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可具备:
疼痛为烧灼样,但不是胸骨后 疼痛可在餐后诱发或减轻,但空腹时亦可发生 可同时具备餐后不适综合征
Tack J,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466-79
消化不良的治疗
消化不良目的: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 防复发
相关检查
建议将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 的主要手段
其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腹部 超声、肿瘤标志物
必要时行腹部CT扫描 对经验性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FD
患者可进行Hp检查 对怀疑胃肠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
者选择相应的检查
胃功能检查
对症状严重或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 的FD患者
上腹烧灼感:局部的灼热感,与烧心不同, 烧心是指胸骨后的烧灼样疼痛或不适
罗马Ⅲ标准确认了FD特异性症状
对胃十二指肠区域特异性更高
餐后饱胀感
嗳气
早饱
恶心
腹胀
上腹痛
呕吐
上腹部烧灼感
罗马Ⅱ标准†: 消化不良症状
腹胀
餐后饱胀感
嗳气
早饱
腹胀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腹胀
上腹痛 上腹部烧灼感
恶心 呕吐
呕吐 / 胃轻瘫
FD餐后不适综合征
正常饮食下出现餐后饱胀不适
由于早饱而不能进常规量饮食 每周发作数次
患者可具备: 上腹胀气或餐后恶心或大量嗳气 上腹疼痛综合征
Tack J,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466-79
FD上腹痛综合征
同时具备:
每周至少1次中度上腹痛或烧灼感 疼痛间歇发作 不向胸部或腹部其他部位放射 排气或排便后不能缓解 不符合胆囊及肝胰壶腹扩约肌功能障碍标准
抗酸剂
抗酸剂可减轻症状 疗效不及抑酸剂 铝碳酸镁能吸附胆汁,对伴
有胆汁反流患者可选用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抑酸剂
用于非进餐相关消化不良中以上腹痛、 烧灼感为主要症状者
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 (PPI)
H2RA可有效治疗FD,小剂量PPI能有效 治疗FD
无异常发现,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广东城镇居民患病率为18.9% 美国社区居民的患病率为25%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经检查后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普通内科门诊的
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
定义
消化不良(dyspepsia)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 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征候群,可伴食 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
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 胆、肝脏疾病等引起
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的症状源于上腹部,生化学及内镜等检查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经验性治疗
40岁以下、无警报征象、无明显精神 心理障碍的患者
与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可首选促动力 剂或合用抑酸剂
与进餐非相关的消化不良选用抑酸剂 或合用促动力剂
经验治疗时间一般为2-4周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复方消化酶、益生菌制剂可改善与 进餐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根除Hp治疗
根除Hp可使部分FD患者的症状得 到长期改善
罗马Ⅲ标准: 4项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4项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Drossman et al. Degnon Assoc. 2000 Drossman et al. Degnon Assoc. 2006
对消化不良及相关症状的评估
消化不良症状及其程度和频度 症状与进餐、体位、排便的关系,有无夜间出现症状 症状与进食量有无改变,有无体重下降及营养状况 患者的进食行为、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 有无重叠症状,如烧心、反酸、腹泻或便秘等 引起消化不良的可能病因,注意有无警报征象
对其动力与感知功能进行评估,指导 调整治疗方案
胃电图、胃排空、胃容纳功能及感知 功能检查
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
病程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下列至少1项
餐后饱胀不适 早饱 上腹痛 上腹烧灼感 同时无器质性原因可查(包括内镜检查)
Tack J,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466-79
OD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 FD的治疗策略依据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学
异常进行整体调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一般处理
帮助患者认识、理解病情 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
和习惯 去除与症状相关的因素 提高患者应对症状的能力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促动力剂
明显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部症状
如上腹饱胀、早饱
多巴ຫໍສະໝຸດ Baidu受体拮抗剂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依托必利
5-HT4受体激动剂
莫沙必利
红霉素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助消化药
消化酶和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治疗消 化不良的辅助用药
消化不良的诊断
对消化不良及相关症状的评估 相关检查 胃功能检查 FD的罗马III标准
对消化不良及相关症状的评估
餐后饱胀:食物长时间存留于胃内引起的 不适感
早饱感:指进食少许食物即感胃部饱满, 不能继续进餐
上腹痛:位于胸骨剑突下与脐水平以上、 两侧锁骨中线之间区域的疼痛
消化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器质性消化不良(OD)
消化系统的良恶性疾病 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 某些药物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FD的发病机制
运动功能障碍 内脏高敏感性 胃酸分泌 幽门螺杆菌感染 精神心理因素
