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合集下载

美化生活——浅议“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化生活——浅议“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化生活——浅议“日常生活审美化”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赞同或否定,去做无谓的论争,而应该直面事实,接受事实,研究问题。

在深入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利弊后,取其精华,处理好其与其他社会文化尤其是精英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审美日常生活文化一、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g)最早提出来的。

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演讲,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日常生活审美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在我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即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与审美艺术的审美性相交融,具体表现为:人的日常生活把精神美学改写成为一种“眼睛的美学”,视像的消费与生产使精神的美学平面化、生活化,审美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文学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它提供的是一种看得见得、“审美的”日常生活,一种视像与身体快感的精致统一。

那么,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因何而起的呢?从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角度看,造成审美的日常生活化首先是社会形态的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运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带动了当今社会的世俗化过程及其文化伴生物——大众消费文化,客观上打破了精英文化的一元格局,拉近了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

其次,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的具体结果和直接对象,视像的生产根本上源自于我们时代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快感的高涨欲求和热情追逐——生产是作为消费的同一物而出现的,同时高新技术与大众传媒迅速扩张了视像生产。

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然而,审美化日
常生活并不意味着要把生活变成一场华丽的表演,而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首先,审美化日常生活需要我们改变对事物的看法。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工
作中,我们都可以通过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比如,在家中,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家居环境,选择优雅的家具,摆放一些艺术品,使家里充满艺术气息;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工作场所,让工作环境更加美好,让工作变得更加有趣。

其次,审美化日常生活需要我们注重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
隐藏在细节之中。

比如,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烹饪美食,选择精致的餐具,让用餐变得更加美好;在穿衣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搭配时尚的服饰,选择优雅的配饰,让自己更加自信,更加美丽。

最后,审美化日常生活需要我们培养艺术情趣。

艺术是审美化日常生活的重要
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旅行等方式,让自己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

总之,审美化日常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改
变对事物的看法,注重细节,培养艺术情趣,我们可以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生活充满艺术的气息。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审美化,享受生活的美好。

《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

《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

02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
家居装饰的审美化
1
家居装饰的审美化是指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手法, 将家居环境打造成具有审美价值的空间。
2
包括对家具、灯具、窗帘、地毯等物品的精心选 择和搭配,以及对墙面、地面、天花板的美化处 理。
3
这种审美化的家居装饰不仅提升了居住环境的品 质,也反映了主人的审美品味和文化素养。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日常生活审美化 提供更多可能性,例如智能家居、个 性化推荐等,使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人们提 供更加沉浸式的审美体验,例如虚拟 旅游、艺术展览等。
全球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影响
文化交流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使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 化,丰富审美体验。
时尚与审美的结合
时尚与审美的结合是指将时尚元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时尚成为一种生活方 式。
通过穿着、妆容、发型等个人形象的塑造,以及在社交场合中的礼仪和表现,展现 个人的审美追求和时尚态度。
这种结合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推动了时尚产业的发展和时尚文化的传播 。
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活动是指将艺术元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艺术成 为一种生活方式。
促进文化交流
02
审美化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通过艺术
和美的表达,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创新文化发展
03
审美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创新,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繁荣。
04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反思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利弊分析
总结词:利大于弊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一门倡导生活方式和体验的学科,它通过审美的眼光和思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生活美学的理念下,日常生活以及其中的各个细节都可以被赋予审美的价值,从而提升人们在日常中的幸福感和品质感。

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将平凡的日常生活变得美丽和有趣。

不再像往日般匆匆忙忙地应付生活,而是将每一天生活当作一次精美的艺术品,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幸福感和品质感。

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的关键。

它可以表现为简单的行动,例如重新摆放家具,重新搭配衣服或在工作间隔时欣赏自然的美好。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过程中,审美生活日常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审美生活日常化意味着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

这种习惯可能表现为收集和欣赏美术、建筑、音乐或文学作品,或者学习自然界中蕴含的美学原则等。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逐渐形成美好的生活方式,充满幸福与自信。

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人们更积极地面对挑战、更愉快地生活,并大大提高生活的品质和质量。

