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紫癜

一、中医

1、中医名称:紫斑病、葡萄疫、血风疮。

2、病因病机:本病的外因多在风、热、湿诸邪,内因主要在脾肾阳虚,两者均能导

致血不循经,溢出外络,凝滞肌肤,发为紫斑;累及脏腑则致腹痛、便血、尿血

诸证。

(1)风热伤营外感风热之邪,炽于营血,而致血热妄行,血分热甚故红斑如

锦纹,热壅喉咙故痛。

(2)湿热蕴阻湿热与气血相搏,而致血热络损,外则血溢肌肤,发为紫斑,内

则蕴阻肠胃,发为便血。

(3)阴虚火旺素体阴虚血热,虚火内动,热伤血络,热迫血行,血不行经,血

溢肌肤而成紫斑。

(4)统摄无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有统血之功。脾气素虚,或思虑饮食伤脾,导致脾虚不能统血;或禀性不耐,劳倦伤气,使之气虚不能摄血,统摄无权,血

不归经,外溢肤表而成紫斑。

(5)脾肾阳虚火不生土,运化无能,脾阳虚不能统血,寒凝气滞亦见血溢紫斑。

3、诊断要点

(1)患者以7岁以下幼儿为主,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2)皮疹多发于下肢,特别是小腿伸侧更重,偶尔见于上肢与躯干。

(3)初起在皮肤上发现针尖大小的瘀点、瘀斑和斑丘疹,约经2~3周后消失,时隔不久,又分批陆续出现新的皮疹。

(4)部分伴有关节疼痛,甚至红肿热痛,部分合并腹痛、呕血、便血、尿血等全身症状。

4、治法

(1)内治法:

1)风热伤营证

症状:斑色初起鲜明,后渐变紫色,分布较密,发出与消退均较快,伴有瘙痒,有关节疼肿痛,脉浮数,舌质红,苔薄黄。

治法:凉血活血祛风,化斑解毒。

方选:消斑青黛散加减。

青黛20g 玄参20g 沙参20g 柴胡20g

知母15g 黄连20g 甘草15g 莲子心15g

生石膏60g 生地30g 炒牛蒡子25g 荆芥25g

2)湿热蕴阻证

症状:紫斑多见于下肢,间见黑紫血疱,时有糜烂,伴有腹痛较剧,甚则便血,腿踝肿胀,轻重腹胀微痛,纳呆,恶心呕吐,舌质红或紫,苔黄腻,脉濡

数。

治法: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方药:三仙汤、芍药甘草汤、失笑散合方化裁。

薏苡仁30g 滑石(包)30g 赤芍20g 杏仁20g

蒲黄炭20g 白通草15g 甘草20g 竹叶20g

白茅根40g 赤小豆40g 丹皮25g 紫草25g

3)阴虚火旺证

症状:紫红斑,色不鲜明,分布不密,反复发作,兼有虚热烦躁,面赤火升,腰

膝酸软,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降火止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生地25g 炒丹皮25g 玄参25g 大蓟20g 小蓟20g

山药30g 白茅根30g 茯苓20g 龟甲(先煎)15g

枸杞子20g 紫草20g 泽泻20g

4)统摄无权证

症状:起病较缓,紫斑色淡暗,分布较稀,时越时发,迁延日久,伴有腹胀便溏,恶心,纳呆,面色萎黄或虚浮,自汗,气短,精神萎靡,肢倦无力,心悸,

头晕,目眩,唇淡,舌质淡,苔少,脉虚细。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炙黄芪30g 党参25g 茯神25g 熟地黄25g

当归20g 炒白芍25g 白术20g 炙甘草10g

桂圆肉15g 广木香15g 阿胶15g(烊化)

5)脾肾阳虚证

症状:慢性反复发作,病程日久,斑色淡紫,触之欠温,遇寒加重,伴有面色苍白,或紫暗,头晕,耳鸣,身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腹痛喜按,

舌淡或偏紫,脉细弱。

治法:补肾健脾,温阳摄血。

方药:黄土汤加减。

伏龙肝(包)45g 白术30g 甘草20g 阿胶(烊化)20g

制附子15g 菟丝子25g 仙鹤草25g,黄芩20g。

(2)外治法:

1)中药熏洗:血热型予白茅根、丹皮、黄芩、金银花、石膏各30g,水煎,熏洗治

疗以清热凉血。虚寒型予桂枝、附子、当归、川芎、淫羊藿、白茅根各30g,水

煎熏洗治疗以温阳散寒。

2)中药涂擦:血热型予白茅根、丹皮、黄芩、金银花、当归各30g,打粉调匀涂擦

治疗以清热凉血。虚寒型予桂枝、附子、当归、川芎、淫羊藿、白茅根各30g,

打粉调匀涂擦治疗以温阳散寒。

3)中药封包:血热型予白茅根、丹皮、黄芩、金银花、当归各30g,打粉调匀涂擦

后予封包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虚寒型予桂枝、附子、当归、川芎、淫羊藿、白

茅根各30g,打粉调匀涂擦治疗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功。

(3)针灸治疗

1)毫针法血热证:血海、三阴交、太冲、委中(点刺放血少许)

