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基础: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比较
高级动物生理学复习提纲(2017)
高级动物生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3、脑肠肽:指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内双重分布的多肽,例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等多肽。
4、胸内压:又称胸膜内压或胸膜腔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5、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
6、脊休克: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7、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对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激素既不增加能量,也不增添成分,仅起“信使”作用。
8、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
9、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
称闰盘。
10、胃肠激素:胃肠道具有大量多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它们散在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分泌的多种激素和激素类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11、胸膜腔:是由胸膜壁层与胸膜脏层所围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其间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浆液,无气体存在。
12、去极化:静息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13、横桥周期:肌丝滑行的机制是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扭动、解离、复位、再结合的反复进行的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横桥周期。
1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动物生理学期中考试题目
名词解释(考10个)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2.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刚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临界强度的刺激,阈强度高低反映了组织/细胞兴奋性的高低。
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可兴奋细胞受阈上刺激时,产生的短暂快速的膜电位变化为动作电位。
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EPSP。
该突触称为兴奋性突触。
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产生超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IPSP。
该突触称为抑制性突触。
6.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受到与它构成轴-轴突触的另一神经元的影响,导致其向突触后膜释放递质减少。
通常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而呈抑制效应。
7.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 facilitation):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受到与它构成轴-轴突触的另一神经元的影响,导致其向突触后膜释放递质增加。
通常导致突触后神经元EPSP增大。
8.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导致后者兴奋性或功能活动改变的特殊化学物质。
9.终板电位(EPP):在终板膜上产生的这种瞬时除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10.强直收缩(tetanus):连续刺激引起的肌肉持续收缩状态。
包括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由于刺激间隔短,前一次收缩尚未完全舒张或处于收缩期时,后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可以叠加上去出现总和。
11.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肌膜的电变化和肌节的机械缩短之间存在的关联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从丘脑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程度很高的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传递精确的信息到大脑皮层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的部分纤维或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与其内的神经元发生广泛地突触联系,并逐渐上行,抵达丘脑内侧部,然后进一步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所以,这一感觉投射系统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又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从机体各感受器传入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除嗅觉纤维外,都要通过丘脑交换神经元,再由丘脑发出特异性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故将这一投射系统称为特异性传入系统。
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每一种感觉的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
非特异性传入系统可分为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及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两部分。
前者是指特异性传人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通过其短轴突多次换元后到达丘脑的中线核群等非特异性核团。
这一段投射称为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后者是指由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向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弥散性投射,这段投射称为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每一种感觉的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
大部分投射纤维与皮层第四层的大锥体细胞的胞体发生突触联系,而且终止的区域狭窄。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皮肤感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传导途径。
特异性传入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非特异性传入系统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道路,由于经过网状结构神经元的错综复杂的换元传递,于是失去了专一的感觉性质及定位特征。
因此,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但不能产生特定的感觉。
保留特异性传入系统,破坏脑干头端的网状结构,动物将进人持久的昏睡状态。
从机体各感受器传入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除嗅觉纤维外,都要通过丘脑交换神经元,再由丘脑发出特异性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故将这一投射系统称为特异性传入系统。
生理讨论题
1. 第1章绪论1.何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各有何特点?2.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怎样维持的?有何生理意义?3.神经调节是如何进行的?4.体液调节是如何进行的?2.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有何不同?2.细胞膜上钠泵的活动有何生理意义?3.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4.局部反应有何特征?5.前负荷和初长度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6.G蛋白在跨膜信息转导中起何作用?7.简述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8.简述静息电位的影响因素。
9.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10.试述肌肉收缩的过程。
11.何谓静息电位?说出其产生原理。
12.试述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13.说出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4.兴奋-收缩藕联包括哪些过程?15.当细胞外K+浓度升高而当细胞内K+浓度不变时,静息电位的数值和动作电位有何变化?16.细胞膜对于物质被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如何?17.何谓横桥?其主要特性是什么?3. 第3章血液1.简述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机能。
2.何谓红细胞的悬浮性?何谓红细胞的沉降率?两者间关系以及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3.简述白细胞的功能。
4.试述输血的原则,并说出为何O型血可输给其他三型,而AB型可接受其他三型的血液。
5.血液凝固、红细胞凝集和红细胞叠连三者有何不同?6.简述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过程。
7.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主要区别在哪里?8.试述生理止血的机制。
9.简述纤溶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意义。