在生活美学的背景下,日常生活中细节的美也十分重要。

这可能包括喝咖啡时杯子的颜色,床单的选择,窗户上花的选取,甚至是日常任务的执行方式。

以细节为出发点,通过审美生活日常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总之,生活美学提供了一个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经验的深刻见解,赋予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价值。

通过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日常化,人们可以体验日常细节与美妙之间的联系,进而拥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指在生活中追求美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它强调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审美感受和体验,以美为主导来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生活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分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将平凡的日常生活转化为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性活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被赋予了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使人们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愉悦。

一个普通的早晨可以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当我们静静地品味着早晨的阳光、鸟儿的歌唱和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就能够欣赏到生活的美。

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指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审美感受和体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不仅包括欣赏艺术品、阅读文学作品等高雅的审美活动,还包括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

无论是饮食、穿着还是居住环境,我们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让它们更加符合我们对美的追求。

在饭菜的摆盘和装饰上下功夫,让一顿普通的饭菜变得雅致可口;在居住环境的装饰和布置上追求简约而精致,让家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地方。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有审美生活日常化的支撑,而审美生活日常化则需要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驱动。

只有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生活本身成为我们追求美的过程,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到生活美学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在实践生活美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外在的美的追求上,而忽视了内在的美的培养和提升。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修养同样重要,这也是构建审美生活的基础。

我们要坚持追求真实和本真的美。

生活美学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追求,而是要我们体验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追求真实和纯粹的美。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和瞬间,我们需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让这些美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过程和方式。

它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态度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生活美学不再局限于艺术和文化领域,更多地成为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追求和表达。

而在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日常生活审美化,指的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细节赋予美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

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让人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发现其中的美好和价值。

这需要人们有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善于发现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美感。

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将审美的态度和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意味着人们不仅在欣赏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时具有审美感,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具有美的特质和品味。

这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审美的习惯,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看似相似,实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把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者强调的是发现美,后者注重的是生活美化。

在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的实践,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改变和提升。

这种实践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加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生活更加富有韵味和品味。

那么,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应该如何实践呢?要有审美的眼光和态度。

审美并不是天生的品质,而是可以通过培养和锻炼的。

要想实践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首先要培养自己具有审美眼光和态度。

这就需要人们学会用心去发现和感受美,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细节和品味。

要注重生活的质感和品味。

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和生存,更重要的是要有质感和品味。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审美是一种感觉,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

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则是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美好、舒适、高雅的一种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生活的审美化。

比如,我们可以从家居环境出发,让家居环境更加美观、整洁、舒适。

家居环境的美化可以从家具的选购、布置、配色等方面入手。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颜色明亮、造型简洁的家具,这样不仅可以让家居环境更加美观,还可以使人感觉更加舒适。

我们还可以从穿衣打扮方面来实现生活的审美化。

在选择衣服、鞋子、配饰等方面,我们可以注重颜色的搭配和服饰的品质。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颜色搭配得当、材质上乘的衣服和鞋子,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自己感觉更加舒适,还可以让我们在别人眼中更加亮眼。

我们还可以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方面来实现生活的审美化。

在选择食物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口感美味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还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在制作食物的时候,我们可以注重食物的色香味俱全,这样可以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到美的感受。

我们还可以通过花草盆栽、艺术品收藏等方式来实现生活的审美化。

比如,我们可以在家里摆放一些花草盆栽,让家居环境更加清新、自然;或者收藏一些艺术品,比如画作、雕塑等,让自己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感受到美的力量。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高雅、舒适。

不管是从家居环境、穿衣打扮、食物选择、还是花草盆栽、艺术品收藏等方面入手,只要我们注重细节、注重品质,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一种审美的态度和观念,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生活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美学的思考和体会。

让我们来谈谈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在日常琐事中注入美学的观念和精神,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审美化生活,比如家居环境的美化、饮食的美化、穿着的美化等等。

在家里摆放一些艺术品或者装饰画,让家的环境更加雅致和温馨;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注重食材的新鲜和搭配的精致,让每一餐都成为一场美食盛宴;在穿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时尚的衣服和配饰,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时尚和大方。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审美生活的日常化也是生活美学的一种体现。