脾虚证:膈俞、脾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风火湿热证: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血海、三阴交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2日1次。

2)灸法八髎、腰阳,隔姜灸,每次45分钟,日1次

(4)穴位注射:膈俞、血海,用维生素B12 200~400ug+辅酶A50单位,针刺得气后缓慢推注0.5~1.0ml,日一次。

二、西医

1、概述: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临床表现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如荨麻疹、

多形红斑、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部分患者伴有腹部、关节及肾脏方面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

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皮肤损害者占80%以上:以胃肠道症状首发者占10%~20%,极少部分患者可以胃肠道症状为本病的惟一早期表现;肾脏症状常在起病1个月内出现也可于3~6个月甚至2年以上才出现。起病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或不同形式的发热、头痛、厌食的全身不适,2/3以上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一次发作持续不到1周,数天或数月的发作间歇后可出现第2次发作,其发作方式可以与第1次相同,常反复发作4~5次,最后自行消退,但有些患者可频繁发作达数年之久。尽管起病方式或发作方式如此,但主要的临床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症状、腹痛及肾炎。

(1).皮肤损害皮肤损害常呈对称性分布,多见于下肢、臀部外侧、上肢和其他部位,尤其是双小腿及双踝周围更常见。皮损的形式开始表现为红色斑点、丘疹或荨麻疹,以后逐渐扩大而融合成特征性的紫癜,有时可融合成大疱,其中心有出血坏死,皮损大小不等,可高起皮肤。有时可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多形性红斑或局限性弥漫性水肿,水肿是由皮下泛发性毛细血管炎所致,局限性水肿多位于肢端,个别患者有瘙痒感和感觉异常。

(2).关节疼痛 80%以上的患者有关节症状,其特征为多关节疼痛,但也可表现为单关节疼痛。关节疼痛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持续性,很少发生关节肿胀及关节腔积液。常受累的关节为踝、膝、肘和腕关节,当这些关节肿胀伴低热时,易误诊为风湿热。

(3).腹痛 70%~80%的患者有腹痛,尤其是儿童患者多见。以突然发作的肠绞痛多见。腹痛的原因是由消化道黏膜水肿、出血所致,疼痛的部位一般位于脐周和下腹。有时腹痛剧烈,且可反复发作,此时若皮损不明显,则极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予以手术治疗。腹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呕血、便血,也可伴有腹痛腹泻交替发生,严重病例可由于肠道不规律蠕动而诱发肠套叠。大多数患者腹痛发作一、两天即自行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

(4).肾脏症状半数以上患者发生肾脏病变。可发生明显的肾小球肾炎样改变,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尿、发热和水肿。肾脏受累可为自限性,也可因反复发作而转变成慢性肾炎,严重时可出现发热或发热危象,甚至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的病变程度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加重,成人患者肾脏的病变

较重,一般在两年内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3、病因及发病机制

(1).体内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并且这种免疫复合物是由IgA形成的。当这些具有抗原性的物质进入体内,便可刺激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产生大量的IgA抗体,与其结合成免疫复合物,随循环到达身体各部并沉积于血管壁上,在补体的参与下,主要有C

3

和备解素的参与,通过激活补体旁路系统而造成组织的免疫损伤。如此损伤主要发生在皮肤、肾和肺的小血管,特别是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可发生坏死性炎症,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及血浆等外渗,造成皮下组织、黏膜、内脏组织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从而产生皮肤紫癜、肾及消化道等部位的出血。通过免疫病理已经证实,在本病受损

组织部位有IgA免疫复合物及C

3沉积,未发现有C

19

和C

4

等。在先天性C

2

缺乏的患者同样

可发生本病。由此可以说明本病是IgA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旁路系统所致。当IgA免疫复

合物在血管壁上沉积并由C

3a 、C

5a

和C

5、6、7

面的作用下,产生趋化因子,使大量的中性粒细

胞在炎症部位聚集,各种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如VCAM-1、ICAM-1和LFA-3在炎症过程中均起到关键性作用。局部聚集的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而导致炎症反应。同时,血管内凝血机制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参与本病的病理过程。

(2).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性坏死性血管炎。皮肤小血管可见有IgA沉积,有出血、水肿等类似Arthus反应性血管炎改变。胃肠道及关节可有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