,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

B项,副词,朝着;动词,项,名词,小路;副词,直接。

D项,都为动词,坐。

C靠近。


2.解析:选D D项,“幽人”,是隐居者,诗人自指。

句意是说,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3.参考答案:(1)山寺钟鸣昼已昏野旷天低树 (2)余亦乘舟归鹿门花落知多少(3)鹿门月照开烟树待到重阳日
4.(1)解析:选BE B项,三、四两句没有描绘农家生活,后面四句才是写农家生活;E项,两个牧童的形象不同。

(2)参考答案:虽未写眼前景象,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已经展现眼前;虽未写作者心情,可面对如此宁静美好的环境,面对如此殷勤好客的人们,作者流连忘返的心情也已经不言而喻。

如此写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5.(1)解析:选AD A项,“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

“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

D项,“表达了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是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2)解析:作答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

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写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让人觉得清虚、空寂。

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一则呼应了上句的“不寐”,二则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等包容无余。

参考答案: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

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实景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