审美生活日常化,就是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去感知美、追求美,让审美的观念和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可以养成每天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或者阅读一篇优美文章的习惯,让自己不断地感受美的存在;可以在日常的交往中,注重言行举止的优雅和谦和,让美成为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可以在工作学习中,追求品质和创新,让美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的动力。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让审美生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修养,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可以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地追求美、感知美、实践美,我们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丰富和多彩。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摘要】生活美学是对日常生活中审美化与日常化的探讨,通过对生活的审美化,我们能够提升生活的品质和美感;而通过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我们可以将美感融入到日常处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关注细节、打造美好环境等方式实现生活的审美化。

而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则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美感融入到生活中的点滴。

审美化与日常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提升生活质量。

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将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也体现了生活美学的重要性。

未来,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加深,生活美学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生活美学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关于生活美感的启发和分享。

【关键词】生活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化,互动关系,实现,重要性,发展趋势,价值。

1. 引言1.1 生活美学的概念引入生活美学是一门探讨生活中美好与美感的学科,旨在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审美享受。

生活美学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琐事到精神追求,都可以被赋予审美意义。

通过生活美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的本质,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价值。

生活美学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和感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境界。

生活美学的概念引入,正是为了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审美化的重要性。

审美化并非只是追求表面的美感,更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对环境的改善和对生活的品质提升。

审美化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加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

在当今社会,生活美学的概念引入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过审美化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真正实现心灵的愉悦与生活的井然有序。

1.2 审美化与日常化的关系审美化与日常化是生活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关系。

审美化是指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普通事物赋予艺术感和美学价值,使之成为我们感官享受和心灵愉悦的对象;而日常化则是指将审美生活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方式。

《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

《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

为何要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
家居装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衣着搭配
家居装饰可以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宜居, 让我们喜闻乐见。
穿着得体、时尚,是彰显个人魅力的重要元素。
饮食文化
品尝美食、品味茶文化,不仅是一种口腹之欲,更 是一种营造品味的方式。
音乐与影视
音乐、影视是一种享受艺术的方式。它们能够激发 我们的思考,启迪我们的灵感。
《日常生活审美化》PPT 课件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入审美元素,创造更优美的生活 体验。
什么是审美化?
定义
审美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事物进行精心设计和选择,以提高其审美价值。
例子
如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家居、选择服饰、品尝美食等方式,将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意义
审美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妙、丰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3 增强创造力与想象力
审美使我们注重品质,追 求卓越,不断提高个人修 养。
审美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 彩、具有美感,让我们快 乐生活。
审美视野开阔,可以培养 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们 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结语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享受美好的生活。
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
1
情感沟通
2
学会主动与人交流,分享内心感受,拓
展审美视野。
3
实践锻炼
4
参加相关讲座、活动、展览等,亲身体 验、拓宽创作思路。
视觉训练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习欣赏,提高鉴 赏水平。
文化积淀
了解文化历史、掌握前沿知识,可以提 高对事物的拓展与理解。
审美的意义
1 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2 提升生活品质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指人们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追求,是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态度和观念。

而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生活美学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审美化融入生活并使之成为日常习惯的过程。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视作艺术品一样去呵护和经营,追求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美感和艺术性。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核心在于用心观察生活,用心设计和打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趣和充实。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欣赏美的品质,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培养审美的眼光和氛围。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我们关注细节。

美妙的生活之所以美妙在于它的细节,细节是美好生活的全部。

我们可以从餐具的陈列、家居布置、食物的搭配、服饰的搭配等方面去关注细节,让生活中的每一处角落都透露出美的气息。

在家中的备餐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菜肴摆放的美观一些,也可以在餐具的摆放上多费些心思,让餐品更富有诱人的视觉效果;又如,在家居布置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约优雅的家具和摆件来装点居室,让整个家具环境充满温馨和艺术的氛围。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我们注重品质。

品质是美的外延,也是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我们可以从选择生活日常用品开始,挑选一些品质优良的物品,让生活更加美好。

在购买食材时,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新鲜、有机的食材,这样烹饪出来的美食不仅更有营养,口感也更加出色;又如,在选择衣物时,我们可以挑选一些面料上乘、款式时尚的衣物,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具品味和风采。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我们追求完美。

让生活变得更美的关键在于我们不停地追求完美,不断地提升生活品质。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自我调节,不断地学习,努力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变得尽善尽美。