10.为何输血时要做交叉配血试验?4. 第4章血液循环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有何变化?2. 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有哪些?试述各指标的不同点。
3. 试述心室功能曲线的特点及其意义。
4. 心率过快对心脏射血和心脏持久工作有何影响?为什么?5. 前负荷和后负荷如何影响心脏射血?6. 试比较心室肌动作电位和骨骼肌动作电位的异同点。
7. 试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异同点。
生理学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汇编
生理学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模拟试卷一一、A型题:请从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中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的英文字母涂黑。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A 集合管B髓袢升支C髓袢降支 D 远端小管E近端小管2、使血管紧张素原形成血管紧张素I的是A 肾素B氨基肽酶 C 羧基肽酶D转换酶E血管紧张素酶3、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A 葡萄糖B尿素C肌酐 D 水、NaCl E NH34、小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B尿素C肌酐D水、NaCl E NH35、正常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A 100mlB 125mlC 250mlD l升E 80升6、下列能被肾小球滤过的物质是()A 肌酐B 蛋白质C 红细胞D 脂肪E NH37、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尿量减少的原因是()A 肾血浆流量减少B 有效滤过压降低C滤过膜有效滤过面积减小D 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加E A and B8、家免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20mL,尿量增加的原因是()A 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B 肾小球滤过增加C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D 醛固酮分泌增加E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9、急性失血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 囊内压升高D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E 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少10、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ADH分泌减少D醛固酮分泌减少E肾小球囊内压降低11、肾小球数量减少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囊内压升高D滤过膜通透性降低E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少12、下列能被肾小管分泌的物质是()A Na+ B蛋白质 C CI- D脂肪 E NH313、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ADH分泌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低,引起ADH分泌C交感神经兴奋,引起ADH分泌D血容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14、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及作业 (1)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及作业
一、名词术语: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极化强化反射阈刺激视敏度稳态窦性心律自动节律性呼吸运动肺活量消化吸收肾糖阈排泄激素学习记忆
二、什么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它们是如何相辅相成的?
●三、试述生物电产生的机制——离子学说?
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是怎样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
五、兴奋是怎样从运动神经传到肌肉的?
六、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____肌丝滑行学说?
七、图示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八、图示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与区别?
九、试述两种不同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十、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暂时联系的接通?
十一、试述颜色形成机制——三原色学说?
十二、试述耳蜗对频率分析的机制——行波学说?
●十三、血液对机体稳态的保持具有哪些作用?
十四、简述血液循环的意义?
●十五、呼吸节律是怎样形成的——吸气切断机制?
十六、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十七、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十八、试述糖的吸收过程?
十九、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二十、图示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之间的联系?
注:带●标记的为作业。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双喜
2014/8/11。
生理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得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兴奋性:有机体或活组织受刺激时能够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阈强度/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
兴奋:是指生物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多少呈突发的、明显的由静息状态向活动状态转移。
兴奋-收缩耦联:将以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行为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是指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心指数:是将由心脏泵出的血容量(升/分钟)除以体表面积(平方米)得出的数值。
射血分数:每一次心跳,心室内血液并没有全部射出。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肺活量: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引起吸气被抑制和肺缩小引起吸气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口、食管等外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紧张性降低和舒张.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们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也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1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80-120ml/min左右.肾糖阈:指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一定的限度.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这种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肌肉收缩,这称为牵张反射.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细胞之间信息功能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生理 简答题大全
生理学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1)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各种活动实现,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它是体内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和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
(2)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它的作用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是指细胞和组织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何谓正反馈、负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意义: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行对稳定。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如:O2 CO2顺浓度差,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帮助(2)易化扩散:是指水容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可分为两种类型: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门控通道又分两种: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
转运Na+和K+ 等离子。
(3)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泵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耗能转运过程。
如:钠泵对Na+和K+的逆浓度转运。
逆浓度差,耗能,需要泵蛋白帮助(4)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
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和激素的分泌。
