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01--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优.选)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②宏观经济学特点(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④政府的经济作用(1)政府要稳定经济;(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3)政府从事生产;(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①国民收入账户——GDP(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
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两个缺陷: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币政策, 它是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 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 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 价格、汇率等等。
12
本课框架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篇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国民收入的 决定与均衡。 第三篇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四篇 研究和探讨诸如通货膨胀和紧缩、 就业和失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宏观 经济问题。 。 第五篇 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 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这种历史背景 下,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经 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 本课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前者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 括了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萨缪尔 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新一辈的著名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家主要有:George Akerlof 和 Janet Yeellen、 Oliver Blanchard、Greg Mankiw 和Larry Summers,Ben Bernanke , 他们号称“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是用来分析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是一
个较为复杂的“质量”概念。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定程
度及结果,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总体进步和居民生活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PPT

就业率
02
劳动力市场中就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关系
03
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影响国家经济
增长和社会稳定。
通货膨胀率与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率
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 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来衡量。
物价水平
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 平。
通货膨胀的影响
影响货币的购买力和财富 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 定和经济效率低下。
详细描述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时期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期,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的经 济学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这一 时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新古典综合学派
总结词
新古典综合学派试图将古典宏观经济学 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强 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结构等。
个体分析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企 业)的经济行为和特征,以及它
们对总体经济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新兴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经 济学家为主导,试图超越传统宏观经济学理 论,从不同角度研究宏观经济问题。这一时 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派,如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等,这些学派在理论 观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0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 题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
VS
详细描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试图 将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 学结合起来,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 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 定。
01宏观经济学导论精品文档12页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重点提示: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
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
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
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
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
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因此,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水平及其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
宏观经济学在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析目•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录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02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凯恩斯主义革命01020302030401新古典综合派与货币主义论战新古典综合派:融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权衡取舍理性预期革命: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崛起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工资与价格黏性市场不完全竞争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协调失败与多重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微观基础与宏观现象的连接从个体行为到总体经济表现的桥梁03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概念,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大卫·李嘉图强调劳动价值论和自由贸易。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需平衡、经济增长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节,反对政府干预。
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经济稳定。
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讲稿第⼀篇宏观经济变量第⼀章总产出⼀、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产总值和国内⽣产总值(1)国民⽣产总值(GNP):指⼀个国家或地区⼀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们直接使⽤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产投⼊品,不能直接使⽤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GNP是流量⽽⾮存量。
流量是指⼀定时期内发⽣或产⽣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不按国⼟原则计算。
(2)国内⽣产总值(GDP):指⼀定时期内在⼀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产净值与国内⽣产净值国民⽣产净值(NNP)与国内⽣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个国家或地区⼀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体现了⼀个国家或地区⼀定时期内⽣产要素收⼊,即⼯资、利息、租⾦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般在⽣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般在收⼊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收⼊(PI):⼀个国家或地区⼀定时期内个⼈所得的全部收⼊。
它是国民收⼊进⼀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的转移⽀付,如失业救济、退休⾦、医疗补助等。
5. 个⼈可⽀配收⼊(DPI):个⼈收⼊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付;加转移⽀付;等于——PI减个⼈所得税;等于——DPI⼆、总产出核算的⽅法1. 收⼊法:把⼀个国家或地区⼀定时期内所有个⼈和部门的收⼊进⾏汇总。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一章宏观导论

精选ppt
4
本章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四、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精选ppt
5
“宏观(Macro-)” 希腊 文表示“大”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一词, 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 里希1933年提出。
凯 恩 斯 于 1936 年 发 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被称之为宏观经 济学之父。
体经济的运作,是更加深入地考虑具有税收与
储蓄的市场供需平衡问题。
精选ppt
8
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
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
是什么导致了失业?
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
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 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
么影响?
