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三个小板凳》教案:巧用故事评价学生阅读水平

《三个小板凳》教案:巧用故事评价学生阅读水平。
一、准备阶段熟练阅读一篇文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教学目标通过《三个小板凳》的教学,要求学生:1.理解故事背景、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探究故事中的寓意、深层次含义和格言;3.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4.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步骤二:分析文本教师应该对文本进行仔细的分析,掌握故事的情节、背景和人物,同时还要揣摩故事深层次的意义和寓意,认真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表,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
步骤三:确定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阅读难度和阅读内容,教师可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朗读法、导读法、交流式阅读法、模仿式阅读法、分组阅读法、活动式阅读法等等。
例如,《三个小板凳》可采用阅读前导入、阅读课堂讲解、阅读巩固练习、阅读后答疑分享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阅读教学过程1.预备阶段为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注重表现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2.阅读前导入阅读前导入是提前为阅读做好创设条件,既可以解除学生对陌生内容的恐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相关活动,如增加童谣、谜语、画面、音乐等来引导学生入读状态,或者进行阅读预测,在集体分析题目、情境和图示时,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预判,估计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等。
3.阅读课堂讲解阅读课堂讲解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选择教师授课、交互式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法进行。
例如,通过图片或者图表,分享故事情节和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把握故事走向,复述学生的观察和心路历程,引导学生掌握故事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同时关注阅读习惯、阅读细节、阅读技巧等。
4.阅读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阅读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减负教案:《三个小板凳》教师手把手教学,让家长轻松跟进

减负教案:《三个小板凳》教师手把手教学,让家长轻松跟进让家长轻松跟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负成为了现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时代,孩子的将来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书本成绩,而是对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要探寻出一条减负之路,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多元化技能和兴趣爱好。
《三个小板凳》便是一本让孩子实现减负的好书,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让孩子更好的阅读《三个小板凳》这本书。
一、批判性思维培养在阅读《三个小板凳》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走向批判性思维。
以序言为例,我们可以先找到段落,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女孩子先发现了这些小板凳呢?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提高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展开对这些小板凳的解说时,学生们可以在思考中互相交流,从而带动整个课堂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二、社交学习阅读《三个小板凳》可以让孩子自然地获得一种扩宽交际圈的机会。
在阅读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互动,并且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协助人际交往的中的社交规则。
这里有几个切入点:首先我们可以挑选和孩子特别亲近的情节进行引导,让孩子们在讨论中能够流畅对话;其次便是让孩子们尝试将自己放到另一人的位置,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如此一来,孩子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别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则是将交际技能和认知能力结合在一起,使得孩子们更加全面的掌握交际技巧。
三、音视频学习阅读《三个小板凳》时,我们可以将这本书和一些音视频资源相结合,以此来让孩子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同时也让孩子对链接那些具象化的事物有更好的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关于家具的视频,使得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里的场景和情感。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视觉和听觉能力,帮助孩子将体验和经历的感觉更加直接地反馈到脑海里。
《三个小板凳》教案:运用图表分析故事情节

