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演奏技法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琵琶演奏技法的运用

作者:郝珍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8期

【摘要】琵琶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从古至今一直被许多人所喜爱,近现代以来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现代琵琶曲的创作中,琵琶音乐在演奏技巧、题材、理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在当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琵琶艺术更为大众化了。

【关键词】平湖派;演奏技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琵琶曲《柳丝》作者任鸿翔的演奏技法

平湖派最早出现于清代乾隆年间,由平湖地区的李芳园、李其钰等人五代相传,公元1895年,李芳园编辑出版了《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其中收录的曲谱有《阳春古曲》《郁轮袍》《普庵咒》《满将军令》《海青拿鹤》《塞上曲》《青莲乐府》《平沙落雁》《寻阳琵琶》《陈隋古音》《月儿高》等13首。1990年,任鸿翔整理的《平湖派琵琶曲13首》出版,这使平湖派艺术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平湖派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丰满华丽,淡远流畅,含蓄隐秀,典雅委婉,寓情于景给人一种轻松清新,舒适雅致的感觉。不仅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还受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熏陶。在乐曲《平沙落雁》中,表面上看似是描绘在秋高气爽的节气里,群雁向南飞的景象,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雁是一种忠于爱情的鸟,一生只婚配一次,当其中的一只死去,另一只会不吃不喝,为其哀叫,活着的这只一生将孤独终老,称之为孤雁。它用理性化的雁来寓意着人的品质,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可见平湖派音乐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追求一种似断似续的情思,有时包含着一些恍惚不定的东西,表现在音乐上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糊性质,犹如老子的“大音希声”,无所不见,但又无所不有。这也印证了中国古典诗歌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使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更进一步发展。

二、演奏者的自身專业水平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奏者的自身专业水平大部分决定着乐曲演奏的好坏与否,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积累、学习,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曾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练琴的时间成为关键,那么每天练几个小时的琴才算合适呢?对于专业的演奏者来每天6—8小时的练琴时间最为合适,由于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能每天坚持练琴1—2小时已经很不错了,另一方面还要学会思考,在练习指法的过程中,虽然重复着一样的动作,但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弹出声响,等于是做了无用功。如在练习轮指的过程中,每个指

头长短不同、所弹出的力度也不同,无名指和小拇指的力度相对弱一些,而大指的力度强些,因此我们应考虑要适当减弱大指的力度,加强对无名指和小拇指的训练。

三、乐思融入其演奏技法中

想要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情感的融入也是至关重要的。任鸿翔的作品在于一个“情”字,《柳丝》是他创作的一首陕西风格乐曲,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对三秦故土有着无限热爱和眷恋,首先我们要了解陕西地方特色戏曲(秦腔、碗碗腔等)、陕西文化、习俗等等,接下来是对作者及乐曲的认识,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怀?又怎样通过陕西风格表达出来?乐曲中的演奏技法推拉、吟揉怎样才能恰到好处?这些往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每个演奏者对音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而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弹奏出的风格也是各异的。弹奏乐曲都是从模仿那些艺术家开始,但艺术家每一遍弹奏都会对乐曲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为何我们偏偏要执着于此,去抓那些无形的东西?我们为何不去体会、发掘自己的思想感情?只要是发自内心想要表达的、所体会出的,都是难能可贵的。

四、结语

这篇文章以演奏技法及运用为核心,通过对琵琶曲《柳丝》的演奏技法和运用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和整理来进一步总结演奏技法在乐曲中如何更好地运用。

音乐具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特点,为了推动演奏技法在乐曲中更好地运用,需要借鉴和学习新的知识以便于充实自己。在借鉴的过程中要学会寻找各类演奏技法的交叉点,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借鉴和创新。作为在中国古典民族乐器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琵琶艺术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会彰显出独特巨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孔静柳.琵琶曲《渭水情》的情感特质及演奏技巧[J].乐器,2008(05).

作者简介:郝珍(1995—),女,汉,甘肃天水,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音乐作品分析与音乐史论教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