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初探
驿马学区王宏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近年来,我对数学教学中“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预习教材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预习的认真与否,认知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内容的贯彻与实施。所谓预习,就是“先学”,是指课前独立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完成练习题(部分习题甚至全部习题),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其指导思想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都让学生事先去解决,激励他们努力尝试自己可能摘到“果实”,完成课业任务。落实“先学”是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关键。因此,预习时间必须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可提前几节课学习,也可提前一单元预习,但至少要提前一节课,起初,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不知道如何去预习,
教师要拟定导读提纲帮助学生看懂书,一般是先细后粗。一段时间后可不给导读提纲,可作如下要求,把教材内容看熟悉,用彩笔把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划起来,感到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用铅笔尝试完成课后“做一做”的练习,以及相关部分习题甚至全部习题;写好预习笔记,包括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搞不明白,以便在课堂上提出来。这样,学生在预习中学,在尝试中感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探究、去领悟。为了将预习落到实处,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1)定期或不定期抽查;(2)由学习小组组长检查;(3)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时互相检查。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翻版下的“师在上,生在下”的全面展现,教师传授的,学生必须服从。这种师生关系是不易容纳学生的自由意见与思想,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信任又尊重学生,理解又支持学生,启发又鼓励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有兴趣、有热情、有欲望,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自发专注,投入活跃、表情兴奋,愉快满足、乐于参与。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老师以学生的“学生”出现,和学生一起做了与本课有关的游戏:叫一位学生喊口令:“左手”“右手”,老师和其他学生必须准确地举起左手或右手,老师站在教室的前方,举手是故意出现错误,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而后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
际说说应该怎样想才能不至于举错。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常用鼓励、启发的语言。比如:“没关系,大胆讲”、“你的见解很独到”、“你说得真好”、“你太棒了”……这些语言都能给学生适时的鼓励。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导向性、思考性。例如:“你认真观察一下,能发现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看谁说得更好、更准确”等等,都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进一步接近问题的实质,正确的答案。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享有交流的权利,在课堂上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让学生有一个个性发展的机会,使教师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学习讨论的助手、交心的挚友。
三、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一)突出知识来源,引导主动参与。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这就必须突出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知识的呈现上,必须具有顺序性的知识,而不仅是结论性的知识。顺序性知识不仅可以使知道结果,而且使学生了解得出结果与结论的过程和先决条件,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按以下环节进行:
1、自由拼摆,理解“完全一样”。在学生准备好的6个三角形学具中,随意取出其中的两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谁拼得又快又
好。而后讨论:(1)随意拿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应该怎么拿?(2)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2、摆拼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1)教师显示拼法,学生跟做一遍:A、重合。将两个三角形上下放在一起,使他们完全重合。
B、旋转。按住三角形右边顶点,使三角形向时针运动相反的方向转动180°。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边成一条直线为止。
C、平移。把右边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2)独立拼摆并讨论: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B、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C、填写实验记录表并汇报实验结果。
3、分组摆拼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填写实验记录表,再汇报结果。
4、推导公式。(1)回忆讨论:回忆以上的三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分组讨论后,再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三句话填写完整。)(2)归纳总结:依据实验结果,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3)用字母表示公式:S=ah÷2。
(二)强化学习手段,丰富参与形式。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性、概括性的学科,而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因此,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必须提
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直观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去感知事物,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单位“1”与分率的关系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1、每人将同一规格的正方形折出,并涂上阴影表示,然后展示学生操作结果,说出阴影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这些阴影形状不同,大小相等吗?为什么?得出结论,单位“1”相同,其中也相等。
2、每人将准备的绳子,同样折出来,为什么长短不一呢?得出绳子长短不一,单位“1”不相等,其中也不相等。
这样,凭借学生的操作、比较,明确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故教学一方面要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制作学具、教具。学生制作学具的过程,实际也参与教学的过程。
四、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学中不仅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要求教师给予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在组织形式上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学,共同发展与提高。比如,在完成课后“做一做”的练习题时,老师要求学生做完后可同桌之间互相检查,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讨论,共同寻找正确的答案。又如,在教学《小数和复名数》时,学生自主解决完例3、例4里的问题,但只停留在面上的思考过程,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具体地概括出用小数表示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