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建议
1.善于发现高频可重复的场景
我们谈的数字化,一般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业务数字化;第二部分,管理数字化。所以在IT建设的时候,需要往两个方向跑。管理数字化就是传统的IT升级,业务数字化是给客户提供数字化的产品服务,让客户、用户有数字化的感知。
这其中的痛点,结合这些年做IT的感知,谈谈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企业的IT在组织里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跟行业属性和业务战略都有关系。换句话说,IT是公司业务的驱动者还是支撑者?
如果是驱动者,那投钱绝对是有价值的;如果支撑者,那就要看看ROI了。怎么衡量ROI呢?如果是战略的层面,定性就可以;如果涉及到降本增效,那一定是定量的。
第二,在一个企业里面,要善于去发现那些高频的、可重复的场景,这些才是真实的需求,对你的企业有推动作用的需求,否则很多系统上来都是无效的。
第三,IT和业务应该是共生关系。把业务部门和IT绑在一起,共同设定目标、共同推进。建立共生关系,才可能把这件事情大刀阔斧地推进下去。
第四,一定要端到端地规划,并且通过有质量的组织和管理去保障它运行起来。我们做的系统,如果是服务客户的,但客户没有感知到,那就失败了,他们一定要有感知。
第五点,云平台是推动新型数字化的前提和保障。
2.加强物流一体化能力建设
在整个供应链行业,大家都在强调一体化,实际上每个企业在做物流或者供应链的时候,都只是做中间的一部分。你可能和上游做了对接、和下游做了串联,但是没有把整个产业链打通,没有从订单和源头开始,串联整个物流、供应链配送的需求,所以要加强物流一体化能力建设。
在整个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不管硬件和软件建设得多好,核心还是要跟运营相关,我们称之为社会化。要在整个体系的层面上向社会化运营,和前端、后端,横向、纵向去打通。
我们原来看到很多传统的物流园区干什么呢?就干两件事,盖房子、租房子,别的不干,为什么?干不了。因为与整个产业的结合,包括物流服务的产业没有办法结合。但是盖房子、租房子、收租金,这个东西其实是有上限的。
实际上传统园区的升级会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和营运。比如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把整个冷链物流和房地产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生态。所以我认为传统园区的整个综合平台和信息化服务的构建,是比较核心的内容。
这是我们构建的1+6的能力体系架构,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冷链物流跟其他的物流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冷链的标准。对企业来说,如果是只在一个点的运行的话,可能还好一点。但是明品福的业务其实在全国都有,那未来的园区建设,就应该考虑到不同城市的体系怎么融和的问题。因为全国的网络节点,未来都要进来,可能部分数据要跟内部打通,必须要有一套标准的体系。
第二,数字化赋能平台,可以借助云厂商的赋能平台。
第三,从业务层面或未来的发展层面去做规划的六大能力服务,分别是:网络协同、资源整合、流通监管、智能调度、履约和生态。
最后总结一句话,做物流+数字化,或者企业做数字转型,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企业面临的应用增长和成本控制的需求,以及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的诉求。
3.企业IT数据集成的三个阶段
企业和行业的数字化,一定是一个长期迭代的过程。数据治理和数据的集成整合,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其上的企业数字化将成为沙滩上的城堡,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基于过去这些年的经验,简单列了一下企业IT系统数据集成发展的三个阶段,供参考:
第一个阶段,企业内部所有的系统(人员管理、报销、考勤等)都是垂直应用架构,互相之间是不互联互通的;并且各系统数据的语义、格式也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该阶段相当于一个网状结构,系统及数据集成非常没有效率,耗时很多,运维起来非常麻烦。
第二个阶段,服务化应用架构。在这个架构里,主要通过ESB将各系统的数据翻译成企业标准数据模型,然后路由到指定系统中,实现系统和数据的集成整合。所以ESB产品在这里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整个企业的IT系统的数据交换是一个星型结构。
第三个阶段,微服务应用架构,这里面有这几年比较流行的中台的概念。其中服务边界划分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领域模型(企业数据模型)。另外,服务中台的实施对企业数据治理和数据标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快速试错做数字化升级
我们公司主要做的是A I物品识别,其中一个应用场景可以供明品福参考:在供应链金融的仓库盘点上,通过监控仓库货物数量,来帮助金融机构做放贷决策。
A I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见过的能搞明白,遇到没见过的就歇菜”。比如以我们的A I物品识别为例,如果园区经营的品类已经进行了建模,就可以识别;但是如果新品类来了,就要再进行一次建模。所以这种合作是一个长期的管家式的合作,我们不仅要帮企业客户去建立一个A I模型,可能还需要帮它维护,因为它的物品种类一直在变,运营只能等到数据足够丰富之后,才能实现一个自我添加的过程。
我们比较建议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快速试错的方法来做数字化升级。你可以很快地从一个小的内部实验开始尝试,通过不断迭代,变成一个在全行业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影响政府。
5.智能工厂,让生产能力可复用
我们目前在做的事,就是从物流角度切入的产业升级。我们提供的是标准移动机器人底盘,加上不同的模组,来实现3C行业的工厂里的自动物流配送,再加上智能调度系统,做了一个场内的滴滴打车。
我们对接工厂的MES、ERP、WMS,做了自己的调度系统FMS,不只能够实现车辆的调度,也会把我们搬运的数据反馈回去,就整个物流的时间、频次提供建议,做一套数据的模型出来,帮工厂以最优方式和最快速度实现整个物流配送。
很多汽车行业倒闭,核心原因是他们的生产能力是不能复用的,一个生产厂只能生产一款车辆。这是老板们最担心的,他们担心有未来有一天自己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他们都希望建设智能工厂,也就是一个工厂要能生产多种品类。
我把各个生产工艺比做人的五脏六腑,我们做的就是造血管这件事。帮他实现能力的连接之后,就会推动工艺的变革,然后现有的整个生产模式也可以进行变革,再往后就是它的物联网怎么设计。智能制造的终点一定是能够响应柔性化、定制化、多频小批量的生产模式。
6.形式与内容并重
1)上下达成共识,设定数字化转型清晰的目标;
2)为数字化招募核心人才;
3)选择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的合作伙伴;
4)聚焦三个最大痛点,执行高标准对标,设定量化的子项目目标;
5)“形式与内容并重”的原则,项目目标中应包括未来路演案例的完整构思;
6)分阶段推进,但至少有3年的数字化推进路径。
7.IT跟业务并重
第一,IT跟业务要并重考虑。当业务已经成型的情况下,IT是做不了事情的。有很多数字化的过程是在设备采购当中,包括整个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布局当中完成的。