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讲解
大学语文课件ppt
![大学语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e407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2.png)
06
大学语文的案例分析
如何鉴赏一首古诗
总结词
了解背景、分析意象、体会情感、比较 异同
VS
详细描述
鉴赏古诗需要先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背 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 情感和思想,最后可以将多首诗进行比较 ,深入理解其异同和特点。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词
深入了解、积极传播、创新发展
详细描述
大学语文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的核心内容 •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 大学语文的应用领域 • 大学语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大学语文的案例分析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引入文化元素
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相关 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 趣。
鼓励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强化基础知识
确保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为能力 培养打下基础。
注重能力培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 、表达等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交流技巧, 提高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更好地 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理解。
05
大学语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01
02
03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等 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 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大学语文ppt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307e63844769eae109ed56.png)
写作特点
(四)运用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以增强说理的力量。
1、比喻句——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说 明冉有、季路辅佐季氏的失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 这一比喻有双重语意。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 龟玉。“虎兕出于柙”比作季氏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 中”比作颛臾被消灭,这是一层语意。第二层语意是将冉 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人。“虎兕出于柙”行凶, “龟玉毁于椟中”,看管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比喻 含义丰富,非常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冉有曰:“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 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课文第一段结构
首先交代了季氏将伐颛臾的背景。 后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起此事。 后孔子陈述了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
①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②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是时,四分鲁国,季氏有二,孟孙、叔孙各一。独附 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欲取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 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 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朱熹《论语集注》
课文第二段结构
冉有、季路推脱责任。 孔子进行反驳。
①先是引用周任的话。 ②然后运用两个比喻反驳冉有和季路的错误。
第三段课文结构
冉有、季路表明自己的观点。 孔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丘也闻……既来之则安之。” 季路、冉有违背了这些原则。 孔子指出了季氏“忧”之所在。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课件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2299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9.png)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 •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 • 大学语文写作技巧 • 大学语文实际应用 • 大学语文案例分析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学 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 化素养。
特点
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审美 性等特点,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阅 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 素养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
大学语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 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 审美能力。具体案例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 族》中的乡土文化表达、余华的《活着》中
的生命意义探索等。
外国文学案例分析
总结词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知
详细描述
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学传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 化认知。具体案例包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 历史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现代人困境等。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
总结词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是大学语文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详细描述
外国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 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代表作品有《哈 姆雷特》、《悲惨世界》、《百年孤独》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拓宽视 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发展状况。
《大学语文绪论》课件
![《大学语文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7e02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f.png)
01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 要性
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传承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 习,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对世界各地文学作品的介绍和比 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流 的能力。
优秀文学作品。
A 语言文字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首先注重语言文字基 础知识的传授,包括语音、词汇、
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B
C
D
实践活动与拓展
课程还安排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活动, 如写作、朗诵等,并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 读、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展知识面。
文化背景介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课程 还会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成绩评定与反馈
成绩评定
依据考核内容与形式,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 ,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成绩。
反馈机制
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有 针对性的改进和
大学语文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深 入的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培养 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将更好 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
详细描述
