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精神看共产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精神看共产主义
【摘要】无论是从整个马克思学说来说还是针对共产主义,批判性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具鲜明的阐释特色,批判精神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品质,贯穿于马克思理论发展的始终,在不断扬弃和创新中走向成熟,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批判本身。同时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批判中走向了现实。
【关键词】批判;共产主义;实践;异化
所谓批判,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人或者事物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中首要的构成要素就是批判精神。这中精神得益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批判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批判本身。文章力图从理论批判、实践批判来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
一、理论批判
针对理论批判来说是对各种非科学的理论进行鉴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贯穿着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主线,所以理论批判实质上是基于实践活动而展开,通过批判与资本主义有关的社会理论,从而在科学
的分析中发展自己。
(一)对旧的共产主义者的批判。共产主义的学说并不是马克思首创。“社会主义学说”在十九世纪时期青年马克思从事革命理论活动时就已经盛行起来。“共产主义”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迅速流行。从共产主义思想的渊源上来说,共产主义是一门关于废除私有制的学说。正是在“如何废除私有财产”这一点上,马克思和他之前的所有共产主义分道扬镳,并以此为核心,批判了他之前的共产主义学说,形成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第一次提出、阐发和论证了他的共产主义观点和思想。他对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解集中于下面一段话:“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认得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二)对空想主义者的批判。所有的空想主义者,都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同情无产阶级,但他们不懂得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不懂得建立共产主义具有经济的性质,知识诉诸理想和愿望,不能引导无产阶级摆脱自身困境,找不到通往共产主义的切实可行道路,只能是陷入空想。马克思指出“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
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这一观点对我们批判空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属于共产主义,只有切实搞好经济建设,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从青年黑格尔派开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批判就一直存在,在他的哲学理论思想走向成熟之后,对经济的批判也走向了系统、深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他的共产主义学说作了较为系统和深刻的论证。马克思在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特殊的生产方式,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就是对这种为追逐价值增殖而导致的一切剥削手段――分工、协作以及机器的使用的批判。
二、实践批判
(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批判。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露出来。”这就是说,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逻辑起点就是对他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批判。但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资本主义,而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各阶段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各方面发展历程的科学分析,进一步深刻地阐明了废除私有制的社会条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趋势,经典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
过程。
(二)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批判。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运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革命是“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过去的革命总是以一种新的私有制代替旧的私有制,而共产主义革命是彻底消灭私有制,这是过去一切革命都无法做到的。
马克思由于把握住了私有财产的本质是“人的劳动的异化”,所以他的关于扬弃这种异化的学说和运动即共产主义就有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意义。作为扬弃私有财产和异化的共产主义,是以原有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对私有财产和异化等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状况展开的一种批判与重建,而这种批判和重建并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的现实的实践运动,它的目的是人,人是这场活动的主体,活动的目的也是人,是人扬弃自身的物化状态。
(三)对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哥达纲领批判》把共产主义形态区分为两大发展阶段,详尽的描述了两个阶段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把社会主义说成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而不是把它看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克服资本主义的遗留痕迹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共产主义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分阶段按步骤来的一项长期运动。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的这种自
发性消除了,世世代代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人们能够自觉的利用经济规律来进行生产。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才能为消灭私有财产创造物质前提,而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将为消灭私有财产创造精神前提。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李世忠.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与体系架构[J].学术论坛,2006(2).
[4] 周启杰.历史反思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
作者简介:李春燕(1990- ),女,湖北宜昌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