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生产性空间规划转型探讨——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区位图(图片来源:项目组绘制)
规划范围为西侧紧邻中川机场,东至经十一路、南至纬六路、西至经七路、北至纬十六 路。规划面积为 3.37 平方公里,其中综合保税区 2.79 平方公里,区外配套服务区 0.58 平 方公里(图 2) 。
图 2 规划范围图(图片来源:项目组绘制)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 》提出:该地块属于综合产业片区的物流产业组团, 依托空港发展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保税加工区和空港物流园区。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对该地块的功能定位为: 建成服务甘肃省及周
要求。 (2)工业园区规划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程及制造业的空前发展,大量劳动力 也随之进入生产性空间,产业也逐渐转向功能专门化,使得生产空间逐渐向园区转化。园区 建设逐渐开始关注人的活动及使用要求,生产性空间慢慢转向工业、居住综合发展的模式。 (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从节约资源角度出发,达到工业 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该类园区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转变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的产出, 降低单位工业产值资源消耗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物质集成、 水系统集成、 能源集成、 技术集成、 信息共享和设施共享等措施, 建立和加强园区内产业之间及园区与外围产业之间 的联系,形成生态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产性空间中增加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 形成工业、居住、商业、文化一体化的空间形态。这类园区不仅只有工业,居住、商业、文 化等也作为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
4 以人为本的生产性空间规划转型实践
4.1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概况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位于甘肃省兰州新区中部,南距兰州市中心城区约 60 公里,东距 白银市区约 70 公里;距兰州新区铁路主货运站约 15 公里,南部次货运站约 5 公里,临近机 场高速公路,西侧紧邻中川机场,南侧为兰州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图 1) 。兰州新区综合保 税区是一个面向中西亚的大开放高地, 借力国家政策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成为是西部的领导 者,将进一步创造开放、流通、服务、增值的新契机,提升兰州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世界 的战略地位。同时,作为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对外门户中的窗口, 肩负着复兴昔日繁华的使命。更是弘扬黄河之都、金城汤池、古丝绸之路重镇、中国牛肉拉 面之乡、回族聚集地等独特地域文化的落脚点。
以人为本的生产性空间规划转型探讨 ——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何立羽,杜明凯,李秀芳,侯建丽
摘要:生产性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全世界每天约有六分之一的人在工厂、园区等生产性空 间中度过。无论是早期的工业革命时代,还是全球现代化的今天,此类生产性空间都始终以冰冷的机器、 恶劣的工作环境而著称,给人们留下“以产为本”的深刻印象。人类一系列生产活动的归宿都是为人提供 物品和服务,从而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而在生产过程中,不应该以破坏自然环境和牺牲个人的 幸福为代价。因此,从规划的角度探讨生产性空间,实现“以人为本”的转型极为重要。兰州新区综合保 税区作为兰州面向陆上“丝绸之路”的开放高地,是未来兰州走向世界的窗口。这里需要更加开放和高效 率,也需要更加绿色和人性。 “以人为本”兼顾效率和可持续,是规划对此类生产性空间转型的大胆尝试。 规划通过产城融合功能组团、社区单元式生产中心、智能化设施系统、家园式园区风貌等策略,实现效率 与人本兼顾的可持续规划转型。 关键词:生产性空间 以人为本 规划转型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
3 以人为本的生产性空间规划转型思考
3.1 规划理念的转型