我们可以在饮食方面追求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可以在生活习惯上不断调整自己,以更好的方式去呵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又如,在外表形象上,我们可以不断追求更好的外表形象,不仅可以从服饰搭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还可以从注重仪表、仪态改善自己的形象。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的追求和感悟,是一种关于生活的审美观念和态度。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旨在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从而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审美化和生活日常化两个方面来探讨生活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我们来谈谈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通过审美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平凡的事物和行为变得美好和有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忽略周围的美好和细节,而忙碌的工作使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审美化日常生活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满足。

要实践日常生活审美化,首先需要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审美情趣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享受,是通过对自然、艺术、人文等领域的美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细听动人的音乐、观赏优秀的艺术作品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还可以通过阅读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或者品味一杯香浓的咖啡、一口美味的食物,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情感。

要注重日常生活环境的布置和整理。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家居环境、选择家具装饰和植物摆放等方式来打造美好的生活空间。

在家中选择一些简约大方、色彩和谐的家具,悬挂一些美丽的画作或照片,摆放一些绿植和鲜花等,可以让家居空间更加温馨舒适和充满生活气息。

我们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一些独特的DIY装饰或手工艺品,增加生活的趣味性和个性化。

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文化修养。

生活美学强调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我们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品质。

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思考、交流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情感修养,增强对美好事物的关注和感受力。

只有通过内在修养和追求,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深刻的意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让我们提高生活品质和发现美好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美。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转引于中西文化研究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 的质变,它包涵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Aura)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与此同时,美学也在面临当代文化与前卫艺术的双重挑战。

美与日常生活关联的问题,被再度凸现了出来。

一、美与当代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

如是观之,在大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之中,“美的幽灵”便无所不在——外套和内衣、高脚杯和盛酒瓶、桌椅和床具、电话和电视、手机和计算机、住宅和汽车、霓虹灯和广告牌——都显示出审美泛化的力量,当代设计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

就连人的身体,也难逃大众化审美设计的捕捉,从美发、美容、美甲再到美体都是如此。

可见,在当代文化中,审美消费可以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美的消费品,这便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极致状态。

当代文化这种景观的形成,有赖于“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文化工业”的再生产。

大众文化以其商业性和娱乐性消解了“审美非功利性”的诉求,文化工业则利用其“有目的的无目的性” 驱逐了康德美学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这样,康德以来的欧洲美学传统就受到了作为“自在的美学”的大众美学的置疑,“将审美消费置于日常消费领域的不规范的重新整合,取消了自康德以来一直是高深美学基础的对立:即…感官鉴赏‟与反思鉴赏的对立,以及轻易获得的愉悦——化约为感官愉悦的愉悦,与纯粹的愉悦——被清除了快乐的愉悦对立” 。

这是由于,康德美学始终持一种“贵族式的精英趣味”立场,这使得他采取了一种对低级趣味加以压制的路线,试图走出一条超绝平庸生活的贵族之路,从而将其美学建基于文化分隔与趣味批判的基础之上。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一种关注和追求生活品质的理念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生活的审美化以及如何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体现在对细节的品味和追求。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一杯咖啡的摆放,一抹墙壁的配色,一束鲜花的摆放等,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装点和审美的表达。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我们关注周围的环境,细心观察,从中找寻美的存在,并对其予以欣赏和赞美。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提升生活品质,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审美生活日常化是指通过日常的行为和习惯来实现对生活的审美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高品质的食材来烹饪美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来展示个人风格,通过收集艺术作品或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提升审美素养。

审美生活日常化需要我们对自己和生活有一个高度的要求,无论是从内在的修养还是外在的装扮上,都要追求精致和品位。

只有将审美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还需要我们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我们需要学会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

通过审美的视角来审视困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

生活美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了解艺术、设计、文学等各个领域中的经典作品和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并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是一个不断追求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关注细节,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素养,我们可以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享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方式和美学范畴交叉的学科。

生活美学强调的是人们如何将生活中琐碎的事物纳入审美范畴,通过审美实践和鉴赏使生活更加美好。

其中,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是生活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碎、不起眼的事物和行为的审美诠释和表达,使其获得美感的体验和价值。

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琐碎事物的美学体验和价值的把握,以及对美学经验的积累和积淀。