在大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应积极思考文学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 异同点,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形成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同时,学生还应勇于质疑和挑战传统观点, 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见解。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总结词
课堂讨论与互动是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 环节,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可 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性思 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对教师的感谢与祝福
大学语文(蒋雪艳)课件
![大学语文(蒋雪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5752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2.png)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人 文情怀。
教材使用及参考书目
教材
《大学语文》(蒋雪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概观》等。同时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以丰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
02
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经》选读
比较文学研究前沿动态关注
01
比较文学理论创新
关注比较文学理论的新发展,如跨文化比较、文学人类学、生态批评等
。
02
跨文化对话与互译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对话与互译,探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
用和影响。
03
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关系研究
关注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探讨经典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
07
唐宋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探讨
唐宋诗词背景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词创作达到巅 峰。
重要作家及作品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代诗人,苏轼、 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 品如《将进酒》、《春望》、《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等。
代表性文体
唐诗、宋词。
创作技巧探讨
意象运用、意境营造、音韵格律、修辞手法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 子于归,宜其室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01
03 02
《楚辞》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
《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 飞》等,表现了汉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和爱情婚姻观念。
大学语文ppt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4ac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a.png)
课堂互动法
0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教学
01
02
03
实地考察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模拟教学法
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 模拟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 的方法。
项目教学法
学生自主或小组完成一个 实际项目,教师提供指导 和反馈,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0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老师 和同学交流,这有助于加深对课
程内容的理解。
04
定期复习
定期复习所学内容,以确保掌握 所学知识。
学习技巧
使用记忆技巧
采用各种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制作思维 导图等,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课程内容。
制作学习卡片
将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写在卡片上,随时随 地复习。
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 面。
小组学习
与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学习和讨论,这有助 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资源推荐
图书馆资源
大学图书馆通常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参考书籍,可供 学生借阅和参考。
在线课程资源
许多大学都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可以在网上学习相关 课程。
学术期刊和论文
查找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以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的 细节和最新研究进展。
与特点,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02
分析代表性作家的创作特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如鲁
迅、茅盾、巴金等。
03
通过文学特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思
潮的特色与优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别能力。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43d01459eef8c75fbfb32c.png)
大学语文第一讲远古神话教学重点1、关于神话2、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异同3、了解并掌握希腊神话的异同4、《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成就分别有哪些5、掌握《世代如落叶》以及《西西州的神话》的中心远古文学:原始歌谣、远古神话为什么要了解神话《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每个民族的精神都可以看作是该民族文化的精神原型,它以朦胧的朴素的形式表现了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态度。
各种神话所反映和面对的问题是普遍性的,然而它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互不相同。
正是从这些殊异的回答中,我们可以追寻到各种文化最初的分野。
1、内容是关于神或神化了的英雄的故事2、以记叙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人叙事3、具有浪主义风格——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神话的分类:创世、始祖、洪水、战争、英雄、爱情、发明创造;中国、外国……评析:思想内容:首先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折射了先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艺术特点:首先,语言简练、质朴、篇幅短小精悍;词语以单音节为主、句子整齐而富有变化;音韵和谐、便于传诵;其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有形象。
古希腊神话(一)神族(二)古希腊神话产生的原因首先古希腊神话也起源于对自然力的崇拜。
通过简单的类比,把自然物拟人化,认为“人死为鬼,树木成精;顽石能思,鸟善会语;物无不神,无鬼不灵。
”;其次还反映了人类氏族社会的发展。
如阿玛宗人的神话、俄狄浦斯的神话标志着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另方面还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取材于历史故事。
例如特亚战争所引发的一系列神话故事。
(三)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荷马史诗》以及别奥提亚诗人赫西俄德的《农作与日子》和《神谱》。
诸神起源普罗米修斯阿耳哥船的英雄们(伊阿宋和美狄亚)忒修斯俄狄普斯杀父娶母七雄攻忒拜特洛伊战争俄底修斯……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1)从外貌特征来看,神皆具有人兽杂糅的形体特征。
从性格特征来看,中国神话的发展过程不是单纯的美化,而是伦理化,中国神比人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行。
大学语文教学ppt课件
![大学语文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a8d39ef524ccbff12184ec.png)
19
颜回与过劳死
20
范仲淹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断 齑 画 粥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在其中。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新 程中,有 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
老师了。”
1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原意】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 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 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1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
