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代表方:是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些医学 流派或者一些医学大家,在理论上创新的同时,相应 临床上产生的,代表这种理论的典型的方剂。
象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集中反映了李东垣 “甘温除热”治法。
又比如象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集中反映了他学术 思想方面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补阴学派的思 想。 3、常用方:是经过很多年临床运用中被公认的,确定 有效的方剂。
20
六、明清时期 (明代侧重在方药共融发展,药方发展中互相 影响。清代又走向由博返约 规范整理。) 21
七、近现代时期 (方剂学更加快速发展时期)
1.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 为杰出代表。
2.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3.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4.中药新药的研究与生产。
22
②专指《黄帝内经》和仲景之方。
③专指仲景之方
2、时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
3、成方: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为后世医家所公认的
方剂。
4、禁方(秘方):秘而不传的方
10
11
12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学习要求: (1)了解方剂学发展每一历史时期的时
代特点; (2) 从先秦开始,到近五十年分为七个
八法之间的关系:即清代·程钟龄在它的代表作《医学心悟》中所言: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30
依据八纲推导八法的思路
31
八法的含义:1、汗法:
32
2、吐法:
33
3、下法:
34
4、和法:
35
5、温法:
36
6、清法:
37
7、消法:
38
8、补法:
39
40
41
第三章在教学大纲安排里面,基本上是属于三类内容。三类内容是属 于提示的。主要靠自学。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方剂的概念
辨证论治 治法
≠ 在处方上写几味药
5
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 门学科。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 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 理是理论,包括生理[脏像学说为代表]、病理[病因病机学
42
七方 (一)大方:药味多或量大,以治疗病邪较盛之证或下焦疾患的方剂, 须顿服 (二)小方:药味少或量少,或分次服,以治疗病邪较轻之证或上焦 疾患的方剂 (三)缓方:药性缓和,用于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需长期服用。 (四)急方:药性猛烈,用于病势危急证,急于取效。 (五)奇方:单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单数的方剂 (六)偶方:两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双数的方剂 (七)复方: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的病的方剂
8方剂学的学习ຫໍສະໝຸດ 法1.紧密连系已学各科知识 。 2.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4.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5.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方论》、
《医方集解》、《医方考》、《成方切用》、 《绛雪园医方选注》。
9
有必要了解的几个名词
1、经方:①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
学习方剂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学习,
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具备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 为以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教材里根据方剂的不同性质把方剂分为三类 : 基础方 、代表方、 常 用方。
7
1、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总结 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 临床较少单独不变使用,它反映了病机共性。
43
十剂
(一)宣剂:用宣散涌吐之品治疗胸闷、呕恶等壅塞之证 (二)通剂:用通利之品以治疗乳汁不下,湿痹留滞经脉等证 (三)补剂:用补益之品,治疗正气不足等证 (四)泄剂:用开泄之品,治疗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 (五)轻剂:用轻浮之品,治疗外感表邪、肌腠闭塞无汗之证 (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越、惊悸不宁证 (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尿道结石 (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盗汗、遗精、遗尿、泻泄、 崩漏带下等久病滑脱之证 (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 之证 (十)湿剂:用滋润之品,治疗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津液不足44
1、七方说:又名七方分类法。(源于《内经》)所谓七方,是指的大、 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大、小、缓、急、奇、偶、复。 复方。 2、病证分类法:源于《伤寒杂病论》如:太阳病,少阳病等。 3、主方分类法:施沛的《祖剂》是很典型的一本主方分类书籍。 4、治法分类法:(以法统方)最早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 涩、燥、湿后面各加个剂字。它是从药物分类沿用而来。比如,治虫、 痈疡,这类是病证了。本种分类法为一种综合的分类方法,所以又把它 叫综合分类法。
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
23
24
25
26
27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三节 常用治法
28
29
治法的源流:源于《内经》(《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充实于《
伤寒杂病论》。后又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至清代·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 《医学心悟》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八法”之名----汗、吐 、下、温、清、消、补、和。
说为代表],以及 治法、方剂、中药。 (2)方剂学,还强调临床运用。在理论与临床运用方面探
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
方剂先于治法而产生。
6
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学习方剂的目的和任务
方剂学的学科性质: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四环
节之一,是其中“法”的具体体现,“药”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 中“治”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 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1
主要内容 1、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2、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及学习
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历史时期,至清为止具有代表性的一 些方书。掌握其时代,历史意义、特 点及作者。
13
方剂学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 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究竟成于何时尚无定论。
一般将其分为七个时期:
(1) 先秦时期
(2) 两汉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隋唐时期
(5) 金元时期
14
一、先秦时期(方剂学的产生和初步的发展阶段)
15
二、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
16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
17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临床制方偏于实用,略 于理论探讨)