《三个小板凳》教案:运用图表分析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的基本框架故事的背景是在一个贫穷的村庄,有一个家里非常困难的老妇人。
他有一个女儿,女儿却因为买儿子书本等生活需要很苦恼,为此母亲就送她了三个小板凳,并告诉女儿要好好珍惜这三个小板凳。
女儿既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给他三个小板凳,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
于是,女儿决定将这些小板凳卖掉。
第一个小板凳女儿将第一个小板凳卖给了一个路人,而她却不知道这个小板凳已经帮助了路人解决了一个困难。
那个路人是一个背叛了一位好友的人,为此感到无比失落和自责。
他正沿街乞讨时,看到了小姑娘手中的小板凳。
他试图购买,却由于自身经济困难,无法支付那些金钱。
好心的小姑娘看到他的困境后,决定将板凳赠给他。
这个举动让路人感到十分感激,而且认真地思考问题,决定去拜访他那位失落的好友,并请求对方的宽恕。
好友也感受到了这位路人对自己的态度,最终的结果,他原谅了那个背叛了他的路人。
因此,第一个小板凳成为了这个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
第二个小板凳女儿将第二个小板凳卖给了一个纺织丝绸的商贩,商贩看到了这个小板凳,想到了店里的一个毛刺织机,希望这个小板凳可以帮助他雇佣工人从事自己的业务。
于是,商贩购买了小板凳,并在他的商店里雇佣工人使用毛刺织机。
从这个小小的开始,商贩的生意越来越好,他最终能够为他的店铺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
因此,第二个小板凳成为了这个故事的第二个转折点。
第三个小板凳女儿将第三个小板凳卖给了一位欲将其原封不动送给一个有钱人的贵妇人。
这位贵妇人有许多钱,但她缺乏的是孩子,她很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因此,她对孩子的生活态度非常严格,她强迫自己的儿子学习很多课程。
但是,由于她没有关注到儿子的感受,她的儿子最终压力过大,失去了心爱的玩具。
当这位贵妇人看见了女儿手中的第三个小板凳,她认为这个小板凳可以让她的儿子学习如何更好地面对压力。
从此,这个贵妇人每天都会给儿子的玩具餐馆定期安排餐厅开幕式,让他学习如何制定日程安排,帮助他变得更加自律和生活中的舒适。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三只小板凳》优质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三只小板凳》优质教案范例五篇这个故事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老师检查作业的第一天,爱因斯坦没有上交作业,到了第二天交上来一只难看的小板凳,当老师说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难看的小板凳时,小爱因斯坦又从抽屉里拿来了两只更难看的小板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三只小板凳》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要求:1. 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 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
”3. 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 课时教(学)具:生字卡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 读通课文,熟读词语。
2. 学习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1. 定向。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 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 谁干什么?(3) 给文章分段。
2. 自学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 字、词、句的训练。
(1) 出示生字卡片:坦tan 凳deng 虽sui 糟zao 伟wei拼读生字。
(2) 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渎音(3) 读通较长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看见)(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4) 给自然段标号。
4. 读讲1 —2 段。
(1 )读第一段,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因为爱因斯坦从小••…;所以长大后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 读第二段,填空练习。
(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 思维训练。
研究“开始”这个词,师:从哪一件事开始,从几岁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4) 读1、2 两段。
5. 作业。
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完成“读一读,练一练。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 研究3、4 段,学习爱因斯坦不怕困难的品质。
2. 朗读训练。
3. 会用反问句说话,并能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过程:1. 段的训练:哪两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2. 读讲第三段。
(1) 读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三只小板凳》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三只小板凳》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分享。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情感教育的把握。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导入,展示三只小板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中小板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小板凳的兴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三只小板凳分别是谁的?它们有什么特点?3.教师提问:为什么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熊要把自己的小板凳让给别人?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五、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我的小板凳”的作文。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展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如:“松木、竹子、木头”等。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些生字词。
比如说‘松木’,它是指什么做的板凳呢?”学生:“松木做的板凳。
”教师:“很好!那‘竹子’呢?”学生:“竹子做的板凳。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
对话示例:教师:“小松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板凳让给别人?”学生:“因为它看到小兔子没有板凳,所以愿意帮助它。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关爱他人。
那小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小兔子也把板凳让给了小熊。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情感教育的把握: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角色情感。
对话示例:教师:“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学生:“我会把板凳让给别人。
小学一年级语文三只小板凳教案范文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一年级语文教案《三只小板凳》:课文梗概、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流程、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以及课后作业和评估等方面。
一、课文梗概《三只小板凳》是一篇优美的儿童读物。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三只小木板凳相互较劲的故事,而最终却被一个小女孩给化解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境,说出故事主人公的特征和性格;2.理解并记忆故事的情节,能描述故事的过程;3.回答问题并进行读后感的总结。
三、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应阅读故事,学习故事情节,掌握故事重点内容,明确故事目标,安排好故事情节和教学安排;2.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的小板凳道具,以及适当的小礼物作为激励;3.准备好课件和听力材料,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流程1.引入:利用PPT与小朋友一起回想上次他们学习了哪些简单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引子,让孩子们熟悉课堂氛围,并且为这次故事学习做好预备知识;2.展示故事道具:在课堂上展示三只小板凳,然后分发给同学们,让他们研究一下,看这些板凳有什么特殊之处。
告诉他们这三只板凳有自己的名字和性格;3.主题层层推进故事:教师通过PPT结合课件展示来表现主题的阐述。
认真听故事并且跟着教师的朗读做出动作。
4.交流与运用:进行大声朗读,并进行翻译与理解。
对比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和自己,了解自己需改进的地方。
5.课后复习与归纳:在小组内对故事进行概括与总结。
运用所学词汇对故事内容进行重述,完成关于故事基本语言知识积累的任务;五、教学重点1.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帮助学生们理解故事篇章,建立学生对故事的基础理解能力;2.结合画面实际情境,澄清故事重点,带给学生们愉快的学习体验;3.教学中要加深学生们对故事人物的认识,并注重故事情节的理解与记忆。
六、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由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
如下面这些方法都可以使用:1.情境化教学法,通过故事的主要情节,来让学生思考故事背后隐含的道理;2.游戏式教学法,比如把小朋友分成几组,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抢答,来帮助他们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3.互动式教学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故事讨论,鼓励学生们开放性地进行自我表达和合作交流。
二年级语文上册《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长版