当前,生产性空间面临着新的发展,随着城市“以产为本”的城镇化向“以人为本”的 城镇化转变、 “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其规划理念不仅仅考虑工业,也关 注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等系统的统筹考虑。 从政府的角度考虑,随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使得城市的生产发展理念不仅要考 虑产业层级和产业效率, 更强调在生产性空间的规划理念体现对人的关怀, 并贯彻到整个城 市产业发展规划的战略和目标中, 并在城市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强调对民生需求和 幸福感受关注,以此来吸引高技术人才。 而生产性空间经营者角度来看, 由于园区与园区之间竞争力的增强, 对生产性空间的规 划理念从早期仅关注生产空间的效率和经济效果, 转向关注园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及使用 的舒适性,并通过规划综合考虑居住、商业等,构建合理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而吸引更多的 市场资源和就业者。 对于生产性空间的使用者,则逐渐由以生产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生产、居住、休闲等生 产与生活并行的生活方式, 而现代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场所更加灵活, 使用者更愿 意按各自需求选择生产性空间, 如与居住、 文化等场所相结合, 形成创意、 研发等特色空间。
图 3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总平面图、效果图(图片来源:项目组绘制)
4.2.1 产城融合的发展框架
我国生产性空间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有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科研等多功能融 合的“产城融合”的模式靠拢。产城融合就是最大的功能转变,就是改变单一生产功能,融 合城市职能,强化生产性服务空间的作用,增加商业、商务等配套服务设施。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功能配置的处理方法是全程产业链模式,并强化生产性空间的活 力,恪守“以人为本”的规划宗旨。全程产业链模式是“生产+研发+展销”的模式,既保证 各功能板块之间的高效运行,又能将生产、研发、展销以一条龙服务形式组合。
3.2 规划方法的转型
从规划师的角度, 生产性空间的规划逐渐由传统的生产效率配置为先转向人本精神愉悦
为先的思考, 以考虑机器尺度量化空间向关注人的活动尺度及感受的转变, 重新确立规划的 方法。规划结合国家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并结合绿色生态、可持 续发展等理念,运用产城融合、智慧城市等规划方法,如增加居住、商业、文化等配套,注 重绿化和景观系统,引入智能化设施系统,将生产性空间融入城市风貌等规划方法,营造生 产生活一体化的空间环境。
3.3 规划执行的转型
以往的规划只作为一种技术成果帮助政府或经营者完成建设指导, 对后期的运行缺乏跟 踪和责任。笔者在生产性空间规划过程中尝试全过程的规划服务意识,建立反馈优化数据, 将规划技术文件变为规划执行过程。 通过使用者的反馈意见, 进而对规划建设进行指导和修 正,真正起到以人为本的转变,甚至将建立的信息提供给机器制造商,共同推进扩大以人为 本的关注范围,构建体系化的以人为本生产空间。
随着我国“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单一的生产性空间发展模式逐渐转 变为生产性和消费性空间并存,生产性空间的消费空间急剧扩张,居住、商业、文化和娱乐 等空间需求急剧扩张。工业不再是生产性空间发展的第一位,功能的复合化、经济发展模式 的多元化是现代生产线空间的新特征。因此,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生产性空间将生产、研 发、展销等功能融合一体,并配套居住、商业、文化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 的智慧服务区。 功能的复合化使得兰州新区保税区空间形态向多元化发展, 形成工业与居住、 商业、文化和娱乐空间的产城融合(图 4、图 5) 。
间规划。
2 生产性空间面临的问题
2.1 生产性空间的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生产性空间是指针对第二产业聚集的功能、 结构、 形态、 要素等布局研究, 包括产业、配套、交通、环境的空间布局研究。生产性空间是第二产业在地域上集聚的表现 形式,形成一定的地域结构和地域分布状态,拥有一定的厂房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人员。 生产性空间研究生产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环境, 包括不同产业类型的空间分布、 单个企业的空 间布局及生产内部的操作空间。
பைடு நூலகம்