精选ppt
9
研究问题之一:长期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
精选ppt
6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精选ppt
7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 究对象,研究他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 的关系,讨论没有税收与储蓄情况下消费者的 需求行为、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以及市场的供求 平衡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 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
❖ 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 影响
精选ppt
19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 年平均增长率14.15%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五、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新古典综合派与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主 义的解释与发展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在 20世纪50-60年代,他们之间的争论对经济 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 就经济理论与政策倾向来看,新古典综合 派的主流地位是难以动摇的。
23
宏观经济学导论
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二战后,西方各国都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全面 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等人把凯恩斯主义的 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结合 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发展了凯恩斯主 义,并且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践,对各国经济理 论和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时至今日 新古典综合派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的主流。
11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的物理学,而宏观经 济学则非常类似于医学。
从理论结构上讲,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 核算理论”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相当于解剖 学、生理学的内容;而“失业理论”、“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与“开放经济理论”相当于病理学的内容;此外,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则相当于药理学和诊断学 的内容。
24
宏观经济学导论
五、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又出现了以美国经 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 他们更为彻底地拥护自由放任。理性预期 学派的出现被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 革命。
25
宏观经济学导论
五、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7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 导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 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法 3、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4、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二)宏观经济的模型分析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
❖ (1)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方法。实 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的,也即是 对客观事物的状况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的真实性陈述;
❖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同失业率相比,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合性稍显逊色。 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 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 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得最为突出。
2、经济的周期波动
❖ (3)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5、国际经济
❖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 济都是开放经济,或者说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 金融联系的经济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 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
❖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财 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支付活动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 加影响。在当前的中国,由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还不高,因 此,税收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支出政策亦主要体现在 对各级政府的支出以及国有企业投资政策的管理上。货币政 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济运 行的情况。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美国行使中央 银行职责的是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个体(个人与企业) 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单个变量(商品的数 量、价格、产量)的数值决定。 微观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指挥 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 学的中心范畴。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 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政策及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在理性人及完全竞争市场的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深刻分析。
凯恩斯革命:建立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构架。随着 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 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 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 独立的理论体系。
“看得见的手”理论——国家干预经济。
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 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古典经济学: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假定。在古 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 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 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 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 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 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 中几乎被淹没了。
主讲 经济管理学院 李凤芝
看不见的手
每个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 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 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 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 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 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 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 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 效果为大。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经济增长不能过快, 经济增长不能过快,否则会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也不能过慢,否则会引起失业和通货紧缩。 经济增长也不能过慢,否则会引起失业和通货紧缩。
•
收入政策
又称“工资与价格控制” 是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之一, 又称“工资与价格控制”,是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之一,指政府为了影 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降低物价的上涨速度。 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降低物价的上涨速度。
•
汇率政策
参考文献
•
好的经济类传媒
– – –
第一章 导论
1.1 1.2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问题和政策目标
1.3 本书框架
1.1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背景