《三个小板凳》一、教材概述:《三个小板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的事,在叙述时,课文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在人物对话中体现爱因斯坦强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文的14个生字,认识部首“”和多音字“教”(2)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尝试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读课文,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教学媒体: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课前准备:配合课文的录像片、电脑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老师为什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
教学难点:感受到爱因斯坦做事肯花时间肯花力气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都不是很强,而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又是据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可能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中我巧妙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为什么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通过与文本交融、碰撞,实现了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自我建构。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六、教学程序:(一)揭题1 、简介爱因斯坦的生平。
2、读题,学习“凳”:你想问什么?(谁的小板凳?为什么有三个?)(二)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自己分析理解。
教师巡视。
2、自主学习生字。
3、小组合作学习:组长抽查每个同学认读生字、正音情况。
4、全班交流自学生字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形声字识字法,部件组合法,加、减偏旁法,字谜法等。
5、用生字组词。
6、检查巩固:开火车式读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课文的第几段告诉我们的?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指生读文,指导评价。
2024年二年级语文北师版《第三个小板凳》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二年级语文北师版《第三个小板凳》原文及教案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具体的教案和原文,因为我无法访问Internet和教材。
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关于《第三个小板凳》故事的简要概述以及一个示例的教案大纲供你参考。
故事概述:《第三个小板凳》是一篇描写小小志愿者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叫小红,她在学校参加了志愿者活动。
当她看到班上只有两个小板凳,而另一个同学没有地方坐时,她决定做一张纸板凳给她坐。
教案大纲:主题:小小志愿者目标:1. 学习展现关爱和帮助他人的品质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讨论问题、组织活动学习活动:1. 故事讲述与讨论:介绍故事《第三个小板凳》,讲述小红为同学做纸板凳的故事,并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小红的关爱和帮助他人的行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有关关爱和帮助他人的经历。
2. 词汇学习:解释故事中可能出现的生词和生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并扩大词汇量。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有关关爱和帮助他人的观点和经历,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如何帮助他人。
4. 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制作纸板凳,和小组一起合作完成。
可以领导学生选择所需的材料,并指导他们如何制作。
5.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在小组中扮演小红和其他角色,通过模拟故事情节,进一步感受关爱和帮助他人的行为,并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人。
6. 分享和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纸板凳制作和角色扮演的经验。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关爱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请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调整和定制教案。
希望这个示例教案对您有所帮助!。
《三只小板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案

