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以来的祖国统一大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978年以来邓小平谈话录
据1978年到1984年的中共高层言论,围绕“一国两制”说明这 一构想的形成过程,尝试概念表述(内涵与价值)。 70年代末邓小平还没有明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法, 但基本思想已较清楚,较完整;80年代初“一国两制” 有了具 体内容和完整表述,并成为统一大业的国策 ;1984年《政府工 作报告》以官方形式、法律文献的效果正式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的唯一含义,是主权所在核心所 在,不能两种表述。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乃创造性智慧
一、陈述已知,建构知识结构
迄今为止的历史,是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些问 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事件?
◆香港走失问题 ◆澳门走失问题 ◆台湾分离问题
一、陈述已知,建构已有的知识结构
1.20世纪80年代初,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型 一 国 两 制 的 构 想 与 实 践 2.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运用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3.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问题上的努力 (1)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2) 20世纪90年代政治领域的交流 (1992“九二共识”、2005“连胡会”)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 统 一 大 业 推 动 中 华 民 族 的 复 兴
二、讲历史,阐述认识(独立地提出不同看法) 【纪事本末· 台湾· 下】 1987年以后的台海局势
据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概括两岸关系发展的领域及其标志性 事件;“一国两制”首先是一个政治命题,是针对台湾问题提 出的,有人认为:在“一个中国”的语境里,台湾远没有触及 政治底线。是这样吗?我们的纠结在哪里? ◆九二共识和政党领袖访问大陆是政治领域的重大进展, 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持续进行,日益密切,经贸往来互利互补。 ◆否认九二共识、台独隐患犹在;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几乎是蒋介石时代的原地踏步; 2008年以后也只是暂时消除了分离独立的可能性。 ★历史问题的解决考验新的政治智慧。 面对历史的A面与B面 感受我们的喜与忧
又一个历史问题?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愁(1971年台北)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还有一个历史问题?
二、讲历史,阐述认识 【纪事本末· 港澳】1.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大事记
推断老师何以要回顾中英谈判的历程?中英最终签署《联合声 明》说明了什么? 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谈判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利益平衡历程, 是政治智慧的较量 ,也是国家实力和主权意识的表达。
2.港澳回归和香港回归十年后
在合作分享中地说说祖国统一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从 港澳回归意义出发…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因而是中华民族 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 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也是中华民族的爱国 主义传统,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现代化历 史进程的动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为民族复兴创设一个良好 的国内和平环境。台湾问题的纠结正在这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检测一下,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了
(3)阐释区旗的含义(从紫荆花、白莲花、五星的图案出发)
(4)看一段视屏,最能够说明“结束外国占领的历史”的 信息是什么?中英之间的香港问题实质上是什么问题? (5)邓小平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 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我们是讲信用的,中英双方努力了, 还由于……。可以填补省略号的表述应该是?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在香港和澳门的土地上, 国旗先后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驻——主权象征 “一国两制”成功运用
检测一下,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了
(7)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 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 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 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8)“一国两制”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和台港澳 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其思想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区域自治 D.祖国统一 (9)当2000年用“遍插茱萸少一人”指代时,这“一人”指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钓鱼岛 (10)看一段视频,对2007年的这段视频信息解读最恰当的是 A.台湾人民热烈欢迎一国两制 B.台湾民众普遍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已经被台湾人民知晓 D.香港实践认可了一国两制
检测一下,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了
(6)释读图片:下列图片与什么历史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关?将 这些图片分为两类,并且说明理由.
图 一
图 二
图 三
图 四
二、讲历史,阐释概念 【纪事本末· 台湾· 上】 1、1949至1979年的台海局势大事记
据30年局势变化,所谓的“台湾问题”的含义是什么(提示: 可以遵循文本格局,从问题由来、问题解决的历史机遇、台海 两岸的政治态度、问题实质等方面逐层探讨)
检测一下,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了
(1)“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 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2007年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 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 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 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 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 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期99年 新 界 九龙
1860《北京条约》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一个历史问题?
但悲不见九州同
1553年,葡萄牙人借晾晒被 水浸湿的货物为由,进入澳 门,并贿赂官员开始在澳门 长期居留。 1887年3月26日,葡萄牙政 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友好 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 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