18
四、隋唐时期(方剂学进步较快,大部头方书出现)
19
五、 金元时期(方剂学全面发展阶段)
象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集中反映了李东垣 “甘温除热”治法。
又比如象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集中反映了他学术 思想方面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补阴学派的思 想。 3、常用方:是经过很多年临床运用中被公认的,确定 有效的方剂。
20
六、明清时期 (明代侧重在方药共融发展,药方发展中互相 影响。清代又走向由博返约 规范整理。) 21
七、近现代时期 (方剂学更加快速发展时期)
1.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 为杰出代表。
2.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3.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4.中药新药的研究与生产。
22
②专指《黄帝内经》和仲景之方。
③专指仲景之方
2、时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
3、成方: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为后世医家所公认的
方剂。
4、禁方(秘方):秘而不传的方
10
11
12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学习要求: (1)了解方剂学发展每一历史时期的时
代特点; (2) 从先秦开始,到近五十年分为七个
八法之间的关系:即清代·程钟龄在它的代表作《医学心悟》中所言: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30
依据八纲推导八法的思路
31
八法的含义:1、汗法:
32
2、吐法:
33
3、下法:
34
4、和法:
35
5、温法:
36
6、清法:
37
7、消法:
38
8、补法:
39
40
41
第三章在教学大纲安排里面,基本上是属于三类内容。三类内容是属 于提示的。主要靠自学。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方剂的概念
辨证论治 治法
≠ 在处方上写几味药
5
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 门学科。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 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 理是理论,包括生理[脏像学说为代表]、病理[病因病机学
42
七方 (一)大方:药味多或量大,以治疗病邪较盛之证或下焦疾患的方剂, 须顿服 (二)小方:药味少或量少,或分次服,以治疗病邪较轻之证或上焦 疾患的方剂 (三)缓方:药性缓和,用于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需长期服用。 (四)急方:药性猛烈,用于病势危急证,急于取效。 (五)奇方:单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单数的方剂 (六)偶方:两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双数的方剂 (七)复方: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的病的方剂
8方剂学的学习ຫໍສະໝຸດ 法1.紧密连系已学各科知识 。 2.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4.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5.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方论》、
《医方集解》、《医方考》、《成方切用》、 《绛雪园医方选注》。
9
有必要了解的几个名词
1、经方:①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
学习方剂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学习,
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具备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 为以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教材里根据方剂的不同性质把方剂分为三类 : 基础方 、代表方、 常 用方。
7
1、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总结 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 临床较少单独不变使用,它反映了病机共性。
43
十剂
(一)宣剂:用宣散涌吐之品治疗胸闷、呕恶等壅塞之证 (二)通剂:用通利之品以治疗乳汁不下,湿痹留滞经脉等证 (三)补剂:用补益之品,治疗正气不足等证 (四)泄剂:用开泄之品,治疗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 (五)轻剂:用轻浮之品,治疗外感表邪、肌腠闭塞无汗之证 (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越、惊悸不宁证 (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尿道结石 (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盗汗、遗精、遗尿、泻泄、 崩漏带下等久病滑脱之证 (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 之证 (十)湿剂:用滋润之品,治疗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津液不足44
1、七方说:又名七方分类法。(源于《内经》)所谓七方,是指的大、 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大、小、缓、急、奇、偶、复。 复方。 2、病证分类法:源于《伤寒杂病论》如:太阳病,少阳病等。 3、主方分类法:施沛的《祖剂》是很典型的一本主方分类书籍。 4、治法分类法:(以法统方)最早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 涩、燥、湿后面各加个剂字。它是从药物分类沿用而来。比如,治虫、 痈疡,这类是病证了。本种分类法为一种综合的分类方法,所以又把它 叫综合分类法。
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
23
24
25
26
27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三节 常用治法
28
29
治法的源流:源于《内经》(《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充实于《
伤寒杂病论》。后又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至清代·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 《医学心悟》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八法”之名----汗、吐 、下、温、清、消、补、和。
说为代表],以及 治法、方剂、中药。 (2)方剂学,还强调临床运用。在理论与临床运用方面探
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
方剂先于治法而产生。
6
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学习方剂的目的和任务
方剂学的学科性质: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四环
节之一,是其中“法”的具体体现,“药”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 中“治”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 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1
主要内容 1、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2、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及学习
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历史时期,至清为止具有代表性的一 些方书。掌握其时代,历史意义、特 点及作者。
13
方剂学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 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究竟成于何时尚无定论。
一般将其分为七个时期:
(1) 先秦时期
(2) 两汉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隋唐时期
(5) 金元时期
14
一、先秦时期(方剂学的产生和初步的发展阶段)
15
二、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
16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
17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临床制方偏于实用,略 于理论探讨)
18
四、隋唐时期(方剂学进步较快,大部头方书出现)
19
五、 金元时期(方剂学全面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