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变脸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4、变脸
魏明伦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
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
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注重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戏曲语言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唱词真切动人,对白自然流畅;思想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引发人们对造成剧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戏曲创作的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2、分析: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欣赏戏曲语言,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学习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变脸》的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深层探究,正确理解水上漂的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目标
(1)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2、分析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3)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三、教学问题分析:
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积累词语,了解剧情;精读课文,欣赏品味,美点寻踪;着重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流程
导课-----读课文——自学思考——讨论明确——目标检测——小结
(二)教学情境
一、导入
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二、学生自行积累词语。
糍粑(cībā)打鼾(hān)阴霾(mài) 鹭鸶(lù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三、课文内容分析。
1、《枣儿》一文中的老人和男孩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老人:他是一个农民形象,他满怀激情,富有爱心,关爱青年人。
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又有所失落。
男孩: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这种天性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本文的\'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它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3、本文的老人总共几次回忆起自己的儿子枣儿?
老人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请同学自己在文章中把它们找出来。
4、老人对男孩是一种什么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老人是对男孩是非常关爱的,这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对于儿子的亲情。
5、如何理解本文的思路内容?
本文的思路内容不能够作单一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它。
剧本表现了感人
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的沟通;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青壮年离家、老人孩子在家的现状;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同学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本文的主题,这也能够很好的锻炼阅读能力。
四、问题探索。
1、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在起到什么作用?
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
结尾处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是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这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语言很朴实,但是读来却很感人,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并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分析。
3、本文有不少台词富有象征意味。
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找一些,自己体会一下。
如原文中有这样的话,\'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这儿的\'迷路\'用的并不是本意,而是比喻意,可以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等。
《音乐之声》
本文节选自《音乐之声》电影剧本的开头部分。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的音乐故事片的杰作,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它一些地区和国家,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
第二课时
一、课文内容分析。
1、本文的内容梳理。
本文可以分为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个场景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2、文章第一个场景写景有什么特点,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者写景是非常有层次性的,由远及近,逐渐推进,把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很好的表现出来。
景物的描写,映衬了主人公的心情。
3、由文章的第一个场景,我们可以看到玛丽亚具有怎样的性格?
玛丽亚情感丰富,心灵美好,天性自由活泼,对音乐有非常强烈的热爱和天赋。
4、在第二个场景中,众修女评论了自己对于玛丽亚的看法,玛丽亚在她们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修女的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玛丽亚自由的个性,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对于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5、本文有哪些内容是对玛丽亚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第一个场景和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院长和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是侧面描写。
6、本文的描写非常丰富,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各找一例,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环境描写:\'巍巍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颠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映衬的主人公的心情。
同学们自己试着把其它描写找出来。
二、重点细读,交流
①、如何看待水上漂和狗娃的冲突?
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于命运的抗争。
二人的冲突,固然有性格的因素,而更多的是两个人命运的冲突。
②、如何看待水上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水上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有着深刻的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根源,我们不能够对它加以简单的否定。
水上漂后来的所作所为也具有一些否定和破除重男轻女思想的性质。
③、如何看待帮腔人在剧中的作用?
帮腔人有着叙事人的身分,它可以是作者、观众或者剧中人的代言者。
它对剧情起着催化、点化的作用。
④、本文剧情的转折点是什么?
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是本文剧情的转折点。
三、问题研讨。
1、学习本文,要体现人物语言的特点,以及对于塑造人物有什么帮助?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下与戏剧有关的知识,并与同学们交流。
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