日常生活审美化强调的是平凡而又无处不在的美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知,把平凡和常态转化为艺术品一样的美感体验。

这种体验不仅能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还能够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让人们更加享受生命中的点滴。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电影、文学、设计、摄影、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比如欣赏日出日落、品味一杯香醇的咖啡、欣赏美丽的雪景等等。

这些细微的感受和欣赏,可以使人们从繁琐的生活中获得放松和愉悦,从而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审美生活日常化的实践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在平凡的家务中发现美,享受清新的气息;在沿路的景色中寻找美,享受盎然的生机;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分享美,享受温情的感动。

这些平凡且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美,可以带给人们无限的共鸣和温暖,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总之,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在生活美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细微的体验,深入感受美好的生命和感悟生活的意义。

让我们尝试寻找和发现美好的事物,让生活更加多彩、充实和有质量。

有人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人说“审美日常生活化”,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撰写:万东平

有人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人说“审美日常生活化”,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撰写:万东平

09试题:对于现当代的艺术生产趋势,有人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人说“审美日常生活化”,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撰写:万东平论生活与艺术的双向渗透现象人存在便有求美求知的需要,审美亦是。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由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最早提出。

是指审美活动超脱于纯艺术的范畴和界限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逐渐消除艺术和生活之间的鸿沟。

这一观点包含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两个部分。

笔者将从这两方面着手,浅析艺术生产现状。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

随着19实际工业化的到来以及设计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将生活与审美结合。

“日常生活审美化”为生活的艺术化,艺术源自生活,但又有高于生活的部分,这就意味着在艺术生产中,人们将高于生活的那部分审美的认知与态度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来。

我们所接触到的艺术品如电影、广告、绘画、造型艺术、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甚至蔓延到美容美发美甲等上面。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经由美化处理后便有了超出其实用性之外的感官享受;我们的家具、装饰品中都凝结了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形态,除了对一个椅子、茶几、写字台提出实用这一基本的要求外,还希望看到其外在所具有的美感、设计感,并且希望这一美感与设计感符合个人审美的目的性与个人气质。

由此,生活中处处有着审美化的雕琢,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日常生活的路径和审美范畴。

生活的艺术化为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其中的弊端亦清晰可见,由于对外在美的追求,人们极大的忽视了文化性和内涵性。

此外,在市场经济的推动和诱导下,文化认知与教育受到了审美的碾压和抑制,人们开始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和娱乐游戏功能。

二、审美日常生活化。

艺术摘掉其厚厚的粉饰,挣脱束缚,贴近人们的生活。

艺术被人创造,说到底,也是人的“回归”,即从高雅的阳春白雪回归现实生活,并将这一理念注入艺术生产之中,使艺术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有距离的模样,而是用艺术的方式更全面的表现生活,这亦大大拓展了艺术的范畴,实现雅与俗的碰撞与结合。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是生活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互为支撑,共同构筑着人们的美好生活。

首先,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对生活的多方面进行美学思维和审美体验,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质量。

日常审美化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入手,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外在方面来看,日常审美化需要注重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美化。

良好的环境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生活氛围,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管理自己的居住空间,保持整洁、卫生、舒适且美观。

比如,定期打扫卫生,清洗地毯、窗帘等家居用品,添置绿植、花卉等装饰品,让家居环境更具生气和活力。

从内在方面来看,日常审美化需要注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品味。

生活的细节不仅仅包括外在环境和物品,更包括人们的行为、情感和思考等方面。

例如,我们需要注重仪态礼貌,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让自己的内在更加美好。

其次,审美生活日常化是指将审美习惯和体验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生活的常态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审美生活日常化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延伸。

具体来说,审美生活日常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第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审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为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第二,重视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

我们需要注重生活的物质品质,如饮食、住房、交通、医疗等,同时也要注重生活的非物质品质,如文化、教育、娱乐等,提高自己的生活素质,享受美好的生活。

第三,创造美好的社交环境。

审美生活也离不开美好的社交环境。

我们需要注重与他人的交流,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和社交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是生活美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

通过这些概念,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享受更加美好、有质量的生活。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日常生活是人们每天都要经历的,而审美化是将平凡的日常转化为美感的过程。

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化,即是在琐碎的日常中寻找美、创造美,使生活更加充实、有趣和愉悦。