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 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 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 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 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55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谆信
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垂拱:垂 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56
正本清源:最早出于《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
43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
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44
文章结构: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大学语文说课ppt课件
![大学语文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a1cd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9.png)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重重语语文能力力培培养养 重重人文精精神神建建树树 重职业素质引导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素 质 目 标
1、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 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和健康人格,提升文学品味 。
2、培养学生忠诚爱国、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廉洁 守信、自主探究、团结协作 等职业精神。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2、增加话题讨论和即兴演讲
• 3、评价的时候先肯定,再提出不 足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三)教学过程
11 第一环节: 呈现任务 22 第二环节: 自主探究 33 第三环节: 交流评价 4 第四环节: 知识延伸
容大 学 语 文 说 课 内
一 课程定位 二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三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五 教学资源 六 教学效果与反思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一、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 融合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 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 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 课程。
大学语文课件第一讲45页PPT
![大学语文课件第一讲4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f07bd979563c1ec4da711b.png)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于我若浮烟。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5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2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2](https://img.taocdn.com/s3/m/a349a0a9852458fb760b5681.png)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3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1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2
省略与延宕
省略是从“用与不用〞情节组合的角度来构建的 情节模型。在情节组合的过程中,某些情节有意地被 省略、制造一定的情节空白,激发读者结合自己的知 识和经历来补充与完善。
巧合也是这样,小说作者有意识地将两个互不相 关的事情碰撞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发生一种误会与巧 合。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5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2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1.分解 生活事件中,有些有较高的审美价
值,有些是无意义的琐事和一般性的事 件,那么小说作家就要根据表现主题和 塑造人物的需要,把生活素材中的精粹 内容分解出来,把那些不能表现生活本 质的假象或一般化的素材剔除出去,这 就是通过分解方法使情节典型化。
01 小说根本常识
13
1.3 小说的开展 1.3.3 当代小说的开展
第二阶段〔1978—1989〕
十年文革使当代小说受到致命的打击,第二 阶段之所以是从1978年算起而不是“文革〞结束 的1976年,因为就小说的真正“复苏〞来说,是 以这一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这 就决定了80年代的小说历史充满了过渡时期的特 点:新的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标准诞生 以前,必然会经历痛苦的文化蜕变和自我斗争。 在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方面,几乎从“伤痕文学 〞起,每一次新的创作和理论的探索都会引起强 烈的反响甚至争论,总的说来,80年代的小说充 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泼气氛。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1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1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大学语文课件PPT课件
![大学语文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04ffc56294dd88d1d26b00.png)
答案 4
• A.婴宁以妖异惩罚好色的西临子并致死。 • B.使婴宁意识到人际社会的凶险而“矢不复 笑”。 • C.标志着自然天性的失落而这是社会制约的必 然结果,彰显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永恒矛 盾。 • D. “人罔不笑”意味着人的自然天性不可能 泯灭, 但须有时”意味着人的自然天性必须 适应人的社会性:“当笑时笑,不当笑时不笑” 这是个体人生在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中所应 采取的“中庸之道”,虽有些无可奈何的悲剧 色彩,但却是必然的。
提示
• 古典名著《红楼梦》通常是以行为和对话来刻画人物 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极少运用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 心理描写手法写人。本文是一处例外。作者描述了恋 爱中男女主人公吵架的起因和愈演愈烈并最终后悔的 过程,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深入展现了人物 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 本文的精到,在于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 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 之愈深,争吵愈多愈烈。 • 作者总括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 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 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 事。”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 地,情发 一心”,点拨的正是这个道理。
答案 3
• A. 黛玉奚落宝玉“提亲之事”。 • B. 人物心理描写,如:宝玉因昨日张道 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 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 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 C.爱到极处,反生争吵。
曹雪芹故居
简析题 4
• 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那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 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 的呢?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 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发私心了。怎么 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 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的念头。我以提,你 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 A.“金玉相对”指的是什么?宝黛为此吵架说 明了什么? • B.从哪里可看出黛玉相信宝玉是爱自己的? • C.从哪里可看出黛玉“爱得深,求得苛”的心 理特点? • D.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别号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 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 小说家,山东淄博人。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 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 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 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 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 表
《大学语文1绪论》课件
![《大学语文1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1655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f.png)
