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的心理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来了的心理启示

——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之三黉学读书会:徐胜

今天我女儿给我讲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狼来了。我耐着性子把故事听完,我所表现的极其不耐烦的样子很是令她生气。女儿气汹汹的说你就知道笑话我,我知道你们肯定都听过,也给我讲过这个故事,但是你想没想过一个问题:那个小孩子为生么会叫狼来了,你们体会过他的感受么?我觉得那个放羊的孩子太可怜了。我不由得一惊,我们听这个故事后的标准的答案是:小孩子不能撒谎,否则以后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等我们长大了,又用这个故事来告诫我们的孩子:做人要诚实。历史就这么一遍遍地重复讲述这个故事,一次次强调不诚信的危害。我们在一代代的教育过程中选择这个故事更多看重的是这个故事所承载的道德寓义,很少有人去想一个深层次所包含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经过孩子的点拨我想考虑一下,“狼来了”的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心理渴求?

他天天重复一样的工作:放羊。环境很好: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惬意。真的很惬意么?不见得吧,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有人呵护,有人陪伴,与人交流。我觉得他很孤独。可能小时候妈妈给讲过大灰狼的故事,狼就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世间最危险的东西。不经意间他喊了一声“狼来了”,好像有回声,声音很好听,那就多喊几声吧。对于他来说更惊喜的是很多人拿着锄头等工具,来到了他的山头,他获得了关注。很多年前的我们不懂心理学,所以根本不能体会放羊孩子渴望关注的心理,于是可怜的孩子在葬身狼腹之后还成了一个教育后人的反面典型,几千年来都被别人指指点点,可悲可叹!或许孩子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撒了谎,他所关心的只是得到关爱的心理需求。

想一下当下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里父母天天挣钱、应酬忙的要死的“留守儿童”。时间久了相当一部分孩子变成了“问题孩子”。他们真有问题么?可是他们的确经常犯错误,找事儿,找茬儿,很是令老师家长们头疼。其实犯错并非他们的本意。他们只是希望借助犯错这种方式引起:家长、老师、同学的注意、认可而已,在这一点上这些孩子与放羊的孩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这是社会应该赋予这个群体的权利,更是孩子天性使然的童心。孩子出现“怪异”行为,证明他有渴望被人关注的意识,有主动成人成才的内在动因。这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弥足珍贵的朴素情感。

作为农夫们他们在知道孩子葬身狼腹时,要不要负一定的心理责任呢?我觉得他们应该只会告诫后人不要去撒谎,把责任会全部推给那个孩子。心理学上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假如我们是狼呢!我们要生存、捕猎。狼群捕猎是很科学的。我们可以搞突然袭击,在人类不知道我们,对我们无防备的情况下。这招不行,因为人类太聪明,他们人多还会使用超级工具。那就换个策略:找个倒霉蛋多呼几次狼来了。当人们被惊吓几次以后,就有了一种心理的预期:虚张声势而已。无意中降低人们的心理预期;凸显了不确定性;造成虚假的“心理映像”,而后,待其松懈,就是狼群袭击的时候。

兵者

诡道也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远而示之近

近而示之远-----《孙子兵法》

据说:在美国进攻伊拉克之前,美国在伊拉克边境的海湾反复进行军事演习,起初,伊军总是积极戒备,而后见美军总是搞狼来了的故事,就见怪不怪了。有一次美军的登陆演习甚至差一点登上了伊拉克的领土,也撤退了。伊拉克士兵觉得美军的动作再大也只是说说“狼来了”而已最后,美军进攻,狼真的来了,而伊军,则成了没有戒备的羊群。

这是不是“狼来了”故事的另类演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