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内较膜外低。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息时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还有Na+内流及Na+-K+泵的活动。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生理学教材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人体动物及生理学期末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
稳态:内环境得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 泛指凡就是通过机体自身得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得状态。
负反馈:如果信息(终产物或结果)得作用与控制信息得作用相反,使输出变量(效应器)向与原来相反得方向变化, 降低这一过程得进展速度, 返回预定得值(正常值), 则称之~。
2.生命活动得调节特点。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得活动调节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传入N纤维)中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 作用部位较局限, 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得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 激素(有得就是神经调节得一个延长部分).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得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 神经细胞分泌得激素释放入血达到得体液调节。
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 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得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 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与跨膜信号通讯细胞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以及胞吞与胞吐三种类型。
其中重点掌握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1.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得物质,需在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下, 由膜得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得过程。
(名解)(1)分类: ①经载体得易化扩散;②经通道得易化扩散.(2)转运得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K+、Na+、Ca2+等。
(3)特点: ①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②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③饱与性;④转运速率更高;⑤立体构象特异性;⑥竞争性抑制.2.主动转运(重点:继发性主动转运)(1)概念:指通过细胞本身得耗能, 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得转运过程。
生理学重点
《生理学》学习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可兴奋细胞:在机体中兴奋性最高的一类细胞,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种类:肌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
兴奋的客观指标——动作电位。
2.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负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O2,CO2的跨膜方式:被动转运的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的分类:载体介导通道介导(离子)3.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的共同点:以膜蛋白为载体。
4.钠泵的描述: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又称为Na+-K+依赖式ATP酶。
钠泵的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形成的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②维持了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钠泵活动能逆着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Na+ 、K+的主动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离子的势能贮备;【这种离子的势能贮备是细胞外Na+和细胞内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扩散的能量来源;也为某些物质的逆浓度差跨膜转运间接提供能量(继发性主动转运)。
】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5.极化:人们通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6.动作电位(AP)上升支与下降支的引起:上升支(去极相):Na+内流。
下降支(复极相):K+外流。
7.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传导的相关内容: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称为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由于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故在传播过程中其幅度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特性称为不衰减传导。
9.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阈刺激或阈强度为衡量细胞兴奋兴奋性常用的指标,阈值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生理学答案
1.排尿过程属于负反馈过程。
×2.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运动是一种耗能过程。
√3.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4.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一种富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5.家兔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20ml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尿量增多。
√6.老花眼只在看近物时需凸球镜片调节,看远物时不需调节。
√7.按照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越靠近蜗底。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
√9.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10.甲状旁腺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生成三个步骤。
2.心室舒张与充盈包括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四个时期。
3.胃液主要成分有胃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
4.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5.胆碱能受体也可分为两型,它们是毒蕈碱型受体受体和烟碱型受体受体。
6.根据中枢抑制产生机制的不同,其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
7.牵张反射有肌紧张、腱反射两种类型。
8.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血糖升高,血胆固醇降低。
9.应急反应主要是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的,而应激反应则主要是由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的。
10.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经历了分泌期、增殖期与月经期三个时期的变化。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2.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3.体温: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
4.渗透性利尿:是指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
5.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滨医成人教育《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生理学》试题( A 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分)1.可加强抗凝血酶Ⅲ活性的物质是A.柠檬酸钠B.草酸钾C.维生素KD.肝素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A.铁B.维生素B6C.维生素B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3.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心室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开始B.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而言C.舒张期大于收缩期D.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无关4. 房室瓣开放发生在A.等容收缩期末B.心室射血期初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舒张期末5.生理情况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心率的变化B.搏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D.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6.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 4期自动去极速率快B.阈电位为-40mVC.