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最全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要统一事件,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以及明朝的统一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统一过程,理解统一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统一大业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统一过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心理、情感等,培养同理心。
(二)问题导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对历史上的统一有何认识?”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以实用性为原则,确保案例与教材紧密相关。教学案例将侧重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兴趣。同时,我将运用人性化的语言,避免机械性的机器语言,确保教学案例符合教学实际大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统一事件,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以及明朝的统一等。
2.能够分析统一过程中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并评价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史料阅读和解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_祖国统一大业_教学设计_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
(2)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策略:教师可以使用背景材料及影视材料,还原当时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情景从而更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2、教学难点: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策略:结合时政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探讨,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说明依据,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
3.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标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展示香港、澳门、台湾风光图片,可配轻柔的背景音乐。
[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和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课堂设问]: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诗人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过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人为地造成了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
建国五十多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历史的使命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怎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6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关注他们的过程表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在作业评价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和现实意义。
3.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我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此外,我还将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物事迹。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深度。针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现实意义。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统一大业以及历史背景;2.理解统一大业对中国的重要意义;3.探讨统一大业的进程以及影响。
二、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短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中国的统一大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知识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大业,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唐朝统一全国、清朝统一边疆地区等历史事件。
同时,解释统一大业对中国的意义,如确立国家统一的权威、实现民族团结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统一大业的进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发言人,将讨论结果呈现给全班。
4.案例分析教师准备一些与统一大业相关的案例,如各个历史时期的统一战争、建立统一的政治制度等。
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影响统一大业成功与失败的因素。
5.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皇帝等,让学生体验统一大业的过程和困难。
6.现实应用让学生思考统一大业的现实意义,如今天的中国如何保持统一、如何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7.作品展示学生可以选择各种方式,如绘画、写作、演讲等,来展示自己对统一大业的理解和思考。
8.总结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统一大业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统一大业。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知识点;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4.展示:通过个人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2.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作品展示中对统一大业的思考和创意表达。
五、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的教学课件;2.短视频或图片资源;3.统一大业相关的案例;4.制作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
教学设计9: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形成过程和台湾社会现状;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图片、分析材料、观看视频、自由发言等方式锻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精神,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港澳台问题的历史回顾,让学生再一次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而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正是祖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通过对台湾现状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台独”分子的真面目,“台独”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难点:海峡两岸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七子之歌闻一多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澳门回归,不止一次地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稚嫩的童声表达了欢迎回归的喜悦之情,也勾起了亿万人民内心深处的创痛、苦涩和辛酸。
闻一多先生当年怀着悲愤、期待写下这首流传至今的《七子之歌》。
闻一多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七个地方,当时都被西方列强霸占。
他不会想到,时隔七十多年,西方殖民统治在我国彻底结束时,人们为他的诗谱写了优美的旋律。
可放一段童声演唱,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展示中国地图,感知港、澳、台的地理环境,图片、视频显示三地的风貌、物产、社会人情等等。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教案.doc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进而阅读有关材料,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台湾问题和解决港澳问题的具体政策上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综合分析、阐释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港澳台问题来历的回顾,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概念内涵,深刻理解“一国两制”能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祖国统一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及解决港澳问题的历程。
【教学难点】认识台湾问题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投影播放《七子之歌》FLASH动画。
)刚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么,歌曲中的“七子”又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投影展示《时局图》。
《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陈正锋【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掌握一国两制的背景提出及运用,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统一的历史必然。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运用。
教学难点:从可能性与必然性分析,得出统一的结论。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阅读──讨论──讲授”结合。
【知识梳理】一、影响祖国统一的主要问题1、香港问题: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898《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在此可设置问题“通过所学知识简述香港问题的由来”)2、澳门问题:1553年,葡萄牙海盗商人请求上岸晒货物,暂居;1557年,开始长期居住;1887年清政府被迫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占领。
3、台湾问题:国共内战,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把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二、“一国两制”的构想(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设置问题:“一国两制”是如何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意义?)1.酝酿: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三、香港、澳门回归(组织学生讨论港澳回归的原因及意义)1、香港回归(视频《香港九七回归》并展示“撒切尔夫人下跪”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回归的原因)1982:邓撒会谈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回归2、澳门回归(播放《七子之歌》)1987年4月:签署联合申明1999年12月20日:回归3、港澳回归的原因:经济──改革开放,国力增强政治──“一国两制”,灵活多变文化──民族凝聚力4、回归意义:洗雪百年国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世界同类问题提供典范。
教学设计3: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
(2)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表现,理解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引导—发现—探究—总结”范式进行教学。
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史料的阅读,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初步学会科学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设计方案,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师生共同欣赏《七子之歌》、一起诵读于右任的《望大陆》,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小组合作分析、概括“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过程、基本内涵及意义,获得分析、概括、评价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与方法。
(2)阅读图片和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掌握香港回归过程、理解港澳回归的原因和影响,获得站在一定的思想立场上运用已有的知识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观看两岸交流与发展的图片,掌握党和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措施及两岸关系新发展的重要事实,坚定“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
正确认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理论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七子之歌》,师生共同朗诵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歌声中听了远离祖国游子们的什么心声?从诗歌中读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学生回答)对!听到了游子们盼望回归的心声,读到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教学设计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当局攻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变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