首先,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关注细节。

细节是构成生活的基本元素,通过关注细节可以发现平凡生活背后的美丽。

无论是品味一杯咖啡的香气和口感,还是欣赏一朵花朵的细腻花瓣,都能将平凡的日常提升为艺术品般的享受。

其次,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用心感知。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忽略周围的美。

然而,只有用心感知,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妙瞬间。

当我们用心品味一顿精心烹饪的晚餐,或者欣赏一场日落时的美景,我们会发现生活其实充满了惊喜和美好。

此外,日常生活审美化也需要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能够使我们更加敏锐地察觉到生活中的美丽。

当我们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便会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

即使是遭遇挫折或困难,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从中寻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最后,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将创意融入其中。

创意可以使平凡生活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一种表达个性和情感的方式。

可以通过布置家居、选择服饰、尝试新的烹饪方式等,将个人的创意融入生活中,使之更具个性和美感。

总之,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种将平凡变得不平凡的方式。

通过关注细节、用心感知、培养积极心态和融入创意,我们可以在平凡的日常中寻找到美的存在,提升生活的品质,并且更加充实和满足。

让我们以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和创造自己的日常生活,让每一天都充满美丽和惊喜。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1. 引言1.1 生活美学的概念在生活美学的定义中,审美并不仅仅是指对外在美的感知和欣赏,更包括了对内在感受和体验的关注和呵护。

生活美学强调的是如何通过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去构建美好的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和美好的体验。

生活美学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审美化的生活环境、审美生活的实践方式,都是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生活美学的概念深入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和幸福美满。

生活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引导人们向着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境界前进,实现心灵与日常生活的和谐统一。

1.2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审美的体验和实践,使审美成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

从日常的点滴之处,我们可以发现生活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美感,只要我们有心去感受和体味。

审美化的生活环境营造是日常生活中审美化的重要体现,通过精心布置家居、选择高品质的生活用品、注重细节的处理等方式,使生活环境充满美感和艺术气息。

审美生活的实践方式则是通过品味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审美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美的我们也会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我们的情感、思想和态度进行深度互动。

生活美学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让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更是一种享受和体验。

审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从而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美学实践,我们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欣赏和体验美感所得到的感受和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转引于中西文化研究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 的质变,它包涵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Aura)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与此同时,美学也在面临当代文化与前卫艺术的双重挑战。

美与日常生活关联的问题,被再度凸现了出来。

一、美与当代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

如是观之,在大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之中,“美的幽灵”便无所不在——外套和内衣、高脚杯和盛酒瓶、桌椅和床具、电话和电视、手机和计算机、住宅和汽车、霓虹灯和广告牌——都显示出审美泛化的力量,当代设计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

就连人的身体,也难逃大众化审美设计的捕捉,从美发、美容、美甲再到美体都是如此。

可见,在当代文化中,审美消费可以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美的消费品,这便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极致状态。

当代文化这种景观的形成,有赖于“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文化工业”的再生产。

大众文化以其商业性和娱乐性消解了“审美非功利性”的诉求,文化工业则利用其“有目的的无目的性” 驱逐了康德美学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这样,康德以来的欧洲美学传统就受到了作为“自在的美学”的大众美学的置疑,“将审美消费置于日常消费领域的不规范的重新整合,取消了自康德以来一直是高深美学基础的对立:即…感官鉴赏‟与反思鉴赏的对立,以及轻易获得的愉悦——化约为感官愉悦的愉悦,与纯粹的愉悦——被清除了快乐的愉悦对立” 。

这是由于,康德美学始终持一种“贵族式的精英趣味”立场,这使得他采取了一种对低级趣味加以压制的路线,试图走出一条超绝平庸生活的贵族之路,从而将其美学建基于文化分隔与趣味批判的基础之上。

的确,在康德所处的“文化神圣化”的时代,建构起以“非功利”为首要契机的审美判断力体系自有其合法性。

但是,雅俗分赏的传统等级社会,使得艺术为少数人所垄断而不可能得到撒播,所造成的后果是,艺术不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体利益具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而在当代商业社会,不仅波普艺术这样的先锋艺术在照搬大众商业广告,而且,众多古典主义艺术形象也通过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出现在大众用品上。

