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社会里,产品质量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并且在不断寻找着改善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质量管理及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质量控制的每一步骤,充分利用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使企业运营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力争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将不合格品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提质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质量质量控制应用

【目录】

一、质量的概念

二、质量管理的概念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

四、质量控制的概念

五、质量控制的原则

六、质量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每个企业面都临着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获得优秀的产品质量才可以以此为资本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质量管理的重点就是质量控制,只有保证企业生产产品及服

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质量控制状态下,充分利用质量控制方法发现隐患并及时排除,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才能真正使质量得到持续性的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质量管理的对象,如何看待和认识质量,这是质量管理的前提。质量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它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理解。狭义的质量概念是指产品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这些方面的综合反映就是产品的质量。然而,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产品最终质量的好坏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产品的制造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品的设计、原材料、工艺、加工、检验、包装、发销、售后服务等,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了广义的产品质量概念。它不仅包含狭义质量的内容,而且还把工作质量也包括进去。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除了在技术环节上精益求精之外,也应该在产品的质量管理上下工夫,使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质量的定义。根据ISO9000:2000标准,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二、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什么是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制订质量标准并使之实现而采取的所有方法,都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2)质量管理就是考虑到要使消费者完全满意,而为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生产,企业的各个部门互相协作进行保持和改善产品质量而努力的有效

的体系。

ISO9000:2000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为:“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个定义的突出特征,在于它强调了组织进行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但不是质量管理的全部。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

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大历史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勒提出了在生产中将计划与执行、生产与检验分开的主张。于是在企业中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有人专职负责制定标准、有人专职负责实施标准、有人专职负责按照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的“三权分立”的质量检验管理。这种“事后把关”的质量管理采取全数检验的方法,耗费资源,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由于“事后把关”的检验不能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于是促使人们去探寻质量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20世纪20-3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概率和数理统计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926年美国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是新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的“质量控制图”,从而解决了质量检验事后把关的不足。此后,抽样检验法、抽样检验表的提出和二战期间美国制定的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的普遍实施,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向统计质量管理发展。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 全面质量管理产生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加之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已从注重一般产品性能发展到讲究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管理理论有了新发展,其中突出的一点是“重视人的因素”、“参与管理”,强调依靠职工搞好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广大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主在大公司垄断控制市场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组织起来同垄断组织抗争。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为了满足和适应这些新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对局部生产过程进行把关式的质量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人们要求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大众逐渐意识到产品质量的形成不仅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他涉及的许多过程、环节和因素有关。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统统归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系统、协调的运作,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由此,费根保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和理论,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得以普遍接受和应用,企业的质量管理进入了新的一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国际标准组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由一个概念体系组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必

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既不能以其他管理职能来取代质量的中心地位,也不能放任自流;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让顾客满意与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不是其中的一方得益而其他方受损;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的长期成功,而不是短期效益或者哗众取宠的市场效应。

四、质量控制的概念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它适用于对组织任何质量的控制,不仅适用于生产领域,还适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的采购、服务的提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配置,涉及组织内几乎所有的活动。

质量控制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例如,为了控制采购过程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措施可以有:确定采购文件(规定采购的产品及其质量要求),通过评定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规定对进货质量的验证方法,做好相关质量记录的保管并定期进行业绩分析。为了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而采用的评定方法可以有:评价候选供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其产品样品、小批试用、考察其业绩等。再如,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例如某一工序的质量,可以通过作业指导书规定生产该工序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加工方法、检验方法等,对特殊过程或关键工序还可以采取控制图法监视其质量的波动情况。

五、质量控制的原则

质量控制的原则是:以全面性、预防性为主,以事后把关为辅,最终达到降低不不合格品的效果.

(一)全面性

一个不合格品的存在,往往是由多个缺陷组成的。它们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