1 引言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源泉,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提出,中国特 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构建以人为尺度的生产和生活社区, 保护和弘扬传统优 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作为工业化重要载体的工厂、 园区等生产性空间的以人为本化转变, 是新型城镇化和时代发 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不少城市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规划不仅注重园区的高效运行,同时也开始从关 注园区生产到关注人的活动及使用要求, 例如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的规划注重立体交通网 络规划、绿色建筑、现代艺术雕塑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使其发展为一个充满现代感和文化 意蕴的新城;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采用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技 术营造低碳环保产业、生活文化产业等。这些生产性空间的规划呈现功能复合、尺度宜人、 智能交通、环境良好的特征,与传统的生产性空间呈现的单一功能、尺度过大、交通不便、 环境恶劣的特征形成对比。本文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等方面探讨“以人为本”的生产性空
2.2 生产性空间的问题
传统的生产性空间存在功能单一、交通不便、尺度过大等问题。首先,功能单一。传统 的生产性空间主要是工厂集中地,多以二类、三类工业为主,是以集中厂房、机器等以产为 主的空间;主要以基础设施、工业建设为主,具有产业封闭性,对城市有较强的依赖性,较 少考虑人的使用要求,缺少居住、商业、景观等配套功能。第二,交通不便。传统生产性空 间内部路网规模不足,道路密度低、支路较少,主要以承担货运交通功能为主,鲜有考虑人 的交通需求。同时,生产性空间道路系统与城市道路系统衔接性较差,大多与居住、商业等 功能分离,导致上下班的通勤距离过大,交通出行时间过长。第三,尺度过大。传统的生产 性空间普遍容积率偏低,开发建设偏向物的尺度而非人的尺度,导致空间尺度过大,存在不 同程度的“重物轻人” 、 “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忽略对人的生产生活空间的关注。 生产性空间的关键灵魂是人, 其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空间, 无论是生产的目的还是过 程,即便是自动化、智能化也不可能是无人化。随着园区留不住人、生产环境差等问题的产 生,生产性空间不仅要保障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也应关注人的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 山清水秀,构建以人为尺度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图 4 各功能板块之间的关系图(图片来源:项目组绘制)
图 5 空间分布示意图(图片来源:项目组绘制)
4.2.2 社区单元式生产中心、布局结构
对兰州综合保税区内各个生产空间单元采用基于生产和生活尺度, 以人的尺度构建地块 模式语言,采用街区尺度的模块,将不同建筑单元功能模式化。同时对道路系统进行优化, 运用连续的建筑界面,并提供落地项目的弹性管控。 (1)街区尺度的模块。通过组合街区模块的基本单元,每个地块上有多栋建筑共同组 成一个街区, 不同尺度的建筑组合营造出丰富的城市肌理, 各基本单元地块围绕主要的公共 开放空间组织分布,且在公共开放空间内部可设置小型的公共建筑(图 6) 。街区尺度的空 间规划符合人的空间尺度, 同时, 各个街区单元内的公共开放空间及公共建筑为区内员工提 供游憩和休闲场所。
边地区、 辐射西北, 集保税出口加工、 保税仓储物流、 商品展示和口岸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 西北地区对外开放优势最全面的综合保税区。
4.2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以人为本”策略
规划以营造一个高效运作的综合保税区、 一个能愉快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一个生态可持 续的园区为目标。通过产城融合的发展框架、社区单元式生产中心和布局结构、智能化设施 系统、家园式园区风貌环境塑造,形成四个公园、两条林荫大道、两个环形通廊、两个服务 中心的布局结构,形成外联内捷、高效运行、产城融合、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空间(图 3) 。 规划提倡城市空间成长所需的弹性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方式, 以建立二十一世纪的智慧 型城市生产生活空间。
2.3 生产性空间的规划探讨
近年来的生产性空间发展体现了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情况, 其空间规划模式也是随着 国家发展战略同步发展并产生不同的规划尝试, 如从最早的产业区规划模式转向工业园区规 划模式,继而到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模式,对人的关注也是逐渐增加的。 (1)产业区规划模式。早期的生产性空间是“经济增长高于一切”的发展模式,具有 企业规模小、设备简单、追求成本低和对生产场地要求不高等特征。其主要依托城市发展, 以基础设施、工业为主进行建设,主要关注空间使用的便捷性和经济性,较少关注人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