大众可以随时随地地消费艺术及其复制品,高级文化与低俗文化之间的沟壑似乎都被填平了。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最突出呈现,是仿真式“类像”(Simulacrum)在当代文化内部的爆炸。

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大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

这些复制品由于与原有的摹仿对象发生了疏离,所以就成为了一种失去了摹本的“类像”。

它虽然最初能“反映基本现实”,但进而又会“掩饰和歪曲基本现实”,最终“掩盖基本现实的缺场”,不再与任何真实发生关联。

这种类像创造出一种“第二自然”,大众沉溺其中看到的不是现实本身,而只是脱离现实的“类像文化”。

如此一来,类像世界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被销蚀了,类像已内化为大众自我经验的一部分,幻觉与现实混淆起来。

这种“虚拟真实”与“实存真实”区分的抹平,带来的正是一种“超真实”的镜像。

这种由审美泛化而来的文化状态,被波德里亚形容为“超美学”(Transaesthetics),也就说艺术形式已经渗透到一切对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变成了“美学符号”。

二、美与前卫艺术:“审美日常生活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另一面,则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如果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更多关注在“美向生活播撒”、关注美学问题在日常现实领域的延伸的话,那么,“审美日常生活化”则聚焦于“审美方式转向生活”,并力图去消抹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边界。

自从1895年维尔德提出“艺术与生活真正结合”的憧憬,到未来主义艺术家打出“我们想重新进入生活”的纲领,现代主义艺术早就开始了艺术向生活的转化。

1950年可以被视为分界线,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举办了题为“在你生活中的现代艺术”的展览。

从此以后,现代主义与日常生活便发生了更紧密的关联。

然而,现代主义的先锋艺术仍是“艺术化的反艺术运动”,在这种精英艺术试验的内部,是不可能实现审美方式“生活化”的根本转向的。

自20世纪70年代始,当代欧美“前卫艺术”又以另一种“反美学”(Anti-aesthetics)的姿态,走向观念(conceptual art 即观念艺术)、走向行为(performing art即行为艺术)、走向装置(installation即装置艺术)、走向环境(environment art即环境艺术)……也就是回归到了日常生活世界。

这种“反美学”所反击的还是康德美学传统,因为,按照康德美学原则建构起来的审美领域与功利领域是绝缘的,它必然要求割断纯审美(艺术)与其他文化(非审美)领域的内在关联。

在这种传统美学视野内,美和艺术的长处就在于其不属于任何实际的(如日用)和认识的(如科学)领域,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恰恰要进入到生活实用领域,以“非视觉性抽象”为核心的观念艺术是可以纯理性认知的。

总之,当代前卫艺术在努力拓展自身的疆界,力图将艺术实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将人类的审美方式加以改变。

在这种“艺术生活化”的趋向中,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变得日渐模糊。

这也就是美学家阿瑟•丹托所专论的“平凡物的变形”如何成为艺术的问题。

他举出安迪•沃霍尔的《布乐利盒子》这件艺术为例,该艺术只将几个商品包装盒子简单地叠放在一起,就拿到了艺术展览馆成为了一件著名的艺术品。

可以说,博伊斯、凯奇、沃霍尔这类的前卫艺术家考虑的只是“原本不是艺术的现成物”如何被当作艺术来理解的,他们延伸艺术概念、打破艺术边界的诉求,恰恰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相反的。

在分析美学传统占主流的欧美学界,学者们试图用“艺术界”、“惯例”、“艺术实践”、“文化语境”等一系列观念对此加以解读。

如乔治•迪基著名的“惯例说”就认定,一件艺术品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的条件:“⑴它必须是件人工制品;⑵它必须由代表某种社会惯例的(艺术界中的)某人或某些人授予它以鉴赏的资格” 。

然而,这种考虑只关注于艺术被赋予资格的外在社会形式,而忽视了艺术成其为艺术的内在规定。

实际上,真正值得反思的地方,在于艺术与生活的“接缝”处。

前卫艺术不仅抛弃了审美的传统经验而且扰乱了“艺术自律性”的领域,同时,也在努力恢复艺术与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联系,并以此来解决“生活和艺术”的著名争论。

