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剧场话剧现状与其产业化运营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剧场话剧现状与其产业化运营探索
【摘要】小剧场话剧在文化市场上正逐渐走向成熟,观看小剧场话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都市休闲活动。
在我国目前的文化背景下,小剧场话剧的魅力一方面来自于其自身艺术的超越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与商业的有机结合,小剧场话剧也正显露其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本文正是从这种实际情况入手,在分析小剧场话剧本质的基础上,指出它在艺术与商业、高雅与通俗之间所面临的两难困境。
同时,本文也尝试探索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探讨如何把握当今文化市场发展的有利契机,实现小剧场话剧的自身完善。
【关键词】小剧场话剧;现状;产业化运营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35-02
一、小剧场话剧的内涵
“小剧场话剧是相对于大剧场话剧而言的,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
”小剧场的显著特点有:一是物理空间小,可容纳的观众不多,通常只可容纳四五百、一二百甚至几十位观众;二是观演关系灵活多变,与观众的互动性较强,力图最有效、最合理地完成戏剧演出者和观赏者的共同创造;三是剧场前期投资小,道具、服装、化妆、灯光等
舞台美术的经费较之大剧场艺术低,巡回演出也轻装易行,且只要是相对合适的环境空间,随处可以演出,具有务实性的经济意义。
二、小剧场话剧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小剧场话剧发展现状
第一,多年以来,各演出团体不断贡献出优秀的小剧场话剧作品。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实验话剧院以小剧场形式演绎了多出经典名剧,比如《死无葬身之地》、《玩偶之家》等。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在自己的小剧场里演出了《等待戈多》、《原野》等。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小剧场话剧突破自身孑然独立的姿态,开始以平实的视角反映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
其中,北京人艺的小剧场经常推出一些以婚恋、亲情、伦理为主题的作品,如《第一次亲密接触》、《合同婚姻》等。
随着商业资本的介入,一些由民间的独立制作人出品的戏剧也越来越多,相比于国有团体及高校,他们的作品主要关注市场反响,追求演出的通俗性与娱乐性,因此大多采取喜剧的形式。
像比较有代表性的《翠花上酸菜》、“开心麻花”系列剧以及由陈佩斯兼编、导、演于一身的《托儿》等,都产生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二,小剧场院线的产生。
戏逍堂原本是一家运营七年的知名话剧社,从去年开始涉足剧场建设,向戏剧策划、创作生产、演出运营和剧场投资等多元化文化机构路线发展。
戏逍堂首席运营官赵义证实,在获
得2亿元风投后,戏逍堂三年百家小院线的计划已经启动。
(二)小剧场话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上演剧目数量有限,跨越赢亏较难。
虽然演出市场比较红火,但是每年仍有大量剧目不能上演,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品质量不高,无法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二是有些作品虽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但是缺乏对于大众欣赏口味的把握,拒绝迎合市场;三是社会缺少对于年轻而不知名的导演的大力支持。
第二,由于存在经济收入差别,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对票价高低期望不一,经常出现较难调解的局面。
第三,很多作品存在通俗化、娱乐化,甚至低级趣味等特征,而小剧场话剧本来是在纯粹艺术理念下产生的艺术形式。
三、小剧场话剧产业化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产品的不断需求,尤其是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及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的指导思想下,小剧场艺术发展迎来重要契机,小剧场艺术的多元化也迎合了不同的市场需求,它的互动性和真实性也弥补了电视、电影等媒介所没有的优势。
面对这种契机,小剧场艺术需要从自身、市场、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小剧场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跨越。
(一)小剧场艺术自身要实现创意化发展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小剧场艺术的创新要建立在尊重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如先锋实验戏剧,就实现了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双重突破。
赖声川在他的《创意金子塔》中将其创意、佛学和话剧结合起来,开启了台北话剧的新时代。
“在宣告‘相声已死’的台北,赖声川和他的表演工作坊将相声和话剧相结合,诞生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等经典的系列精品,拯救了相声艺术的发展,发挥了话剧的魅力和风采。
而后的《如影随行》将佛学、禅念与故事结合,在舞台上呈现了一场极具哲学意味的经典。
”《暗恋桃花源》就是将一出爱情悲剧《暗恋》和一出古装喜剧《桃花源》在同一个舞台上创新地在一起演出,其反应的人生悲喜意味,让观众深受启发,取得了极好的成绩。
(二)小剧场艺术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需要对小剧场用地进行分类和规划,实现小剧场戏剧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小剧场戏剧的规模化效应。
政府需要将作为主体的社区小剧场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当中,社区小剧场才会有发展的前景和余地。
商业性小剧场需要规模性的发展,发挥商业性小剧场的规模化效应,不仅可以有利于民营企业这种社会融资的进入,还可以实现小剧场的多元化发展。
(三)小剧场戏剧的发展需要市场化经营
市场的分散会导致剧种类型的多样化,商业性集群小剧场更有利于创意的产生和盈利模式的构建。
小剧场戏剧需要走大众化的路线,小剧场戏剧的存在标志着一个产业的产生和运行。
将小剧场话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来经营,将其投放市场,或者将小剧场戏剧按照市场连锁经营的套路运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市场效益,作为文化产品来经营,将会是小剧场话剧走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场团合一”机制将演出产业的上游和下游打通,“一所剧场与专门的一个剧团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剧场为自家的院团提供演出场所,院团可方便地在所拥有的剧场进行演出,特别是进行保留剧目的轮换演出,有利于剧目、院团、剧场等品牌的打造,可谓一举多得,优势互补。
”对当前很多主管着剧场的院团长来说,要把剧场经营提到与剧目艺术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特别是要研究剧场的运作规律,坚持剧场的艺术品位,并最大限度地向市场要效益。
小剧场话剧连锁化就是先选定一个合作方,合作方优先选择承办当地的艺术院校,其次是媒体或传媒公司,再次是大型演出公司。
在合作方式上,一方将剧本卖到海外剧场,另一方负责在当地寻找演员,解决当地的场租和广告宣传费用。
将话剧产品“批发”到外地城市后,编剧、演员、舞美设计都无须另外支付费用,投资双方需要负担的只是当地场租、演员演出费和广告费,大大降低演出运营成本。
四、结语
小剧场话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有着巨大的潜力。
小剧场话剧如要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良性的市场循环体系,必须要进行产业化、市场化运作,这是体现小剧场艺术价值的前提。
拥有好的剧本和创意,是小剧场话剧成功运作的根本。
好的创意和制作,才会拥有观众和票房;拥有足够的票房成绩,才会有继续创作的动力和资金,才会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循环。
一句话,中国的小剧场话剧需要产业化,更需要市场化。
参考文献:
[1]陈敏.中国小剧场戏剧的生态景观[J].新世纪剧坛,2012(06).
[2]谢敏.中国非盈利性艺术型小剧场生存瓶颈初探――以蓬蒿剧场作为个案的调查及分析[J].戏剧文学,2013(01).
[3]潘晓曦.市场产业化中的戏剧梦想[J].科技致富向导,2010(33).
作者简介:
白艳颖(1987-),女,汉族,天津人,工作单位:北京典雅天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