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静乐县新建小学吕晋英【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编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梗概,体会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使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师:课件生:完成前置性作业(预习)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由故事导入新课

1、老师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既”,诸葛亮的母亲姓“何”。同学们听说过吗?对,观众听了也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出示“既生瑜,何生亮!”的解释)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那么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这节课咱们就继续来学习这个充满了谋略和智慧的故事——《草船借箭》,学完后大家大家就会明白了。(板题)

二、回忆旧知,体会首尾呼应

1. 上节课咱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生说: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三天就能造好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全文第一句。)

师:对,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4.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1)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2)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三、整体把握“神机妙算”的语句

1、师过渡,周瑜说诸葛亮——板: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齐读)

师再过渡: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2.请生默读课文二——三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

(1)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四、学习“知周瑜”

1、读第②句。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说?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同桌两人一组讨论、交流。

板:知周瑜心胸狭窄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指课题)——(生)“草船”。

五、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齐读第③句。) 2.理解这个句子。

(1)“果然”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

(2)从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忠厚守信)

板:知鲁肃人忠厚守信

(3)齐读句子体会。

3、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请生分角色读第二段。

六、学习“识天象”

1、师:(指①④句)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

2、请生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板:大雾漫天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1)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2)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生汇报:(预设)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2)对,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真乃神机妙算)

板:识天象

(3)齐读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

生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1)画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地说:(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