分段
将文章分成若干段落,每个段落应有一个中 心意思,避免长篇大论。
使用标题
给每个段落加上简短的标题,以突出文章的 重点。
引用文献
在写作中引用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支持自己 的观点和论据。
写作实践与评析
写作实践
根据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实际 的写作练习,如写短文、写评论等。
同学互评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出 建议和意见,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THANKS
[ 感谢观看 ]
自我评析
在完成写作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 我评价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 改进。
教师评析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指出优 点和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CHAPTER 06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大学语文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学习 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 的语文基础,提高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学科基础地位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旨 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其他 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跨学科特性
大学语文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 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培养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 念
大学语文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文章应具有实质性的内容,避免空洞和无意 义的表述。
逻辑严密
文章的结构应严谨,段落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避免跳跃和断裂。
表达清晰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晦涩难懂 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语言规范
遵循现代汉语的规范,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表 达方式。
《大学语文》本科课件-绪论
![《大学语文》本科课件-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5bce8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c.png)
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自主学习。
02
为什么要学习《大学语文》
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语文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全面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升 个人的阅读、写作、表达和 沟通能力,增强个人的思维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应掌握语言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文体特 点等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备阅读、写作、表达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综 合素质。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课程内容
涵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注重经典作品的阅读与赏析。
写作训练
通过写读后感、文学评论等方式,培养写作能 力和文学鉴赏力。
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资源与平台利用
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获取丰富的语文学习 资料。
学习平台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课程管理系统等工具,方便 快捷地进行学习。
学习技巧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归纳总结、联想 记忆等,提高学习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课程评价与考核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
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等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期末考试
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程度,占总评成绩的70%。
小组讨论
根据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贡献度等进行评价 ,占总评成绩的10%。
考核内容与标准
1
大学语文基础课件PPT
![大学语文基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1307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1.png)
语法综合应用
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分析句子 错误和改正方法,提高写作和 阅读能力。
中文阅读与写作技巧
1
写作技巧
2
培养清晰的思维和组织能力,掌握中
文写作的结构和技巧。
3
阅读策略
学习快速阅读和理解技巧,提高阅读 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文体鉴赏
欣赏、分析不同文体和文学作品,了 解文化背景和文化交流。
修辞学基础知识
文学欣赏技巧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会感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
文学批评视角
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视角分析 作品,理解多元的思考方式和 观点。
创新与评论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创作 和评论,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词汇积累
扩大词汇量,学习常用词 汇的读音和意义,提高词 汇应用能力。
词性分析
研究词性的分类和特点, 理解词汇在句子中的不同 用法。
词义辨析
学会分辨近义词和反义词, 掌握词义的精准表达。
中文语法与句子结构
基础语法知识
学习中文句子的基本结构、语 法规则和常见错误,提高语法 应用能力。
句子成分分析
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成分 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语义和 表达方式。
3
搭配与搭嘴
研究词语的搭配规律,学会正确运用搭配和避免搭嘴错误。
中文语音与音节
声调与拼音
学习声调的变化规律和中文拼 音系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拼 写。
舌位与音节
音波与音素
了解舌位在中文发音中的作用, 掌握音节的构成和拼读规则。
研究语音学中的音波分析和音 素系统,探索声音的属性和特 点。
中文词汇和词性
名著与研读
选取经典作品进行深度研读, 分析其风格、主题和结构。
大学语文ppt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cc57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b.png)
总结词
分析《围城》中独特的语言表达 技巧与艺术风格
对话技巧
《围城》中的对话设计巧妙,通 过对话展现了人物性格和情节发 展。
叙事风格
《围城》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 ,以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
《百年孤独》的写作风格与技巧
01
总结词
解析《百年孤独》的写作 风格和文学技巧
02
03
04
价值观念
《水浒传》中的故事和人物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 念,如忠诚、义气、勇敢等。
05
历史背景
《水浒传》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围城》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心理描写
《围城》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细腻 入微,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的矛
盾和挣扎。
讽刺幽默
《围城》中的语言幽默诙谐,通 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03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讲解内容
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深入 的讲解,包括背景、作者、主 题、语言特色等。
目的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掌握 基本知识点。
注意事项
讲解内容应详略得当,避免过 于繁琐或过于简略,同时要注 重启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
老师设定主题或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目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促进课堂互动。
06
大学语文的经典案例分析
《红楼梦》鉴赏
总结词
人物塑造
情节安排
语言艺术
思想内涵
