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维纳(韦纳)动机的归因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维纳(韦纳)动机的归因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1、海德,1958《人际关系心理学》,从朴素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
2、维纳(韦纳)完善了归因理论。
2.1稳定性。
2.1.1稳定。(能力)
2.1.2不稳定。(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其他因素)
2.2可控性。
2.2.1可控(努力)
2.2.2不可控(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因素)
2.3因素源。
2.3.1外部。(任务难度、运气)
2.3.2内部。(能力、努力、身心状况)
2.3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
2.3.1维纳认为,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因于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把行为结果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3、习得性无助,如果多次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像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听任失败,表现出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习得性无助”。
天穹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后新生以先进生为榜样向先进生看齐的时候,后进生会说,我脑子就是比较笨吗,人家多聪明呀。我要是有他那样的脑子,我比他还强。这就是后进生将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内部因素作为了自己学习差表现不好的原因,形成了错误的归因。以至于一些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自己表现不好,成绩不理想的归因,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归为可控的努力这个因素上来,让学生认为我可以做到,我之所以没有做到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我的劲还没有用展,只要我加把劲,我就行。给学生以信心和希望。坚决不能让学生将能力作为自己失败的归因,而让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中国有句古话叫“哀痛莫大于心死”“杀人诛心”,如果对自己没有了希望,看不到前途,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整个求学生涯判了死刑,而对学生今后的漫漫人生长路上也是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