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Of Studies”解读

摘要:“Of studies”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传世佳作之一,其文风典雅明快、语言凝练简洁、思维缜密、修辞生动形象,警句迭出、寓意深刻、。“Of Studies”抒写了他对读书的看法,科学的指出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

关键词:Of Studies 寓意深刻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弗朗西斯·培根于1651年1月22日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新贵族的家庭。培根是近代科学方法的奠基人,他生平有很多的著作,《新工具》是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侧重研究的是科学的方法。说到百科全书,人们一下子就想到赫赫有名的狄德罗、达朗贝,却少有人想到培根。事实上,培根是近代最早提出编撰百科全书的人。在这里,他的著作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培根在哲学史、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论人生》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充满哲学的思想。“Of Studies”是《培根论人生》中的其中一篇,也是英语文学中妇孺皆知的劝学名篇。“Of Studies”文章开篇先立论,再谈论如何读书,最后通过举例论证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

一、论点鲜明力度

“Of Studies”从读书的作用先立论,分析了读书学习对人生不同凡响的深刻寓意,同时讨论人们对读书学习态度的取向、方法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培根认为读书的作用有三,即“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其在人生中的具体体现亦有三,即“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如此凝练简洁的几句话,却道出了读书的功用。学习的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一样。用培根的话说,“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这个说法颇似孟子“仅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教诲。中国历史上也有关于读书学习的不少名言,如:南朝裴松之的“读书百遍义自见”,清朝徐洪钧的“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朱熹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毛主席也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各自道出了自己对读书学习的看法,而最让我惊讶的是培根的“Of Studies”开篇就用排比的句式,层层深入、递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句子简洁却不失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语言寓意深刻、论点鲜明。

二、培根论读书的方法

培根集中地对学习方法作了科学的概括。读书不该太驰惰,也

不该为了装饰而读书,更不该当照本宣科的书呆子。培根在文章中也表述了他的观点:“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s, to make judgdir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ur of a scholar.”此外,培根很注重经验,他说:“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读书不能全凭经验判理,而学识亦不可脱离实际独存。经验与学识,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互补的。在培根看来,这两方面的积累是人生所不可或缺的知识积淀。学习要得法,要积极思考,不要装饰过甚,不必照本宣科,要和实践相结合。事实也证明了,人们的学问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对读书态度的不同,也决定读书者获益的效果不同。读书不求学问长进,是一种庸人读书心态。怀着这种不求进取的心态读书,是不能从中获益的。所以培根告诫学人,“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s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由此可看出,端正读书的态度,才能更好的向真理迈进。

那么,如何读书呢?“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won by observation. ”对于不太重要的、质量粗劣的书,我们不必一一斟酌,知其中梗概便可。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

而对于少数好书,就要精读、细读、反复的读,并领略其中奥妙,为己所用。读书的方法,自然涵盖对所读之书的选择和所读内容的鉴赏这两个方面。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读书的方法还包括所谓之“不读之读”。“不读之读”,即由于种种原因,读者不直接阅读有关书本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有关评介文章或他人的读书笔记来了解有关著作的基本思想和内容。这种读书方式,其实就是现代人常用的凭借的学习方法。人们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出于种种原因。一则原著阙如,无法直接欣赏,于是便通过阅读他人的笔记或评介以足心愿。二则时间有限,无法一一拜读,只好寻求便捷途径了解其大致内容要旨。自然,采用这种读书方法的,恐怕也有投机之嫌。对于孜孜以求于学问的莘莘学子而言,此法之运用,必得统筹兼顾,否则必然陷入人云亦云的泥沼之中。那么,相反的,对于有价值的书,我们应当一一斟酌,好好研究,并用经验和实践来检验真理的正确性。

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像培根那样读书。有太多的书,太多的选择,而往往会不知道如何抉择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来源不只是限于课本上,但书依然是知识的海洋,值得人们探索和追求。书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知识的积淀,可以作为我们在以后人生上的借鉴,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摒着一颗求知的心,抛弃一些没有“营养价值的书”,要知道自己欠缺哪些方面的学习,哪些书籍没有必要花时间一一斟酌,借鉴他人的注释就好,哪些书籍需要一一下功夫,充分利用我们的大脑思维,这些都要弄清楚。学习不要太驰惰,也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