深入挖掘《红楼梦》中的 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丰满、性格鲜明,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各种人物特点 。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06fd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9.png)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第一章:诗歌欣赏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诗歌的语言和形象诗歌的情感表达诗歌的欣赏方法1.3 教学步骤引入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1.4 教学活动诗歌欣赏讨论诗歌朗读和解读诗歌创作练习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散文的语言和形象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的兴趣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的语言和形象散文的情感表达散文的欣赏方法2.3 教学步骤引入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散文的语言和形象探讨散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散文欣赏2.4 教学活动散文欣赏讨论散文朗读和解读散文创作练习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兴趣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的人物塑造小说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欣赏方法3.3 教学步骤引入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探讨小说的人物塑造引导学生进行小说欣赏3.4 教学活动小说欣赏讨论小说朗读和解读小说创作练习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小说创作的质量第四章:戏剧欣赏4.1 教学目标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戏剧的情节、人物和对话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的兴趣4.2 教学内容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的情节结构戏剧的人物塑造戏剧的对话艺术戏剧的欣赏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戏剧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戏剧的情节结构探讨戏剧的人物塑造引导学生进行戏剧欣赏4.4 教学活动戏剧欣赏讨论戏剧朗读和解读戏剧创作练习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戏剧创作的质量第五章:文言文阅读5.1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培养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5.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方法文言文的欣赏方法5.3 教学步骤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指导学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欣赏5.4 教学活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练习文言文讨论和解读文言文创作练习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质量第六章:现代文学作品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特点学会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培养对现代文学的欣赏能力6.2 教学内容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方法6.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方法深入解读现代文学作品6.4 教学活动现代文学作品讨论现代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练习6.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学作品的批评质量第七章:古代文学作品鉴赏7.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和风格培养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7.2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7.3 教学步骤引入古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引导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7.4 教学活动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讨论古代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模仿创作练习7.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八章:外国文学作品探讨8.1 教学目标理解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主题思想培养对外国文学的跨文化欣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外国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形式特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批评方法8.3 教学步骤引入外国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形式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翻译和批评方法阅读外国文学作品8.4 教学活动外国文学作品探讨讨论外国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批评练习8.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九章:比较文学研究9.1 教学目标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9.2 教学内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研究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步骤介绍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教授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9.4 教学活动比较文学研究讨论比较文学案例分析比较文学研究练习9.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比较文学研究的质量第十章:文学批评与写作10.1 教学目标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文学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和方法文学批评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教授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和方法10.4 教学活动文学批评写作讨论文学批评写作工作坊10.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学批评文章的质量第十一章:现代诗歌创作11.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诗歌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11.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现代诗歌的鉴赏和批评11.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和鉴赏11.4 教学活动现代诗歌创作讨论现代诗歌朗读和解读现代诗歌创作练习1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诗歌创作的质量第十二章:现代散文写作12.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写作现代散文的基本技巧培养写作现代散文的兴趣和能力12.2 教学内容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现代散文的鉴赏和批评12.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鉴赏12.4 教学活动现代散文写作讨论现代散文朗读和解读现代散文写作练习1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散文写作的质量第十三章:现代小说创作13.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小说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小说的兴趣和能力13.2 教学内容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现代小说的鉴赏和批评13.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小说的创作和鉴赏13.4 教学活动现代小说创作讨论现代小说朗读和解读现代小说创作练习1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小说创作的质量第十四章:现代戏剧创作14.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戏剧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戏剧的兴趣和能力14.2 教学内容现代戏剧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戏剧的创作技巧现代戏剧的鉴赏和批评14.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戏剧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戏剧的创作和鉴赏14.4 教学活动现代戏剧创作讨论现代戏剧朗读和解读现代戏剧创作练习14.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戏剧创作的质量第十五章:文学综合实践1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文学知识和技巧培养文学作品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文学鉴赏和创作的综合素养15.2 教学内容文学综合实践的项目和目标文学综合实践的步骤和方法文学综合实践的评估和反思15.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综合实践的项目和目标教授文学综合实践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综合实践并进行评估和反思15.4 教学活动文学综合实践讨论文学综合实践项目实施文学综合实践成果展示和评价15.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实施的情况学生文学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学生对文学综合实践的评估和反思深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定义、特点和欣赏方法。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87e6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e.png)
