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与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探究学习过程运用于化学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①探究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化学现象,探索反应本质,从而有效获得化学知识;②探究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认知物质的前提;③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基于上述观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认真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一确定教学内容一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一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一设计问题一寻找探究点一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观察探究等。

二、巧妙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探究性教学的引入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的知识水平。

三、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1、在“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思维,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2、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 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

四、灵活调控学生的探究的气氛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

运行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

发,适当“拉一把”,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应用迁移

释疑解难用科学的过程也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中还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达到扩展所学知识,发展创造能力的目的。

六、及时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七、反思课堂教学全过程

反思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探究与反思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方式,没有探究与反思就没有生存。对于学生而言,反思不仅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反思也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所以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

最后,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我们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使用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充分利用前面省份的经验和教训,在他们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