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

---引言

同志们,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继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战略之后,在2003年12月份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战略,那就是人才强国战略。坚持靠科技、靠法制、靠人才来兴国、治国和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党把人才的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也使国家的发展战略更加完善。那么今天我想围绕着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这一个主题主要讲三个大的问题。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个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社会历史背景。2003年12月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这在我党执政以后还是第一次。中央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是有它的背景的,这些背景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一些分析。

1.1、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是社会历史发展正在走向以人为本。那么在农业时代,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是土地和体力。那么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是设备和资金,那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把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人的创新能力看作是人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所以在农业时代人们看重的是体力,在传统的工业时代人们更看重得是设备和资金,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是知识、智力、技能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有三大特征,第一个特征在经济增长当中,人的知识贡献的底柱在日益上升。世界经和组织的成员国有一个统计资料,在这些成员国当中他们的经济增长65%以上是来自于人的知识的贡献。第二个特征,产业结构日趋智能化,第一产业的结构比重在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尤其是第四产业,信息产业将会成为朝阳产业。在信息产业当中对于人的知识、人的智力、人的技能和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产业工人日趋智力化和脑力化,蓝领工人、体力工人的比重在下降,而白领工人、智力工人和脑力工人的比重在上升,这三大特征都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会逐渐确立起来。社会历史发展有一条规律,那就是历史越往前追溯,人以外的因素在社会当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比较大的。

比如说在原始社会,人与外的动物世界、自然界、自然灾害等等等等,对人的制约作用是非常大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知识、人的科学家还有科学知识的力量在发展中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改造自然界的力量也在增强,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人自身当中的知识,那些智力,那些技能,那些创新精神,那些创新能力将在社会发展当中日益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历史发展是越来越走向关注人本身。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江泽民主席在

2001年上海APEC的一个会上讲了这么一个观点,他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事关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我想这是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一个背景,从社会历史大的背景当中加以认识,加以分析。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第二个背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才做保证。我们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来讲一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这么一个背景。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双重关系。第一重关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第二层关系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的。

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

我们先看第一层关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追求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么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么一个目标,离不开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小康社会是靠人来建设,是靠人来推动,是靠人来实现的。人是什么样的,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状况,也会影响着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状况。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呢,是要靠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是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逐步地实现小康社会达到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中,有一个现象是必然要出现的。什么现象呢,当我们的经济文化有所发展之后,就有一个进一步如何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反过来,当人在社会历史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的时候,也有一个如何以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方式来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所以作为主题,全面发展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是离不开全面发展的人来建设的,这是第一层关系。

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还有第二层关系,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在1978年我们国家迈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那个时候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还要带动社会全面的发展。但当时历史现实的必然性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是比较注重经济增长的。虽然没有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相对比较看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创造人生活的社会物质条件,这个任务看的是非常重的。当然在操作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一些片面化的倾向,有些地方出现了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跑资金,跑项目,跑设备,办一些资源消耗性的化肥厂、造纸厂、水泥厂。这么一种发展观应该说功不可没,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为那一部分发展观有一个理论的基础,往往把生产力主要看作是一种物的方面的增长,产值、利润、指标都是这些东西,把生产力当中人的方面反而给忽略了。这么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付出哪些代价呢?归纳起来有三种代价,第一种代价叫做环境污染,天没有原来的蓝了,云没有原来的白了,水没有原来的清了,空气没有原来清新了,我们饭桌多了很多…。第二种代价叫做生态失去平衡,第三种代价是一手硬,有些地方一手软了,这三种代价必须要加以消除,把它限制到最低的限度,不然的话会诋毁我们发展的成果。虽然发展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且有些发展往往是通过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这个寻求发展的再生之路,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发展限制到最低的限度。根据我们实践当中的经验教训,根据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观的代价呢,我们又提出了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应该说社会全面进步这么一个目标的提出,对经济增长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从今天来看我们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