文艺复兴文学
描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文主义、文学作品和思想 ,以及代表人物如莎士比 亚的创作等。
欧美文学
17世纪文学
分析了17世纪欧洲的巴洛克文 学、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等,
以及它们的特征和影响。
18世纪文学
探讨了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 、文学作品和浪漫主义等,以 及代表人物如歌德、席勒等。
19世纪文学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传承文化经典
大学语文课程涉及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培养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考能力和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 生态度。
03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总结词
丰富多彩、奠基之作
详细描述
先秦文学包括《诗经》、《尚书》、《周易》等,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思想价值,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唐文学
总结词
气势恢宏、文化辉煌
详细描述
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辉煌时期,汉赋 、唐诗等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 度,如《史记》、《汉书》、《唐诗三百首 》等。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
《哈姆雷特》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 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简·爱》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孤女在追求自由、尊严 和爱情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挫折。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 奇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Ⅱ)
第20篇《世说新语》(P128-130)
过江诸人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 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注释: 1、辄:(zhē) 2、.愀:(qiǎo) 3、戮:(lù)
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常常帮助恺。他曾经把一株高二尺左右的珊瑚树 送给王恺。(这株珊瑚树枝)叶繁茂,世上少有 能与之相类的。王恺把它拿给石崇看。石崇看过 之后,用铁如意敲击它,手一挥起,珊瑚树就碎 了。王恺感到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有这样 的珍宝,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石崇说:“不 值得懊恨。现在我就还给你,”于是吩咐身边的 人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高达三四尺的, 枝条美丽,世间绝无仅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株, 与王恺那株不相上下的珊瑚树有很多,王恺不由 得感到怅惘,心中若有所失。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 李广将军。
评析:
高适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边塞诗约二十余首,最著名的 是这首《燕歌行》。诗的思想内容很丰富、复杂、深刻:
1、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征战;
2、谴责边防失策、将帅无能,致使战争旷日持久;写军 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
译文:
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 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 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颌在饮宴的中 途,叹著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 什麼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大家都 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 导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道:“大家应该 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於像 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评析:
第一则侧重记言,通过新亭对泣场景、气 氛、人物心情、风貌抒写,传达出人物各 自的精神境界。
第二则是记行为,王子猷雪夜访戴这种不 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 体现出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
第三则重在记事,通过写石崇与王恺斗富, 揭露豪门贵族的奢侈与骄纵。
学习重点:
注释:
1、争豪:比赛富有。穷:极,尽。绮丽:指华丽的衣物。 舆服:车辆与衣服。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柯:树枝。扶疏:繁茂分披的 样子。罕:少有。比:比较。指物枝可比可并。
3、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疾:通“嫉”妒忌。色: 脸色。厉:严厉
译文: 石崇与王恺比赛谁最富有,双方都极力用最华丽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
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
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
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
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
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
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
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 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 关山重围。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 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 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1、猷:(yóu) 2、剡:(shàn)
译文: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 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 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 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 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 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 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 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 逵呢?”
(1)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2)了解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魏晋时期及其 当时的社会风气,掌握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 物性格的特点。
(3)体味《世说新语》简洁隽永、含蓄委婉、 以叙为主的写作特点.
第21篇《燕歌行》(P131--133)
【唐】高适 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 《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 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 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 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 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 功勋受赏。
边庭飘飖哪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 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催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
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
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争中的思乡之情。
诗中有对比,有批评,有怨愤,有讽刺,有歌颂,有同情。 涉及受战争牵连的各方面人物:天子、将军、士兵、思妇、 敌人。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 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 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 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 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 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