《三只小板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三只小板凳》是一篇幼儿文学作品,讲述了三只小板凳的故事。
这篇文章文字简单易懂,内容富有趣味性。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也可作为语文启蒙教材。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内容2.学习认读生字词并理解词义3.讲故事时做到语音准确、抑扬顿挫、形神兼备,让学生感受故事氛围和人物情感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显示故事的书本封面,让学生猜想故事内容2.学生的猜测用板书方式记录下来第二步:讲故事(20分钟)1.教师讲述全文,并配以生动形象的动作表演和音效2.学生注意听,可将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第三步:讨论故事(10分钟)1.在小组中对话,谈论故事的主题及人物形象2.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第四步:理解词义(10分钟)1.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看懂生字词2.以生字词为线索,逐个解释词义3.让学生再次阅读全文,以理解词义为目标第五步:课文演讲(15分钟)1.学生自主选择一段课文,并学习背诵2.针对语音语调和生动形象要求,提供指导和改善第六步:课堂小测(5分钟)1.板书几个重要的单词,让学生写在纸上2.将这些单词组合成一个小短文,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拼凑成完整的句子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词义2.形象生动难点1.熟记生字词2.讲故事的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突出重点,打造故事的氛围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演讲和小测测验,查看学生掌握故事内容、生字词和基本语音语调的情况2.通过听讲评价和自评评价,了解小组合作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教学反思1.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调整课文难度2.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故事内容和语文知识。
3.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第三个小板凳及说课稿

《第三个小板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三个小板凳教材分析:课文讲的是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上学时的一个手工课上自己动手做小板凳的故事,有利于教育学生努力自己动手做事。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不断努力”的涵义,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爱因斯坦遇到困难不气馁的精神。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爱因斯坦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课时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平时都会做好多手工作业,今天我们看看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小时候做手工作业的故事,看看他是怎么对待作业的?2、板书课题:第三个小板凳(学生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空课题)3、认读课题:(1)指名读“第三个小板凳”,认识“板凳”二字。
(2)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所想了解的问题: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个小板凳?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交流识字方法)2、借助拼音,自读生字。
3、范读课文,听读识字。
4、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木制品不像样糟糕惊奇笨蛋强大一些一大堆更不像样改变态度板凳从此泥人(a)指名读、正音。
qiáng 强大强调:多音字强jiǎng 勉强(b)开火车读、齐读。
(2)出示字卡:泥却像吗您此些(a)指名读、正音。
强调:像泥您此(b)小老师领读、小组的。
(3)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吗 您 像换一换:泥---妮 此---些三、 再读课文,了解文意。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并评价。
3、解决问题: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个小板凳?(认真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爱迪生小时候手工课上制作小板凳,老师对他交上来的板凳很生气,可后来才知道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于是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第三个小板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4篇)

