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人说“审美日常生活化”,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撰写:万东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试题:对于现当代的艺术生产趋势,有人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人说“审美日常生活化”,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撰写:万东平
论生活与艺术的双向渗透现象
人存在便有求美求知的需要,审美亦是。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由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最早提出。

是指审美活动超脱于纯艺术的范畴和界限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逐渐消除艺术和生活之间的鸿沟。

这一观点包含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两个部分。

笔者将从这两方面着手,浅析艺术生产现状。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

随着19实际工业化的到来以及设计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将生活与审美结合。

“日常生活审美化”为生活的艺术化,艺术源自生活,但又有高于生活的部分,这就意味着在艺术生产中,人们将高于生活的那部分审美的认知与态度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来。

我们所接触到的艺术品如电影、广告、绘画、造型艺术、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甚至蔓延到美容美发美甲等上面。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经由美化处理后便有了超出其实用性之外的感官享受;我们的家具、装饰品中都凝结了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形态,除了对一个椅子、茶几、写字台提出实用这一基本的要求外,还希望看到其外在所具有的美感、设计感,并且希望这一美感与设计感符合个人审美的目的性与个人气质。

由此,生活中处处有着审美化的雕琢,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日常生活的路径和审美范畴。

生活的艺术化为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其中的弊端亦清晰可见,由于对外在美的追求,人们极大的忽视了文化性和内涵性。

此外,在市场经济的推动和诱导下,文化认知与教育受到了审美的碾压和抑制,人们开始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和娱乐游戏功能。

二、审美日常生活化。

艺术摘掉其厚厚的粉饰,挣脱束缚,贴近人们的生活。

艺术被人创造,说到底,也是人的“回归”,即从高雅的阳春白雪回归现实生活,并将这一理念注入艺术生产之中,使艺术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有距离的模样,而是用艺术
的方式更全面的表现生活,这亦大大拓展了艺术的范畴,实现雅与俗的碰撞与结合。

其中,也不乏一些接地气又表现出真善美的艺术产物。

比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常常是爱憎分明,敢于说真话,这样的形象既贴合实际,不显得那么高高在上,又具有艺术修饰的美感,其真、其善、其美无需过多的点缀粉饰,直接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获得“很真实”和“与我相似”的体验。

另外,现代媒体的发展使得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各种电影、绘画作品、话剧、歌剧等等,而在此之前,要想看到这些艺术作品需要去专门的场所。

在一次展览上,法国画家杜尚将一个男性小便池放上艺术展的展览台上,并且将其命名为《泉》,这样生活化的艺术作品引发了极大的讨论和关注,也进一步的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边界。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都是艺术与生活相互渗透的表现,这一现象使艺术和生活都不再拘泥于彼此的“一亩三分地”,而是互为素材,彼此独立又联系,呈现出相得益彰的和谐之美。

全文共115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