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全球化中背景下的“文化帝国”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们必须看到全球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发展形式,这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强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挑战和文化霸权的出现。
文化霸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葛兰西提出,他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统治形式。统治阶级要统治市民社会,就必须借助文化人和文化机构,使自己的伦理、政治、文化价值观成为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使广大群众“自由”“统一”统治集团所提供的社会生活方式。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推行文化霸权,是指由于政治霸权意志的驱动,那些经济发展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运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加以影响、渗透和侵略,从而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力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世界形成了后殖民主义思潮,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强调,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信念:西方文化具有普世性,也就是说西方文化不仅属于西方,更是一种全人类的标准。西方文明正是在这样一种“以我为中心”信念的支配下,形成了“东方学”,而西方世界正是依靠炮制和宣传“东方学”来统治东方世界的。这种西方大国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等的文化关系的批判性理论,就是“文化帝国主义”,它主要是揭示和批判西方世界在进行政治经济入侵过程中,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的文化扩张、文化霸权。这种入侵一改以往赤裸裸的凶残面孔,带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似乎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引导。但是随着西方政治、经济的世界性发展,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也开始在全世界发生强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世界的西方化。”这种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上的西方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殖民。
文化帝国主义的出现,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也往往被作为所谓的“一元化”倾向的主要来源。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形态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中占据着主流和中心的地位,对其他文化形态产生不平等和不均衡的信息流动,从而使得以发展相对较差的国家地域文化为主要代表的弱势文化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诸如在非洲国家一间破烂不堪的房屋内,一家老小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好莱坞大片、选美比赛或是拳王争霸赛的类似场景,也许在弱势文化的国家里随处可见。这便是当下“美国方式”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
这样的现象不也正充斥这我们的生活吗?我们年轻的一代追求所谓欧美明星“欧范儿”的装束,以“麦当劳”为代表带来的快餐文化,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代表的迪士尼文化,西
方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不是比我们传统文化节日更受到重视吗?这些外来的生活方式都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许我们还不自知,因为“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但是,我们对这种生活方式和所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基于一种“同意”的。正如对葛兰西指出,这种文化霸权的形成需要以被统治者自愿地接受和赞同作为前提,依赖于达成某种一致的舆论、世界观和社会准则,是在一个交融着斗争与谈判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中完成的。这种文化是在对被统治者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的接受和包容基础上实现的。美国学者汉斯•摩根曾直言不讳地这样说道:“文化帝国的东西是最巧妙的,并且它能单独取得成功,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以此为手段而改变两国的强权关系。”听着这段话让人不寒而栗,但是确实帝国主义文化的本质现状,也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反思。
我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向来带有暧昧性和矛盾性,对物质与科技层面的文明较乐于接受,并时常主动吸取,而一旦涉及精神文化层面就显得踌躇,甚至强烈抵制。这是因为人文文化带有特殊的民族性和情感与意识形态的因素。实际上“跨文化传播并非是单向的全一体化文化运动,它包含着全球化与地域性、同质与异质两种力量的对峙与互动”。就现状来看,各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传播出现同质化或者单一全球化的局面。对于信息相对贫弱的国家来说,强国很可能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帝国主义”,弱国将失去在世界上的声音,甚至其原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极有可能被加以改造。就是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要代表的强势文化在许多层面取代了本土文化,使得文化的多样性失去了其真实的意义,而成为了空洞的形式。
好莱坞大片的传播承载着鲜明的美国文化烙印,而20世纪末,以张艺谋、陈凯歌、离安为代表的导演也开始放弃曾经长期坚守的民族文化阵地,向好莱坞舶来品看齐。开始了好莱坞式的“鸿篇巨制”。日本动漫产品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动漫市场,从《柯南》《灌篮高手》《机器猫》直到后来的《千与千寻》《死亡笔记》《龙珠》,其渗透出的大和民族积极、容忍的价值观和武士道精神极易影响青少年的心智和价值观的形成。反观国产动漫,尽管也曾有过诸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等的辉煌,但在IT时代扑面而来时,国产动画很快因技术、理念、思维的滞后而失去竞争力。这些都是信息发达国家特色文化“输出”到全世界的典型例子,但是中国又有多少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呢?
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我们不能一味的排斥外来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应该看到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坚持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但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