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D. 最大复极电位仅为-70mV7.主动脉在缓冲脉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A.口径大B.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C.血流速度快D.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8.肾上腺素不具有下述哪项作用A.使心肌收缩力增强B.使心率加快C.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D.使骨骼肌血管收缩9.肺通气是指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O2进入肺的过程10.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人为地造成A.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C.腹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D.胸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11. 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A.潮气量B.功能余气量C.肺活量D.用力呼气量12.当血氧含量等于血氧容量,则血氧饱和度为A.100%B.40%C.50%D.80%13.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A.CO2B.H+C.O2D.OH-14.关于消化道运动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磨碎食物B.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C.使食物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物质D.向消化道远端推送食物15.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A.唾液B.胃液C.胆汁D.胰液16. 关于胃酸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B.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分解C.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D.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17.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进食B.肌肉活动C.环境温度D.精神活动18.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是指A.动脉血压在80~180 mmHg,肾血流量保持恒定B.动脉血压在60~240 mmHg,肾血流量保持恒定C.肾血流量不随动脉压改变而变动D.肾皮质血流量不随动脉压的改变而变动19.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A.Na+、K+B.氨基酸C.血浆白蛋白D.葡萄糖20.原尿中哪种物质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A.Na+B.H2OC.H+D.葡萄糖21.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是A.增加近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B.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C.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D.增加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2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囊内压降低23.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A.延髓B.脑桥C.下丘脑D.大脑皮层24.对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与皮层第Ⅳ层细胞形成突触B.产生特定感觉C.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有点对点的关系D.切断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传导通路动物将出现昏睡25.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肌紧张B.维持身体平衡C.设计随意运动D.协调机体精细运动26.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A.瞳孔缩小B.心率加快C.消化道平滑肌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27.当用光照射正常人的左眼时A.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变B.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不变C.两眼瞳孔均缩小D.两眼瞳孔都不变28.属于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是A.催乳素B.缩宫素C.促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29.能促进机体产热效应最明显的激素是: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30.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合成的B.是类固醇激素C.对水盐代谢没有作用D.抗炎、抗过敏作用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分)1.心动周期中,大动脉血压最高值称为,大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二者的差值为。
什么是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什么是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经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的投射系统。
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质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轴突发出侧支,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向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投射的系统。
向大脑皮质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纤维在大脑皮质终止区域广泛,因此,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两者区别归纳如表:何谓突触后抑制?简述其产生机理。
突触后抑制也称之为超极化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
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某种离子通透性增加(K+、CL-,尤其是CL-),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出现超极化抑制现象,表现为抑制。
这种抑制是由于突触后膜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所造成的,因此,称为突触后抑制。
根据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和联系方式的不同,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碘缺乏病患者为何会出现甲状腺肿?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缺碘时,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腺垂体,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甲状腺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形成单纯性甲状腺肿或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医学生理学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破裂释放ACh(量子释放)→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达阈电位→肌膜暴发动作电位。
ACh的消除: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医学生理名词解释
1正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2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3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为人类所特有,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
4被动转运:物质移动时消耗的能量来自浓度差和电位差本身所包含的势能,无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的转运过程。
5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的跨细胞膜的转运称单纯扩散。
6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直接利用ATP能量并逆浓度差和电位差对离子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
7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转运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ATP,而是靠消耗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势能进行的。
8极化: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这种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9超极化:当静息时膜内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10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全称跨膜静息电位。
11局部电流:当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只限于受刺激局部的细胞膜而不能向远处扩播,故被称为局部兴奋,所引发的电流即为局部电流。
12电紧张兴扩布:当膜的某一部分出现局部去极化后可向周围短距离扩布,并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衰减乃至消失,这种方式称为电紧张性扩布。