亚当•斯密 )《国富论 (1)1776年,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的发表, ) 年 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国富论》的发表, 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提出了“ 。《国富论 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 的手” 的手”,即市场力量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最优状态 。 马歇尔, (2)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里德 马歇尔,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里德·马歇尔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按照马歇尔的理论, ( 1890年),按照马歇尔的理论,西方应该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不可 年),按照马歇尔的理论 西方应该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能出现大危机和大萧条,只有局部的不均衡,而且市场也能够靠自发 能出现大危机和大萧条,只有局部的不均衡, 的作用来实现均衡。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得到普遍认可。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的作用来实现均衡。萨伊定律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得到普遍认可。 年代的经济危机来自于20年代泡沫经济的大崩溃。 1924年美国经济 年代的经济危机来自于20年代泡沫经济的大崩溃。在1924年美国经济 20年代泡沫经济的大崩溃 就出现了投机热潮,主要是投资于不动产。 1928年 就出现了投机热潮,主要是投资于不动产。到1928年,投机热转移到 曼哈顿地区的股票市场,股市同现实经济完全脱节。 1929年10月 曼哈顿地区的股票市场,股市同现实经济完全脱节。从1929年10月21 黑色星期一”开始,一切都结束了,股市暴跌,末日来临。 日“黑色星期一”开始,一切都结束了,股市暴跌,末日来临。经济 危机由此开始,一直持续到1933 1933年 这次经济危机的后果是:5000万 危机由此开始,一直持续到1933年。这次经济危机的后果是:5000万 人失业,无数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付诸东流, 人失业,无数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付诸东流,银行纷 纷倒闭,GDP从1929年的1040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560亿美元 年的1040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560亿美元, 纷倒闭,GDP从1929年的1040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560亿美元,市场 水平倒退到了19世纪。而古典经济学无法对此作出解释。 19世纪 水平倒退到了19世纪。而古典经济学无法对此作出解释。 (4)这促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同时,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身经济 )这促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同时, 学研究正是因为曾经经历了这个可怕的年代。 学研究正是因为曾经经历了这个可怕的年代。 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神话。 世纪30 (3)1929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神话。20世纪30 )1929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神话 20世纪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 宏观经济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2021/3/6
7
•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即他研究 的不是经济中的个体,而是经济总体,因此宏观 经济学也被称为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微观 经济学被称为个体经济学或个量经济学。
2021/3/6
2
因为掉了一颗钉子就丢了一只马掌, 丢了一只马掌就毁了一匹战马,毁 了一匹战马就输了一场战争,输了 一场战争就丢了一座城池,丢了一 座城池就输了一个国家。
因为睡了一次懒觉就有了一次迟到, 有了一次迟到可能就丢了领导的一 个好印象,丢了一个好印象就可能 丢了一个职位,丢了一个职位就可 能丢了一个CEO。
• 外生变量:其数值需在模型之外决定的变量,它的 变化是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在建立模型时可以 假设其固定不变。它是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主 要是政策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 的变量。
2021/3/6
27
•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程式有两类:
• 一是定义方程式(difinitional equations),又 称恒等式,代表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这类 方程式不能用来解释经济变量的行为,没有未知的 参数需要计量,它们在模型中的作用是提供计算资 料,以便使整个方程体系完整可解。
2021/3/6
25
•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理论模型(theoretical models):理论模型是 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已有的经济理论,即完全按理论本 身来建立模型,传统的作法是根据理论来选择模型所 要解释与估算的变量。
01宏观经济学导论信管

学习和参考书目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高教出版社 –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
大学出版社 –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 萨缪尔森:经济学(下)版本很多 –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打鸟问题
•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智力题,请小岚回答,老 师的题目是这样的:“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 还剩几只?”
亚当·斯密第一次宣称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 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一方面批判了 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来 源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又克服了重农主义 者所持有的只有农业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偏 见,从而明确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三)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
• 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瓦尔拉斯)
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奥地利学派(门格尔、瓦 尔拉斯和杰文斯)提出边际效用论,这是微观经济学 理论的开端。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 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 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
国 30
民
收 入
20
增
长 10
率
(0
)
-10
-20
-30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年00份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 •
第二节
• • •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第一章 宏观导论

●
谷底
●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14
我国经济的周期变化
20 15 10 5 0
–5
–10
2013-8-4
78
80
82
84
86
88
90
第一章
92
导论
94
96
98
趋势成分
00
15
周期成分
宏观经济学
增长速度
研究问题之三:失业(Unemployment)
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16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36
3. 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社会背景对经济学提 出了新的要求。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确 立。 在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 有效需求理论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37
区 别:
研究对象 解决问题 中心理论 研究方法
微观 个体经济活 资源最优 价格理论 个量分析 法 经济学 动者的行为 配置 及后果 宏观 社会总体经 资源充分 国民收入 总量分析 决定论 法 经济学 济行为及其 利用 后果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29
联
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 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 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经济学的 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 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 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第三,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 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所以,两者的理论分 析只适用于发达的市场经济,不适用于计划经济,也不完全适用 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的转型经济。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 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宏观经济学第1章 绪论

.
37
经济周期描述的是一国经济围绕增长趋势 线进行有规律的扩张(复苏)与收缩(衰 退)的现象
GDP变化的趋势线是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 用时,GDP所经历的变化路线
.
32
Business Cycle
.
33
物价,产出与就业通过经济周期相互联系 起来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 差异:
产出缺口 = 潜在产出 – 实际产出
图1-1
.
4
研究目标:短期内资源的如何充分利用 和长期内如何通过资源的增加等途径来 保证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根据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 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经济周期理 论、通货膨胀理论、财政与金融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等。
.
5
大炮
黄油
.
6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研究首先假定制度是已知的、既定 的,制度本身或制度变动的原因和后果不是 宏观经济分析范围以内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在进行总量分析时,通常也把个 量当作已知的、既定的前提。
.
8
流量分析: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
的变动以及对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 分析。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总投资、总消 费、总储蓄的变动及其造成的影响,是凯恩 斯宏观经济学考察的重点。
存量分析:是对一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
的数值以及对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 分析。如一定时点上的资本存量和消费品存 量,它们对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增长同样起 着重要作用。
.