第三个小板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4篇)2022-12-12第三个小板凳教案(精选4篇)第三个小板凳教案篇1教材分析: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自强自励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观爱因斯坦是有不怕失败,坚定信心,追求成功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字,继续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想象爱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不断努力的情景。
教学建议:1、与阅读理解结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重点字词如“凳、糟糕”,引导学生反复学习。
3、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课文前后部分,从语言、动作中体会想法。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你见过最糟糕的小板凳吗?今天,我们一起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课堂上去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指读、互读字词。
3、领读词语。
4、你记住哪个字?怎么记的?5、写字时,注意什么?哪个字给大家提个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字词、会写生字、体会“努力”包含的品质。
2、想象爱因斯坦遇到挫折时,不断努力的情景。
教学重点:想象爱因斯坦如何努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抽读词卡。
2、这篇文章写一件什么事?二、再读课文,深化感司。
1、指读第一段:写了什么?2、自读第二段:看到了小板凳,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做的?读出老师生气语气和同学的嘲笑语气。
3、指读第三段:爱因斯坦是如何做的?心里会怎么想?练读爱因斯坦的话。
4、介绍爱因斯坦。
三、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第三个小板凳教案篇2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个小板凳》原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个小板凳》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个小板凳》原文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
有一天早晨,大家都把自己的手工课作业交给了老师。
老师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木制品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孩子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
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站了起来,小声说:“有的。
”同学们惊奇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课本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
”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个小板凳》教案教材概述:《三个小板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的事,在叙述时,课文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在人物对话中体现爱因斯坦强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坚忍不拔的精神。
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文的14个生字,认识部首“”和多音字“教”(2)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尝试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读课文,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教学媒体: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课前准备:配合课文的录像片、电脑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老师为什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
教学难点:感受到爱因斯坦做事肯花时间肯花力气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都不是很强,而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又是据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可能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中我巧妙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为什么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课文《三个小板凳》教案范文

课文《三个小板凳》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故事情节的把握。
2.教学难点:故事的深层含义理解。
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语气、节奏等。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
3.故事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针对故事中的关键情节,让学生展开讨论,理解故事内涵。
4.生字词学习教师逐一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确保正确发音。
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实际对话。
5.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小剧本,进行表演。
学生自行准备道具、分配角色,教师提供必要帮助。
6.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为什么小男孩要把小板凳送给别人?”“你们觉得小男孩的品质值得学习吗?”7.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8.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故事,分享给同学。
组织一次关爱他人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助人为乐的喜悦。
四、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收获,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促进家校共育。
六、教学资源课文《三个小板凳》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课后拓展相关故事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建议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加强语音训练。
写作教案:通过《三个小板凳》启发幼儿创作小故事

写作教案:通过《三个小板凳》启发幼儿创作小故事。
一、学习内容及目标本课程学习的是《三个小板凳》故事,并旨在启发幼儿关于小板凳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将能够:1.熟悉故事《三个小板凳》的内容和含义。
2.学习小故事创作的基本技巧。
3.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二、学习步骤1.引入让幼儿自由表达他们对“板凳”这个词的理解。
可能有些孩子会想到板凳是一种坐具,有些孩子可能会想到板凳是一种踏脚凳或者脚垫。
不论幼儿的回答是什么,都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并建立孩子们对板凳的兴趣。
2.阅读《三个小板凳》故事在阅读故事时,可以请学生帮着“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增强他们对故事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阅读完后,可以利用图片、手势等方式,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例如:老大、老二、老三分别站在什么位置、三个板凳是什么颜色、老大的板凳有什么特别之处等。
3.创作小故事在幼儿理解了故事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如何创作小故事。
故事的开始、进展、高潮和结局是构成故事的基本要素。
例如,一个小故事可以写成这样:开始:某一天,小猫想要获得一份礼物,但它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
进展:小猫看到了老鼠偷奶酪,就把老鼠抓住了,希望用老鼠去换取礼物。
高潮:商人告诉小猫,老鼠并不能换来礼物,但它可以把老鼠卖给一个动物园里的饲养员。
小猫悄悄地把老鼠卖了,拿到了礼物。
结局:小猫回去收到了大家的夸奖和感谢。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设计故事的剧情,随意发挥。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理解程度选择适当的辅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启发幼儿关于平凡物品的创造性思维。
(2)学习小故事的构成和写作技巧。
(3)提高幼儿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限,因此如何引导他们进行创作是本课程的难点,需要老师进行积极引导。
同时,教师还要协调好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将小故事与真实生活场景相结合,营造情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和认知来创作故事。
《三个小板凳》教案:学生情境感知阅读