由此可以推想:前卫艺术所致力的方向,是否就是一种艺术回归于生活的必然归途?既然艺术是脱胎于原始人类生活而起源的,它最初就是归属于生活世界的,那么,艺术的终结之处是否还是人类的生活世界?艺术与日常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三、美学分殊:艺术否定生活,还是与生活同一?欧洲古典美学传统持“艺术否定生活论”,这在康德美学那里得以定型化。

该观念的内涵有三个层面:⑴艺术超越日常生活的不完满(正因为日常生活具有这种特性,艺术才“可能”对生活加以否定),这也就是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所说的“作为从固有现实的异化,艺术是一种否定性力量”;⑵要以“审美非功利性”或“艺术自律性”来加以超越(艺术由此获得超越的根基,所以艺术才“能够”否定生活),这也就是霍克海默在《艺术和大众文化》中所说的“自从艺术成为自律的,它就存续了从宗教中脱胎而来的乌托邦”;⑶其中还暗伏着一种“审美乌托邦”思想(这是艺术否定生活对主体的生存意义,因此人们才“意欲”去否定生活),这也就是阿多诺在《新音乐哲学》中所说的“否定性是忠实于乌托邦的:它在自身中包容了隐密的和谐”。

质言之,在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艺术就是对生活的颠覆、拒绝和否定,艺术否定生活论在他们那里发展到了极至。

首要确定的是,艺术所否定的是“异化”的现实,亦即艺术否定的前提是——现实生活是异化的和非人道的,因此,艺术对现实的批判性救赎可以被视为一种“异化的异化”,是对现实否定性的“二次否定”或“否定之否定”。

同时,“艺术自律”,是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否定力量的根基,是艺术作为生活“否定之否定”的形式源泉,但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单纯将解放之途诉诸于艺术,却显现出一种面对异化现实的软弱和无奈,尽管他们并没有逃避到形式主义者的“想象的生活”当中。

最终,与马克思始终坚持用现实解放替代精神救赎不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救赎其实仍是一种“精神的解放”,这种精神的虚幻诉求只会导向一种与生活大地根本绝缘的、以审美化生活为鹄的之“审美乌托邦”。

追本溯源,“艺术否定生活论”实际上有两种历史渊源,一种肇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观,另一种则肇源于柏拉图的迷狂说。

一种是艺术“高于生活”的历史,另一种则艺术“低于生活”的历史,前者是人们思想“上溯的”结果,后者则是“下降的”结果。

那么,何为艺术对生活的“高低不同”呢?自从亚里士多德视艺术为“或然律”的认识,认为艺术是“是一种以真正理性而创制的品质” 之后,同时还有新柏拉图派将超越原则引入艺术而认定其高居生活之上,都将艺术作一种“自上而下”超越于生活的东西。

这种思路和新柏拉图主义共同作用于中世纪的观念,圣•奥古斯丁认为美来自于上帝至美的神性昭示,托马斯•阿奎那更将一切感性的美归结于上帝最高的美。

直到启蒙时代,这种影响愈来愈深远,康德就断言艺术是超越于必然的自由创造活动,“正当地说来,人们只能把通过自由而产生的成品,这就是通过一意图,把他的诸行为筑基于理性之上,唤做艺术”。

这样,艺术往往被视为神圣的、崇高的、超凡出尘的,这就是所谓的“高于生活”。

但是,“艺术否定生活”在这种通常意义的“高于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

其实,柏拉图很早就将艺术解释为凭借“迷狂”而得的,只有通过“灵魂回忆”才能窥见到美本身。

这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

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由此才能流溢于艺术之中。

其实,更早的还有智者派的高尔吉亚,他就把语言艺术视为迷惑灵魂进入幻觉状态的途径。

自此,对艺术本质的探询就可以潜入到内心世界,把艺术变成一种非理性的产物,在卢梭回到原始状态那里得到了回应,但却在尼采之后蔚为大观。

实际上,这种趋向都把艺术看作为生命本能的挽歌、超越常规的压抑的途径,这种在生活意识之下对“潜意识”的拷问,其实就是所谓的“低于生活”。

进一步来看,这两方面分别对应着西方哲学的两类治疗型智慧。

“加法治疗”是指诊断人生基本病症是精神的匮乏,主张在人生之上添加哲学、宗教、艺术等,以抗衡存在境域深处的病症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