2.能力方面:(1)通过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让学生学会比较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研习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重点。
香港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分析:“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难点。
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也作出了不懈努力。
关于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关于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案优秀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案优秀范文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能力。
祖国的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的统一大业教案教案标题:祖国的统一大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3. 培养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2. 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3. 祖国统一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祖国的历史变迁,激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统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2. 分析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包括战争、谈判、和平统一等方面的内容。
3. 分享祖国统一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让学生了解当前统一进程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步骤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激发他们对祖国统一的热爱和责任感。
步骤四: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统一的历史和现状。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鼓励学生自主拓展知识,加深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1. 课件、多媒体设备;2. 相关视频素材;3. 相关书籍和文章。
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的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祖国统一大业(教案)陵水中学吴灵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和平之旅”。
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运用:1.通过组织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课堂阅读、讨论、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2.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感悟祖国现代化建设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教学难点】1.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2.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全国江山一片红”邮票图片。
解说:为了庆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邮电部定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面值8分。
邮票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的游行队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大红色,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
地图下边“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红色的海洋。
因此集邮界称之为“一片红”。
但发行当日,邮电部急电全国各地邮局:立即停售,全部邮票清点退回。
“一片红”流出数量甚少,因而被人们视为珍宝,成为新中国最著名的珍邮,并名列世界珍邮之中。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一、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初步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认识我们党的伟大和非凡智慧。
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本课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通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积极探究、相互讨论、启发诱导、情境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深入领会本课知识。
以祖国统一为主线,通过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统一的背景;通过“一国两制”的提出,了解统一的方针;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理解统一的成功实践;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望统一的前景。
创设情境,渲染悲愤之情、钦佩之情、豪迈之情来树立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活动设计1、课前渲染课前播放配乐祖国风光片,风光片选取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风光图片,配以音乐伴奏《我和我的祖国》。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理解其含义,认识其意义一、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的由来;2.澳门问题的由来;3.台湾问题的由来;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所谓“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误区警示]“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非都是主体。
它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
主题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史料探究1.“一国两制”的理论材料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思考材料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答案平等会谈;“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实践材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能把香港收回来,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思考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史论总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1)一个国家。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前提。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主题: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目标:1. 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2. 认识到个人的祖国统一责任;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祖国统一的意义;2. 个人的祖国统一责任;3. 热爱祖国统一的情感培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祖国统一的图片,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祖国统一的了解和意义。
2. 祖国统一的意义(15分钟)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祖国统一的意义,包括:- 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统一能够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 统一能促进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繁荣发展。
3. 个人的祖国统一责任(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个人应负的祖国统一责任,包括:- 学习好知识,成为有用的人才;- 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和统一进程。
展示和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和分享讨论结果,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和学习。
4. 热爱祖国统一的情感培养(20分钟)通过讲故事或播放相关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祖国统一的英雄事迹和爱国故事,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热爱之情。
讨论和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如何培养热爱祖国统一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和宣传。
5. 给予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祖国统一的感悟和情感表达的作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真实情感和观点。
6. 课堂总结和展望(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展望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教学方法:1. PPT讲解;2. 小组讨论;3. 故事讲述或视频播放;4. 学生作文。
教学评价和反思: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作文的方式,能够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对祖国统一重要性的理解和个人责任的认识。
在课堂上通过故事和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祖国统一的热爱之情。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2.掌握大陆发展与台湾关系的政策措施,理解中国人民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认识到海峡两岸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紧密。
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讲述法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让学生在情境再现中再次感受历史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
在感知历史中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和重要保障,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思路设计本课的重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香港回归祖国。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情境教学为主题。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提问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谈话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史论结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课前播放《七子之歌》,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哪七子呢?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外积累已基本了解“七子”指的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旅顺、大连七个被列强侵占的地方。
歌曲哭诉了他们渴望重回母亲怀抱、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情感。
那么,这七子是怎样与祖国母亲忍痛别离,今天又是怎样回归母亲怀抱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统一大业》,引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课件打出本课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总体上把握本课知识的框架。
祖国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思考一:何为“一国两制”?此构想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又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历史意义?解决问题:1.课件打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段材料:“我们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教案教案标题:祖国统一大业一、教学目标1.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了解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本《祖国统一大业》及教辅资料。
2.多媒体教具、画板、墨水笔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民族特点。
2.提问:你认为祖国统一对我们有什么意义?Step 2:学习(20分钟)1.通过课本和多媒体介绍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包括台湾回归、香港、澳门回归以及西藏等地区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祖国统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p 3:合作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祖国统一的挑战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小组报告,讨论各组的解决方案。