《三个小板凳》教案:学生情境感知阅读:《三个小板凳》是一篇关于情境感知阅读的教材。
在故事中,三个小朋友通过创造自己的游戏和玩具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想象力。
这个故事鼓励学生敢于创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将通过学生情境感知阅读的方式教授这个故事。
一、教学目标:1.了解情境感知阅读的方法和目的;2.理解故事《三个小板凳》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并能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3.延伸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创造和探索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情境感知阅读的方法和目的;2.《三个小板凳》的主要情节和主题;3.创造和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了解情境感知阅读的方法和目的。
2.学习本文:朗读并解释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故事情感。
3.个人思考: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探讨。
5.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创造自己的玩具或游戏,并分享自己的创意。
通过创造和探索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总结复习:通过讨论与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情境感知阅读的理解和应用,巩固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学生完成的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和质量;3.学生参与活动的创意和表现。
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玩具或游戏;2.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3.通过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个小板凳》教案:启发学生阅读策略思考

《三个小板凳》教案:启发学生阅读策略思考启发学生阅读策略思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的首要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如何启发学生阅读策略思考,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以《三个小板凳》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这篇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策略思考。
一、选好阅读材料选好阅读材料非常重要。
要求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重教学思想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感想。
《三个小板凳》是设计师王欣一篇优秀的科技童话,通过科技与环保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了珍爱自然环境的思想,既有明确的教育思想,又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思考。
二、预读铺垫在阅读前要做好预读铺垫工作,让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和背景有所了解,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
针对本文,我们可以在阅读前播放一段介绍科技与环保相关的PPT,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如太阳能、节能灯等,这样可以为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科技元素打下基础。
三、词语注释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词、难词需要进行注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如果有生词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文本的理解。
对于《三个小板凳》这篇科技童话,学生可能会对于部分词汇或表达不太理解,比如“太阳能光伏”、“垃圾分类”等词语,教师需要对这些词语进行注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四、讲解文本结构讲解文本结构也很重要,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结构、主题、思想、作者表达的目的和方法。
对于《三个小板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如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造轮子、制太阳能光电板、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环保理念前行的三个小板凳,这些板凳对环保事业的作用各不相同,却又紧密相连,在文本中如何进行表达,这便是阅读策略思考的体现。
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
教师要让学生从文本中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思考身边的环境保护问题,并集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十分钟教案:《三个小板凳》快速教授幼儿数数技巧

十分钟教案:《三个小板凳》快速教授幼儿数数技巧。
一、故事梗概三个小板凳分别是矮小、中等和高大的,它们为了争夺一个位置而互相比较。
一开始,它们都认为自己最好,非常骄傲。
但是,当它们开始比较高度时,发现每个人都有弱点。
矮小的板凳虽然很灵活,但是太短了,不能够高高地升起去。
中等的板凳虽然很坚韧,但是不够高大。
只有高大的板凳,既高大又坚韧,才能成为最完美的位置。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通过比较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故事内容链接数数技巧1.故事中的三个小板凳,可以看作是不同的数字。
2.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可以看作是不同数字的特点和差异。
3.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可以看作是数数技巧中逐渐理解数的大小及大小关系。
4.比较中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加减法。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可以快速了解数数技巧中的基本要素,包括数字的大小、大小关系、加减法等。
同时,这个故事也可以引导幼儿逐渐理解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1.读故事读故事时,可以让幼儿在脑海中,将三个小板凳的不同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慢慢训练他们逻辑思维。
2.画画故事让幼儿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画出三个小板凳的图像,并且在图像上加上对应的数字。
3.比较大小可以让幼儿在课下随时进行大小比较的游戏,例如比较两个披萨的大小。
4.数数游戏在点餐或者购物等日常活动中,可以通过数数游戏,增加幼儿对数字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中对三个小板凳的比较,帮助幼儿逐渐理解数的大小和大小关系。
同时,也可以在游戏和绘画中,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四、结语通过故事《三个小板凳》,可以帮助幼儿快速掌握数数技巧,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逐渐培养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因此,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幼儿数学启蒙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个小板凳长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
2.设计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3.运用音乐、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主题,提炼中心思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阅读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组织丰富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Βιβλιοθήκη 知识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3.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为他们做好学习准备。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同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最后,以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为目标,为他们做好学习准备。
教案幼儿园三个小板凳怎么写