疼痛为烧灼样,但不是胸骨后 疼痛可在餐后诱发或减轻,但空腹时亦可发生 可同时具备餐后不适综合征
Tack J,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466-79
消化不良的治疗
消化不良目的: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 防复发
相关检查
建议将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 的主要手段
其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腹部 超声、肿瘤标志物
必要时行腹部CT扫描 对经验性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FD
患者可进行Hp检查 对怀疑胃肠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
者选择相应的检查
胃功能检查
对症状严重或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 的FD患者
上腹烧灼感:局部的灼热感,与烧心不同, 烧心是指胸骨后的烧灼样疼痛或不适
罗马Ⅲ标准确认了FD特异性症状
对胃十二指肠区域特异性更高
餐后饱胀感
嗳气
早饱
恶心
腹胀
上腹痛
呕吐
上腹部烧灼感
罗马Ⅱ标准†: 消化不良症状
腹胀
餐后饱胀感
嗳气
早饱
腹胀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腹胀
上腹痛 上腹部烧灼感
恶心 呕吐
呕吐 / 胃轻瘫
FD餐后不适综合征
正常饮食下出现餐后饱胀不适
由于早饱而不能进常规量饮食 每周发作数次
患者可具备: 上腹胀气或餐后恶心或大量嗳气 上腹疼痛综合征
Tack J,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466-79
FD上腹痛综合征
同时具备:
每周至少1次中度上腹痛或烧灼感 疼痛间歇发作 不向胸部或腹部其他部位放射 排气或排便后不能缓解 不符合胆囊及肝胰壶腹扩约肌功能障碍标准
抗酸剂
抗酸剂可减轻症状 疗效不及抑酸剂 铝碳酸镁能吸附胆汁,对伴
有胆汁反流患者可选用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抑酸剂
用于非进餐相关消化不良中以上腹痛、 烧灼感为主要症状者
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 (PPI)
H2RA可有效治疗FD,小剂量PPI能有效 治疗FD
无异常发现,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广东城镇居民患病率为18.9% 美国社区居民的患病率为25%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经检查后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普通内科门诊的
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
定义
消化不良(dyspepsia)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 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征候群,可伴食 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
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 胆、肝脏疾病等引起
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的症状源于上腹部,生化学及内镜等检查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经验性治疗
40岁以下、无警报征象、无明显精神 心理障碍的患者
与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可首选促动力 剂或合用抑酸剂
与进餐非相关的消化不良选用抑酸剂 或合用促动力剂
经验治疗时间一般为2-4周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复方消化酶、益生菌制剂可改善与 进餐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根除Hp治疗
根除Hp可使部分FD患者的症状得 到长期改善
罗马Ⅲ标准: 4项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4项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Drossman et al. Degnon Assoc. 2000 Drossman et al. Degnon Assoc. 2006
对消化不良及相关症状的评估
消化不良症状及其程度和频度 症状与进餐、体位、排便的关系,有无夜间出现症状 症状与进食量有无改变,有无体重下降及营养状况 患者的进食行为、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 有无重叠症状,如烧心、反酸、腹泻或便秘等 引起消化不良的可能病因,注意有无警报征象
对其动力与感知功能进行评估,指导 调整治疗方案
胃电图、胃排空、胃容纳功能及感知 功能检查
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
病程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下列至少1项
餐后饱胀不适 早饱 上腹痛 上腹烧灼感 同时无器质性原因可查(包括内镜检查)
Tack J,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466-79
OD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 FD的治疗策略依据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学
异常进行整体调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一般处理
帮助患者认识、理解病情 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
和习惯 去除与症状相关的因素 提高患者应对症状的能力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促动力剂
明显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部症状
如上腹饱胀、早饱
多巴ຫໍສະໝຸດ Baidu受体拮抗剂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依托必利
5-HT4受体激动剂
莫沙必利
红霉素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助消化药
消化酶和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治疗消 化不良的辅助用药
消化不良的诊断
对消化不良及相关症状的评估 相关检查 胃功能检查 FD的罗马III标准
对消化不良及相关症状的评估
餐后饱胀:食物长时间存留于胃内引起的 不适感
早饱感:指进食少许食物即感胃部饱满, 不能继续进餐
上腹痛:位于胸骨剑突下与脐水平以上、 两侧锁骨中线之间区域的疼痛
消化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器质性消化不良(OD)
消化系统的良恶性疾病 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 某些药物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FD的发病机制
运动功能障碍 内脏高敏感性 胃酸分泌 幽门螺杆菌感染 精神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