17
不同经济体平均增长率的差异是重要的 第3章和第4章考察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国家
间增长率的差异 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ppt

中国的失业
中国通货膨胀
从1979至1994年,我国经历了4次通货膨胀较 高的时期,第一次发生在农产品价格松动以 后的1980年(6%);第二次是1985年(8.8%);第 三次为1988年,零售物价上涨了18.5%,通货 膨胀率达到二位数;最后一次是1993年和 1994年,通货膨胀率分别是13%和14%。
古典方法
标志:1776,Adam Smith,The Wealth of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经济
活动达到某种最佳的状态。 前题:所有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商品市场
运行良好,即市场迅速出清。 结论: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变动是协调个人行为的
经济周期 商业周期,产出的急剧收缩和扩张,经济的 繁荣与衰退。
失业 经济衰退所伴随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失业的增加, 即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而找不工作的人数增加。
六个方面
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 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经济经 历了通货膨胀。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与金融来往。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与支出政策)与货
融市场逐步形成。
中国的金融改革
1978-1994 金融体制框架的构建阶段; 1994-2019 金融体制的调整与充实阶段; 2019-至今,金融体制的深化与完善阶段。
上市公司数
保险公司数目
中国的对外开放
197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个显著的变 化是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大。中国对外贸 易额逐年增长,已成为世界生产产品的主 要出口国和进口国。成为欧洲、北美、日 本和东南亚的主要贸易伙伴。
进出口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元)
外资投资企业数目
1.3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 学科存在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01 判断是非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于1996年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1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NP中。
14、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15、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17、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18、在行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视为府购买。
19、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不被消掉。
20、用收入法计算的GP中包括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参答案:1.T2.F.3.F 4.T 5.F 6.T 7.F 8.F 9.F 10.F 11.F 12.T 13.T 14.F 15.T 16.F 17.T 18.T 19.T 20.T02 选择题1.“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有直接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入(PI)D.国民收入(NI)3.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要计入个人收入(PI)之中A.房租B.养老金C.红利D.银行存款利息4.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 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企业转移支付C.间接税D.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7.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A.GNP=C+I+G+(X-M)B.GNP=C+S+G+(X-M)C.GNP=C+I+T+(X-M)D.GNP=C+S+T+(M-X)8.用收入法核算GNP时,不应包括()A.折旧B.间接税C.出售股票的收入D.工资9.用支出法核算GNP时,不应包括()A.政府转移支出B.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C.企业投资D.政府购买10.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以下()不属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同一类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入1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工资C.资本折旧D.间接税1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收入及增长分析B.收入与就业分析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14.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入D.国民生产净值15.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 )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宏观经济学
导论
01010203040
90
91929394959697989900名人名语
~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事
件或公共政
策时,总是记着各种模型。”
——格里高里.曼昆主要内容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1.3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1.5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6 本书的结构体系4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管理学(Management Science):研究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企业的目标。@经济学(Economics):
研究社会如何在整体社会范围
的有效的利用资源来
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方式和目标,因为经济运行的决策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因此也研究企业和个人在经济运行中的动机和行为,经济学从本质上讲是宏观的。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
作
情况
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6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也是以理性人、市场机制等经济学前提为基础方法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致。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前提,讨论如何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宏观中也有个量分析、总利润、投资成本,微观中也有总量,个量总是引申到一般。7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如何衡量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如何认识经济—认识经济运行状态和规律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政府的作用和政策8
@表达理论的四种方式–语言、表格、图形、模型@宏观经济学分析三大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宏观经济学三个行为主体–政府、企业、居民户@宏观经济学的四个经济部门
–政府、企业、居民户、国外
市
场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和
内容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和
内容
研究内容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
o
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人均劳
动
生产率增长美国1
9
00-2000年人均实际GDP1.1宏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Business
C
ycle)
@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和扩张
,
一个国家
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和增长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等周期性现象。商业周期的不同特征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
释1.1宏观经济学
的
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三:失业(Une
m
ployment)
@基本概念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度量方法失业人
口
除以总劳动力人口美
国
1900-2000年失业率1.1宏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Inflation
)
@基本概念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产生原因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费需求过望、工资等成本上升。美国19
0
0-2000年通货膨胀率1.1宏观
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Internatio
n
al Economy)
@封闭经济@开放经济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外贸盈
余
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