教案幼儿园三个小板凳怎么写教案标题:幼儿园三个小板凳一、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3,并能正确书写数字3。
2. 掌握与数字3相关的数量概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三个小板凳、数字卡片“3”、数量卡片“3”、图片卡片(包含三个物品的图片)。
2. 环境准备:教室内整洁有序,桌椅摆放整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环境,询问幼儿是否注意到教室中有三个小板凳。
- 引导幼儿数数,帮助他们发现有三个小板凳。
2. 新知呈现(10分钟):- 出示数字卡片“3”,教师读出数字3,并让幼儿跟读。
- 出示数量卡片“3”,教师解释卡片上的数字代表了三个物品。
- 出示图片卡片,上面有三个物品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回答图片中有三个物品。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将三个小板凳放在教室中央,让幼儿围绕小板凳坐下。
- 教师出示数量卡片“3”,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指导幼儿用手指指向三个小板凳,重复几次。
- 将小板凳重新摆放,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偷偷拿走一个小板凳。
- 让幼儿睁开眼睛,观察小板凳的数量变化,询问:“现在有几个小板凳?”引导幼儿回答“2个”。
- 重复以上步骤,每次减少一个小板凳,让幼儿观察数量的变化,直到只剩下一个小板凳。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数字卡片“3”,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写数字3,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跟随。
- 出示数量卡片“3”,让幼儿用手指指向三个小板凳,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跟随。
- 让幼儿分组,每组三人,让其中两人闭上眼睛,第三人偷偷拿走一个小板凳,再让闭眼的两人睁开眼睛,观察数量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5. 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字3和三个物品之间的关系。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数数,加深对数字3和数量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幼儿能够认识数字3,并能正确书写数字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概述:
《三个小板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的事,在叙述时,课文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在人物对话中体现爱因斯坦强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文的14个生字,认识部首“”和多音字“教”
(2)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尝试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读课文,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教学媒体: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
课前准备:配合课文的录像片、电脑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老师为什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
教学难点:感受到爱因斯坦做事肯花时间肯花力气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都不是很强,而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又是据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可能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我巧妙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为什么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通过与文本交融、碰撞,实现了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自我建构。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六、教学程序:
(一)揭题
1 、简介爱因斯坦的生平。
2、读题,学习“凳”:你想问什么?(谁的小板凳?为什么有三个?)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自己分析理解。
教师巡视。
2、自主学习生字。
3、小组合作学习:组长抽查每个同学认读生字、正音情况。
4、全班交流自学生字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形声字识字法,部件组合法,加、减偏旁法,字谜法等。
5、用生字组词。
6、检查巩固:开火车式读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课文的第几段告诉我们的?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生读文,指导评价。
(四)自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⑴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孩子?
⑵教室里为何会静悄悄的?
⑶老师开始认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孩子?后来呢?
⑷你最想和爱因斯坦说些什么?结合具体的句子或段落讲一讲。
(五)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交流探讨:理解“糟糕”理解“强”,“它”指什么?“这两只”指什么?
1、训练用"因为……所以……"说话。
2、指导朗读爱因斯坦的话,体会爱因斯坦当时的心情。
(体会爱因斯坦认真、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嘲笑的品质。
)
(六)小结
为什么我们不去研究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而要学他小时候做的三只板凳呢?
编一编,演一演,训练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七)作业指导,完成作业。
收集科学家小时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故事。
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给爱因斯坦写封信。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中除了要评价学生的表现,还要和学生一起评价爱因斯坦的表现,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解决本课教学的难点
八、总结和反思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读文,再尝试采用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不急于求成,不以唯一的答案去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赏,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