3.整理学生的想法,形成共识。
Step 4:小结(10分钟)1.总结学生讨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强调共同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3.鼓励学生坚定爱国情感,努力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祖国统一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徐立伟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徐立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和平之旅”。
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运用:1.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2.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2.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教学难点】1.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2.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直观演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和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教师提问: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学生回答:强烈的思乡之情;台湾还没有回来。
教学设计8: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材料等活动,获得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外形式的重大变化而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3)认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学情分析: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
可以说,这块知识是学生自认为比较熟悉的内容。
但可能会受已有知识体系的影响,不愿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不愿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香港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音频:《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体会港澳台人民实现回归的愿望。
问: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七子是哪些呢?即近代离开祖国怀抱的七个地方;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旅大(旅顺、大连)。
可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我们的祖国是完全统一的吗?今天我们就通过第22课的学习来了解一下。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过程: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台湾设特别行政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探索和实践。
2.学生将深入了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培养我们的爱国精神。
3.学生将了解现代社会政治体制的发展和改革,了解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二、教学内容1.认识祖国统一大业2.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3.中华民国的成立4.马关条约的签订5.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6.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斗争7.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文学的探索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9.大时代下的历史责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2.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政治运动和改革3.熟悉现代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多个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2.学生需要借助教学、阅读和自学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文化及其发展历程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和互动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学和探索。
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历史,更好地发现这样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运动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多个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加强学生的自学和探索。
采用互动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文化和发展历程,需要借助多种方法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讨论和分享经验,加强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
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
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建议教师从当时社会背景切入,请同学们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意义,最后教师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
“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意义:充分说明党和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统一、结束分裂的唯一可行之路。
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可利用的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非常多,同学们也都从电视台的节目中目睹过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教学设计中回旋余地大,教师可准备节目录相片段给大家重看。
1.教师可向学生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运用并获得成功的则是对香港问题,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
2.教师在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条件时,应先请同学回顾,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割占中国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又在1898年强租新界,说明香港问题的由来;其次,应从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切入,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了解中英谈判的艰难,然后提出问题:香港问题得以解决的条件有哪些?可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发言。
最后教师总结:香港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由于邓小平外交才能的杰出,及党和中央“一国两制”方针的切实可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意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又增强了学生对党、对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感。
3.香港回归的意义,建议教师从香港回归对香港、中国、世界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
对香港而言,回归祖国怀抱,实现平稳、保证繁荣;对中国的意义,百年雪耻,开创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对世界影响,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分裂局面的形成,教师简单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形成分裂。
教师可利用课文后学习延伸部分的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余光中先生的诗,使学生感受到诗中表达的两岸分裂、骨肉分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痛,然后向学生
提出问题:“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两岸关系和缓,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教师只需点出党和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下采取了具体政策和措施。
促进两岸关系缓和,迫使台湾当局回应,为“汪辜会谈”准备了条件,为下面问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两会成立和“汪辜会谈”,教师简单介绍两会成立,得到两岸政府分别授权,“汪辜会谈”为两岸加强交流建立了正常化渠道,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4.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建议教师利用[资料回放]由学生分析八项主张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关系,然后教师指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说明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具有一贯性、连续性,是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细化,是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文件。
5.台湾政局的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时事,明确党和政府现时期对台工作的基本政策,了解两岸人民阻止任何分裂图谋,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非常强烈,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为祖国复兴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海南省海口市海师附中左燕)课改沙龙
该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教师通过补充相关的社会背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如对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目,教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切入,使学生更能深刻认识到“一国两制”是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切实可行的纲领;对于“香港、澳门的回归”一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香港问题得以解决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本课,新课标要求“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鉴于有关祖国统一的史实与材料丰富,建议教师将此内容设计为一节活动课。
活动目的:1.以香港、澳门回归和回归后的繁荣与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切实可行的纲领;回归促进了香港、澳门地区的发展,回归也促进了祖国的繁荣;以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大一统时期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繁荣领先于世界的史实,认识统一是促进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结合时政点评,使学生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统一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举措。
2.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协作学习。
课前准备:学生按照兴趣分为“时事组”“历史组”“大陆组”“香港组”“澳门
组”“台湾组”,分别收集时事政治资料、祖国统一历史以及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发展状况资料,做成演示文稿。
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可能遇到的历史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问题。
活动课流程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实况,切入活动课的主题“统一祖国,复兴中华民族”。
2.“历史组”展示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大一统时期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繁荣的状况,说明本组的观点“统一是促进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3.“香港组”展示香港回归前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回归促繁荣”。
4.“澳门组”用多媒体展示澳门回归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回归促发展”。
5.“大陆组”则主要展示回归后大陆与香港、澳门的经济文化往来以及对于大陆发展的促进,得出结论“回归促交流,回归促发展,回归促国力的增强,回归促国际地位的提高”。
6.“台湾组”则展示台湾人民抗议李登辉等一小撮“台独”势力的事实,说明“统一”是众望所归。
7.“时事组”则介绍国内国际形势,说明完成统一大业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8.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活动成果:
每人写出一篇感想,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期主题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展板。
(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