13兴奋-收缩耦联:肌纤维的收缩总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后数秒才开始出现。
肌膜上的动作电位需通过某种中介环节而引起肌丝滑行为基础的肌肉收缩。
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胶胨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血凝固。
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15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也称为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16动脉血压:动脉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动脉管壁单位面积上的侧压力,即压强。
运动生理学前八章第一套题
运动生理学前八章第一套题(习题部分)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1.运动生理学2.红细胞压积3.兴奋——收缩藕联4.时间肺活量5.运动性尿蛋白二、单项选择题(1分×15=15分)1.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的是()。
A.骨骼B.肌肉C.皮肤D.肌腱2.血清和血浆虽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但内容不完全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而血清则不含有。
A.纤溶酶B.血小板C.纤维蛋白D.纤维蛋白原3.血浆渗透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变动。
在进行剧烈肌肉运动时,渗透压()。
A.暂时升高B.暂时下降C.变动不明显D.持续升高4.当红细胞压积超过50%以上时,血粘度将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指数关系上升D.指数关系下降5.血浆中的NaHCO3和H2CO3液这一缓冲对在正常情况下的比值为()。
A.10:1B.20:1C.30:1D.40:16、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A.肌原纤维B.肌纤维C.肌小节D.肌丝7.运动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5-羟色胺D.乙酰胆碱8.当兴奋从运动神经传至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轴突末梢时,因其轴突末梢膜上的()A.Ca2+通道开放B.Na+通道开放C.K+通道关闭D.Ca2+通道关闭9、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动蛋白10.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 肌质网不发达,钙离子储量少B. 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C.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D. 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11.衡量血管机能的指标常用()。
A. 心率B. 血压C. 心输出量D. 心电图12、体内CO2 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液B.静脉血液C.细胞内液D.组织液1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于()。
A.肺的舒缩运动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肌的舒缩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14、小肠约()米,粘膜具有环形皱襞,并拥有大量的绒毛,使得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短的简单圆筒的面积增加约600倍,达到()。
生理学试题带答案
2021 秋生理学第一批1. 简述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及其功能特征。
答:视网膜存在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组成了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和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1)视锥细胞在中央凹处分布密集,愈近视网膜的周边地域视锥细胞愈稀少;视锥系统细胞间特别是中央凹处的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单线联系〞,甚至还可能存在辐散式的联系,无视杆细胞的会聚现象;同时,视锥细胞还有三种汲取光谱特性不同的视色素。
因此视锥系统特别是中央凹处对光的分辩能力强,主司昼光觉和色觉,但对光的敏感度较差,中央凹在亮处有最高的视敏度和色觉。
(2)视杆细胞在中央凹处无分布,愈近视网膜的周边地域视杆细胞愈密集;视杆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联络方法中普遍存在会聚现象;而且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一种视色素。
所以视杆系统有总和刺激的结构根底(会聚联系),因此对暗光敏感,但分辩能力差,在弱光下只能看到物体的粗略的轮廓、视物无色觉。
在暗光下视物主要靠视杆系统。
2. 简述尿生成的根本过程答:(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它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2)肾小管的重汲取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汲取,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汲取到血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汲取,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汲取.(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局部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3.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汲取的主要部位?首先胃是临时储存食物及研磨食物的地方,进入小肠后,多种外分泌消化腺,如胰液中各类胰酶,胆汁,小肠液将三大营养物——糖,脂肪,蛋白质,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分解为各类可汲取最小物质。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简答和论述
动物生理学简答和论述1、比较急性试验和慢性试验1)急性实验: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器官实验①在体实验(in vivo):麻醉或毁坏大脑→暴露所要研究的器官→实验。
(也称活体解剖实验)②离体器官实验(in vivo):取出器官→置于人工模拟环境→实验。
操作时间短,动物转归是死亡,不需无菌。
优点:实验条件简单,而且可以尽量消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缺点:不能完全代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功能状态。
2)慢性实验: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进行手术→暴露要研究的器官或摘除或破坏某一器官→创伤痊愈后,在接近正常生活的条件下→实验。
优点:能反映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
缺点:不便于分析诸多的影响因素。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内环境的稳态是新陈代谢的必要保证;2)细胞正常兴奋性的维持需要膜内外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3)在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机体具有适应能力的前提。
4、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膜内:A- K+较多膜外:Cl- Ca2+ Na+较多②细胞内外K+的不均衡分布和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保持极化状态的基础静息状态下,膜内的K+浓度远高于膜外,且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结果K+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但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膜而留在膜内。
故随着K+的移出,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当K+外移造成的电场力足以对抗K+继续外移时,膜内外不再有K+的净移动,此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
因此,静息电位又叫K+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
5、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1)细胞受到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膜外高浓度的Na+在膜内负电位的吸引下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迅速内流,结果造成膜内负电位迅速降低。
由于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小到0时仍可继续内转移为正电位,直至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内移为止,此时的电位即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就是Na+的平衡电位。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第三类细胞群,它们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当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其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反复换元上行,抵达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进一步向大脑皮层作弥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性投射。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分散在各层,以自由末端的方式与皮层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
非特异投射系统本身不能单独激发皮层神经元放电,但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